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4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抉微——斫琴师单卫林先生采访后记
1
作者 魏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0,共5页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首先在于概念音的形成,这是单卫林通过大量地聆听琴家演奏而得来的。在形成概念音之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对斫琴之“味”的生成进行预判。这表明在斫琴艺术中,斫琴之“味”的生成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斫琴... “味”范畴下的斫琴经验,首先在于概念音的形成,这是单卫林通过大量地聆听琴家演奏而得来的。在形成概念音之后,可以通过实践经验的累积,对斫琴之“味”的生成进行预判。这表明在斫琴艺术中,斫琴之“味”的生成具有其内在逻辑性。斫琴之“味”还体现在外形之“气”中,可观其“气”而知其“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范畴 经验 “气”
下载PDF
《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与西方音乐疗法对比研究
2
作者 刘丽 《乐器》 2024年第1期66-69,共4页
古琴是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乐器,也是文人修心养性的重要工具,它所具备的养生价值值得挖掘和总结。《听琴经》将古琴的疗愈、修行功能从抚琴者拓展到听琴者,极大地拓展了古琴的受众面。《听琴经》对古琴的审美价值、养生价值及抚... 古琴是最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特色的乐器,也是文人修心养性的重要工具,它所具备的养生价值值得挖掘和总结。《听琴经》将古琴的疗愈、修行功能从抚琴者拓展到听琴者,极大地拓展了古琴的受众面。《听琴经》对古琴的审美价值、养生价值及抚琴者、听琴者如何进行琴乐养生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形成了别具一格的琴乐养生思想。这一体系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养生思想的智慧,也因此与西方音乐疗法有所区别。本文采用比较学方法,首次将《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与西方音乐疗法进行对比,将其中的异同进行阐述和梳理,以期更好地理解《听琴经》琴乐养生思想的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琴经 乐养生思想 西方音乐疗法 比较学
下载PDF
张大命《阳春堂琴经》《阳春堂琴谱》古琴音乐美学思想探析
3
作者 马安然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 2023年第6期36-41,共6页
张大命是明代万历年间福建地区的琴家,曾编纂《阳春堂琴经》《阳春堂琴谱》等著作。文章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琴经》与北京图书馆所藏《琴谱》,对张大命的背景及其所著两部琴书的版本、主要内容、思想特点与琴乐审美等进行了... 张大命是明代万历年间福建地区的琴家,曾编纂《阳春堂琴经》《阳春堂琴谱》等著作。文章据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藏《琴经》与北京图书馆所藏《琴谱》,对张大命的背景及其所著两部琴书的版本、主要内容、思想特点与琴乐审美等进行了梳理研究。张大命的琴书著述体现了传统儒家崇古重道的精神追求,同时也兼涉道佛思想。在琴歌审美方面与南宋浙派基本一致,但在实践中仍然具有辩证眼光。对于张大命及其两部琴书的研究,可以为明代古琴音乐美学思想及明代福建地区琴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大命 《阳春堂琴经 《阳春堂谱》 音乐美学
下载PDF
从天琴经书窥探壮族先民的信仰民俗与精神世界
4
作者 农瑞群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4-20,24,共8页
天琴经书是一部记载壮族先民原始宗教信仰民俗的“天书”,蓄积壮族先民丰厚的信仰民俗文化精髓,内隐壮族先民多元的信仰民俗仪式,保留着壮族先民原始的生计民俗及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与生命观念,折射着壮族先民独特的精神民俗。... 天琴经书是一部记载壮族先民原始宗教信仰民俗的“天书”,蓄积壮族先民丰厚的信仰民俗文化精髓,内隐壮族先民多元的信仰民俗仪式,保留着壮族先民原始的生计民俗及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与生命观念,折射着壮族先民独特的精神民俗。研究壮族天琴经书,对走进壮族精神世界,了解壮族精神民俗,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提高壮族文化自信,凝聚壮族力量,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先民 琴经 信仰民俗 生计民俗 精神世界
下载PDF
海棠新品种大棠琴红的选育
5
作者 马荣群 沙广利 +4 位作者 黄粤 孙红涛 孙吉禄 葛红娟 张蕊芬 《中国果树》 2024年第6期150-151,共2页
大棠琴红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四团野生海棠资源实生苗中选育而来的海棠新品种。树姿直立,枝条棕红色;叶片绿色,大小适中,无叶耳,叶面光泽适中;伞状花序,花苞紫色,单瓣花,花瓣卵形,花脉突出,展开花玫红色;果实大,球形,宿萼,果实主... 大棠琴红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四团野生海棠资源实生苗中选育而来的海棠新品种。树姿直立,枝条棕红色;叶片绿色,大小适中,无叶耳,叶面光泽适中;伞状花序,花苞紫色,单瓣花,花瓣卵形,花脉突出,展开花玫红色;果实大,球形,宿萼,果实主色深红色;果肉红色,肉质脆,口感酸甜多汁,为观花品果佳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新品种 大棠
下载PDF
金陵琴派的艺术特色及其当代呈现——就“非遗传承人桂世民古琴艺术”的访谈
6
作者 戴欣佚 刘承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0,共6页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做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始试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对传承人掌握的精湛技艺及其对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做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开始试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作”。2015年,在试点的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委托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全面启动该项工作。2022年,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桂世民记录工作正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图书馆 代表性传承人 当代呈现 非遗传承人 传递者
下载PDF
汉至唐宋琴的士人化与琴学的审美倾向
7
作者 宋静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3,共8页
琴在先秦就进入宫廷,成为宫廷主要乐器之一。汉代以后,有流行于民间、盛行于士人的倾向。这是因为琴不同于八音中的其他乐器,从一产生,就因为其便于携带和琴曲适于独奏的特点,很适合私人备用和演奏。所以琴极容易成为士人常备的乐器,蓄... 琴在先秦就进入宫廷,成为宫廷主要乐器之一。汉代以后,有流行于民间、盛行于士人的倾向。这是因为琴不同于八音中的其他乐器,从一产生,就因为其便于携带和琴曲适于独奏的特点,很适合私人备用和演奏。所以琴极容易成为士人常备的乐器,蓄琴至晚到汉代就已经成为士人的雅趣,自汉至宋名士善琴者甚多。更为重要的是魏晋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琴因此而成为士人隐居以求志、独居而养心、标榜士人风流的工具。蓄琴私人化和琴事的士人化,必不可免地使琴学染上士人的观念和情趣,形成了崇尚琴的中和之美、欣赏琴曲清远风格的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 中和 清远
下载PDF
“三曹”诗文中琴意象的文化价值探析
8
作者 曾剑 于洪亚 《新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2-55,共4页
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在诗文中广泛应用了琴意象,他们的这一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曹操、曹丕、曹植三人生活的时代、身份地位、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等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的此类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 曹操、曹丕、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在诗文中广泛应用了琴意象,他们的这一创作实践对后世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曹操、曹丕、曹植三人生活的时代、身份地位、个人经历、思想情感等存在着差异,因此,他们的此类作品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讲,曹操作品中的琴意象主要与游仙和述志相关,曹丕作品中的琴意象主要用来表现宴游和离忧,曹植作品中的琴意象多用以抒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曹 诗文 意象 游仙 述志 宴游 离忧 抒怀
下载PDF
南宋嘉熙二年制“秋涛”仲尼式琴考辨
9
作者 王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共8页
“秋涛”仲尼式琴,腹中有“嘉熙二年戊戌三月上巳日张氏监制”真款,极为珍罕且颇具学术价值。笔者于2001年随王世襄、郑珉中先生鉴赏,至20年后重见,并为考据。本文追叙见琴缘由,存王郑二先生当年议论。再就腹款进行推断,还原斲琴时情境... “秋涛”仲尼式琴,腹中有“嘉熙二年戊戌三月上巳日张氏监制”真款,极为珍罕且颇具学术价值。笔者于2001年随王世襄、郑珉中先生鉴赏,至20年后重见,并为考据。本文追叙见琴缘由,存王郑二先生当年议论。再就腹款进行推断,还原斲琴时情境,及“张氏”的可能情况。最后就琴背项元汴刻铭予以分析,认为“秋涛”琴,与故宫博物院藏所谓孙登“天籁”铁琴、三峡博物馆藏“襄”仲尼式琴,有相当可能与项元汴有关系,或确系“天籁阁”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涛” 项元汴 “天籁”铁 “襄”
下载PDF
琴徽数理的早期应用
10
作者 孔义龙 向娟慧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汉代时七弦琴已定型,汉魏之际琴面即饰有13徽,间距不一的琴徽暗含立体属性与等分原理。琴徽虽出于汉魏之际,但其一弦上的等分数理渊源甚久,可上溯至商编铙与西周甬钟。“一弦均钟”可能是商周真实存在的、乐师为乐钟作音列设置的准器,... 汉代时七弦琴已定型,汉魏之际琴面即饰有13徽,间距不一的琴徽暗含立体属性与等分原理。琴徽虽出于汉魏之际,但其一弦上的等分数理渊源甚久,可上溯至商编铙与西周甬钟。“一弦均钟”可能是商周真实存在的、乐师为乐钟作音列设置的准器,也可能不以实物存在,而只是口传心授、隐藏于思维之中的虚拟数理。曾侯乙墓的五弦均钟与两周之际钮钟正鼓音列上的五声,表明两周之际既是五弦均钟应用时间的上限,又是“一弦均钟”应用时间的下限。由于先秦古琴形制尚未统一,钟琴两类乐器在数理应用上存在时间差。从一弦等分节点到商周钟铙四声,从五弦等分节点到东周编钟七声乃至旋宫,钟乐的辉煌始终依赖弦上节点与神瞽们数理认知的支撑。这展现出琴徽使用之前琴徽数理的早期应用和历史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弦均钟” 五弦均钟 等分原理
下载PDF
不同处理对琴叶风吹楠种子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1
作者 李小琴 张凤良 +3 位作者 吴裕 赵祺 杨湉 毛常丽 《热带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46-49,共4页
为研究琴叶风吹楠假种皮及种子保存时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琴叶风吹楠成熟种子为材料,经4种不同处理后播种,对其种子出芽率进行观测统计,同时测量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真叶数、叶长及叶宽等6个性状,对不同处理下苗木生长和叶... 为研究琴叶风吹楠假种皮及种子保存时间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以琴叶风吹楠成熟种子为材料,经4种不同处理后播种,对其种子出芽率进行观测统计,同时测量幼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真叶数、叶长及叶宽等6个性状,对不同处理下苗木生长和叶片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琴叶风吹楠种子出芽时间集中在播种后30~50 d;4种处理下种子出芽率为14.29%~84.67%,各处理间差异明显,出芽率最高的是现采新鲜成熟且留假种皮播种的种子,自然脱落再放置一周后播种的出芽率最低,仅为14.29%。4种处理方式下苗木均生长良好,真叶数和地径生长未出现明显差异,苗高和主根长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风吹楠 种子 发芽率 生长量
下载PDF
历史流变中的古代琴桌形制与审美特征考析
12
作者 杨玮娣 王佳宁 +1 位作者 杜娟 黎雪丽 《家具与室内装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19,共6页
琴桌作为专门放置古琴的家具,是弹奏者演绎美妙乐音不可或缺之物。自古,琴桌为琴而生,因琴而美,古琴的意韵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谈及琴桌本身,不仅形制俊秀雅致,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但是,与古琴的研究相比,琴桌的研究则非... 琴桌作为专门放置古琴的家具,是弹奏者演绎美妙乐音不可或缺之物。自古,琴桌为琴而生,因琴而美,古琴的意韵也因为琴桌而变得更加完整优美,谈及琴桌本身,不仅形制俊秀雅致,更是文化与艺术的载体。但是,与古琴的研究相比,琴桌的研究则非常少。以此为因,在文献、古画和实物中搜寻与挖掘在历史流变中古代琴桌文化的踪迹,通过历史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实物比对法,以及综合调研法等,对古琴及琴桌的溯源、历史流变进行系统梳理,并总结出中国古代琴桌的形制变化和审美内涵。希望通过这样的探究与分析,能给中国古代琴桌文化的研究提供更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流变 形制特征 审美意识 古代
下载PDF
两汉至宋金琴待诏制度考略
13
作者 黎国韬 安芳萍 《艺苑》 2024年第2期44-48,共5页
两汉至宋金时期,在宫廷曾流行“琴待诏制度”,比较著名的琴待诏有赵定、龙德、薛易简、贺若夷、甘党、宋霁、赵惟暕、朱文济、朱亿、赵裔等人。这种制度和这批待诏,对古代琴艺和琴歌的发展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值得音乐史和说唱艺术史研究... 两汉至宋金时期,在宫廷曾流行“琴待诏制度”,比较著名的琴待诏有赵定、龙德、薛易简、贺若夷、甘党、宋霁、赵惟暕、朱文济、朱亿、赵裔等人。这种制度和这批待诏,对古代琴艺和琴歌的发展起过重要促进作用,值得音乐史和说唱艺术史研究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待诏 说唱艺术
下载PDF
梅庵琴派源起于南高师之学理探究
14
作者 岳晓英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0-56,共7页
梅庵琴派孕育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源起于近现代高等学府的古琴流派。古琴家王燕卿在南高师短短五年的古琴选修科教学之所以能够为一个古琴流派的诞生奠定基础,与南高师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尤其是南高师对国学教育的重... 梅庵琴派孕育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源起于近现代高等学府的古琴流派。古琴家王燕卿在南高师短短五年的古琴选修科教学之所以能够为一个古琴流派的诞生奠定基础,与南高师的教育精神密不可分。尤其是南高师对国学教育的重视、对通才教育的重视、对人格教育的重视,塑造了梅庵琴人的文化态度、知识结构及人格追求,铸就了梅庵琴人深沉的“梅庵”情结,并成为历经漫长岁月和文化变迁的梅庵琴派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庵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 教育精神 梅庵情结
下载PDF
钢琴视角下的琴筝和鸣探讨
15
作者 周晓凡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42-145,共4页
古筝与钢琴是来自于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环境的迥然不同的两种乐器,二者之间有太多的不同之处,然而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进程中,两种原本应该形同陌路的乐器渐渐有了交集,而随着二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古筝曲实现钢琴化改编,... 古筝与钢琴是来自于两种截然不同文化环境的迥然不同的两种乐器,二者之间有太多的不同之处,然而在东西方音乐文化交流日渐频繁的进程中,两种原本应该形同陌路的乐器渐渐有了交集,而随着二者交流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古筝曲实现钢琴化改编,钢琴在古筝曲的演奏中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钢琴与古筝的结合对于我国传统古筝音乐的现代化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与古筝的结合也是我国钢琴音乐进一步民族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筝 筝和鸣
下载PDF
天琴:与祖先和神灵交谈的一种仪式乐器
16
作者 舒翠玲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89-97,共9页
天琴作为广西西南部壮族区域一种仪式乐器,是壮族传统礼俗音声的重要表现对象,也成为壮族人民与祖先、神灵沟通的媒介。作者通过对该地区“受戒出师”仪式、“添粮补寿”和“脱孝除服”等仪式的参与和实地考察,对广西崇左地区的龙州、... 天琴作为广西西南部壮族区域一种仪式乐器,是壮族传统礼俗音声的重要表现对象,也成为壮族人民与祖先、神灵沟通的媒介。作者通过对该地区“受戒出师”仪式、“添粮补寿”和“脱孝除服”等仪式的参与和实地考察,对广西崇左地区的龙州、凭祥等壮族地区仪式中天琴的使用进行调研,探讨壮族天琴师如何主持祝寿仪式、如何与祖先神灵沟通、如何为死去的亲人脱孝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进而探讨壮族布傣族群的社会秩序和礼法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戒 添粮补寿 脱孝除服
下载PDF
宋代江西地区古琴史研究
17
作者 彭芳 李京宸 禹世娇 《剧影月报》 2024年第5期92-94,共3页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七大艺术之一,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文化深沉的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古琴以其典雅清远的音色、独特且极富变化的演奏技法,屹立于历代众多乐器之首。从先秦古宫雅乐,到唐宋时期的清商、南北音等音乐流派变迁... 古琴作为中国古代七大艺术之一,悠久的历史积淀下文化深沉的内涵和丰富的价值。在中国音乐发展中,古琴以其典雅清远的音色、独特且极富变化的演奏技法,屹立于历代众多乐器之首。从先秦古宫雅乐,到唐宋时期的清商、南北音等音乐流派变迁,古琴都占有重要地位。古琴艺术高度融入中国传统的道文化、诗词文学、绘画艺术,甚至包括道士的修炼与佛僧的禅想等哲学思想,是贯穿中华文化线索的音乐珍品、代代传承的历史文献。江西地区的古琴艺术繁荣昌盛,这不仅仅体现在也成了世人津津乐道的江西乐派,在艺术领域中更有江西琴派的声名远扬。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琴谱技巧,使其与京师琴派、浙江琴派并肩齐名,成为宋代三大琴艺流派。这是因为宋代江西地区置之不理的士人群体品位超俗,对于古琴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热爱,以至于他们的琴技造诣、创作力量皆超群出众,深得文人墨士和社会各界的赏识与推崇。尤其在教育和琴力方面,江西琴派之所以卓然出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代时期那波在江西地区勃发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追求的热潮。研究宋代江西地区的古琴历史,有助于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音乐文化繁荣格局、洞悉士人的文化追求、厘清古琴艺术的演化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音乐流派 演奏技法 音乐风格 声名远扬 文人墨士 文化自觉
下载PDF
湖南省两栖类新记录——桂北琴蛙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18
作者 马艺涵 李辉 +6 位作者 朱乐强 刘佳昱 刘五洲 张荣华 聂美红 张志强 莫小阳 《生命科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159-164,共6页
2023年4月21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白云湖(26°18′36.23″N,110°20′05.43″E;海拔606 m)采集到2号蛙类标本(1雌1雄),经初步形态鉴定,其与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特征相似。对采集标... 2023年4月21日,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开展野生动物多样性调查过程中,于白云湖(26°18′36.23″N,110°20′05.43″E;海拔606 m)采集到2号蛙类标本(1雌1雄),经初步形态鉴定,其与桂北琴蛙(Nidirana guibeiensis)特征相似。对采集标本的线粒体16S r RNA进行PCR扩增测序后,构建琴蛙属(Nidirana)部分物种贝叶斯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该蛙类标本与桂北琴蛙聚为一支,且具有较高的支持率(1.00);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估算,该标本与广西兴安县采集的桂北琴蛙标本间的遗传距离为0,远小于琴蛙属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3.2%~8.7%)。经形态特征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该蛙类标本为无尾目(Anura)蛙科(Ranidae)琴蛙属(Nidirana)桂北琴蛙,为湖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北 新记录种 南山国家公园 湖南省
下载PDF
基质与生根剂对琴叶榕扦插繁育的试验初报 被引量:1
19
作者 阙建勇 胡青素 +4 位作者 张深梅 曹敏 周伟龙 陈世通 叶邦宣 《浙江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93-97,共5页
试验采用3种生根剂及不同基质进行琴叶榕Ficus pandurata扦插繁育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 mg·L-1ABT2号处理30 min,琴叶榕扦插繁育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达91.67%,生根数为17.33条,根长为11.74 cm,新梢数为8.82个,新梢长为10.57 cm。... 试验采用3种生根剂及不同基质进行琴叶榕Ficus pandurata扦插繁育研究。结果表明:采用300 mg·L-1ABT2号处理30 min,琴叶榕扦插繁育效果最佳,其成活率达91.67%,生根数为17.33条,根长为11.74 cm,新梢数为8.82个,新梢长为10.57 cm。不同基质的繁育试验,以“黄心土4份+废菌棒3份+有机肥3份”基质配方扦插繁育的效果最佳,琴叶榕成活率达93.89%,生根数为10.24条,根长为10.69 cm,新梢数为11.40个,新梢长为23.03cm。琴叶榕扦插繁育,宜采用生根剂ABT2号,基质配方为“黄心土4份+废菌棒3份+有机肥3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榕 基质 生根剂 扦插繁育
下载PDF
《听琴图》“画眼”与“移觉”的融通性探析
20
作者 王熠萌 段江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2-54,共3页
“移觉”是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美学经验,它是不同类型的艺术之间交流与联系的桥梁。一幅画作若能使人从观感中产生乐感,其构图元素的排列特点和意象的创造,必然会对听者的音乐体验和回忆表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引起审... “移觉”是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所形成的一种深刻的美学经验,它是不同类型的艺术之间交流与联系的桥梁。一幅画作若能使人从观感中产生乐感,其构图元素的排列特点和意象的创造,必然会对听者的音乐体验和回忆表现产生刺激作用,进而引起审美上的“移觉”。《听琴图》乐感是由“画眼”为核,辅以图像形式构成的结构和观众对艺术感受的体验回忆所引发的。从“画眼”与“移觉”的维度出发,对《听琴图》的构图、意象和思韵进行剖析,探寻“画眼”与“移觉”融通性的内在结构,呈现宋代不同艺术类型之间的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图》 画眼 移觉 融通性 音入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