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琥珀标本及其在种子标本制作中的应用
1
作者 裴玉贺 张恩盈 +1 位作者 战园 王维华 《现代园艺》 2023年第19期184-185,188,共3页
琥珀标本尤其是昆虫琥珀标本制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高等农林院校和中小学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我国种子琥珀标本制作鲜有报道。根据农作物、烟草和药用植物等各种植物种子的类型和形态特征,设计种子画图案,可以... 琥珀标本尤其是昆虫琥珀标本制作已经广泛应用于各高等农林院校和中小学的实验教学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目前在我国种子琥珀标本制作鲜有报道。根据农作物、烟草和药用植物等各种植物种子的类型和形态特征,设计种子画图案,可以制作出精美的种子琥珀标本。将种子琥珀标本引入实验和实践教学,将为高等院农林院校农学和种子学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对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 琥珀标本 制作方法 应用
下载PDF
昆虫琥珀标本制作的改进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福林 李淑萍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标本制作技术 昆虫标本 琥珀标本 包埋材料 形成原理 有机玻璃 合成树脂
下载PDF
制造人造琥珀标本应注意的问题
3
作者 罗瑞芳 《生物学教学》 1992年第6期19-19,共1页
关键词 人造琥珀标本 制作
下载PDF
人工琥珀水生植物标本在《水生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马成学 孔石 +1 位作者 张晶钰 于洪贤 《职业教育(汉斯)》 2018年第2期59-62,共4页
水生植物是水生生物学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制作和运用人工琥珀水生植物标本对教学工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是其它教学形式替代不了的。
关键词 水生植物 人工琥珀标本 教学应用
下载PDF
人工琥珀标本的简易制作 被引量:9
5
作者 有保和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38,共1页
人工琥珀标本的简易制作有保和(湖南省维尼纶厂子校419323)人工琥珀是根据天然琥珀的形成原理,采用人工合成树脂包埋标本的方法制成的。下面介绍一种制作人工琥珀的简易方法。1材料用具标本(昆虫、植物等)、甲醛、尿素、冰... 人工琥珀标本的简易制作有保和(湖南省维尼纶厂子校419323)人工琥珀是根据天然琥珀的形成原理,采用人工合成树脂包埋标本的方法制成的。下面介绍一种制作人工琥珀的简易方法。1材料用具标本(昆虫、植物等)、甲醛、尿素、冰乙酸、25%NaOH溶液、彩色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本 标本制作 琥珀标本
下载PDF
昆虫“琥珀包衣式”标本的制作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冉茂乾 《中学生物学》 2004年第3期43-43,共1页
绝大多数的昆虫都可用干制法制成标本长期保存.干制昆虫标本在教学、科研、科普展览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其中的人工"琥珀"昆虫标本保存方法,是依据大自然的树脂将昆虫包埋,并经过长期在地壳层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种琥珀色透明内藏... 绝大多数的昆虫都可用干制法制成标本长期保存.干制昆虫标本在教学、科研、科普展览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其中的人工"琥珀"昆虫标本保存方法,是依据大自然的树脂将昆虫包埋,并经过长期在地壳层的演变最终形成一种琥珀色透明内藏昆虫化石的原理,进行仿制,保存昆虫标本的一种方法.其包埋的材料主要是松香和有机玻璃,但是,人工"琥珀"的制作过程比较麻烦,并且费工费料.本人从事该项工作多年,研究出一种新的方法,叫昆虫标本"包衣"保存法.该方法以松香或有机玻璃为原材料,对昆虫进行包衣,保存时间同样长久,且省工省料,操作简单.现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琥珀包衣式”标本 制作方法 中学 生物教学
下载PDF
美观新颖的昆虫标本制作 被引量:2
7
作者 陶翠玉 钱蓉华 《江西林业科技》 2002年第5期47-48,共2页
为了保护环境,减少昆虫资源的浪费,介绍表面皿标本、琥珀标本、蝴蝶珍藏卡等标本制作方法。
关键词 制作 昆虫标本 玻璃表面皿 蝴蝶珍藏卡 琥珀标本
下载PDF
人造琥珀
8
作者 王念娇 刘克锡 《科学大众(小诺贝尔)》 2016年第7期I0012-I0012,共1页
在课外读物中,我看到了一篇有关琥珀的文章。琥珀是由松香变成的,我能不能用爸爸拉二胡的松香做一个人造琥珀呢?于是,我琢磨着自制一个琥珀标本。
关键词 人造琥珀 课外读物 琥珀标本 松香
下载PDF
青藏高原4000万年前是热带雨林
9
《发明与创新(大科技)》 2018年第11期4-4,共1页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4000万年前什么样?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与英国、印度学者合作,对产自我国西藏的琥珀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科研团队根据琥珀标本判定,在4000多万年前,现在的西藏中部曾是一片热带雨林。此次科研人...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4000万年前什么样?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团队与英国、印度学者合作,对产自我国西藏的琥珀化石进行了系统分析。科研团队根据琥珀标本判定,在4000多万年前,现在的西藏中部曾是一片热带雨林。此次科研人员发现的琥珀标本产自西藏伦坡拉盆地,距今有4000多万年历史。这些西藏琥珀来源于龙脑香科植物。由于现今的龙脑香科植物是热带雨林的典型代表,其生活的最大海拔高度不超过1300米,科研团队推断,在琥珀产生的4000多万年前,西藏地区与如今有着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雨林 青藏高原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龙脑香科植物 琥珀标本 西藏中部 科研团队 伦坡拉盆地
下载PDF
多一点阅读-《琥舶森林》
10
《中国宝石》 2018年第2期212-213,共2页
一枚枚昆虫琥珀标本,在科学家限里不仅是研究资料,更成为科学童话的灵感来源。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热带雨林中,距今9800万~1亿多年的白垩纪时期。远古白垩纪时期的昆虫家族,习性不同、生活状态不同,在昆虫王国... 一枚枚昆虫琥珀标本,在科学家限里不仅是研究资料,更成为科学童话的灵感来源。本书的故事,发生在缅甸北部胡康河谷的热带雨林中,距今9800万~1亿多年的白垩纪时期。远古白垩纪时期的昆虫家族,习性不同、生活状态不同,在昆虫王国中各据地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藏身于一块块琥珀之中,穿越了一亿年的光景,来到了大家面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阅读 琥珀标本 研究资料 热带雨林 科学家 白垩纪 昆虫
原文传递
A flattened enantiornithine in mid-Cretaceous Burmese amber:morphology and preservation 被引量:1
11
作者 Lida Xing Jingmai K.O'Connor +7 位作者 Ryan C.McKellar Luis M.Chiappe Ming Bai Kuowei Tseng Jie Zhang Haidong Yang Jun Fang Gang Li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18年第4期235-243,共9页
Cretaceous amber from Myanmar(~99 Ma Burmese amber) has become a valuable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skeletal record of small theropod dinosaurs preserved in sedimentary rocks, particularly for coelurosaurs and en... Cretaceous amber from Myanmar(~99 Ma Burmese amber) has become a valuable supplement to the traditional skeletal record of small theropod dinosaurs preserved in sedimentary rocks, particularly for coelurosaurs and enantiornithines. The specimens recovered from this deposit preserve skeletal material and soft tissues in unmatched detail. This provides opportunities to study three-dimensional preservation of soft tissues, microstructure, and pigmentation patterns that are seldom available elsewhere in the fossil record. Ultimately, this line of research provides insights into life stag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preserve, the ecology and appearance of the groups involved, and the evolutionarydevelopment of structures such as feathers. Here we describe the most recent discovery from Burmese amber, an articulated skeleton of an enantiornithine bird. This individual has been sectioned along the coronal plane, providing a unique view inside multiple body regions. Osteological observations and plumage patterns support placement within the Enantiornithes, and suggest that the animal may have been a juvenile at the time of death. The specimen has a complex taphonomic history that includes exposure at the surface of a resin flow prior to encapsulation, and may include scavenging by some of the insects trapped within the same amber piec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bserved along surface exposures and shallowly buried regions of the body indicate that the specimen has not undergone significant exchange with its surroundings. High iron concentrations are present in regions that preserve soft tissues as carbon films, and calcium distribution corresponds to regions where bones breach the surface of the amb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antiornithesJuvenileOsteologySoft tissue preserv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