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6年瓦窑堡的“五一”节
1
作者 郑学富 《湘潮》 2024年第5期29-31,共3页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1936年5月1日,...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1月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决定成立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11月7日,中共中央机关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瓦窑堡。1936年5月1日,是中共中央和红军到达陕北后迎来的第一个“五一”国际劳动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红军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革命军事委员会 红一方面军 瓦窑堡 胜利会师 陕甘革命根据地 劳动节
下载PDF
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特征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以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块长2油藏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俊昊 田正兰 杨哲恒 《中外能源》 CAS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水井沟区块长2油藏为例,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并结合钻井、测井和试油动态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特征展开了研究,明确了单砂体垂向叠置类型、侧向接触关系,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单砂体空间组合类... 以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水井沟区块长2油藏为例,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并结合钻井、测井和试油动态资料,对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叠置特征展开了研究,明确了单砂体垂向叠置类型、侧向接触关系,定量分析了研究区单砂体空间组合类型及其占比,厘清了单砂体叠置特征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1)研究区长2段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以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厚度2~9m,宽度100~395m,平均宽厚比为44;(2)受沉积环境和物源供给影响,单砂体垂向上发育分离型、垂切型、垂叠型等三种叠置类型,侧向上存在侧切接触、侧叠接触、间湾接触和堤岸接触等四种接触关系;(3)不同单砂体空间组合类型砂体的连通性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受夹层(泥质和钙质夹层)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油田 长2 单砂体 砂体叠置 剩余油
下载PDF
中共中央机关1935年11月7日抵达瓦窑堡再考证
3
作者 王凯 李亮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28-136,127,共10页
关于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的具体时间,目前学界主要存在11月7日和11月10日两种说法的争论。尽管林伯渠日记中涉及相关内容,但经考证发现,林伯渠行程与张闻天等率中央机关的行程并不一致,不宜以林伯渠到达瓦窑堡的时间作为中共中央机... 关于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的具体时间,目前学界主要存在11月7日和11月10日两种说法的争论。尽管林伯渠日记中涉及相关内容,但经考证发现,林伯渠行程与张闻天等率中央机关的行程并不一致,不宜以林伯渠到达瓦窑堡的时间作为中共中央机关进驻瓦窑堡的时间。中共中央机关抵达瓦窑堡的时间问题应放置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下加以综合考察,当时中共中央及陕北革命根据地面临的严峻危机,不容许其在兵分两路后,再有片刻停留和迟疑,张闻天等率领中共中央机关于11月5日开完政治局常委会后,即先行离开下寺湾,于7日到达瓦窑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 瓦窑堡 林伯渠
下载PDF
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层砂体叠置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田正兰 王凤琴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3年第3期76-81,共6页
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地层亏空大、产量递减过快,含水率高等问题,为深入研究长2油层砂体叠置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通过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得出结论:①研究区河道砂体厚度6.0~22.0 m,平... 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层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地层亏空大、产量递减过快,含水率高等问题,为深入研究长2油层砂体叠置特征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通过综合利用测井资料、岩心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得出结论:①研究区河道砂体厚度6.0~22.0 m,平均砂厚12.0 m,河道砂体宽度100~800 m,平均宽度315 m,河道砂体的宽厚比18~36,平均宽厚比25;②砂体垂向叠置类型共分为箱形+箱形河道砂、钟形+钟形河道砂、钟形+箱形河道砂、钟形河道砂+河口坝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砂体叠置类型的储层发育位置和砂体的连通性有所差异;砂体侧向接触关系主要以对接式和侧切式为主,孤立式较少;③研究区夹层发育,阻隔上下砂体之间的连通,砂体垂向叠置类型影响产量,其中箱形+箱形分流河道砂体储层最发育,产量最高,其次为钟形+箱形分流河道砂体,钟形分流河道砂体+河口坝砂体的厚度小,产量最低。该地区注水开发6个月后见效明显,产油量和产液量上升,针对井间连通性好、注水见效不明显和井间连通性不好的井,需进行储层改造来满足生产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油田 长2油层 单砂体 砂体叠置 注水开发
下载PDF
趋势面分析在瓦窑堡油田油藏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慧妍 《地质学刊》 CAS 2023年第2期175-181,共7页
为了确定油藏分布规律,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瓦窑堡油田长6油层组的顶面构造及层位厚度进行趋势值和剩余值分析,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油井分布、产量、构造位置与剩余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已有数据,加深对油藏分布规律的研... 为了确定油藏分布规律,运用趋势面分析法对瓦窑堡油田长6油层组的顶面构造及层位厚度进行趋势值和剩余值分析,结合已有地质资料综合分析油井分布、产量、构造位置与剩余值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建模分析已有数据,加深对油藏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油井在构造剩余趋势和厚度剩余趋势图上均有明显的组合特征,构造正剩余区且厚度负剩余区内的油井大多产能较高,构造成为控制油井产能的主要因素。显著性检验证明该数学模型符合实际地质情况,对研究区油藏分布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势面分析 油藏分布规律 剩余分析 瓦窑堡油田
下载PDF
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贯屯井田瓦窑堡地层沉积环境分析
6
作者 宋景 王璐 褚俊洁 《陕西煤炭》 2023年第1期125-128,144,共5页
贯屯井田位于子长矿区的中部,构造形态与子长矿区一致。井田内先后经过找煤、普详查、勘探等地质勘查工作,获得大量的地质资料,瓦窑堡地层为该区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含煤段,含煤层(煤线)30余层,最多34层(10-7号钻孔),具对比意义... 贯屯井田位于子长矿区的中部,构造形态与子长矿区一致。井田内先后经过找煤、普详查、勘探等地质勘查工作,获得大量的地质资料,瓦窑堡地层为该区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分为5个含煤段,含煤层(煤线)30余层,最多34层(10-7号钻孔),具对比意义的煤层6层,含煤层依次为1、2、3^(-1)、3、4、5、6号煤层,其中3、4、5号煤为可采煤层,1、2、3^(-1)、6号煤为不可采煤层;通过对区内128个钻孔资料分析,选择典型勘探线选择个别钻孔,应用沉积相剖面法、井田三叠纪地层顶面等高线图、富县组地层岩性、厚度数据统计。分析认为,井田在三叠纪晚期-早侏罗纪受古构造影响,地层不均匀抬升,瓦窑堡地层受大范围的冲刷剥蚀,使井田西部区内主采5号煤层缺失;研究瓦窑堡地层沉积环境分析对井田煤层对比及后期工作面接续布置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煤地层 瓦窑堡 沉积相对比 冲涮剥蚀
下载PDF
瓦窑堡煤系有机岩石学特征及煤成烃潜力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姚素平 胡文 +2 位作者 薛春燕 张景荣 曹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8-524,共7页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 ,类脂组含量高 ... 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陆相生油的观点最早可能源于瓦窑堡煤系含油性特征。通过对瓦窑堡煤系煤和暗色泥岩有机质的显微岩石学和宏观煤岩学特征的分析 ,提出了瓦窑堡煤系煤主要形成于深覆水森林泥炭沼泽相 ,类脂组含量高 ,且镜质组的主要类型为富氢的基质镜质体 ,有机地球化学结果表明瓦窑堡煤系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 ,处于低熟 -成熟阶段 ,热模拟实验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油气生成潜力。但由于瓦窑堡煤系规模小 ,煤层厚度薄 ,煤系泥岩有机质类型偏差 ,且煤中主要生油显微组分尚末进入大量生油期 ,因此难以形成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岩石学 煤成烃 有机相 显微组分 瓦窑堡煤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瓦窑堡油田中山川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旭芬 刘建朝 +3 位作者 米乃哲 苗箐 李磊 张海东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388-393,共6页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 在长2储层岩性特征、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薄片鉴定、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为实验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2储层主要以浅灰色、灰绿色块状细砂岩为主,孔隙类型都以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其余为粒内溶孔、填隙物内溶孔及晶间微孔,少量的铸模孔、云母溶缝、微裂缝。其储层的孔喉分布类型主要有单峰正偏态细孔喉型、多峰分散型和单峰负偏态微孔喉型3种。影响本区储层孔隙类型的因素为沉积相、成岩作用、裂缝改造,其中沉积相及成岩作用是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油田 长2油层组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古地理及聚煤规律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丽 邵龙义 +4 位作者 李明培 王东东 鲁静 李智学 程爱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090-2100,共11页
依据钻孔岩芯及测井曲线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沉积相、聚煤模式、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提出该区聚煤规律。瓦窑堡组依据岩性共分为五段,其中底部的第1段和顶部的第5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第2段、第3段、... 依据钻孔岩芯及测井曲线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晚三叠世瓦窑堡组沉积相、聚煤模式、层序地层格架、岩相古地理进行研究,提出该区聚煤规律。瓦窑堡组依据岩性共分为五段,其中底部的第1段和顶部的第5段以泥岩、粉砂岩为主,第2段、第3段、第4段下部以砂岩为主,上部以泥岩、粉砂岩为主。根据瓦窑堡组顶部区域不整合面、第1段、第3段以及第4段底部河流下切谷冲刷面、瓦窑堡组底部与其下伏地层间地层颜色及岩性突变面等层序界面,将瓦窑堡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层序I对应瓦窑堡组一段和二段,层序Ⅱ对应瓦窑堡组三段,层序Ⅲ对应瓦窑堡组四段和五段。通过统计各个三级层序内的岩性数据,绘制地层厚度、砂泥比、煤层厚度等值线图,以三级层序为作图单元,恢复各层序的古地理格局,主要的古地理单元为河流、三角洲和湖泊,物源位于研究区东北部。层序Ⅲ的聚煤作用明显优于层序Ⅰ和层序Ⅱ,最有利于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分流间湾,聚煤中心大致位于石湾镇—玉家湾镇—安塞县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 层序地层 岩相古地理 聚煤规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层序地层及聚煤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田野 李智学 +2 位作者 邵龙义 王东东 李明培 《中国煤炭地质》 2011年第8期13-17,27,共6页
利用钻孔岩心数据等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地层颜色、岩性突变界面等4个层序界面,并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 利用钻孔岩心数据等资料及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聚煤作用的研究。识别出区域不整合面、河流下切谷、地层颜色、岩性突变界面等4个层序界面,并划分出了3个三级层序及相应的低位、湖侵及高位体系域。从时间上看含煤性以层序3最好,层序2次之,层序1较差,煤层主要形成于三级层序的湖侵体系域,其次为高位体系域,厚煤层(5煤层)主要发育于三级层序最大湖泛面附近。综合研究区沉积环境、层序地层、岩相古地理等研究成果,得出了主要煤层(5煤层)形成于湖侵过程中湖湾沼泽、三角洲平原间湾沼泽和曲流河泛滥平原沼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聚煤作用 瓦窑堡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煤系的生烃母质与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科 姚素平 +3 位作者 胡文瑄 薛春燕 房洪峰 焦堃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2-80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主要发育有5号煤层和3号煤层.生烃母质研究表明,瓦窑堡煤系的主要显微组分为镜质组,其中富氢基质镜质体含量高,一般大于40%,含有〉10%的壳质组显微组分,且以孢子体为主,...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瓦窑堡煤系是我国重要的含煤岩系,主要发育有5号煤层和3号煤层.生烃母质研究表明,瓦窑堡煤系的主要显微组分为镜质组,其中富氢基质镜质体含量高,一般大于40%,含有〉10%的壳质组显微组分,且以孢子体为主,碳质泥岩中藻类体常见。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煤的平均有机碳含量达70wt.%,镜质体反射率为0.6%~0.8%,氢指数平均达250mgHC/g·TOC,族组分组成表现出煤成油的族组分特征,结合生物标志物特征,反映有机质类型属于Ⅱ型,处于低成熟一成熟演化阶段。据此可以认为,瓦窑堡煤系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并且5号煤要优于3号煤,这将有助于认识这套煤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瓦窑堡煤系 三叠系 有机岩石学 有机地球化学 生烃母质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陕北元屯沟井田三叠系瓦窑堡组煤层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静琴 赵峰华 +3 位作者 易万亿 杨耀成 李明培 张丽维 《中国煤炭地质》 2014年第5期21-24,共4页
煤的结渣特性是动力用煤的主要指标,也是燃煤锅炉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煤灰中化学成分对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影响较大,尤其是SiO2、Al2O3、Fe2O3、CaO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基于元屯沟井田三叠系瓦窑堡组煤的煤灰成分、煤灰熔融性试... 煤的结渣特性是动力用煤的主要指标,也是燃煤锅炉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参数,煤灰中化学成分对煤灰熔融性和结渣性影响较大,尤其是SiO2、Al2O3、Fe2O3、CaO等主要成分的含量和组成。基于元屯沟井田三叠系瓦窑堡组煤的煤灰成分、煤灰熔融性试验数据分析,发现该区煤层中SiO2+Al2O3含量大于80%,Fe2O3+CaO小于10%,煤灰属较高灰煤灰软化温度。通过对煤灰软化温度、硅铝比、酸碱比、铁钙比、结渣指数以及综合结渣指数等多个指标的分析,得出煤灰属轻微结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 三叠纪煤田 煤灰成分 煤灰熔融性 结渣性 陕北元屯沟井田
下载PDF
张浩一九三五年到达瓦窑堡时间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亮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9-121,125,共4页
1935年,为了向中共中央传达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起草的《八一宣言》的精神,并恢复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电讯联系,共产国际与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决定派代表团成员、
关键词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瓦窑堡 第七次代表大会 考辨 时间 张浩 《八一宣言》 中共中央
下载PDF
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组地层精细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渭滨 王飞 +1 位作者 马志峰 贾飞雄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8年第8期112-114,共3页
结合区域地层研究成果,利用测井曲线研究区钻井的岩、电特征,对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组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多个岩电标志层,采用多种方法对长2各小层进行精细对比和划分。地层研究成果对储层精细描述、预测储层有利区域和开发调... 结合区域地层研究成果,利用测井曲线研究区钻井的岩、电特征,对瓦窑堡油田水晶沟区长2油组地层进行综合研究,建立了多个岩电标志层,采用多种方法对长2各小层进行精细对比和划分。地层研究成果对储层精细描述、预测储层有利区域和开发调整提供了地质基础,对油田开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层 地层层序 长2油组 瓦窑堡油田
下载PDF
实现党的广泛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统一——学习瓦窑堡会议关于党组织扩大问题的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宇雄 张益民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2年第5期13-15,共3页
193 5年 12月瓦窑堡会议上 ,党中央作出的“把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 ,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以及用共产主义教育非无产阶级出身党员”的决定 ,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适应了... 193 5年 12月瓦窑堡会议上 ,党中央作出的“把能否为党所提出的主张而坚决奋斗 ,作为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以及用共产主义教育非无产阶级出身党员”的决定 ,极大地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保持了党的先进性 ,适应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新形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党 瓦窑堡会议 广泛性 先进性
下载PDF
再论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的时间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建国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9-98,共10页
中共中央初到陕北从吴起镇到下寺湾后,根据面临的严峻军事和政治形势,在11月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作出分两路行动的决定,其中一路由张闻天等率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关于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的时间,一直以来主要有11月7日和11月10日两种... 中共中央初到陕北从吴起镇到下寺湾后,根据面临的严峻军事和政治形势,在11月3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作出分两路行动的决定,其中一路由张闻天等率中央机关前往瓦窑堡。关于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的时间,一直以来主要有11月7日和11月10日两种说法。本文综合分析当事人回忆和历史资料,从当时事件相互联系和印证角度加以考证,并结合《红色中华》报上的相关报道,认为11月7日中央机关到达瓦窑堡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机关 张闻天 下寺湾 瓦窑堡
下载PDF
从瓦窑堡会议决议看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薛晓建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3期52-56,共5页
瓦窑堡会议前,党建理论的重点是党员成分问题,即"什么人能够入党"。从"一大"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共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最终形成了"注意成分但不惟成分"、着... 瓦窑堡会议前,党建理论的重点是党员成分问题,即"什么人能够入党"。从"一大"到1935年瓦窑堡会议,中共围绕此问题进行了多次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最终形成了"注意成分但不惟成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思想,这一思想指导了中共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员成分 瓦窑堡会议 阶级基础 群众基础
下载PDF
瓦窑堡新庄区长2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庭姣 张新印 贺向军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长2油层组是瓦窑堡新庄区的主力开发层位之一,本文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2储层的孔隙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次...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纪长2油层组是瓦窑堡新庄区的主力开发层位之一,本文从岩性特征、成岩作用、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等方面,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的储层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长2储层的孔隙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其次为次生溶蚀孔隙,成岩作用强烈,物性较差,是典型的低孔-特低孔低渗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瓦窑堡 长2油层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论瓦窑堡会议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被引量:4
19
作者 贺小娜 任晓伟 《人民论坛(中旬刊)》 2013年第9期159-161,共3页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初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留下了许多启示,对新世纪新时期马... 瓦窑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时期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时期转型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不仅初步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方针,而且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留下了许多启示,对新世纪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窑堡会议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论毛泽东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对关门主义的批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文建龙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81-87,共7页
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抓住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错误的要害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他对关门主义的批评体现了高超的批评艺术:善于从分析党的策略任务和党的任务中引出批评的对象,善于通过应用比较的方法达到批评和转化关门主义... 在瓦窑堡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抓住党内存在的关门主义错误的要害进行了有力的批评。他对关门主义的批评体现了高超的批评艺术:善于从分析党的策略任务和党的任务中引出批评的对象,善于通过应用比较的方法达到批评和转化关门主义者的目的,善于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高度指出关门主义策略的幼稚,善于通过分析关门主义策略的祸国实质达到引导人们支持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目的。他的这种批评对中国抗日事业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 瓦窑堡会议 关门主义 批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