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尼菲青霉菌及皮炎外瓶霉菌基因组组型脉冲电泳分析初步报告
1
作者 殷正男 吴绍熙 +1 位作者 郭宁如 柴建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67-68,共2页
建立了致病性真菌马尼菲青霉菌和皮炎外瓶霉菌基因组组型的脉冲电泳分析方法。初步确定了两种致病基因组的染色体条数和大小,并发现皮炎外瓶霉菌的最小一条染色体在大小上表现的多态性。
关键词 真菌病 脉冲电泳 马尼菲青霉菌 皮炎外瓶霉菌
下载PDF
使用Soleris仪器法定性检测发酵乳的霉菌酵母菌 被引量:1
2
作者 王艳芹 王慧 +2 位作者 贺俊英 薛志清 刘晓川 《中国食品工业》 2013年第4期70-71,共2页
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由于其霉菌能形成极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通过空气及其他途径传播,有些霉菌被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的应用,但有些霉菌能产毒素,误食引起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霉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真菌性食物中毒... 霉菌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种类繁多。由于其霉菌能形成极小的孢子,因而很容易通过空气及其他途径传播,有些霉菌被用于食品发酵工业的应用,但有些霉菌能产毒素,误食引起霉菌毒素性食物中毒。霉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的典型代表,霉菌毒素是霉菌产生的有毒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发现能引起人畜中毒的霉菌毒素有150种以上。霉菌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或能促进病原菌生长。因此,霉菌和酵母也可作为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指标之一,以霉菌和酵母菌数判断食品的污染程度。目前已有一些同家对某些食品制定了霉菌和酵母数的限量标准。Soleris分析仪是计算机控制的模块化分析系统,能够快速准确的对乳品等各类食品进行微生物检测,检测瓶培养数小时可自动得出霉菌酵母的准确数量,并且可以随时放入或取出检测瓶,而不影响其他正在进行检测的样品,本方法用于快速筛选,超出霉菌酵母限量标准的样品应依照GB4789.15规定的方法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酵母菌 Soleris分析仪 霉菌酵母检测试剂DYM-109 补充物YI—110
下载PDF
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的分离 被引量:3
3
作者 田亚萍 钟淑霞 +1 位作者 张朝英 金学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60-361,365,360,共4页
目的 :研究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态学。方法 :从吉林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腐木、土壤、陈玉米秸、陈麦秸等标本 70份 ,用含放线菌酮的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菌株 ,沙氏培养基传代培养 ,通过观察菌落的外观形态、显微镜下... 目的 :研究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的分布情况及其生态学。方法 :从吉林地区自然环境中采集腐木、土壤、陈玉米秸、陈麦秸等标本 70份 ,用含放线菌酮的改良沙氏培养基分离菌株 ,沙氏培养基传代培养 ,通过观察菌落的外观形态、显微镜下菌丝和孢子的生长形态等方法 ,鉴定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结果 :70份标本中鉴定出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共 37株 ,分离阳性率为 5 2 .86 % ,其中申克孢子丝菌 6株 (8.5 7% ) ,外瓶霉属 1 4株 (2 0 % ) ,链格孢 3株 (4 .2 9% ) ,着色真菌 5株 (7.1 4 % ) ,疣状瓶霉 4株 (5 .71 % ) ,待定 5株 (7.1 4 % )。同时还分离出镰刀菌、念珠菌、曲霉、青霉菌等条件致病菌。结论 :研究申克孢子丝菌和暗色真菌、孢子丝菌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丝分裂孢子真菌 瓶霉菌 链格孢属 着色真菌病 皮肤真菌病
下载PDF
香石竹萎蔫病病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国良 任善于 应兴德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65,共5页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cinerescens(Wr.)vanBeyma]和尖镰孢石... 从我国南方香石竹主要生产基地采集萎蔫的香石竹病株,分离获得病菌经培养观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我国香石竹种植地区主要致病菌是灰瓶霉菌[Phialophroacinerescens(Wr.)vanBeyma]和尖镰孢石竹专化型[FusariumoxysporumSchl.Snyd.&Hans.f.sp.dianthi(Pril&Del.)Snyd.&Hans.]。商品扦插苗在无病地种植发病率为3.4%~8.0%;病地种植后发病率高达66.7%。在浙江省病株枯死主要发生在5月底到8月中旬,其中霉季枯死株占2/3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石竹 萎蔫病 瓶霉菌 致病性
下载PDF
蝴蝶兰叶斑病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
5
作者 崔亚华 余知和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217-219,287,共3页
从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叶片病斑部位分离到5株真菌,通过形态观察及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这5株真菌株属于2个分类单元,一个鉴定为腐皮镰刀菌,另一个暂定为Phialo-phora sp.,其致病性有待用柯赫氏法则验证。
关键词 蝴蝶兰(Phalaenopsis amabilis) 腐皮镰刀菌 瓶霉菌 致病性
下载PDF
皮肤双重感染: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伴发暗色丝孢霉病和诺卡菌病
6
作者 Takahara M. Imafuku S. +1 位作者 Matsuda T. 吴佳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6年第2期17-18,共2页
We describe a case of concurrent double infection with phaeohyphomycosis and lymphocutaneous nocardiosis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The episode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 with an incident of insect bites. Exoph... We describe a case of concurrent double infection with phaeohyphomycosis and lymphocutaneous nocardiosis in an immunocompromised host. The episode occurred almost simultaneously with an incident of insect bites. Exophiala spinifera was isolated from lesions on the left arm and Nocardia asteroides was isolated from lesions on the right hand. Clinical resolution occurred within 5 months after initiation of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with oral itraconazole and minocycline. We believe that this case represents a novel episode of previously unreported concurrent infections with phaeohyphomycosis and lymphocutaneous nocardiosis in human be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诺卡菌病 双重感染 依曲康唑 瓶霉菌 诺卡菌属 美满霉素 罕见病例 虫咬 免疫功能
下载PDF
真菌病
7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1995年第3期139-142,共4页
951522 马尼菲青霉菌及皮炎外瓶霉菌基因组织型脉冲电泳分析初步报告/殷正男//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2).-67~68 脉冲电泳(Pulsed Fileled Gel Electrophoresis,PEGF PFGE)是通过不断改变电场方向,推动大片段DNA分子在凝胶网孔... 951522 马尼菲青霉菌及皮炎外瓶霉菌基因组织型脉冲电泳分析初步报告/殷正男//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2).-67~68 脉冲电泳(Pulsed Fileled Gel Electrophoresis,PEGF PFGE)是通过不断改变电场方向,推动大片段DNA分子在凝胶网孔中迂曲运动,达到分离的目的。运用这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皮肤科杂志 口服伊曲康唑 疗效观察 皮炎外瓶霉菌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白色念珠菌 环吡酮胺软膏 脉冲电泳 马尼菲青霉菌 真菌病
下载PDF
疣状瓶霉引起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5
8
作者 胡素泉 李筱芳 +4 位作者 吕桂霞 沈永年 陈浩 张晓利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64-566,共3页
患者男,19岁,耳后、面部红斑、结节6年。取皮屑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瓶梗生于菌丝顶端或侧生于菌丝上,领口结构清晰,顶端... 患者男,19岁,耳后、面部红斑、结节6年。取皮屑10%KOH镜检,见有棕黄色分隔菌丝;沙堡弱培养基(SDA)培养出局限性、绒状、黑色菌落;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小培养,瓶梗生于菌丝顶端或侧生于菌丝上,领口结构清晰,顶端喇叭状,瓶孢子半内生呈圆形或椭圆形,由黏液包裹聚集于瓶梗顶端如花朵状。体外药敏实验对伊曲康唑、特比萘芬和两性霉素B敏感,对氟康唑耐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及银染色均见真皮内棕色菌丝和芽生酵母孢子。分子生物学检查与疣状瓶霉的ITSl-ITS4片段序列比对,结果98%符合。诊断:疣状瓶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治疗:口服伊曲康唑胶囊400mg/d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霉菌 着色真菌病 伊曲康唑
原文传递
疣状瓶霉致nu/nuBALB/c小鼠皮下慢性感染模型的建立
9
作者 陈瑶 董碧麟 +3 位作者 章旭 陈柳青 李东升 童中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24-728,共5页
目的 建立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P. verrucosa)致无胸腺(nu/nu)BALB/c小鼠皮下慢性感染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在抵御形成侵袭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经皮下接种100 μl P. verrucosa菌丝或孢子悬液(CFU = 5.0 × 108/m... 目的 建立疣状瓶霉(Phialophora verrucosa,P. verrucosa)致无胸腺(nu/nu)BALB/c小鼠皮下慢性感染模型,探讨T淋巴细胞在抵御形成侵袭性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经皮下接种100 μl P. verrucosa菌丝或孢子悬液(CFU = 5.0 × 108/ml)至足垫,每3天测量其肿胀程度。分析BALB/c和nu/nu BALB/c小鼠感染灶的病理特征。通过组织真菌培养分析P. verrucosa在上述两类小鼠感染灶内的存活状态。结果 BALB/c小鼠接种菌丝或孢子12 d内足垫呈一过性肿胀,50 d后基本恢复正常;nu/nu BALB/c小鼠接种菌丝或孢子后足垫肿胀明显、伴反复破溃和结痂,迁延不愈。病理提示,BALB/c小鼠菌丝或孢子接种灶均表现为局限性感染特征,灶内P. verrucosa亦维持接种时形态;nu/nu BALB/c小鼠菌丝或孢子接种灶中,P. verrucosa以单一菌丝或伴硬壳细胞混合形态形成侵袭性感染。真菌培养提示,P. verrucosa在BALB/c小鼠足垫21 d后接种灶中不能生长;在nu/nu BALB/c小鼠接种灶中则可持续存活。结论 以nu/nu BALB/c小鼠成功建立P. verrucosa致皮下暗色丝孢霉病实验室模型;与BALB/c小鼠相比,nu/nu BALB/c小鼠更易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霉菌 模型 动物 黑霉病 小鼠 疣状 nu/nu BALB/C
原文传递
光动力疗法单用或联合抗真菌药物对游离态及形成生物膜的皮炎外瓶霉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玉亭 郑文倩 +4 位作者 高露娟 孙毅 李琳芸 李明 曾同祥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518,共4页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单用或联合抗真菌药物对游离态及形成生物膜的皮炎外瓶霉凋亡的作用。方法 制备皮炎外瓶霉游离态孢子悬液,用改良的96孔板法构建皮炎外瓶霉生物膜。将皮炎外瓶霉游离态孢子和生物膜分别分为单药组(只用抗真菌药物... 目的 探讨光动力疗法单用或联合抗真菌药物对游离态及形成生物膜的皮炎外瓶霉凋亡的作用。方法 制备皮炎外瓶霉游离态孢子悬液,用改良的96孔板法构建皮炎外瓶霉生物膜。将皮炎外瓶霉游离态孢子和生物膜分别分为单药组(只用抗真菌药物处理)、光动力组(只用光动力处理)和光动力联合药物组(先用光动力处理,再用抗真菌药物处理),同时设立空白对照组(既不用抗真菌药物处理也不用光动力处理),抗真菌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和伊曲康唑,药物浓度均为1 mg/L,处理时间均为2 h。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进行凋亡检测。结果 抗真菌药及光动力疗法对游离态(均P 〈 0.001)及形成生物膜(均P 〈 0.05)的皮炎外瓶霉凋亡率均有影响。空白对照组和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单药组游离态皮炎外瓶霉凋亡率分别为11.67% ± 0.21%、13.30% ± 1.78%、14.30% ± 3.61%、14.51% ± 1.91%、36.17% ± 4.00%,其中伊曲康唑单药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其他3个单药组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光动力组游离态孢子凋亡率(41.37% ± 7.8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光动力联合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组的游离态孢子凋亡率分别为29.23% ± 6.71%、37.23% ± 10.86%、43.57% ± 6.42%、69.87% ± 3.53%),其中联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组凋亡率显著高于相应单药组(均P 〈 0.05)。光动力组生物膜凋亡率(32.00% ± 0.43%)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25.30% ± 1.31%,P 〈 0.05),光动力联合两性霉素B组显著高于两性霉素B组(P 〈 0.05)。结论 光动力联合抗真菌药物能够明显促进游离态及形成生物膜的皮炎外瓶霉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瓶霉菌 细胞凋亡 光化学疗法 抗真菌药 生物膜 皮炎外
原文传递
暗色丝孢霉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桑红 邓德权 +1 位作者 谢其美 何威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30-132,共3页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一大组条件致病性暗色真菌引起的浅表组织及皮肤、角膜、皮下组织甚至系统性感染,其病原菌在寄生组织内主要以暗色分隔菌丝为特征,还可见有发芽或不发芽的酵母样细胞。暗色丝孢霉病的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包含50余属10... 暗色丝孢霉病是由一大组条件致病性暗色真菌引起的浅表组织及皮肤、角膜、皮下组织甚至系统性感染,其病原菌在寄生组织内主要以暗色分隔菌丝为特征,还可见有发芽或不发芽的酵母样细胞。暗色丝孢霉病的病原真菌种类繁多,包含50余属100余种暗色真菌,较重要的致病性暗色真菌包括链格孢、离蠕孢、斑替枝孢霉、旁孢霉、外瓶霉、裴氏着色霉、马杜拉分支菌属、瓶霉菌属、足放线病菌属、柱霉属、皮炎瓶霉属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色丝孢霉病 条件致病性 治疗 暗色真菌 瓶霉菌 浅表组织 系统性感染 裴氏着色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