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热、瓣膜赘生物及血培养阴性——Q热
1
作者 张君怡 吴东 +1 位作者 方卫纲 范洪伟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14-1215,共2页
关键词 午后发热 瓣膜赘生物 血培养 Q热 阴性 关节肿痛 扑热息痛 反复发热
下载PDF
瓣膜赘生物脱落致全身多器官栓塞1例报告
2
作者 黄光 王俊芳 +2 位作者 徐斌 唐煜 刘兴洲 《北京医学》 CAS 2009年第6期381-382,共2页
关键词 多器官栓塞 瓣膜赘生物 全身 突发意识障碍 不自主运动 谵妄状态 测血压 左上肢
下载PDF
超声诊断先天性左室右房通道并横裂式二叶主动脉瓣畸形、瓣膜赘生物1例
3
作者 葛士骝 陈明 马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6年第7期497-497,499,共2页
患者男,39岁,半年前曾发热咳嗽,经治疗有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最高39.9℃,伴右侧胸痛,少量痰中带血。CT提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15.68×10^9/L,抗感染后体温恢复,症状减轻,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体格检查:心界无扩大,... 患者男,39岁,半年前曾发热咳嗽,经治疗有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最高39.9℃,伴右侧胸痛,少量痰中带血。CT提示右下肺感染,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数15.68×10^9/L,抗感染后体温恢复,症状减轻,为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体格检查:心界无扩大,心率70次/min,律齐,心尖部及胸骨右缘第二肋间闻及收缩期3级吹风样杂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膜赘生物 超声诊断 心尖部 横裂 肺感染 白细胞数 第二肋 三尖瓣反流 中等回声 彩色血流信号
下载PDF
非感染性心脏瓣膜赘生物
4
作者 童晓明 张文霞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1998年第1期53-56,共4页
非感染性心脏瓣膜赘生物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童晓明张文霞编译侯家声审校非感染性瓣膜赘生物(noninfectivevalvularvegetationsNIVV)亦叫非感染性瓣膜肿块(noninfectivevalvul... 非感染性心脏瓣膜赘生物山东淄博市中心医院童晓明张文霞编译侯家声审校非感染性瓣膜赘生物(noninfectivevalvularvegetationsNIVV)亦叫非感染性瓣膜肿块(noninfectivevalvularmassesNIVM),其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赘生物 NIVV 病因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经胸超声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形成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元芬 丁云川 +4 位作者 陈明 尹帆 王庆慧 刘超 李静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5年第6期377-378,共2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对2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对2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瓣膜赘生物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同时还能对心脏有无原发病变及继发新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行探查和判断。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诊断、定位、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经胸超声
下载PDF
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
6
作者 谢颜勋 张利辉 莫凡宗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附属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谢颜勋,张利辉,莫凡宗关键词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瓣膜赘生物;超声心动描记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基本病变是在心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既往依... 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的超声心动图附属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谢颜勋,张利辉,莫凡宗关键词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瓣膜赘生物;超声心动描记术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基本病变是在心瓣膜或心内膜表面形成赘生物。既往依靠;临床表现和血培养来诊断该病较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联合瓣膜赘生物并二尖瓣脓肿伴穿孔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表现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彭建勇 白炜 +2 位作者 周洁丽 李昱茜 孟欣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12期845-845,共1页
患者男,57岁,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午后低热,伴咳嗽、咳痰及头晕。体格检查:心率87次/min,律齐,血压110/38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 患者男,57岁,因胸闷、气短3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受凉后反复出现午后低热,伴咳嗽、咳痰及头晕。体格检查:心率87次/min,律齐,血压110/38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脏相对浊音界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水冲脉。经胸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关闭不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二尖瓣前瓣毛糙,并可见絮状回声附着,二尖瓣前瓣瓣体近根部可见范围约15 mm×3 mm无回声区,内壁毛糙,无回声区下缘左室面可见约3 mm裂隙、左房面可见两处细小裂隙(图1);主动脉瓣左冠瓣可见絮状回声附着、瓣叶交界处可见关闭不全间隙;CDFI:二尖瓣裂隙处反流(图2),主动脉瓣大量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瓣关闭不全 经胸超声心动图 瓣膜赘生物 食管 超声心动图检查 图表 穿孔 脓肿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冯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24期85-86,共2页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拟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心脏瓣膜赘生物,... 目的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拟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心脏瓣膜赘生物,赘生物最大20mm×14mm,小的2mm×2mm,合并瓣膜穿孔4例,合并腱索断裂3例,合并瓣膜脱垂8例,合并瓣膜返流20例。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诊断、定位、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下载PDF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冯薇 《航空航天医药》 2010年第2期226-227,共2页
目的:讨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拟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心脏瓣膜... 目的:讨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瓣膜赘生物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例拟手术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研究,术前应用经胸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的形态、大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损害情况。结果:20例患者均成功检出心脏瓣膜赘生物,赘生物最大20.0 mm×14.0 mm,小的2.0 mm×2.0 mm,合并瓣膜穿孔4例,合并腱索断裂3例,合并瓣膜脱垂8例,合并瓣膜返流20例。超声心动图对赘生物的大小、位置及数量的判断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形成的诊断、定位、治疗决策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房间隔及多瓣膜赘生物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军 金艳 +5 位作者 徐欣 曹佳宁 叶新和 由春媛 冯雪红 杨承健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45-246,共2页
患者女性,50岁,因“发热及呼吸困难20d”于2014年1月15日入院。既往有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病史,否认高血压、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疾病。入院时体温37.8℃,
关键词 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房间隔 主动脉瓣狭窄 呼吸困难 高血压 冠心病
原文传递
水肿、发热、心脏瓣膜赘生物
11
作者 郭红 田松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9期567-569,共3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水肿 心脏瓣膜赘生物 发热
原文传递
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致病菌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婷 喻凤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3-836,共4页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赘生物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心外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心脏瓣膜赘生物中分离病原菌,行纯化培养后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 目的了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瓣膜赘生物的致病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医院心外科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资料,从患者的心脏瓣膜赘生物中分离病原菌,行纯化培养后经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患者赘生物中共分离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5株(79.71%),包括草绿色链球菌(30株,占43.48%)、血链球菌(12株,占17.39%)、粪肠球菌(8株,占11.59%)、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4.35%)以及表皮葡萄球菌(2株,占2.90%);革兰阴性菌3株,浅黄金色单胞菌、缺陷短波单胞菌及杀鲑气单胞菌各1株,此外还有11株(15.94%)其他类型致病菌。草绿色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73.33%、克林霉素56.67%、呋喃妥因23.33%、头孢唑林23.33%、青霉素13.33%、氯霉素13.33%、头孢他啶10.00%;血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红霉素66.67%、克林霉素33.33%、头孢唑林25.00%、氯霉素25.00%、青霉素16.67%、呋喃妥因16.67%、头孢他啶8.33%;粪肠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50.00%、头孢唑林50.00%、红霉素37.50%、呋喃妥因37.50%、氯霉素37.50%、头孢他啶25.00%、克林霉素25.00%;3种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均未产生耐药性。浅黄金色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均敏感;缺陷短波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吡肟均耐药,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以及妥布霉素均敏感;除杀鲑气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未检测外,对各检测药物均敏感。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赘生物致病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感染性心内膜炎革兰阳性菌感染时,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可以作为首选药物;革兰阴性菌感染时,有效药物较多,但临床治疗中仍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 瓣膜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 草绿色链球菌
原文传递
心脏超声观察瓣膜巨大赘生物1例
13
作者 焦欣 汪庆党 王照辉 《中国地方病防治》 2003年第3期136-136,共1页
患者,男性,48岁,因咯痰、咯血、发热、全身无力来我院就诊.听诊:二尖瓣区、主动脉瓣区闻及杂音.X线检查: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检查:未见异常.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未见异常.
关键词 瓣膜巨大生物 心脏超声检查 感染性内膜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赘生物、心脏瓣膜与超声心动描记
14
作者 杨哲 《国外医学情报》 1989年第7期4-4,共1页
自15年前首次用超声心动描记技术检查心脏瓣膜赘生物以来,心脏超声在诊断和处理已知或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方面愈益重要。超声心动描记不仅显示出赘生物,而且还可能提供瓣膜损坏及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瓣膜周围感染的情况。感染性... 自15年前首次用超声心动描记技术检查心脏瓣膜赘生物以来,心脏超声在诊断和处理已知或疑有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方面愈益重要。超声心动描记不仅显示出赘生物,而且还可能提供瓣膜损坏及其对血液动力学影响以及瓣膜周围感染的情况。感染性心内膜炎新近形成的赘生物是由附在瓣膜小叶、索、或心室内膜的微生物、白细胞、纤维素和红细胞凝块组成,其形态随感染菌的特性和疾病的活动情况而变,从小的偏平粒状病变到大的带蒂易碎的块状物。在治疗过程中,随着赘生物的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 瓣膜赘生物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 感染菌 心脏超声 动力学影响 治疗过程 生物 纤维素
下载PDF
海洛因滥用与心内膜感染形成赘生物之声象图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文敏 冯志华 周艳丽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34-35,共2页
近年来与静脉注射海洛因有关的心内膜感染报道有增加趋势,近四年来我院收治心内膜炎19例,有7例患者有海洛因滥用史,占总数的274%,7例患者均为高热留医治疗,申请彩色多谱勒检查,并进行记录,旨在分析探讨其彩色多谱勒超声之特点与临床的关系.
关键词 海洛因 瓣膜赘生物 二维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在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内病原菌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恺隽 张思明 +4 位作者 王飞燕 程军 王芳 刘朝晖 陈曦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16S rRNA基因序列法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赘生物内致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IE患者术中赘生物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并与传统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配对卡方检验显示16S rRNA基因... 目的探讨16S rRNA基因序列法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瓣膜赘生物内致病原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9例IE患者术中赘生物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及测序分析,并与传统血培养及赘生物培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配对卡方检验显示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血培养[83.53%(71/85)vs 28.24%(24/85),P<0.05]和赘生物培养[77.5%(100/129)vs 18.6%(24/129),P<0.05],可检出苛养菌及立克次体、巴通体、支原体等特殊病原体。结论应用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法可提高IE患者瓣膜赘生物致病原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16S RRNA 瓣膜赘生物
下载PDF
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罗心平 施海明 +5 位作者 彭伟宪 李剑 倪唤春 朱军 李勇 范维琥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4年11月间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瓣膜种类(人工瓣或自然瓣)、血培养结果(阳性或阴性)、是否检出瓣膜赘生物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分析... 目的探讨近年来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点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年1月~2004年11月间6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累瓣膜种类(人工瓣或自然瓣)、血培养结果(阳性或阴性)、是否检出瓣膜赘生物将患者分为不同亚组,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风湿性心脏病(27.9%)、先天性心脏病(21.3%)、特发性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19.6%)分别居基础疾病的前3位.临床表现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贫血34例(55.7%)、肝脾肿大29例(47.5%)、不规则发热22例(36.1%)、血尿12例(19.7%)、脑血管意外10例 (16.4%)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42例(68.9%)发现赘生物,细菌培养结果31例为阳性.致病菌主要为链球菌(10株)、葡萄球菌(10株)、假单胞菌(3株).常用的有效抗生素组合为去甲万古霉素+磷霉素+奈替米星 (34.4%) 、青霉素+氨基糖苷类(27.9%).手术治疗22例(36.1%),住院期间死亡11例(18.0%),主要死因为心力衰竭,其次为脑血管意外.不同亚组间住院病死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瓣膜种类、血培养结果及是否检出瓣膜赘生物对预后无明显影响,早期诊断、适时手术及内、外科联合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分析 特发性二尖瓣脱垂 超声心动图检查 瓣膜赘生物 脑血管意外 培养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去甲万古霉素 2004年 1992年 回顾性分析 不规则发热 氨基糖苷类 住院病死率 临床特点 临床资料
下载PDF
5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超声诊断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于慧娟 杨兴明 +1 位作者 袁国胜 周晓宁 《中外医疗》 2010年第17期180-181,共2页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 目的讨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超声声像图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心脏瓣膜赘生物形态、小、回声、分布及其瓣膜功能。结果超声心动图能直接提供赘生物附着部位累及的瓣叶,赘生物的目、大小、形态、活动方式或瓣膜穿孔等征象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程度并判断心功能。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诊断定位,对治疗的决策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感染性心内膜炎 瓣膜赘生物
下载PDF
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盛 叶尔买克.唐沙哈尔 张总刚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7年第1期60-61,共2页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直观反映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仅能显示心脏单侧切面,缺乏对心脏整体结构的呈现,导致医师在外科手术中需结合多个切面信息才能全面评估判断。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可直观反映病灶部位的解剖结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仅能显示心脏单侧切面,缺乏对心脏整体结构的呈现,导致医师在外科手术中需结合多个切面信息才能全面评估判断。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TEE)能反映心脏整体解剖结构,即提供了“外科视角”。本文分析30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3D-TEE在心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外科手术 二维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残余分流 心脏肿瘤 二尖瓣环 主动脉窦瘤破裂 瓣膜赘生物 室间隔缺损 整体结构
下载PDF
成功救治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帅付杰 李海嵘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6期181-182,共2页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胸闷痛5 h”入院。患者既往于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换瓣手术,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联合换瓣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近一周来有发热症状,最高39.2℃,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5 h前,无... 1病历资料 患者女性,56岁,因“突发胸闷痛5 h”入院。患者既往于5年前因风湿性心脏病,行心脏换瓣手术,主动脉瓣及二尖瓣机械瓣联合换瓣术。术后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治疗。近一周来有发热症状,最高39.2℃,以抗感染治疗后好转。5 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痛,位于胸闷前区,并向肩背部放射,伴有大汗、恶心、呕吐。无肢体活动障碍。遂至本院急诊科行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V2-V5导联ST段弓背上抬, T波倒置。心肌酶示CK-MB 112 U/L, CK1500 U/L,肌钙蛋白T 0.625 ng/L。急诊科遂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遂至本院心内科CCU住院治疗。入院查体:T:37.5℃, P:9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10/60 mmHg,患者神志清,精神可,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颈动脉无怒张,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明显扩大,心率90次/min。律齐,可闻及机械瓣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无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辅助检查示:心肌酶示CK-Mb 150 U/L,肌钙蛋白T 2.650 ng/L。血常规示白细胞13.30±21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2.9%,淋巴细胞百分率16.5%,单核细胞百分率10.9%,红细胞4.46±215;1012/L,血红蛋白130 g/L。联系心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造影提示前降支血栓影,次全闭塞,回旋支及右冠正常。术中采用抽吸导管,抽吸前降支血栓,并送病理检查。抽吸后,再造影提示血管通畅。术后返回CCU病房监护治疗。住院期间行心脏彩超提示左右房室内径未见明显增大,室间隔及左心室壁不增厚,左心室侧壁心尖部10.9 mm。后内侧乳头肌偏厚,基底部室间隔活动相对欠协调。二尖瓣中度反流,二尖瓣前叶瓣尖可见强回声附着,大小约2.0±215;1.5 mm,未见明显瓣叶裂及腱索断裂征象,随瓣膜活动可见摆动。EF50%。术后患者胸闷痛症状明显缓解,持续予抗感染治疗,体温逐步恢复正常。2d后转普通病区继续治疗。两周后康复出院。病理活检报告证实为细菌类栓塞,另有血栓成分。一个月后复查心脏彩超提示心脏瓣膜赘生物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患者 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脏瓣膜赘生物 二尖瓣机械瓣 前降支血栓 V5导联ST段 抗感染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