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到《中国辞赋理论通史》——论许结教授对辞赋理论研究的贡献
1
作者 刘小兵 《天中学刊》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与《中国辞赋理论通史》是许结教授在辞赋创作及辞赋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无论是从个人的学术历程,还是从辞赋研究学术史的角度看,均值得总结、评介与学习、借鉴。从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来看,前者兼顾辞赋创...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与《中国辞赋理论通史》是许结教授在辞赋创作及辞赋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无论是从个人的学术历程,还是从辞赋研究学术史的角度看,均值得总结、评介与学习、借鉴。从两部著作的主要内容来看,前者兼顾辞赋创作与理论批评,后者则为辞赋理论专题。然而对于中国历代辞赋理论研究,两部著作在宏观理论的思考、历史流变的梳理、经典个案的考察等方面,均有精深的思考与独到的见解,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就。从中可见许结教授所秉承的学术方法与理念的一以贯之,以及其诸多思考与心得的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结 辞赋理论 《中国赋学历史与批评》 《中国辞赋理论通史
下载PDF
论何炳松在通史理论上的创新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发建 张晶萍 《武陵学刊》 1997年第2期44-46,共3页
关键词 何炳松 通史理论 通史研究 通史 章学诚 中国传统史学 新史学 司马迁 人类活动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柳诒徵的通史理论及其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郑先兴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6-29,35,共5页
 柳诒徵认为通史是了解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手段,是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反映,也是历史学家求同存异以类识物的方式。与断代史相比,通史可以跨越时空;与分类史相比,通史更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  柳诒徵认为通史是了解历史事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必要手段,其本质是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手段,是历史有规律发展的反映,也是历史学家求同存异以类识物的方式。与断代史相比,通史可以跨越时空;与分类史相比,通史更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但通史只是全史的一个方面。通史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文化史的方法,考察民族文化发展的共性与个性。柳诒徵的许多论著可以看做是通史性的著作,其特点在于文化史学的方法论和民族主义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诒徵 通史理论 实践
下载PDF
南高学派的通史理论及实践
4
作者 吴忠良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60-67,共8页
南高学派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史学流派,其成员在中国通史领域卓有建树。他们在主张通史与专史并重同时突出通史的重要性,从而致力于探讨中国通史编撰义例,并在此基础上努力编撰中国通史著述,出现了缪凤林的《中国通史纲要》与《中国通史要... 南高学派是民国时期的一个史学流派,其成员在中国通史领域卓有建树。他们在主张通史与专史并重同时突出通史的重要性,从而致力于探讨中国通史编撰义例,并在此基础上努力编撰中国通史著述,出现了缪凤林的《中国通史纲要》与《中国通史要略》等通史著述,丰富和发展了民国时期的中国通史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高学派 通史理论 编撰实践
下载PDF
白寿彝通史编纂实践及其理论体系初探
5
作者 樊庆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75-82,共8页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带领国内众多著名史学家,经历20个年头,编写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其通史编纂理论体系的内容由历史观、国史分期、民族观、中国的疆域、... 白寿彝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领域里极有影响力的学者,带领国内众多著名史学家,经历20个年头,编写成体裁新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把自己的学术事业推向了辉煌的顶峰。其通史编纂理论体系的内容由历史观、国史分期、民族观、中国的疆域、历史文献、历史文学、编纂体例、体裁、中国史与世界史等构成。研究大通史的编纂理论体系对深刻领会白寿彝的学术思想、认识白寿彝的学术贡献都是非常必要的。白寿彝有关中国通史的编纂理论奠定了新世纪通史编纂与学术研究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寿彝 中国通史 通史编纂理论
下载PDF
何炳松的通史理论
6
作者 朱发连 《湖南社会科学》 1991年第1期63-65,共3页
何炳松[189—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在他多方面史学研究中,最突出的是对通史理论的研究,本文拟对他在通史理论上的贡献作点探讨。《史记》是中国通史的开山之作,司马迁在《报任... 何炳松[189—1946]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史学家,与梁启超并誉为“中国新史学派的领袖”,在他多方面史学研究中,最突出的是对通史理论的研究,本文拟对他在通史理论上的贡献作点探讨。《史记》是中国通史的开山之作,司马迁在《报任安国书》中阐明其著书之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司马迁 通史 历史研究 史料 史学家 何炳松 通史理论 史记 史书体例
下载PDF
通史理论的探索
7
作者 陈其泰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9-34,共6页
东方大国的历史路径八十年代初以来,白寿彝先生先后出版了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导论卷,贯串这两部著作的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述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做到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 东方大国的历史路径八十年代初以来,白寿彝先生先后出版了他所主编的《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导论卷,贯串这两部著作的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是探索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阐述中国历史走过的道路,做到普遍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我清楚地记得,1981年新年过后,《中国通史纲要》刚刚出版,我以先睹为快的心情一连用几天时间读完它,再回味着书中作者题记中的一段话:“我们在努力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点。我们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作到这一点,这有待于读者的论定。”先生为此付出了艰巨的劳动,我深深感到这话具有的份量。在完成《中国通史纲要》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通史 生产关系 通史理论 中国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发展 民族关系 中国历史实际 封建化 发展时期 少数民族地区
下载PDF
缪凤林与中国通史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忠良 《天府新论》 2007年第3期123-126,共4页
缪凤林是中国近代颇有声望的历史学家,在中国通史编撰方面留下了《中国通史纲要》和《中国通史要略》两大巨著,提出了颇有特色的通史编撰理论,展现了民族主义的著述特色,在中国通史编撰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 缪凤林 通史理论 著述特色
下载PDF
周谷城《中国通史》研究三题 被引量:1
9
作者 邢战国 《社科纵横》 2020年第6期94-98,共5页
"历史完形论"是周谷城的基本治学理论,更是其通史编纂理论。该理论系统总结通史编纂的利弊得失,强调通史编纂不仅要体现历史的客观性,更要体现历史的整体性。周谷城《中国通史》以人类既往活动为关注对象,在历史阶段划分和谋... "历史完形论"是周谷城的基本治学理论,更是其通史编纂理论。该理论系统总结通史编纂的利弊得失,强调通史编纂不仅要体现历史的客观性,更要体现历史的整体性。周谷城《中国通史》以人类既往活动为关注对象,在历史阶段划分和谋篇布局上都有其独特之处。该通史蕴含显著的马克思主义因素和非马克思主义因素,两者和谐相处,共同彰显出独特的思想底蕴和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谷城 中国通史 通史理论 通史编纂 思想底蕴
下载PDF
周谷城“历史完形论”析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邢战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0-118,共9页
“历史完形论”认为,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客观性和完整性是历史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中后者是通史之所以为通史的特殊性所在。过去的通史和“新体”通史,或者不是以人类过去的活动作为对象,或者因体例所限而不能满足通史的特殊要求,都不... “历史完形论”认为,历史是人类过去的活动,客观性和完整性是历史的两个基本属性,其中后者是通史之所以为通史的特殊性所在。过去的通史和“新体”通史,或者不是以人类过去的活动作为对象,或者因体例所限而不能满足通史的特殊要求,都不能算是真正的通史。“历史完形论”明确指出:通史的对象是人类过去的活动,通史要维护和体现历史的完整性。“历史完形论”是我国近代以来通史理论研究的先驱之作,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谷城 历史完形论 通史理论 客观性 完整性
下载PDF
白寿彝先生对中国通史理论的构建——从《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到《中国通史·导论卷》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文玖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60,共10页
白寿彝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通史编纂,晚年将之作为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予以实施。编纂中国通史,需要"通识"。白寿彝先生的"通识",集中体现在他构建的中国通史理论中。从他主持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 白寿彝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通史编纂,晚年将之作为最重要的学术事业予以实施。编纂中国通史,需要"通识"。白寿彝先生的"通识",集中体现在他构建的中国通史理论中。从他主持制定的《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到《中国通史·导论卷》之完成,反映了白寿彝先生的中国通史理论从设想到形成文本的过程。但《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仍然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可作为进一步丰富中国通史理论的重要参考。白先生构建的中国通史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历史的创新性理论成果,体现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具有系统性、民族性等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寿彝 通史理论 《中国历史上的十二个方面346个问题》 特色
原文传递
文化馆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研究
12
作者 张新华 《艺术评鉴》 2022年第24期184-188,共5页
为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馆中群众声乐辅导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本文对文化馆组织的面向群体声乐辅导工作展开全面研究。首先,文章强调了声乐辅导工作全面推进与实施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辅导工作存在的特点... 为充分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文化馆中群众声乐辅导服务质量得以提升,本文对文化馆组织的面向群体声乐辅导工作展开全面研究。首先,文章强调了声乐辅导工作全面推进与实施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辅导工作存在的特点。最后,重点针对文化馆群众声乐辅导工作的方向进行了总结,从“声乐辅导的理论通史与专史结合”“充分调动声乐辅导主体与客体积极性”“丰富文化馆声乐艺术活动”“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导群众声乐”四方面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馆 声乐辅导工作 理论通史 声乐艺术活动 多媒体技术
下载PDF
论张荫麟及其《中国史纲》
13
作者 卜鑫 《西安社会科学》 2009年第5期131-132,135,共3页
张荫麟是近代著名史家,《中国史纲》是他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的通史理论。他在通史撰述的意义、笔削的标准、用以组织史料的范畴等方面提出了独到见解,对后代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 张荫麟 《中国史纲》 通史理论
下载PDF
通识教育的陷阱——横通 被引量:3
14
作者 章益国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5年第6期70-72,37,共4页
本文借用《文史通义》中提到的“横通”概念,探讨今日通识教育(包括历史教育中对“通史”的认识)的一个普遍误识:以求实用的心态对待通识,以至不能超越现存学科边界,仍处于“现代知识体制”权力体系控制之下。文章主张,培育“通识”,应... 本文借用《文史通义》中提到的“横通”概念,探讨今日通识教育(包括历史教育中对“通史”的认识)的一个普遍误识:以求实用的心态对待通识,以至不能超越现存学科边界,仍处于“现代知识体制”权力体系控制之下。文章主张,培育“通识”,应该以否思学科制度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识教育 横通 通史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