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琵琶声传方寸外
1
作者 刘沛 《上海集邮》 2023年第8期11-12,共2页
琵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被称作弹拨乐器之王(图1)。在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琵琶又称“批把”,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 琵琶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被称作弹拨乐器之王(图1)。在中国文化历史长卷上,琵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琵琶又称“批把”,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从邮票上,可以感受到琵琶这种雅俗共赏乐器的魅力。2004一2《桃花坞木版年画》-1“琵琶有情”,票图描绘弹词女艺人演唱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女艺人 雅俗共赏 弹拨乐器 方寸 弹奏 艺术魅力
下载PDF
许身芷兰情 徐按琵琶声——从许(伯遒)派昆笛技法到昆曲《琵琶记》的传承之路
2
作者 丁文轩 《艺海》 2023年第6期37-41,共5页
昆曲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被称为“百戏之祖”“曲中幽兰”。根据文化部于2017年12月26日在京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截至本次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目前仅存348个剧种,而这些剧种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唱腔音... 昆曲艺术流传至今已有六百余年,被称为“百戏之祖”“曲中幽兰”。根据文化部于2017年12月26日在京发布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成果,截至本次普查标准时间2015年8月31日,全国目前仅存348个剧种,而这些剧种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唱腔音乐的不同。自明代魏良辅改良昆山腔以来,昆曲以其“细腻委婉”的“水磨调”独领“雅部”二百余年,是自明中叶至清中叶期间真正意义上的“国剧”,对当时和后来的中国传统戏剧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更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代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戏剧 昆曲艺术 魏良辅 雅部 中国古典音乐 琵琶记》 唱腔音乐 琵琶声
下载PDF
琵琶声声传友情——王伟华旅日近况
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53-53,共1页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并留校任教的王伟华,1984年曾随中国音乐演出团赴日访问,1988年再度赴日进入日本高崎艺术短期大学攻读研究生,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已于1990年3月在该校毕业,当年4月即应邀被聘为高崎艺术大学讲师,讲授... 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琵琶专业并留校任教的王伟华,1984年曾随中国音乐演出团赴日访问,1988年再度赴日进入日本高崎艺术短期大学攻读研究生,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已于1990年3月在该校毕业,当年4月即应邀被聘为高崎艺术大学讲师,讲授东南亚音乐理论,兼世界音乐博览课的课任讲师,并首次在该校开设了中国琵琶专业,学员有来自日本各地和来自台湾、美国的共24名。目前他们已经过了一年多的学习,普遍进步很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民乐系 西安音乐学院 世界音乐 中国音乐 音乐理论 短期大学 大学讲师 林石城 彝族舞曲
下载PDF
“独倾”注释商榷兼谈“琵琶声”的作用
4
作者 侯典国 《学语文》 2018年第5期92-92,共1页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琵琶行》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句"独倾"的注释为"独自饮酒"。这样理解,强调了"独"的"孤独"义。但在诗文中,"琵琶声"对于白居易显得尤...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琵琶行》对"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一句"独倾"的注释为"独自饮酒"。这样理解,强调了"独"的"孤独"义。但在诗文中,"琵琶声"对于白居易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不仅是白居易理解琵琶女的媒介,也是触发白居易"始觉有迁谪意"的情感开关。所以,我们认为,"独倾"宜注释为"无丝竹相伴佐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独倾 琵琶声
下载PDF
闻琵琶声,感琵琶情——《琵琶行(并序)》自主学习
5
作者 赵翀 《新世纪智能》 2021年第46期26-29,共4页
《琵琶行(并序)》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现被选入统编版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琵琶行》是长篇乐府诗,早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里的“长恨曲”与“琵琶篇”指的就是白... 《琵琶行(并序)》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现被选入统编版语文课本必修上第三单元,单元主题是“生命的诗意”。《琵琶行》是长篇乐府诗,早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这里的“长恨曲”与“琵琶篇”指的就是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与《琵琶行》,由此足以见得《琵琶行》是白居易创作历程中至关重要的作品,更在中华民族的诗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课本 高中语文教学 琵琶行》 单元主题 琵琶声 《长恨歌》 自主学习 乐府诗
下载PDF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与杨为仁老师商榷
6
作者 胡礼湘 《中学语文》 2020年第1期88-88,共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第6课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有:"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3第6课是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有:"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通过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把‘迟’理解为‘迟疑’是错误的,应该当作‘缓慢’‘晚’来理解。"(《语文月刊》2019年第5期)对杨老师的分析和结论,笔者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下面不妨陈述之,与杨老师商榷,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杨老师
下载PDF
穿堂惊掠琵琶声
7
作者 谢佩遥 易海玲(指导) 《初中生写作》 2024年第6期22-23,共2页
记得有那一方小院,刺槐长得盛,一大簇一大簇的白花吹出满庭芳香,外公就坐在槐花之下,一曲琵琶徐徐。此后我的梦里,便时常带着花香和琵琶声……
关键词 琵琶声 满庭芳
原文传递
从传统走出的现代性——以川剧现代戏《琵琶声声》为例
8
作者 王淼 《现代艺术》 2018年第2期113-114,共2页
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传统戏剧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如何表现?这些问题自新中国成立,现代戏创作被官方重... 该剧采取了'戏中戏'的模式,将现代故事和传统戏结合在一起,将川剧传统剧目《琵琶记》融入其中,犹如面条中加了美味鲜,味道一下子就好了起来。传统戏剧是否适合表现现代生活?如何表现?这些问题自新中国成立,现代戏创作被官方重视起来之后就一直争论不休,甚至今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现代戏 传统剧目 现代性
原文传递
中国音乐小金钟展演在宁波拉开帷幕 八月甬城 琵琶声绕梁 被引量:1
9
作者 杨芝 周建平(图) 《宁波通讯》 2019年第16期66-67,共2页
8月15日晚,镇海大剧院内名家荟萃,不仅章红艳、吴玉霞等琵琶名家展示了'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技艺,笛子演奏家戴亚、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等名家也一显身手,一场大咖云集的民乐音乐会拉开... 8月15日晚,镇海大剧院内名家荟萃,不仅章红艳、吴玉霞等琵琶名家展示了'轻拢慢捻抹复挑''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技艺,笛子演奏家戴亚、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古筝演奏家王中山等名家也一显身手,一场大咖云集的民乐音乐会拉开了中国音乐'小金钟'2019全国琵琶展演的帷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琵琶教学
原文传递
凝华蕴丽六十载,琵琶声声育琴情——访著名琵琶教育家樊华丽从艺六十周年记
10
作者 高峰 《音乐生活》 2020年第2期78-81,共4页
自古在燕赵大地的这片热土,孕育着多样文化,多种文明,民乐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在河北的大地上有着一片广袤的天地;提起民乐,不得不想到"琵琶"这一东方乐器之王,提到琵琶不由脑海里显现出一位慈祥的老人——河北省著名琵琶教... 自古在燕赵大地的这片热土,孕育着多样文化,多种文明,民乐作为传统文化的分支,在河北的大地上有着一片广袤的天地;提起民乐,不得不想到"琵琶"这一东方乐器之王,提到琵琶不由脑海里显现出一位慈祥的老人——河北省著名琵琶教育家樊华丽老师。樊华丽,琵琶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琵琶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高级评委,河北省民族管弦乐学会艺术委员会顾问。1940年生于河北冀州。1958年考入天津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琵琶大师林石城、李庭松、陈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音乐学院 民族管弦乐 河北省 演奏家 琵琶声 林石城 六十周年
原文传递
同孙参谋夜行江边,遥观隔岸灯光,忽闻水上琵琶声
11
《岷峨诗稿》 2006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琵琶声 水上 浔阳 南溪
原文传递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12
作者 胡礼湘 《读写月报》 2020年第7期17-18,共2页
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说:"‘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通过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把‘迟’理解为‘迟疑’是错误的,... 关于"琵琶声停欲语迟",课本注释说:"‘欲语迟’,要回答,又有些迟疑。"对这个注释,杨为仁老师撰文《"迟"是"迟疑"的意思吗?》,通过多方面分析得出结论:"把‘迟’理解为‘迟疑’是错误的,应该当作‘缓慢’‘晚’来理解。"(《语文月刊》2019年第5期)对杨老师的分析和结论,笔者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下面不妨陈述之,与杨老师商榷,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语迟 老师 不当之处 《语文月刊》 迟疑 课本注释
原文传递
霸王一去不复还 琵琶声中思项羽
13
作者 梓桐 《少儿国学》 2021年第17期28-29,共2页
公元前202年,由刘邦统领的汉军和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了一场关乎中华大地命运的大战。最终,三十万汉军从左右两侧合围楚军,楚军大败于垓下。项羽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从此,中原局势渐稳,中国历史进... 公元前202年,由刘邦统领的汉军和项羽率领的楚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展开了一场关乎中华大地命运的大战。最终,三十万汉军从左右两侧合围楚军,楚军大败于垓下。项羽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从此,中原局势渐稳,中国历史进入新的阶段。垓下一战,虞姬一唱而自绝,楚霸王一去不复还。这场著名的战役因在历史上的重要意义被载入史册,又因战役中主导人物的鲜明个性被写入文学作品、音乐作品之中,著名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正生动地展现了这场生死之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面埋伏》 琵琶声 汤应曾 琵琶演奏
原文传递
深巷里的琵琶声
14
作者 陆文夫 《读写月报》 2020年第20期12-14,共3页
我年轻的时候欢喜在苏州穿街走巷,特别是在秋天,深邃的小巷里飘溢着桂花的香气。随着那香气而来的还有叮叮咚咚的琵琶声,正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那样,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循声寻觅,总能在那些石库门中、庭院... 我年轻的时候欢喜在苏州穿街走巷,特别是在秋天,深邃的小巷里飘溢着桂花的香气。随着那香气而来的还有叮叮咚咚的琵琶声,正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那样,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循声寻觅,总能在那些石库门中、庭院里、门堂里发现一个美丽的姑娘或少妇,在弹着琵琶,唱着苏州评弹。她们不是在卖唱,是在练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琵琶声 苏州评弹 石库门 白居易
原文传递
用诗歌传达音乐之美——《琵琶行》赏读
15
作者 王雪梅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X期22-23,共2页
《琵琶行》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叙事长诗描述了浔阳江头的一段奇遇,抒发了作者与琵琶女同命相怜的情怀。诗中对琵琶声和诗人听琵琶后的心理感受的描述,具有绘声绘色、入情入理的表现效果。尤其是对琵琶声音的描摹,让人... 《琵琶行》是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这首叙事长诗描述了浔阳江头的一段奇遇,抒发了作者与琵琶女同命相怜的情怀。诗中对琵琶声和诗人听琵琶后的心理感受的描述,具有绘声绘色、入情入理的表现效果。尤其是对琵琶声音的描摹,让人感觉音犹在耳,产生无穷想象。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白居易的音乐修养以及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琵琶 白居易 琵琶声 音乐之美
下载PDF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艺术手法浅析
16
作者 桑进林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5年第10期6-7,共2页
关键词 琵琶声 琵琶行》 同是天涯沦落人 艺术手法
下载PDF
论文学作品朗诵中的情景再现——借白居易《琵琶行》谈起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玮 《人文天下》 2016年第18期97-100,共4页
朗诵,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多年以来,怎样真实生动、声情并茂的呈现作品,是许多朗诵艺术家、朗诵工作者、爱好者所不断追求的目标。毋庸置疑,要想完成好文学作品的朗诵,除了对'朗诵'本身的声音要明亮、背诵要熟练等内... 朗诵,是一门'传情'的艺术。多年以来,怎样真实生动、声情并茂的呈现作品,是许多朗诵艺术家、朗诵工作者、爱好者所不断追求的目标。毋庸置疑,要想完成好文学作品的朗诵,除了对'朗诵'本身的声音要明亮、背诵要熟练等内容的基本完善外,更重要的,就是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分析。我们都知道,'触景方能生情'。这是一种规律,是人的一种本能。像是我们看到一种颜色、一种形状,以及不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声 管弦 文学作品 琵琶行》 白居易 情景再现 举酒
下载PDF
谈《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18
作者 张辉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6年第11期4-5,共2页
关键词 琵琶乐曲 琵琶行》 演奏技艺 琵琶声 艺术特色
下载PDF
二丫的琵琶
19
作者 顾艳 《北方音乐》 2005年第5期27-,共1页
关键词 琵琶声
下载PDF
历代写“声”面面观
20
作者 伍昀国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07年第18期50-51,共2页
声音是宇宙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声音元处不在,因此,在语言中描写声音的词语也很多:"人声鼎沸"形容声音繁杂喧闹,"声东击西"是以声音为掩护的攻战策略,"先声夺人"则是一种写作方法。历... 声音是宇宙中的一种客观现象,从人类社会到自然界,声音元处不在,因此,在语言中描写声音的词语也很多:"人声鼎沸"形容声音繁杂喧闹,"声东击西"是以声音为掩护的攻战策略,"先声夺人"则是一种写作方法。历代文人墨客都揪"声"不放,在声音描写上大做文章,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形象 王小玉 视觉形象 《上林赋》 琵琶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