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甘洛地区中-新生代构造沉降史分析及对铅锌保存的约束 被引量:8
1
作者 武昱东 王宗起 +2 位作者 罗金海 闫全人 张英利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71-1483,共13页
本文通过碎屑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炭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相结合的办法,重建了甘洛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史,进而探讨了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状态的约束。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和西秦岭地区洋盆的闭合作用导致研究... 本文通过碎屑岩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和炭质泥岩镜质体反射率相结合的办法,重建了甘洛地区中新生代的构造沉降史,进而探讨了构造沉降史对铅锌保存状态的约束。研究表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盆和西秦岭地区洋盆的闭合作用导致研究区变为前陆环境,并开始迅速接受陆相沉积,埋深迅速增加,增幅达7.6km;晚三叠世至古近纪,甘洛地区经历过多次抬升-沉降作用,总体表现为缓慢抬升,平均抬升速率不高于32.7m/Ma;新近纪,甘洛地区快速差异隆升北部抬升速率高于南部,25.5-10.3Ma期间,平均抬升速度超过295m/Ma;在6Ma至今,平均抬升速率超过667m/Ma。快速隆升过程早于川南马边地区和临沧地区,而明显晚于攀西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青藏高原东部边界晚新生代以来幕式抬升及分步向外扩展的观点。构造沉降史结果表明成矿后的深埋藏作用对原生铅锌矿具有重要的保存作用,并影响到现今矿体的就位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 甘洛地区 裂变径迹 构造沉降史 铅锌矿
下载PDF
四川甘洛地区铜矿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许远平 何政伟 +1 位作者 刘严松 唐凤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6-462,共7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特征分析,探讨四川甘洛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及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中块状硫化铜银矿成矿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新山铜矿的铜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斑铜矿、蓝铜矿,伴生闪锌矿、方铅矿...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矿相学特征分析,探讨四川甘洛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及与玄武岩接触带附近的构造破碎带中块状硫化铜银矿成矿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新山铜矿的铜矿物有黄铜矿、黝铜矿、砷黝铜矿、斑铜矿、蓝铜矿,伴生闪锌矿、方铅矿。Cu的质量分数为1%~10%,最高达52%;Pb+Zn为2%~3%;Ag为100×10-6~200×10-6,最高达846×10-6。含矿地层早于玄武岩喷发,矿石有益组分多,构造控矿特征显著,初步认为是铜多金属矿浆充填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洛地区 块状硫化铜银矿 地质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