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族传统养身瑜伽的源流与功能考
1
作者 尼玛欧珠 《西藏大学学报(藏文版)》 2021年第1期98-109,191,共13页
文章从梵文“yoga”一词在藏文中的不同译法入手,窥视了藏传佛教中瑜伽文化的演变过程,并认为瑜伽属古印度吠陀文化分支,而非佛教原生名词。瑜伽被密续金刚乘瑜伽士转化为修道论悟的密教之中,后从印度传到西藏,在前弘期的三种流派和后... 文章从梵文“yoga”一词在藏文中的不同译法入手,窥视了藏传佛教中瑜伽文化的演变过程,并认为瑜伽属古印度吠陀文化分支,而非佛教原生名词。瑜伽被密续金刚乘瑜伽士转化为修道论悟的密教之中,后从印度传到西藏,在前弘期的三种流派和后弘期的多种流派的传承过程中,西藏出现了许多瑜伽士。后来,瑜伽不仅是成为通往解脱的捷径,更是修炼身心的方便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续 作用
下载PDF
从“顿渐之争”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及发展趋向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拉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19,共6页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 吐蕃第三十八代赞普赤松德赞时期,印度瑜伽行中观宗自续派和汉地禅宗同时传入吐蕃。二者经历了从和睦共处到针锋相对、水火不容的阶段。最终,因为见地和修持方法的差异而引发了一场争论,史称"顿渐之争"。汉地禅宗本是吐蕃佛教的滥觞,但以摩诃衍那为代表的汉地禅宗在"顿渐之争"中失利后,汉地禅宗在吐蕃逐渐销声匿迹,对后期的藏传佛教未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顿渐之争 摩诃衍那 莲花戒 行中观宗自 禅宗
下载PDF
波罗王朝的密续信仰和佛像谱系
3
作者 梁燕 张同标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17-25,共9页
波罗王朝的佛教以密续或咀突罗佛教为特色,基于成就法次第观想的需要,吸收了咀特罗教和印度教的神祗信仰和图像谱系,佛教图像极一时之盛,尤其是体现性力崇拜的女尊造像、意在降伏震慑的忿怒明王像、集结了众多佛菩萨的大型曼荼罗。... 波罗王朝的佛教以密续或咀突罗佛教为特色,基于成就法次第观想的需要,吸收了咀特罗教和印度教的神祗信仰和图像谱系,佛教图像极一时之盛,尤其是体现性力崇拜的女尊造像、意在降伏震慑的忿怒明王像、集结了众多佛菩萨的大型曼荼罗。佛菩萨造像的种类、组合、方位、方色、身相、持物、乘骑以及佛寺和法器,都强调繁缛琐细的种种细节与密续教理逐一对应,具有强烈的程式化倾向,重视密续教理胜于艺术表现。超戒寺被毁于1203年,被视为佛教在印度消亡的年代坐标,自此之后的波罗密续造像在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等喜马拉雅地区得到延续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罗王朝 无上 佛像
原文传递
白居寺祖拉康内殿壁画图像考释——兼述般若佛母与十方佛组合图像在藏地的传播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鸿蛟 魏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7-57,109,110,共23页
本文在对白居寺祖拉康一层内殿大日如来与四臂般若佛母和十方佛壁画图像志研究的基础上,追溯和梳理了般若佛母与十方佛图像在藏地传播的源流,总结和分析出这一图像组合与大日如来、金刚界曼荼罗与释迦牟尼佛等图像组合出现的规律及其宗... 本文在对白居寺祖拉康一层内殿大日如来与四臂般若佛母和十方佛壁画图像志研究的基础上,追溯和梳理了般若佛母与十方佛图像在藏地传播的源流,总结和分析出这一图像组合与大日如来、金刚界曼荼罗与释迦牟尼佛等图像组合出现的规律及其宗教意涵,丰富了现有藏传佛教图像研究中对于后弘初期金刚界曼荼罗以及以其为代表的瑜伽续曼荼罗图像构成与流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般若佛母 十方佛 大日如来 白居寺 般若佛母曼荼罗 瑜伽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