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Ru/Nb_(2)O_(5)-SiO_(2)催化甘油氢解中Ru的促进机制研究
1
作者 张元凯 周政 +2 位作者 郑晓明 曹约强 周静红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7-1504,共8页
采用顺序浸渍法引入第二金属Ru,制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剂用于强化甘油氢解反应,并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H2-TPD、NH3-TPD、XPS、HAADF-STEM等方法考察了Ru的促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Ru的引入量与催化活性呈“火... 采用顺序浸渍法引入第二金属Ru,制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剂用于强化甘油氢解反应,并利用XRD、N2吸附-脱附、H2-TPR、H2-TPD、NH3-TPD、XPS、HAADF-STEM等方法考察了Ru的促进机制。实验结果表明,Ru的引入量与催化活性呈“火山型”曲线关系,当Ru负载量为4%(w)时,Pt-Ru/Nb_(2)O_(5)-SiO_(2)活性最高,产物分布几乎不受影响。Ru物种与Pt物种产生了协同作用,显著增强了Pt的还原程度,改善了Pt的电子结构,有利于氢的解离和活性氢物种的生成;同时Ru对Pt的修饰也增加了催化剂表面的弱酸性位含量,为甘油吸附提供了更多的吸附位点,显著提升了Pt-Ru/Nb_(2)O_(5)-SiO_(2)催化甘油氢解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催化剂 RU 促进作用 甘油氢解
下载PDF
不同载体负载Cu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催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郝顺利 彭伟才 +4 位作者 赵宁 肖福魁 魏伟 孙予罕 李海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4-600,共7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Cu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载体负载的Cu基催化剂,并研究了其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借助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和氨气程序升温脱附(NH3-TPD)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对催化剂反应性能影响较大,且甘油氢解反应需要适当的酸性;当在催化剂8Cu/γ-Al2O3用量为反应原料质量的2.5%、反应温度513 K、反应压力6 MPa、反应时间6 h、反应原料为质量分数为10%的甘油水溶液的条件下,其催化效果最优,甘油转化率最高为88.4%,1,2-丙二醇的选择性可达到86.2%,且催化剂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 铜催化剂 甘油氢解 1 2-丙二醇
下载PDF
Cu-MgO/USY催化甘油氢解制丙二醇(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牛磊 魏瑞平 +3 位作者 杨慧 李想 姜枫 肖国民 《催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0-2235,共6页
以USY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和MgO负载量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Cu-MgO/USY用于甘油氢解制丙二醇反应,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后的USY载体其Y沸石特... 以USY为载体制备了一系列不同Cu和MgO负载量的酸碱双功能催化剂Cu-MgO/USY用于甘油氢解制丙二醇反应,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透射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NH3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后的USY载体其Y沸石特征峰保持完整,且MgO的加入提高了Cu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在200 oC,3.5 MPa H2下反应10 h以及6%催化剂0.2Cu-MgO/USY(0.2 g Cu与1.0 g MgO负载于1.0 g USY上面)用量的条件下,甘油转化率达到83.6%,1,2-丙二醇及1,3-丙二醇的选择性分别为40%和1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甘油 1 2-丙二醇 1 3-丙二醇
下载PDF
基于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ReO_x在ReO_x-Rh/ZrO_2和ReO_x-Ir/ZrO_2催化的甘油氢解反应中的作用机制(英文) 被引量:3
4
作者 关静 陈秀芳 +4 位作者 彭功名 王喜成 曹泉 兰峥岗 牟新东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56-1666,共11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ZrO2负载的Ru基、Rh基以及Re改性的Rh基、Ir基催化剂上甘油氢解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热力学过程, 重点考察了ReOx调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Ru/ZrO2和Rh/ZrO2催化剂上甘油分解经由脱...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ZrO2负载的Ru基、Rh基以及Re改性的Rh基、Ir基催化剂上甘油氢解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的热力学过程, 重点考察了ReOx调变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作用机制. 结果表明, Ru/ZrO2和Rh/ZrO2催化剂上甘油分解经由脱水-加氢反应途径, 1,2-丙二醇的生成是热力学有利过程, 其中Ru基催化剂活性更高. 在Re修饰的Rh基和Ir基催化剂上, 反应遵循直接氢解机理, 其中金属表面解离的氢原子进攻ReOx团簇上与醇盐紧邻的C-O键是催化甘油转化为丙二醇最核心的步骤. Re-Ox-Rh/ZrO2催化剂上1,2-丙二醇为主要产物, 并伴随1,3-丙二醇的生成, ReOx的修饰则显著提高了Ir/ZrO2催化剂上1,3-丙二醇选择性. 与单金属催化剂上发生的间接氢解机理相比, 修饰催化剂上1,3-丙二醇选择性的提高可主要归因于Rh(Ir)-Re协同催化的直接氢解反应过程, 其中羟基化铼官能团有利于末端醇盐中间体的生成. ReOx-Ir/ZrO2催化剂上较大的Ir-Re团簇使得末端金属醇盐的立体优选性比次级醇盐更为突出, 从而具有最高的1,3-丙二醇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甘油氢解 丙二醇 铼修饰 金属催化剂 热力学
下载PDF
Ni_2P/SiO_2 和Ni/SiO_2 催化剂甘油氢解反应性能比较:催化剂活性及产物选择性影响因素的探讨(英文)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金花 陈吉祥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90-796,共7页
采用浸渍法及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P/SiO2和Ni/SiO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CO化学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及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甘油氢解反应.结果表明,Ni2P/SiO2和Ni/SiO2具有... 采用浸渍法及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了Ni2P/SiO2和Ni/SiO2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X射线荧光、CO化学吸附、氢气程序升温脱附及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用于甘油氢解反应.结果表明,Ni2P/SiO2和Ni/SiO2具有相近的表面Ni密度,但前者表面酸中心和表面氢物种(包括吸附氢和溢流氢)密度明显更高,且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活性也更高,这与其酸性中心与金属中心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Ni2P/SiO2催化剂上主要产物为1,2-丙二醇及1-丙醇,而Ni/SiO2催化剂上主要产物为1,2-丙二醇、乙二醇和乙醇.提高反应温度和H2压力不能促进Ni2P/SiO2上乙醇和乙二醇的生成,但促进了1,2-丙二醇进一步氢解转化为1-丙醇.由此可见,Ni2P/SiO2具有较强的C-O键断裂活性及较弱的C-C键断裂活性,这可能分别与其较多酸性中心和电子及几何结构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磷化镍 酸性 电子和几何性质
下载PDF
Zr-Al复合氧化物负载Pt催化甘油氢解制正丙醇(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闯 何博 +2 位作者 凌雨 曾志荣 梁长海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21-1128,共8页
近年来,甘油氢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二元醇.与二元醇相比,正丙醇也是一种昂贵的化学品,用过量的甘油直接氢解合成高选择性的正丙醇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生产途径.因为铂金属具有较强的断C-O键的能力,所以甘油氢解... 近年来,甘油氢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成1,2-丙二醇和1,3-丙二醇二元醇.与二元醇相比,正丙醇也是一种昂贵的化学品,用过量的甘油直接氢解合成高选择性的正丙醇将是一个非常好的生产途径.因为铂金属具有较强的断C-O键的能力,所以甘油氢解制正丙醇的催化剂主要采用铂作为活性组分.本文以铂为活性组分,采用浸渍法将其负载到不同Zr/Al比的Zr-Al复合氧化物上制得2.5%Pt/Zr_xAl_(1-x)O_y催化剂,并将其应用到甘油氢解反应中,探讨了Zr/Al比对甘油氢解制正丙醇反应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发现,锆铝混合氧化物经过400 ℃焙烧后为无定形态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中无单相氧化锆或氧化铝存在.随着锆含量增加,催化剂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不同Zr/Al比的锆铝混合氧化物负载铂催化剂的评价结果发现,甘油转化率随催化剂中铝含量增加而增大;锆铝比大于5:5时,丙醇(正丙醇+异丙醇)的选择性很高,普遍大于87%;锆铝比至7:3时,正丙醇选择性最高.通过X射线衍射、CO化学吸附、H_2程序升温还原、吡啶吸附、氨气程序升温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发现随着锆铝混合氧化物中锆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酸性位点向强酸方向移动,调变Zr/Al比促进了铂颗粒的分散,实现了催化剂表面酸量和强酸位点的定向调控.当锆铝比增加至7:3时,催化剂的强酸位点占总酸含量的91.2%.对比催化剂酸性分析和反应结果可知,催化剂表面的总酸含量高有助于甘油转化;强酸位点有助于甘油深度脱水生成丙醇;正丙醇的选择性则可能与NH_3脱附温度在580 ℃处的强酸位和较大的Pt颗粒有关.当Zr/Al比为7:3时,催化剂表面强酸位点占91.2%,而强酸位点的增加有助于甘油的深度脱水形成正丙醇.因此,以10%甘油水溶液为原料,在240 ℃和6.0 MPa初始氢气压力条件下反应8 h,甘油转化率和正丙醇的选择性分别达到81.2%和86.3%.催化剂经过5次循环使用后,甘油转化率和丙醇(正丙醇+异丙醇)选择性几乎不变,但正丙醇的选择性略有降低.使用5次后的催化剂表面的总酸量变化不大,但酸分布变化较大,即强酸比例下降.可见,催化剂活性变化小是由于其表面酸量变化不大,而正丙醇选择性下降与强酸位点比例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正丙醇 铂催化剂 锆铝复合氧化物 锆/铝比
下载PDF
海胆状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甘油氢解制丙二醇中的催化性能
7
作者 刘琪英 仇松柏 +1 位作者 王铁军 马隆龙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3期347-354,I0004,共9页
以Ru为多相成核剂和硬脂酸为表面活性剂,在多元醇溶液中合成了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物,并在甘油选择性氢解制丙二醇中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硬脂酸作为结构导向剂可诱使Co纳米晶沿着一维方向生长,形成纳米线.当CO2+和Cu2+共... 以Ru为多相成核剂和硬脂酸为表面活性剂,在多元醇溶液中合成了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物,并在甘油选择性氢解制丙二醇中评价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硬脂酸作为结构导向剂可诱使Co纳米晶沿着一维方向生长,形成纳米线.当CO2+和Cu2+共存于多元醇溶液中,由于Cu2+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首先被还原成Cu0,进而增长成100-300am的球形粒子.在Cu粒子表面,CO2+被还原成核,在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导向作用下生长为长度为100-500am的纳米棒,从而形成海胆状CoCu双金属纳米复合结构.在甘油选择性氢解制丙二醇反应中,海胆状CoCu双金属复合催化剂的单位表面活性与丙二醇选择性均明显高于单金属Co纳米线和Cu球形粒子,在C090Cu10催化剂上获得33%的丙二醇收率.这可能是由于Co和Cu界面的协同效应促进了甘油的转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胆状CoCu 纳米复合物 甘油氢解 丙二醇 协同效应
下载PDF
基于Raney Cu的Cu/MgO制备及双功能催化甘油氢解性能
8
作者 乐传俊 苏扬 +1 位作者 朱少萍 王丽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2-174,共3页
采用湿混法以MgO修饰RaneyCu制备Cu/MgO双功能催化材料。通过XRD、TEM和BET对Cu/MgO进行了织构表征,借助H2-TPD、CO2-TPD和NH3-TPD对其表面吸氢和酸碱性进行了物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MgO很好地分散在RaneyCu骨架孔道内,并增强了Cu和MgO... 采用湿混法以MgO修饰RaneyCu制备Cu/MgO双功能催化材料。通过XRD、TEM和BET对Cu/MgO进行了织构表征,借助H2-TPD、CO2-TPD和NH3-TPD对其表面吸氢和酸碱性进行了物化性质测试。结果表明MgO很好地分散在RaneyCu骨架孔道内,并增强了Cu和MgO的接触界面,形成了新物相Cu-MgO,改变了RaneyCu表面性质。该催化材料用于甘油催化氢解表现出了温和条件下的高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EY CU 湿混法 双功能催化材料 CU MGO 甘油氢解
下载PDF
Al_(2)O_(3)载体负载的铂和钨双功能催化剂在甘油氢解制1,3-丙二醇中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徐文峰 牛鹏宇 +2 位作者 郭荷芹 贾丽涛 李德宝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70-1280,共11页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一种高比表面积且富含不饱和五配位铝位点的棒状Al_(2)O_(3),并利用等体积顺序浸渍法使钨物种先以低聚合态纳米簇的形式锚定在Al_(2)O_(3)载体表面。通过高温热处理方式使铂物种以小粒径高分散的形式与钨物种紧密接... 采用水热晶化法合成了一种高比表面积且富含不饱和五配位铝位点的棒状Al_(2)O_(3),并利用等体积顺序浸渍法使钨物种先以低聚合态纳米簇的形式锚定在Al_(2)O_(3)载体表面。通过高温热处理方式使铂物种以小粒径高分散的形式与钨物种紧密接触,极大地加强了铂和钨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有利于更多活性位结构的产生,显著地提高了甘油氢解制1,3-丙二醇(1,3-PDO)的催化活性。其催化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反应温度160℃,压力5.0 MPa,10%甘油水溶液连续进液时,Pt-WO_(x)/Al_(2)O_(3)催化剂的甘油转化率为75.2%,1,3-PDO的收率达到了3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甘油氢解 1 3-丙二醇
下载PDF
P对Cu/Al_2O_3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兰兰 陈吉祥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10-1416,共7页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P改性的Cu/Al2O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和N2O解离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含量及浸渍次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甘油氢解反... 采用分步浸渍法制备了P改性的Cu/Al2O3催化剂,利用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H2程序升温还原、NH3程序升温脱附和N2O解离吸附等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P含量及浸渍次序对催化剂结构及其催化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浸渍P再浸渍Cu时,所制Cu/Al2O3催化剂酸性较高,同时还促进了Cu的分散.随P含量的增加,催化剂的酸量及Cu分散度提高,并且Cu与P物种的相互作用增强;然而,P含量较高时会覆盖Cu,使暴露的Cu表面降低.先浸渍Cu后浸渍P时,尽管也提高了相应催化剂的酸性,但对Cu分散的影响不大,并且还会覆盖Cu使暴露的Cu表面明显降低.先浸渍P明显提高了Cu/Al2O3上甘油氢解反应性能.在220oC,3MPa,质量空速2h?1以及H2/甘油摩尔比20的条件下,当P含量由0增加至6%时,甘油转化率从17.1%升至95.0%,1,2-丙二醇选择性从83.7%升至97.2%.这可归因于催化剂酸性的提高及Cu与P间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铜基催化剂 甘油 1 2-丙二醇 酸性 分散度
下载PDF
Pt/Nb2O5-SiO2催化甘油氢解制1,3-丙二醇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路易 任鑫 +1 位作者 周静红 周兴贵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7-105,共9页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b2O5质量含量的Nb2O5-SiO2载体及其负载的Pt催化剂,并应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3-丙二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NH3程序升温脱附与CO傅里叶漫反射红外光谱等手...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Nb2O5质量含量的Nb2O5-SiO2载体及其负载的Pt催化剂,并应用于甘油氢解制备1,3-丙二醇反应,采用X射线衍射、H2程序升温还原、透射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NH3程序升温脱附与CO傅里叶漫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复合载体及其负载的Pt催化剂进行了系统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b2O5的改性提高了Pt的分散度及其与复合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增加了催化剂表面酸中心数量,从而显著提升催化甘油氢解活性。其中Nb2O5含量为5%的Pt/5Nb2O5-SiO2催化剂具有最多酸中心与最佳Pt分散度,表现出了最高的甘油氢解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氧化二铌 溶胶凝胶法 甘油氢解 1 3-丙二醇
下载PDF
醇预处理载体制备的Ir-Re/SiO_2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英文)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文婷 吕元 +3 位作者 龚磊峰 杜虹 姜淼 丁云杰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009-2017,共9页
甘油是生物柴油的副产物,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能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经济性.1,3-丙二醇是聚酯和聚氨酯的单体,也用于合成医药和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甘油直接催化氢解反应制1,3-丙二醇极具发展潜力.另外,甘油是生物质转化的重要... 甘油是生物柴油的副产物,将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品,能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经济性.1,3-丙二醇是聚酯和聚氨酯的单体,也用于合成医药和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甘油直接催化氢解反应制1,3-丙二醇极具发展潜力.另外,甘油是生物质转化的重要平台分子之一,与目标产物的分子结构相比较,生物质平台分子通常含有过多的含氧基团,尤其是多余的羟基,通过甘油氢解反应研究多羟基的选择性活化和脱除,可以加深对生物质脱氧规律的认识.因此,研究甘油氢解反应制1,3-丙二醇催化剂和工艺,不仅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而且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然而,目前的甘油氢解催化剂性能还不够高,我们希望通过一些表面改性的方法处理载体硅胶,从而改变金属前驱体与载体表面的作用.因此,本文使用C1–C4的正构醇处理硅胶载体,其负载的Ir-Re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转化率从42.7%提高到59.5%,仲羟基脱除收率从21.6%提高到28.3%.研究发现,当处理载体所用正构醇的碳数从1增加到3时,对应催化剂上甘油转化率逐渐增加至最高;但当使用更正丁醇时,对应催化剂上甘油转化率下降.为了探究催化剂活性改变的原因,我们首先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氮气物理吸附确定烷氧基基团嫁接到硅胶载体上.程序升温还原结果发现,预处理载体相应的催化剂开始还原温度降低,表明在这些催化剂上形成了颗粒尺寸较小的Ir粒子.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在新鲜的和使用后的催化剂上均未检测出Re物种的衍射峰,说明Re高度分散于催化剂表面.吸附吡啶的FT-IR结果表明,未处理和丙醇预处理硅胶负载的催化剂上均没有强酸位,它们的B/L酸比值相近,约为3.3.催化剂的吸附COFT-IR结果表明,CO线性吸附于Ir/SiO_2催化剂上的主要吸收峰位置在2084 cm^(–1);而Re的加入使得该吸收峰红移,表明Ir和ReO_x物种之间存在相互作用.透射电镜(TEM)、H_2-程序升温脱附和NH_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发现,醇预处理催化剂上具有更多的Ir-ReO_x界面,而界面位点的数量与甘油转化率大小一致,表明Ir-ReO_x位点可能就是甘油氢解的活性中心.反应后催化剂的TEM结果表明,醇预处理催化剂上的Ir颗粒要小于未处理催化剂的,其中丙醇预处理硅胶负载的催化剂上Ir粒径最小.这是由于醇处理催化剂上存在很多孤立的Si–OH,它们与金属前驱体相互作用有利于形成较小的金属颗粒.这些孤立的Si-OH则是由于表面烷氧基基团的隔离作用所形成的.当处理载体所用正构醇的碳数从1增加到3时,烷氧基的碳链变长,分隔作用越好,阻止金属前驱体聚集的程度越强,因而Ir物种和Re物种的分散度增加.但是当处理醇的碳数增加到4时,形成的表面烷氧基基团可能阻止了Re物种和Ir物种间相互作用,从而使得Ir和Re物种的分散度均降低,相应催化剂活性随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1 3-丙二醇 醇预处理
下载PDF
预处理温度对甘油氢解双金属Ir-Re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2
13
作者 邓澄浩 冷莉 +2 位作者 周静红 周兴贵 袁渭康 《催化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50-1758,共9页
在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通过甘油氢解制备高附加值的1,3-丙二醇是甘油的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能够显著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探究更复杂的糖醇类化合物氢解的模型反应.因此,... 在生物柴油生产过程中大量副产的甘油是重要的生物质转化平台化合物.通过甘油氢解制备高附加值的1,3-丙二醇是甘油的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能够显著提高生物柴油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探究更复杂的糖醇类化合物氢解的模型反应.因此,甘油氢解制备1,3-丙二醇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通常,以Re或W为助剂修饰的贵金属催化剂是有效的甘油选择性氢解制1,3-丙二醇的催化剂,其中,双金属Ir-Re催化剂是目前最高效的催化剂之一.甘油氢解反应是典型的结构敏感性反应,它的催化性能依赖于双金属催化剂的结构,而后者受制备工艺条件如热处理方式及条件的影响.最近,我们报道了以直接还原法(即浸渍-还原法)制备的Ir-Re催化剂为合金结构,在甘油氢解中表现出更为优越的反应活性及目前报道中最高的1,3-丙二醇生成速率,并提出了可能的双功能反应机理,即催化剂表面的Re-OH酸性位和Ir均为甘油氢解的活性位.本文采用直接还原法制备KIT-6(具有三维有序介孔孔道结构的Si O2)负载的双金属Ir-Re催化剂,进一步研究还原温度对Ir-Re/KIT-6的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影响,揭示催化剂表面酸性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重要作用并阐明其构-效关系.结果显示不同还原温度(400–700 oC)制备的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数据基本一致,表明还原温度对Ir-Re/KIT-6的织构性质的影响很小.根据程序升温还原和透射电镜-能量散射点扫描结果可知,不同温度还原后的催化剂表面Ir和Re均以金属态形式存在,同时两者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形成了Ir-Re合金;而漫反射红外图谱上CO吸附峰的红移以及峰形的显著变化也印证了Ir-Re合金结构的形成.TEM结果显示,在400–700 oC还原后得到的Ir-Re合金纳米粒子均匀分布于KIT-6上,尺寸基本一致(2.5–2.8 nm),与CO化学吸附结果一致.此外,NH3-程序升温脱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酸量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但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这可能是由于高温还原进一步促进了Ir和Re的相互作用,在原子尺度上混合更为均匀所致.Ir-Re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结果显示,随着还原温度由400提高到600 oC,所制催化剂的活性先增加而后趋于稳定.由此可以认为Ir-Re催化性能的差异与Ir分散度和酸强度的关联较小,主要是由于催化剂表面酸量所致.直接关联酸量与反应活性(以反应时间内的平均1,3-丙二醇生成速率表示)可以看到,反应活性随着酸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大,表明Ir-Re/KIT-6的表面酸量直接影响了甘油氢解反应速率的快慢,即酸位Re-OH直接参与了催化反应.众所周知,Re金属活化H2的能力很弱,而金属Ir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加氢的作用.实验结果很好地印证了Ir-Re合金催化甘油氢解反应的双功能反应机理,即酸位Re-OH与金属Ir协同参与氢解反应,分别作为甘油吸附位和H2活化中心,因此提高催化剂的表面Re-OH的数量将是进一步提高催化活性的途径之一.总的来说,在400–700 oC还原得到的Ir-Re/KIT-6催化剂具有Ir-Re合金结构.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织构性质、金属纳米粒子的尺寸、Ir的分散度及表面酸强度的影响不大,但还原温度的升高有利于Ir和Re的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表面酸量,因而提高催化活性.此外,表面酸量和反应活性的线性关系表明酸位Re-OH参与Ir-Re合金催化甘油氢解反应,印证了双功能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铱-铼合金 双功能反应机理 表面酸性 还原温度
下载PDF
甘油氢解双金属Ir-Re催化剂的结构调控:焙烧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澄浩 任鑫 +3 位作者 张宏 周静红 周兴贵 袁渭康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390,共7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Ir-Re催化剂,通过TEM、XRD、TPR、NH_3-TPD和CO-DRIFTS考察了350~650℃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评了其催化甘油氢解性能。结果表明,低温(350℃)焙烧处理的双金属催化剂中Ir和Re物种能够被完全...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双金属Ir-Re催化剂,通过TEM、XRD、TPR、NH_3-TPD和CO-DRIFTS考察了350~650℃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并考评了其催化甘油氢解性能。结果表明,低温(350℃)焙烧处理的双金属催化剂中Ir和Re物种能够被完全还原为金属态,还原后形成Ir-Re合金结构;而高温(500和650℃)焙烧显著降低了Re物种的还原能力,还原后形成氧化铼(Re Ox)部分覆盖于Ir金属表面,形成Ir-ReOx的结构。低温焙烧所得的催化剂具有更高的甘油氢解催化活性和1,3-丙二醇选择性,这是由于低温焙烧的Ir-Re合金催化剂具有更高的金属分散度和更多的酸性位Re-O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焙烧温度 Ir-Re合金 甘油氢解 1 3-丙二醇
下载PDF
负载型Pt-Ni双金属催化剂上甘油氢解反应性能 被引量:2
15
作者 怀强 江涛 曹发海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3-200,共8页
甘油氢解转化是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浸渍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Pt-Ni双金属的甘油氢解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TPR)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 甘油氢解转化是获得高附加值化学品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浸渍法制备了γ-Al2O3负载Pt-Ni双金属的甘油氢解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氮气物理吸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程序升温还原(TPR)以及X射线能谱分析(XPS)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γ-Al2O3负载的Pt-Ni双金属催化剂中,Pt原子与Ni原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并形成了Pt Ni合金簇,使得Pt-Ni双金属催化剂产生了协同作用,对乙二醇的选择性大大高于Pt/γ-Al2O3和Ni/γ-Al2O3等单金属组分催化剂。固定床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在473 K和3.0 MPa氢气压力下,负载量为2%Pt-15%Ni/γ-Al2O3催化剂对乙二醇的选择性最高,达到28.4%,此时甘油的转化率为94.8%,1,2-丙二醇的选择性为5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乙二醇 双金属催化剂 协同作用
下载PDF
甘油氢解制1,2-丙二醇Cu/ZrO_2催化剂的稀土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付睿峰 李怀有 +1 位作者 段伟杰 江志东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33-538,577,共7页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稀土改性的Zr O2负载铜催化剂,考察其在质量分数40%甘油水溶液进料时气相氢解制1,2-丙二醇反应的性能,并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了催...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稀土改性的Zr O2负载铜催化剂,考察其在质量分数40%甘油水溶液进料时气相氢解制1,2-丙二醇反应的性能,并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2-TPR)表征了催化剂的孔结构、形貌、晶相和还原性。典型的氢解反应条件为220℃、1MPa、氢与甘油的摩尔比值为100,液时空速为0.25 g甘油/(g催化剂·h)。首先在预实验中对Al2O3、Si O2和Zr O23种载体进行对比实验,发现未改性的负载铜催化剂均不稳定。浸渍Ce改性的Cu/Si O2催化剂稳定性有较大改善,但只维持700 h左右。接着考察用共沉淀法在Zr O2载体中添加稀土元素铈(Ce)、镧(La)和钇(Y)的改性效果,发现均能显著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加Y稳定的氧化锆(YSZ)载体性能最佳。最后浸渍Ce对Cu/YSZ催化剂进行改性,并对Ce的含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证明,18%Cu^4%Ce O2/YSZ(均为质量分数)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最佳,1,2-丙二醇得率超过93%。该催化剂具有开放性孔结构,比表面积达到107 m2/g,前躯体中Cu O晶粒最小,还原温度最低。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长运转考察,稳定运行超过1 600 h,1,2-丙二醇收率维持在9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1 2-丙二醇 Cu/ZrO2 稀土元素改性 稳定性 催化与分离提纯技术
下载PDF
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铜基催化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余晓鹏 张付宝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719-1723,共5页
综述了不同体系下,铜基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研究进展。与酸性和中性载体相比,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形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铜基催化剂表现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建议研究人员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绿色、高效、易回收的碱... 综述了不同体系下,铜基催化剂催化甘油氢解制备1,2-丙二醇研究进展。与酸性和中性载体相比,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形成的复合金属氧化物铜基催化剂表现出了更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建议研究人员未来应进一步加大绿色、高效、易回收的碱性铜基催化剂的开发,探讨其失活、再生等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1 2-丙二醇 铜基催化剂
下载PDF
内标法在甘油氢解反应中的运用以及相对校正因子的求出
18
作者 高运晖 周春艳 +2 位作者 王莹莹 邢鑫 商永臣 《化学工程师》 CAS 2014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利用内标法对甘油氢解反应中各组分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实验选用各组分的标准样品与内标物正丁醇混合并稀释,再将混合样品在气相色谱中进行分析。选择HP-INNWAX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法。结果表明,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 本文利用内标法对甘油氢解反应中各组分含量进行了系统测定,实验选用各组分的标准样品与内标物正丁醇混合并稀释,再将混合样品在气相色谱中进行分析。选择HP-INNWAX毛细管柱,FID检测器,程序升温法。结果表明,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达到0.997以上,并且得到各组分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从而计算出甘油的转化率,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以及目标产物的产量。此次探究将内标法更加系统,准确,为内标法运用与推广起到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氢解 气相色谱 内标法 相对校正因子
下载PDF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在研究甘油氢解Pt/NbOx-WOx/ZrO2催化剂表面性质中的应用
19
作者 仝庆 孙敬方 +2 位作者 朱卫 杨煜 范以宁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05-2408,2431,共5页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技术,结合NH 3-TPD、XRD、BET和CO化学吸附的表征技术,对甘油氢解催化剂Pt/NbOx-WOx/ZrO2的催化剂表面性质与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Pt/WOx/ZrO2催化剂中,适量的... 利用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吡啶吸附红外光谱技术,结合NH 3-TPD、XRD、BET和CO化学吸附的表征技术,对甘油氢解催化剂Pt/NbOx-WOx/ZrO2的催化剂表面性质与甘油氢解反应性能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研究发现,在Pt/WOx/ZrO2催化剂中,适量的NbOx可以增加催化剂的Br nsted酸性,促进甘油的仲羟基的活化,提高甘油的转化率和1,3-丙二醇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红外光谱技术 多相催化 Pt/NbOx-WOx/ZrO2催化剂 甘油氢解
下载PDF
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载铂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甘油氢解性能
20
作者 肖成超 陈长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通过X线衍射(XRD)、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物理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通过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考察钨锆复合氧化物载铂催化剂对... 使用共沉淀-浸渍法制备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通过X线衍射(XRD)、NH_3程序升温脱附(NH_3-TP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N_2物理吸附-脱附等方法对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进行表征。通过连续流动的固定床反应器考察钨锆复合氧化物载铂催化剂对甘油氢解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与商业Zr(OH)_4制备的钨锆复合氧化物相比,由共沉淀法制得的Zr(OH)_4制备的钨锆复合氧化物具有最大的总酸量和最多的弱酸含量。并且由共沉淀-浸渍法制备的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颗粒团聚现象较少,更加疏松分散,具有最大的介孔(17. 8 nm)、最小的平均粒径(9. 3 nm)和最大的比表面积(87 m^2/g),其在负载铂后对甘油氢解反应的活性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OH)4 WO3 ZrO2 介孔钨锆复合氧化物 Pt 甘油氢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