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郭雨凡 陈志伟 +2 位作者 顾美华 邓迎苏 武剑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_(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 目的探讨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RA_(33)抗体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94例RA和97例非RA风湿病患者血清中的CPA、抗RA_(33)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F)水平。结果CPA、抗RA33抗体和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4%、31·9%和72·3%;特异性分别为96·9%、75·3%和77·3%;CPA与抗RA_(33)抗体或RF联合可提高诊断的特异性;CPA和RF滴度呈正相关。结论CPA对RA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较抗RA_(33)抗体和RF为优,可作为RA诊断的血清学指标,与RF联合检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检测 蛋白抗体 类风湿因子 诊断 合成 血清学指标
下载PDF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珊珊 包惠圆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2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测定包括65例确诊的RA患者,51例非RA疾病对照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在内的166份血清中的CPA水平,并同时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 目的评价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固相吸附试验(ELISA)测定包括65例确诊的RA患者,51例非RA疾病对照组以及50例健康对照组在内的166份血清中的CPA水平,并同时检测RA患者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结果以6.25U/ml为临界值,CPA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4.6%,特异性为95.04%。结论CPA对RA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RA的血清学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抗体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于秀明 刘学明 +1 位作者 侯云峰 栗洪波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7期1462-1464,共3页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 目的:将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辨证分型与客观检测指标相结合,为中医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10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5组。血清类风湿因子(RF)检测采用乳胶凝集法,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抗核周因子(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Ⅱ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各组间数据进行比较及相关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检测结果在各证型组间进行比较,寒湿痹阻型高于肝肾阴虚型和瘀血痹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和APF可作为RA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TNF-α可作为RA活动期或进展期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分型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痹证
下载PDF
CPA与APF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侯云峰 于秀明 +1 位作者 栗洪波 张秋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339-340,共2页
目的探讨检测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CP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PF。149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 目的探讨检测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和抗核周因子(APF)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CP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APF。149例RA患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肾气虚寒型、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5组。结果RA患者中湿热痹组型CPA阳性率显著高于寒湿痹阻型和肝肾阴虚型(P<0.01);湿热痹阻型APF阳性率高于瘀血痹阻型(P<0.05)。结论CPA与APF可作为RA中医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分型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痹证
下载PDF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中国当代医药》 2012年第36期99-100,共2页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 目的将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的实验室指标与中医对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辨证分型相结合,为中医临床诊断客观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8月收治的RA患者20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5组,分别为寒湿痹阻型、湿热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瘀血痹阻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检测血清CPA,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较各组患者间的检测结果。结果 200例患者行CPA检测,湿热痹阻型CPA阳性率明显高于寒湿痹阻型、肝肾阴虚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86例患者行TNF-α检测,寒湿痹阻型TNF-α含量明显高于肝肾阴虚型、瘀血痹阻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A与TNF-α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辨证分型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痹证
下载PDF
RF、CPA、APF之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秀明 胡维峰 侯云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32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抗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CPA)、抗核周因子(APF)三者间的相关性及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191例RA患者血清RF检测采用胶乳凝集法,CPA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APF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结果 RF与APF、CPA无明显相关性(P>0.05),APF与CPA有相关性(P<0.05)。在RA患者中,RF检测的阳性率为45.5%,CPA检测的阳性率为53.5%,APF检测的阳性率为56.4%,联合检测的阳性率达87.9%。经统计学分析联合检测与单项检测比较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F与CPA有相关性,RF、APF、CPA三种试验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RA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因子 瓜氨酸合成蛋白抗体 抗核周因子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