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目的 研究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8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B组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镇痛镇静。对比两组插管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和用药后不同时间点镇痛、镇静情况,并对比两组镇静相关指标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T1、T2、T4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明显高于T0时,且明显高于B组(P<0.05);B组T0~T4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用药后24、48 h NR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用药后24、48 h Ramsay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B组获得满意镇静深度耗时、镇静起效时间及停药后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采用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给予ICU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且安全性更高。
文摘目的比较三种剂量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在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手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对复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12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环杓关节脱位患者51例,男30例,女21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根据瑞芬太尼剂量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瑞芬太尼0.5μg·kg^(-1)·min^(-1)组(A组,n=17)、瑞芬太尼1.0μg·kg^(-1)·min^(-1)组(B组,n=18)和瑞芬太尼1.5μg·kg^(-1)·min^(-1)组(C组,n=16)。入室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同时使用耳鼻喉麻醉喷雾器(2%利多卡因2 ml)对患者舌根进行表面麻醉,第5分钟对咽喉部进行第2次表面麻醉,第10分钟停止泵注右美托咪定,在可视喉镜视野下对声门上及环杓关节周围进行第3次表面麻醉,随即三组静脉泵注相应剂量的瑞芬太尼持续5 min,停止泵注后开始复位手术。记录首次复位成功情况、术者的麻醉质量满意度评分和术中追加瑞芬太尼情况。记录入室时、术后3、30 min、6 h VAS疼痛评分。记录术中及苏醒期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和C组首次复位成功率和术者的麻醉质量满意度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中追加瑞芬太尼比例明显降低,术后3 min 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托下颌手法通气比例明显降低(P<0.05)。三组术中和苏醒期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躁动、谵妄和喉痉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瑞芬太尼0.5、1.5μg·kg^(-1)·min^(-1)比较,瑞芬太尼1.0μg·kg^(-1)·min^(-1)联合右美托咪定序贯泵注可为环杓关节脱位夹持式复位手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提高首次复位成功率,患者呼吸循环更加平稳,围术期不良反应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