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末中日琉球案尚为悬案考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细珠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台湾历史研究》
2014年第1期68-90,共23页
-
文摘
琉球问题是清末中日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自日本觊觎和擅自强行吞并琉球以来,清政府不断地与日本进行琉球案的交涉。清政府拒签"分岛改约"草案的关键原因,是其从根本上不愿意放弃对琉球的宗主权,以极力维护宗藩体制,并有保住东南屏藩以兼顾中国海防及整个国防安全之意。甲午战前中日关于琉球案的进一步交涉中,清政府起初仍以"存球祀"为目标。朝鲜"壬午兵变"之后,尤其是中法战争及"甲申事变"之后,清政府希望把琉球问题与朝鲜问题互为条件地一并解决,但都没有实质性进展。由清方档案可见,在日本于1879年把琉球"废藩置县"之后,甚至在1895年因甲午战争而签订《马关条约》之后,清政府对琉球遭风难民救济抚恤的政策都没有改变,而且仍一如既往地称其为"琉球国",这是清政府根本没有承认琉球被日本吞并的明证。琉球案是清末中日双方反复交涉而最终并没有解决的历史悬案。
-
关键词
清末
琉球案
中日关系
分岛改约
悬案
-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琉球案”与黄遵宪对日认识之转捩
- 2
-
-
作者
姬凌辉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3年第4期130-135,共6页
-
文摘
在中日围绕"琉球案"的相互认识和博弈过程中,日本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清政府则相对被动。在中日琉球交涉期间,黄遵宪对日态度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轻日走向师日,然而这一切都是以其不变的爱国情怀为基础的。此后他开始学习和研究日本,并撰写《日本国志》,该书是其师日思想正式形成的标志。黄遵宪成为晚清知识分子中的先知先觉者,他的思想对其他知识分子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中国百年宪政之路的开启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琉球案”
黄遵宪
轻日
师日
《日本国志》
-
Keywords
'Ryukyu Affair'
Huang Zunxian
the attitude of ignoring Japan
the mind of studying Japan
Japanese tzu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甲申事变前后黎庶昌的琉球策略
被引量:7
- 3
-
-
作者
戴东阳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
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8-107,共20页
-
文摘
1881年中日琉球交涉中断后,驻日使臣黎庶昌力谋贯彻清政府“存球祀”意旨,最初将球案作为独立的外交问题单独对待。甲申事变后,随着朝鲜通商开港政策陷入困境,黎庶昌又将琉球与朝鲜问题相联系,提出“朝鲜.琉球交换”论。1887年第二次使日后,由于朝鲜问题始终未息,其琉球策略大要不离“朝鲜.琉球交换”论。黎庶昌的球案交涉,早期有声有色,后期则主要限于提出书面策略。这与日本通过情报系统对清政府的球案政策有充分把握而立场渐趋强硬有相当关系。
-
关键词
黎庶昌
琉球案
甲申事变
松方正义
-
分类号
K256
[历史地理—中国史]
D829.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