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瓯江河口挟沙能力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4
1
作者 陆建宇 陆永军 李浩麟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分析瓯江河口潮流泥沙特性基础上 ,认为瓯江口挟沙能力与水动力及泥沙等因素密切相关。采用断面垂线平均的处理方法 ,引入背景含沙量的概念 ,线性回归拟合出瓯江口挟沙能力公式 。
关键词 瓯江河口 含沙量 挟沙能力 潮流 数学模型
下载PDF
瓯江河口浅滩促淤估算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群 张继昌 +2 位作者 王俊 黄哲浩 郑敬云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4,共6页
建立瓯江河口变态物理模型,进行浅滩围涂工程促淤方案的清水试验研究,分析了瓯江口水沙特征值,提出适合该河口的淤积厚度估算方法。
关键词 瓯江河口 围涂 促淤估算 水沙特性
下载PDF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茅志昌 沈焕庭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8-14,共7页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 长江河口与瓯江河口均发育了庞大的最大浑浊带(TM),但这两条河口的河流性质、几何形态、径潮流动力条件、盐淡水混合类型和泥沙来源等差异极为明显,长江口与瓯江口TM的变化特点是:前者洪盛枯衰;后者枯盛洪衰;所在部位,前者在口门附近,后者在口门之内。研究结果表明,除了径潮流动力平衡带和丰富的泥沙来源是发育长江口、瓯江河口TM的两个基本条件外,河口环流和潮汐不对称分别在长江、瓯江河口的TM形成、发育、维持过程中起了第二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河 瓯江河口 最大浑浊带 环流 潮汐不对称 比较河
下载PDF
瓯江河口生境破碎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宋兰兰 徐群 陆桂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21,共5页
瓯江河口沿岸与外海水交汇地区,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栖息、索饵产卵和生长的优良场所,由于围垦造地、航道整治已缩小了鸟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对河口地区栖息地的影响可通过生境破碎化研究来确定其扰动程度。根据瓯江河口... 瓯江河口沿岸与外海水交汇地区,是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栖息、索饵产卵和生长的优良场所,由于围垦造地、航道整治已缩小了鸟类和海洋生物的栖息地。人类活动对河口地区栖息地的影响可通过生境破碎化研究来确定其扰动程度。根据瓯江河口海域测站相关的水环境因子,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瓯江河口水生境破碎化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瓯江干流虽被七都涂和灵昆岛分流后水流流态发生改变和流量、泥沙分配不均,使得其水生境斑块与瓯江干流生境存在差异,但总体水生境斑块还是处于连续状态;瓯江河口附近的海域水体理化特征呈高度异质性,斑块状分布特征明显。再通过各生境因子的生境斑块类型图分析瓯江海域水体原来较大斑块的自然水体景观被分割情况,确定瓯江河口水生境破碎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河口 生境破碎化 景观斑块
下载PDF
瓯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志林 《杭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4期455-460,共6页
潮汐河口推移质运动复杂,人们至今对此所知甚少,本文试图基于实测水流与沉积资料,系统地探讨瓯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通过该河口沉积物中推移组分计算,结合悬移质粒度分析认为,推移质是瓯江河口主槽的主要造床物质,水下沙洲及拦门沙... 潮汐河口推移质运动复杂,人们至今对此所知甚少,本文试图基于实测水流与沉积资料,系统地探讨瓯江河口推移质的造床作用.通过该河口沉积物中推移组分计算,结合悬移质粒度分析认为,推移质是瓯江河口主槽的主要造床物质,水下沙洲及拦门沙等堆积地貌亦系推移质造床的产物.文章进一步根据作者新近提出的方法,获得全年逐时推移质输沙率及逐潮输沙量,藉以初步揭示不同逕潮流组合下推移质运动的时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移质 造床作用 瓯江河口
下载PDF
瓯江河口连岛工程对周围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鹏辉 郝嘉凌 王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3期238-242,248,共6页
采用不规则网格的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瓯江河口潮流数值模型,模型与实测数据在潮位、流速,流向上吻合,模型验证结果良好。以瓯江河口温州浅滩连岛工程为例,分析了无连岛工程,全围连岛工程,设1 000 m潮流通道连岛工程,只有北... 采用不规则网格的有限体积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瓯江河口潮流数值模型,模型与实测数据在潮位、流速,流向上吻合,模型验证结果良好。以瓯江河口温州浅滩连岛工程为例,分析了无连岛工程,全围连岛工程,设1 000 m潮流通道连岛工程,只有北堤的连岛工程四种不同工况下的水动力特性,从水动力和围垦方面说明工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河口 连岛工程 FVCOM 水动力环境
下载PDF
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演变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郑敬云 陈永灿 麦苗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4-118,136,共6页
围涂开发势必改变河口水域的潮流动力条件,系统分析围涂开发对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温州浅滩泥沙淤积环境特性,分析了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州浅... 围涂开发势必改变河口水域的潮流动力条件,系统分析围涂开发对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能为工程的科学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介绍了温州浅滩泥沙淤积环境特性,分析了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开发对瓯江河口冲淤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温州浅滩的走向与瓯江南、北口潮流的主方向基本一致,围涂开发将局部改变河口的潮流动力,不会强制改变瓯江河口潮流的动力轴线,不会引起其潮流结构的总体调整,围涂开发符合河口自身演变规律;同时,温州浅滩二期围涂区域总体呈冲淤动态平衡状态,开发应采取必要的工程促淤措施,防止局部冲刷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温州浅滩 围涂开发 滩涂演变 瓯江河口
原文传递
瓯江口盐水入侵预测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林伟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26,33,共4页
从一维恒定对流扩散方程出发,通过简化变形推导出河口盐度和河口距离相关的指数型经验公式,以瓯江口为具体研究区域,运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推求盐水入侵的最大距离,探讨河口盐水入侵与潮汐、径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关系,建立瓯江口最大咸... 从一维恒定对流扩散方程出发,通过简化变形推导出河口盐度和河口距离相关的指数型经验公式,以瓯江口为具体研究区域,运用实测资料进行验证,推求盐水入侵的最大距离,探讨河口盐水入侵与潮汐、径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关系,建立瓯江口最大咸潮入侵的快速预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盐水入侵 Savenije盐度模型 瓯江河口
下载PDF
瓯江口外潮汐通道区滩槽冲淤演变分析及其调整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海 王璟 周鸿权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3,共11页
基于瓯江口外潮汐通道区的历史水深地形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不同年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进行数字化冲淤定量计算,分析特征地貌冲淤演变过程,并结合水文泥沙条件,对其演变和调整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93... 基于瓯江口外潮汐通道区的历史水深地形资料,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不同年份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DEM进行数字化冲淤定量计算,分析特征地貌冲淤演变过程,并结合水文泥沙条件,对其演变和调整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1933—2005年的72a间,瓯江口外潮汐通道区底床总体表现为微量冲刷,平均冲刷厚度为27cm,冲刷速率为0.375cm/a。(2)特征地貌单元经历了较大幅度的冲淤演变和形态调整,深槽处于较稳定的冲刷拓展过程;温州浅滩持续淤积,近年来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快其淤积;中沙浅滩和重山沙嘴受冲刷移动最终合二为一。(3)在自然的潮流动力作用下,浅滩与深槽之间进行泥沙交换运移,是研究区滩槽冲淤演变的主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瓯江河口 潮汐通道 GIS 冲淤演变 地貌单元
下载PDF
强潮河口径潮流动力平衡特点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群 蒋燕 王俊 《水道港口》 2009年第1期20-25,共6页
以瓯江河口为例,通过建立河口段物理模型进行了水流试验。通过试验资料及天然实测资料的优势流计算,研究了河口区域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与其动力平衡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动力平衡点的位置与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关系密切,径流量与潮... 以瓯江河口为例,通过建立河口段物理模型进行了水流试验。通过试验资料及天然实测资料的优势流计算,研究了河口区域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与其动力平衡特征的关系。结果显示,动力平衡点的位置与径流量和潮流量的比值关系密切,径流量与潮流量的比值越大,滞流点越向下游,反之则滞流点越往上游摆动。而河口水下地势变化与动力平衡区域的关系也说明了动力平衡区域可以促使泥沙的聚集,这与拦门沙的形成关系密切。通过强潮河口优势流的计算,可以较清晰地分析该河口段主要动力的强弱,有利于自然现象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平衡点 优势流 地形 瓯江河口
下载PDF
瓯江口细颗粒泥沙沉速计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伟波 孔德雨 罗锋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4-119,共6页
利用2005年6月23日-2005年7月1日期间瓯江口测点实测潮流、悬沙浓度和盐度垂向分布资料,选取大中小潮涨落急代表时刻,由垂线流速对数分布公式拟合求得各测点不同时刻底部摩阻流速u*,通过Rouse公式拟合,计算了与悬沙浓度垂线分布曲线相... 利用2005年6月23日-2005年7月1日期间瓯江口测点实测潮流、悬沙浓度和盐度垂向分布资料,选取大中小潮涨落急代表时刻,由垂线流速对数分布公式拟合求得各测点不同时刻底部摩阻流速u*,通过Rouse公式拟合,计算了与悬沙浓度垂线分布曲线相对应的细颗粒悬沙沉降速度,考虑河口悬沙沉速受到悬沙浓度、盐度和摩阻流速的影响,拟合推求所得的河口悬沙沉速的计算公式与悬沙浓度、盐度和摩阻流速的指数次方成正比。并用2002年7月12日-2002年7月20日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动力学 悬沙沉速公式 罗斯公式 瓯江河口 流速对数分布
原文传递
瓯江口海域悬浮泥沙输运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林伟波 王义刚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建立了瓯江口三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瓯江口外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瓯江口潮流...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建立了瓯江口三维潮流和泥沙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瓯江口外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瓯江口潮流场和悬沙场的时空分布。运用通量机制分解的方法,通过三维水体长期输运速度和悬沙输运速度来分析瓯江口的悬沙输运特性,表明瓯江口内主要受控于潮汐作用,泥沙向陆输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泥沙工程学 三维水沙模型 瓯江河口 通量机制分解 悬沙长期输运速度
原文传递
基于无结构网格的瓯江口三维盐度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伟波 王义刚 朱明敏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8-125,138,共9页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瓯江口三维潮流和盐度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瓯江口外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瓯... 基于无结构网格海洋模型(FVCOM),建立了瓯江口三维潮流和盐度数学模型。模型水平方向采用三角形网格,使得能够更好地拟合瓯江口外众多岛屿和复杂曲折的不规则岸线边界,垂向采用σ坐标。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较好地模拟了瓯江口潮流场和盐度场的时空分布。水平潮流以往复流为主,流速受地形影响,瓯江口附近海域的Euler余流表层流向外海,在峡道和岛周围内余流速较大。瓯江河口和乐清湾的水动力交换主要受潮流驱动,河口附近的盐度在垂线分布上呈部分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与海岸动力学 三维水动力模型 瓯江河口 有限体积 盐度
原文传递
基于分形理论的河口水力几何形态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聪 夏珊珊 +1 位作者 孙志林 胡世祥 《水力发电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4,共9页
潮汐河口几何形态与潮量间呈幂函数关系,具有分形特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并考虑量纲和谐,以相对潮量作为观测尺度度量相对过流面积,以相对单宽潮量度量相对水深,建立了潮汐河口相对过流面积—相对涨(落)潮量和相对水深—相对单宽涨(落)... 潮汐河口几何形态与潮量间呈幂函数关系,具有分形特征。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并考虑量纲和谐,以相对潮量作为观测尺度度量相对过流面积,以相对单宽潮量度量相对水深,建立了潮汐河口相对过流面积—相对涨(落)潮量和相对水深—相对单宽涨(落)潮量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后者适用于没有横断面概念的开敞海域。据此确定了椒江河口与瓯江河口的水力几何形态关系式。结果表明,本文公式适用性良好,水力几何形态分维值表征了河口的稳定性及涨、落潮水动力作用的相对强弱:处于相对稳定期的河口,分维值接近1,涨、落潮时水动力作用强的时段分维值更接近1。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河口治理、航道疏浚等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水力几何形态 分形理论 分形维数 江河 瓯江河口 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