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场地卓越周期的VS30估计方法研究--以川甘地区强震台站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胡进军 姜治军 谢礼立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地表以下30 m深度内的平均剪切波速V_(S30)是广泛用于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场地分类的场地条件参数,但是由于一些强震台站的场地钻孔资料不完备,无法获得V_(S30)参数,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台站获得的强震记录被深入挖掘和广泛应用。以中国四川... 地表以下30 m深度内的平均剪切波速V_(S30)是广泛用于地震动衰减关系和场地分类的场地条件参数,但是由于一些强震台站的场地钻孔资料不完备,无法获得V_(S30)参数,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台站获得的强震记录被深入挖掘和广泛应用。以中国四川、甘肃地区强震台站的场地资料和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场地卓越周期T_0与场地V_(S30)的关系,建立两者的经验模型。将本研究方法与其他方法估计结果相比表明:本文估计的V_(S30)在表征场地放大方面具有优势,其与场地放大系数之间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且其对场地放大系数的影响规律更符合场地条件对场地放大影响的物理本质;本文方法估计的V_(S30)可以显著减小中国川甘地区场地放大系数的标准差,特别是在周期0.3 s时,减小幅度可达19%。此外,依据不同地区的场地资料,建立了根据场地周期T_0估计V_(S30)的经验模型,不同地区比较表明,经验模型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别。结论表明,本研究方法可为缺乏详细场地钻孔资料地区估计V_(S30)参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30 场地周期 甘地区 场地放大 衰减关系
下载PDF
甘青宁地区传统清真寺的空间组织与营造嬗变解析
2
作者 齐一聪 崔珂 张兴国 《当代建筑》 2024年第11期68-72,共5页
我国甘青宁地区清真寺建筑遗产数量多,价值高,本文以“现象、类型、成因”为进路,总结了甘青宁地区传统清真寺空间在组织类型、营造嬗变两方面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宗教中国化的宏观研究导向,以区域的空间组织本土耦合、礼制的营造... 我国甘青宁地区清真寺建筑遗产数量多,价值高,本文以“现象、类型、成因”为进路,总结了甘青宁地区传统清真寺空间在组织类型、营造嬗变两方面的特征,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宗教中国化的宏观研究导向,以区域的空间组织本土耦合、礼制的营造为载体,探索涵化过程,通过空间演进与社会的调适揭示嬗变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宁地区 传统清真寺 选址 组织类型 空间嬗变
下载PDF
自然灾害与农村经济社会变动研究--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陕甘地区旱灾为中心 被引量:2
3
作者 温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109,共13页
1928-1930年陕、甘大旱,农村社会经济变动较大。连续干旱导致当地的农业歉收或绝收,灾民大量逃亡,被迫出卖各种生产资料,使得劳动力不足和生产资料严重缺乏;大量耕地被抛荒,导致农村经济恢复十分缓慢。大旱灾之后地价的降低,加... 1928-1930年陕、甘大旱,农村社会经济变动较大。连续干旱导致当地的农业歉收或绝收,灾民大量逃亡,被迫出卖各种生产资料,使得劳动力不足和生产资料严重缺乏;大量耕地被抛荒,导致农村经济恢复十分缓慢。大旱灾之后地价的降低,加速了土地的流转,地权出现集中的趋势。旱灾引起陕甘农村经济破产和农民极端贫困化,使得陕甘乡村社会不再是以士绅为核心的权力网络,而是地方强人控制了乡村社会,陕、甘两省地方政府在灾荒中失去了对乡村社会的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甘地区 自然灾害 农村经济 社会变迁
原文传递
甘东南地区地震重新定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莘海亮 刘明军 +2 位作者 张元生 曾宪伟 胡中民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2-299,共8页
将双差地震定位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2001~2007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区的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地震震源平均深度为14.6km,5~20km深度为该区多震层深度范围。... 将双差地震定位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对2001~2007年甘东南地区的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结果显示:重新定位后地震在空间分布上更加集中,部分地区的地震有向构造带趋近的变化。地震震源平均深度为14.6km,5~20km深度为该区多震层深度范围。3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的震中均处于主干活动断裂边缘。震源深度分布与断裂构造的关系刻画出剖面沿线不同断裂的深部展布特征,部分断裂延伸到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定位 遗传算法 震源深度 多震层 东南地区
下载PDF
P波极性揭示的甘东南地区构造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11
5
作者 卜玉菲 张元生 +2 位作者 万永革 刘旭宙 高见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0-165,共6页
通过分析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周边固定台站2010年1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记录的大量近震资料,对区域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P波极性数据推断了甘东南地区主应力轴方向,给出了0.25°×0.25°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结果显... 通过分析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以及周边固定台站2010年1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记录的大量近震资料,对区域地震进行了重新定位。根据P波极性数据推断了甘东南地区主应力轴方向,给出了0.25°×0.25°的构造应力场方向。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表现出旋转特性。最大主压应力轴由北部的NEE向逐渐向南部偏转为近EW向和SEE向。结合该区域其它结果讨论了本区域应力场的成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初动 东南地区 构造应力场 流动台阵
下载PDF
甘东南地区宽频带地震台阵背景噪声特征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颜文华 张元生 +2 位作者 秦满忠 刘旭宙 郭瑛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9-727,813,共9页
基于甘肃东南地区150个宽频带流动台站2010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台站对之间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并叠加得到5—10s和10—20s两个周期的瑞雷面波信号,并通过信噪比和归一化背景能量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 基于甘肃东南地区150个宽频带流动台站2010年的垂直分量连续波形记录,通过计算台站对之间背景噪声的互相关函数并叠加得到5—10s和10—20s两个周期的瑞雷面波信号,并通过信噪比和归一化背景能量流两种方法研究了该地区背景噪声源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甘东南地区5—10s和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各自的优势方位.5—10s周期的背景噪声在夏季的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4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而冬季为100°—150°,主要位于北太平洋;10—20s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则比较复杂,其优势方位受多个大洋的交替影响,夏季噪声源能量优势方位为170°—210°,噪声源主要位于印度洋,冬季为90°—150°和310°—355°,噪声源分别位于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由于这两个周期的背景噪声源在甘东南地区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在利用背景噪声方法研究该地区介质速度结构时需充分考虑噪声源的非均匀性所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互相关函数 背景噪声源 信噪比 归一化背景能量流
下载PDF
汶川8.0级地震后川甘陕交界地区的重力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伟锋 祝意青 +2 位作者 刘练 郭树松 蒋锋云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汶川8.0级大震后的2008年9—12月,川甘陕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四川青川县的沙洲-陕西宁强的青木川-甘肃文县的碧口之间重力变化明显,重力变化达70×10-8m s-2,宁强-康县间为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望褒线重力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变... 汶川8.0级大震后的2008年9—12月,川甘陕交界地区重力观测显示:四川青川县的沙洲-陕西宁强的青木川-甘肃文县的碧口之间重力变化明显,重力变化达70×10-8m s-2,宁强-康县间为重力变化高梯度带。望褒线重力变化活跃,靠近断裂重力变化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交界地区 重力变化 汶川8.0级大震 高梯度带 断裂
下载PDF
甘青宁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开发研究——基于特质因素理论向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炳毅 岳晓方 李贞源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1年第3期33-39,共7页
甘青宁地区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开发,要立足于本地区和大学生个体的实际,从相关职业特点以及对大学生特质的要求出发,寻求和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从而实现该区域大学生就业能力有效开发的目的。
关键词 青宁地区 大学生 就业能力 开发
下载PDF
从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看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花儿”民歌为个案 被引量:4
9
作者 杨文笔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38,共9页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 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汇聚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构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花儿”是甘青宁地区多民族共创共有共享的民歌符号,充分体现了甘青宁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对于“花儿”这一西北多民族共有文化符号的解读,既是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对于西北花儿的本质属性进行正本清源,更能从经验案例中提供一个各民族在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知识,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必要的学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宁地区 共有文化符号 中华民族 “花儿”
下载PDF
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保护与开发探讨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鑫 《建筑设计管理》 2017年第10期66-67,85,共3页
在城镇化进程中,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文章以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为对象,系统分析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方针,从资源开发利用... 在城镇化进程中,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利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文章以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为对象,系统分析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现状,结合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政策方针,从资源开发利用的角度对甘青宁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提出具体的开发模式和策略,寻求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红色文化景观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红色文化景观遗址的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 青宁地区 乡村 红色文化景观遗址 保护与开发
下载PDF
甘青宁新地区石器时代遗存的地理分布及其自然背景 被引量:1
11
作者 苏海洋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进入新石器时代,甘青宁新地区史前文化分为两大类型,即广泛分布于甘青宁地区的新石器农业文化和散布于宁夏北部、青海大部和新疆地区以细石器工艺为突出特点的采猎文化。
关键词 区域历史地理 考古学 青宁新地区
下载PDF
清代甘青宁民族地区的教育
12
作者 李清凌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6-153,共8页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教育最为兴盛的时期,其办学的形式、数量、规模和普及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清朝又是中国传统办学模式转向近代教育形式的关键时期。其教育理念、改革思路、教育特点、成就和社会作用等都相当明显。本... 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地方教育最为兴盛的时期,其办学的形式、数量、规模和普及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朝代。清朝又是中国传统办学模式转向近代教育形式的关键时期。其教育理念、改革思路、教育特点、成就和社会作用等都相当明显。本文仅就清朝甘青宁民族地区以上各方面做了新的发掘和概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青宁地区 教育
下载PDF
川甘陕交汇地区现今地应力环境与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戚帮申 张鹏 +7 位作者 丰成君 辛鹏 孟静 谭成轩 吴树仁 杨肖肖 陈群策 胡道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14-1827,共14页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 川甘陕交汇地区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具有复杂多样的构造变形模式和构造强烈活动特征,为一潜在地震危险性研究的关键构造部位。为了查明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地壳浅表层现今地应力环境和潜在地震危险性,在甘肃省水市甘谷县及四川省广元市三堆镇实施机械岩心钻探工程和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地应力测量结果表明,甘谷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甘谷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且具有较高地应力值,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41°E,易于钻孔附近北西西向西秦岭北缘断裂产生左旋走滑兼逆冲活动;三堆钻孔3个主应力关系为SH>Sh>Sv,该地区现今水平主应力起主导作用,钻孔附近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位平均为N85°W,利于钻孔附近北东向青川断裂产生右旋走滑兼逆冲活动。利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对断裂活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天水和广元地区的地应力大小均已经达到了使地壳浅部断层产生滑动失稳的临界条件,需加强地应力实时监测和分析。该研究成果为川甘陕交汇关键构造部位的断裂活动性分析和地质环境安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交汇地区 西秦岭北缘断裂 青川断裂 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 地震危险性
下载PDF
基于CCI-LC数据的甘南和川西北地区土地覆盖类型时空动态分布及草地面积变化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元春 葛静 +7 位作者 侯蒙京 高宏元 刘洁 包旭莹 殷建鹏 高金龙 冯琦胜 梁天刚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共15页
土地覆盖变化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并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是实现快速动态监测大面积土地覆盖变化的有效方法。结合野外实测土地类型数据和Landsat 8 OLI影像,对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CCI-LC)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分... 土地覆盖变化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并对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是实现快速动态监测大面积土地覆盖变化的有效方法。结合野外实测土地类型数据和Landsat 8 OLI影像,对欧空局全球土地覆盖产品(CCI-LC)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分类精度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1992-2015年土地覆盖类型的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因素出发,研究了该地区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CCI-LC产品在甘南和川西北地区的总体精度为76.79%,在六大土地覆盖类型中(草地、林地、裸地、水体、永久冰雪和人类占用地),草地的用户精度最高(94.88%)。2)在1992-2015年,草地面积整体上呈减少趋势,且在1994-2001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减少了6760.53 km2,动态度为-0.53%·年-1。3)1992-2000年研究区主要发生草地、林地和人类占用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草地以转出为主;2000-2010年研究区土地覆盖类型的变化多样,草地仍以转出为主,但转出面积较上一时间段大幅度减少;2010-2015年间研究区地物类型的转换关系更加复杂,其中草地以转入为主,转入来源仅为林地和人类占用地。4)农业GDP和牧业GDP是甘南和川西北地区草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且两者均与草地面积呈负相关关系。提供了一种宏观、快速、低成本分析长时间序列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的遥感监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I-LC产品 南和川西北地区 精度评价 土地覆盖类型变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_S6.6地震前甘东南地区前兆异常分析 被引量:17
15
作者 曾文浩 杨兴悦 +2 位作者 史继平 黄琤琤 宋婷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1-351,517,共11页
通过分析甘东南地区的前兆资料,认为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震中距300 km内甘肃部分前兆资料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及典型的短临异常。用从属函数法定量提取了水氡和水位资料中短期异常,分析了异常特征,并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 通过分析甘东南地区的前兆资料,认为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震中距300 km内甘肃部分前兆资料有明显的中短期异常及典型的短临异常。用从属函数法定量提取了水氡和水位资料中短期异常,分析了异常特征,并对岷县漳县MS6.6地震前水氡、水位、水温、地电阻率及形变资料的异常特征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地震前甘东南地区的几项地形变资料出现了明显的中短期异常,部分水氡、水位、水温和地电阻率资料存在明显的短临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Ms6.6地震 前兆异常 地下流体 地电阻率 地形变 东南地区
下载PDF
甘东南地区震情预警指标模型及方案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小凤 张辉 +1 位作者 梅秀苹 郑卫平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7-243,291,共8页
依据甘东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特征,分别确定了判定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据此建立了甘东南地区5~6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甘东南地区5级... 依据甘东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及前兆异常特征,分别确定了判定时间、地点和强度的预测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的预测效能进行了评估,据此建立了甘东南地区5~6级地震的中短期预报方案。在此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震情指标预警模型。依据预警模型及指标分层结果,将各类定量和定性指标转化为以无量纲的1~4表示的指标值,按成对比较法比较下层各指标两两之间对上层某指标的重要程度,计算权重向量,并对模型的整体层次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结果显示,甘东南地区5级地震的预警值为3.11,依据预警等级划分标准,若满足各项预测指标,则震情预警级别为红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地区 地震预测 预报方案 预警指标 预警级别
下载PDF
明朝川甘毗邻地区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17
作者 方泽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07-114,共8页
川、甘毗邻地区自古是游牧民族竞相争逐、流徙无定的区域。蒙元时期,该区域与藏区的联系紧密。明初,蒙古势力虽然北遁,但是纵观整个明王朝的北边局势,蒙古各部始终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胁。对川、甘毗邻地区的经营,是明王朝北边防御体系的... 川、甘毗邻地区自古是游牧民族竞相争逐、流徙无定的区域。蒙元时期,该区域与藏区的联系紧密。明初,蒙古势力虽然北遁,但是纵观整个明王朝的北边局势,蒙古各部始终是明王朝的巨大威胁。对川、甘毗邻地区的经营,是明王朝北边防御体系的重要辅助,它对于明朝中央政府能否有效隔断蒙藏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影响。伴随着一系列基础设施的建设,川、甘毗邻地区的发展逐渐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交通的建设为该区域与汉、藏双方在物质层面上的交流提供了便利;学校的发展则使得该区域在精神层面上联通了中原地区,区域内各民族对明朝中央政府以及对中原地区的认同不断加深。明朝中后期,尽管蒙古势力重新控制西北地区,但是,川、甘毗邻地区与中原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异常频繁的联系,明王朝在该区域的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朝 毗邻地区 建设与发展
下载PDF
甘青宁新地区出土的早期金银器考述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洪连 《丝绸之路》 2013年第14期20-22,共3页
自古以来甘青宁新地区就是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融之地.其文化呈现出独特的区域性特点。本文主要对这一地区出土的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金银器及其特点进行介绍与总结。从而展现本地区金银器的独有特点与风采。
关键词 金银器 青宁新地区 民族交融
下载PDF
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甘青宁地区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焦琳惠 谢小飞 吕剑平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2年第1期26-31,共6页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 从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变异系数法和地理探测器对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甘青宁地区高质量发展总体向好,但地区差异逐渐拉大,高质量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城乡融合水平总体均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水平地区差异逐渐缩小,社会和谐和城乡融合水平地区差异逐渐扩大;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森林覆盖率、城乡人均消费支出比分别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态安全和城乡融合的主要驱动因素,各层级任意两因子交互后解释力更强。基于以上结论得出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宁地区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甘青宁民族地区返贫风险调查及“阻断”策略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庆荣 张铃玲 《北方经济》 2022年第5期66-69,共4页
本研究重点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乐都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部分建档立卡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式考察该地区返贫风险状况。在全面掌握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出“阻断”... 本研究重点选取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青海省乐都县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的部分建档立卡户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等方式考察该地区返贫风险状况。在全面掌握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维度提出“阻断”甘青宁民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策略和破解方案,以期为其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宁民族地区 返贫风险 阻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