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
作者 梅举 丁芳宝 +2 位作者 鲍春荣 郝家骅 谢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346-1348,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1991年6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21例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患者,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39.2岁(14-60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5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6例。术中采用补片修补主动脉壁及瓣周缺损者9例,其中包括升主动脉左侧壁脓肿清除后形成瘘道,致主动脉与主肺动脉相通者3例;1例因主动脉壁及瓣周组织破坏严重难以用补片修补者,行Bentall手术,3例以自体心包或牛心包片重建主动脉瓣环,8例未作补片修补。全组行主动脉瓣置换术20例,Bentall术1例,所用21只人造心脏瓣膜均为机械瓣。结果2例(9.5%)人造瓣膜心内膜炎患者,术后早期死于多器官衰竭。长期存活19例,术后随访3月-15年(平均5.7年),无晚期死亡,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结论主动脉瓣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手术治疗的原则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妥善处理主动脉瓣病变,改善心脏等器官功能,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抗感染与预防再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周脓肿 主动脉置换
下载PDF
布氏杆菌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瓣瓣周脓肿1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阳 马春燕 +2 位作者 杨军 王永槐 谷天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69-970,共2页
患者女,61岁,以"胸闷气短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因布氏杆菌抗体血管凝集试验1:400(++++),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血生化检查:白细胞4.35... 患者女,61岁,以"胸闷气短2个月,加重1个月"为主诉入院。患者2年前因布氏杆菌抗体血管凝集试验1:400(++++),诊断为布氏杆菌病。入院查体: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舒张期叹气样杂音。血生化检查:白细胞4.35×10^9/L,B型钠尿肽2594pg/ml。布氏杆菌抗体血管凝集试验1:200(++++),血培养阴性(多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氏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 主动脉瓣周脓肿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1例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潭 杨军 马春燕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86-386,共1页
患者男,50岁,因"胸痛、发热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65次/分,血压135/50mmHg;主动脉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15×109/L,粒细胞比率73.7%,红细胞3.35×1012/L,血红蛋白浓度94g/L。血培... 患者男,50岁,因"胸痛、发热1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65次/分,血压135/50mmHg;主动脉瓣区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7.15×109/L,粒细胞比率73.7%,红细胞3.35×1012/L,血红蛋白浓度94g/L。血培养阴性。心电图:左心室心肌肥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周脓肿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下载PDF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瓣周脓肿诊断价值的临床报道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永祥 《中医临床研究》 2015年第28期123-124,共2页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探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心内膜受累各种病理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 目的:评价经食道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合并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已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运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与经胸超声心动图探测,以病理检测作为金标准,比较两者诊断心内膜受累各种病理变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检测心脏瓣膜上赘生物时,TTE的敏感性为65%,TEE的敏感性为85%~95%.检测置换瓣膜上的赘生物时,TTE的敏感性为15%~35%,TEE的敏感性为82%~95%.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探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出微小赘生物及其他心内膜受累各种病理变化情况,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结论:经食道超声能更清晰地显示出赘生物及其他心内膜受累各种病理变化情况,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食道超声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周脓肿
下载PDF
主动脉瓣瓣周脓肿的外科治疗
5
作者 马南 丁士骜 +4 位作者 梅举 汤敏 姜兆磊 张韫佼 张丽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6-349,共4页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瓣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36~67(53.0±12.3)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4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1例... 目的总结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瓣瓣周脓肿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5例主动脉瓣瓣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1例、女14例,年龄36~67(53.0±12.3)岁。自体主动脉瓣心内膜炎14例,人造心脏瓣膜心内膜炎21例(机械瓣16例,生物瓣5例)。术前血培养阳性15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2例、草绿色链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肠球菌1例。结果 11例患者行急诊或紧急的手术治疗。30例患者行主动脉瓣置换术,5例行改良Cabrol手术直接替换主动脉根部。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包括二次开胸止血1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8例,肾功能不全5例,呼吸功能不全10例,气管切开3例,肺部感染8例和脑血管意外1例。术后随访6~120(53.6±20.8)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4例失访。随访中无感染复发。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瓣周漏,1例于术后12个月行封堵术。生存曲线提示术后1年生存率85.5%,术后5年生存率67.3%。结论主动脉瓣周脓肿的病变虽然复杂危重,但通过围术期有效的抗生素治疗,个体化选择手术时机,合适的手术策略,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周脓肿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的手术治疗
6
作者 庄佳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24-24,共1页
总结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患者。患者入院后了解个人信息,掌握其既往病史和个人史,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经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伴瓣周脓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赘生物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破裂,心功... 总结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主动脉瓣心内膜炎伴瓣周脓肿患者。患者入院后了解个人信息,掌握其既往病史和个人史,对其进行体格检查,经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主动脉瓣狭窄伴瓣周脓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赘生物伴关闭不全,主动脉窦瘤破裂,心功能III级。确诊疾病后采用主动脉瓣机械瓣膜置换术、二尖瓣成形术、三尖瓣成形术、主动脉窦修补术、心包剥脱术治疗。治疗后患者生命周期得到延长,未见心内膜炎复发及瓣周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心内膜炎 瓣周脓肿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瓣位感染性心内膜炎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陈烁 费洪文 +2 位作者 李贺智 陈欧迪 林琼雯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608-61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主动脉瓣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3D-TEE)在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主动脉瓣病变中的价值。方法对49例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与3D-TEE诊断IE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超声诊断特点进行分析,以心脏外科术中所见为"金标准",将超声特点(赘生物、瓣叶穿孔、瓣周脓肿)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3D-TEE对赘生物、瓣叶穿孔、瓣周脓肿诊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TT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检测长度<(4.5±0.7)mm的赘生物,3D-TEE较TTE更加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检测瓣周脓肿,3D-TEE较TTE更加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容易发现瓣周脓肿早期组织水肿的情况。结论与TTE相比较,3D-TEE能更准确检测IE主动脉瓣病变,有效评价此类患者瓣周脓肿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 经胸超声心动图 主动脉赘生物 瓣周脓肿
下载PDF
二尖瓣心内膜炎时的心肌细菌性室壁瘤——临床和病理解剖
8
作者 H.Omran H.Reichel +6 位作者 P.Wirtz W.Jung R.Rabahieh U.Pfeifer D.Pfeiffer B.Lderitz 刘启功 《德国医学》 CAS 1998年第2期62-63,共2页
感染性心内膜炎很少引起二尖瓣瓣周脓肿,一旦累及瓣周则预后较差。病例报告 病史 患者,女,68岁,因“发热3个月,一般情况差”治疗1周,疑为心内膜炎。曾静脉使用过青霉素、庆大霉素、速尿并且口服过强心剂。有胰岛素依赖性Ⅱa型糖尿病史8年。
关键词 心内膜炎 并发症 二尖瓣周脓肿 室壁瘤
下载PDF
3D-TEE与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肖秀珍 刘立蓁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25期128-1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均行TTE、3D-TEE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于本院接受心脏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4例,均行TTE、3D-TEE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TTE、3D-TEE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效能,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结果:84例患者中有64例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3例,阴性21例。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阳性64例,阴性20例。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特异度、敏感度、诊断准确率、阴性与阳性预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3D-TEE对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的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TE(P<0.05)。结论:与TTE相比,3D-TEE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具有高敏感度、高特异度,能提高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检出率,并准确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瓣周脓肿和瓣叶穿孔等并发症,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 经胸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 瓣周脓肿 叶穿孔
下载PDF
三维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心内膜炎的价值探究
10
作者 冯增杰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6期122-123,共2页
目的分析三维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17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4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均开展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利用心脏外科手术“金标准”将40例进行... 目的分析三维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于2017年7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共40例,将其作为观察对象,均开展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检测,利用心脏外科手术“金标准”将40例进行手术治疗患者超声诊断特点与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超声心动图(P<0.05)。结论应用三维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感染性心内膜炎,能够有效评判患者的脓肿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经食管心脏超声检查 瓣周脓肿 感染性 心内膜炎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儿童黏膜奈瑟菌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
11
作者 王红玉 鲁成刚 +4 位作者 胡波飞 花旺 黄丽素 华春珍 陈英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274,共2页
患儿男,4岁7月龄,因“发热13 d,抽搐2次”就诊。经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宏基因二代测序、影像学检查等确诊为黏膜奈瑟菌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肺动脉瓣周脓肿。通过内科抗感染治疗46 d,巨大赘生物及瓣周脓肿消失,出院后随访未再复发。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出院后随访 奈瑟菌 影像学检查 抗感染治疗 瓣周脓肿 体格检查 二代测序
原文传递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辉 朱燕林 +2 位作者 郭立琳 田庄 朱文玲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总结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明确影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1-01-2010-12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自体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分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 目的:总结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明确影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将2001-01-2010-12期间我院收治的符合DUKE诊断标准的自体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98例,分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组和三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组,评价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瓣膜形态、手术治疗与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31例(31.6%)二叶式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更年轻,易发生瓣周脓肿(35.5%)。二叶式主动脉瓣是瓣周脓肿的独立预测因素(OR=4.015,95%CI 1.307~12.335,P<0.05)。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组与三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组的早期手术及院内死亡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严重心力衰竭(OR=8.955,95%CI1.811~44.687,P<0.01)及未控制的感染(OR=0.170,95%CI0.041~0.697,P<0.05)是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瓣膜手术可以降低主动脉瓣(OR=0.222,95%CI0.006~0.822,P<0.05)及二叶式主动脉瓣(OR=0.320,95%CI0.090~1.140,P<0.05)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是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常见的瓣膜异常。二叶式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更年轻,易发生瓣周脓肿。手术治疗可降低二叶式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叶式主动脉 瓣周脓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