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刘荣 《现代园艺》 2024年第10期14-16,共3页
为给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记录了90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这些植物分布在15... 为给甘肃兴隆山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运用野外植物调查样方法,分析保护区种子植物的区系特征、分布区类型。调查结果表明,保护区种子植物多样性较丰富,记录了908种(包括亚种和变种)种子植物。这些植物分布在15个不同的分布区类型和25个亚型中,包括中国特有物种和世界不同地区的物种。混交林在维持生态平衡和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 资源调查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AHP法的乔木林景观美学质量评价——以甘肃兴隆山保护区为例
2
作者 李国林 马瑞鹏 +2 位作者 王羽鹏 张爱萍 郝昕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目的]阐释乔木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反映兴隆山保护区乔木林景观质量的高低。[方法]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油松纯林、青杄纯林、山杨-白桦混交林等6种乔木林景观林内设置18个典型样地。在对样地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AHP法构建... [目的]阐释乔木林景观美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反映兴隆山保护区乔木林景观质量的高低。[方法]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油松纯林、青杄纯林、山杨-白桦混交林等6种乔木林景观林内设置18个典型样地。在对样地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采用AHP法构建乔木林景观质量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乔木林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按权重计算各乔木林景观的综合得分,根据综合得分情况,划分乔木林景观等级,分析景观因子对美学质量的影响。[结果]甘肃兴隆山保护区辽东栎-白桦混交林、山杨-白桦混交林和云杉-山杨混交林景观美学质量属于等级1,景观美学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青杄纯林和落叶松纯林景观美学质量属于等级2,景观美学质量处于一般水平;油松纯林景观美学质量属于等级3,景观美学质量处于较低水平。运用景观学、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和园林学等相关知识,通过抚育间伐、修剪、移植和补植彩叶阔叶树种和其他植物等措施,调整林分空间,能有效地提高乔木林景观质量,形成良好的景观分布格局。[结论]乔木林景观美学质量的提升对于甘肃兴隆山保护区发展森林旅游业和资源环境的保护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乔木林景观 美学质量评价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白莹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2期12-14,24,共4页
为调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多样性,促进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通过采集大型真菌样本并进行鉴定分类,分析了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海拔分布和各科别或属别的种类占比等指标。结果显示,兴隆山保护... 为调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多样性,促进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的可持续保护和利用,通过采集大型真菌样本并进行鉴定分类,分析了物种丰富度、优势物种、海拔分布和各科别或属别的种类占比等指标。结果显示,兴隆山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共计16个科,45种。其中,冬菇、木耳、角孢斜顶菌、梯棱羊肚菌、毛木耳等物种数量较多,依次为321、299、289、280、279份;海拔2 361~2 607 m处存在的物种数最多;白菇科、红菇科、锈伞科菌类等在总真菌物种数中占比较高,分别为14.48%、11.93%、1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资源 物种多样性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卜静 王延坤 +1 位作者 李健美 田佳蕊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6,11,共7页
采用样方和样线、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野生种子植物84科390属90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81科384属897... 采用样方和样线、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的方法,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植物种类比较丰富,有野生种子植物84科390属907种(含种下等级),其中裸子植物3科6属10种,被子植物81科384属897种;乔木27种、灌木126种、藤本17种、草本737种;菊科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蔷薇科Rosaceae、豆科Leguminosae、毛茛科Ranunculaceae、十字花科Cruciferae、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等所含种、属较多,分别占保护区种、属总数的44.1%、41.8%;含15~29种的大属有柳属Salix、风毛菊属Saussurea、薹草属Carex、马先蒿属Pedicularis和委陵菜属Potentilla等5个,含1种的单种属有231属;科的地理分布以北温带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属的地理分布以北温带分布、旧世界温带分布为主;科的优势现象较明显,属的优势现象不明显,单种属居多,植物区系地带过渡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多样性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分析与保护
5
作者 赵成龙 《中国林业产业》 2023年第12期28-29,共2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摸清甘肃植物多样性和开展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为...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甘肃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摸清甘肃植物多样性和开展野生植物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自然保护区中的野生植物种类进行了实地调查,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策略和建议,以期能为野生植物研究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植物 植物多样性 甘肃兴隆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策略和建议 实地调查 理论参考 保护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青杄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思 董永恒 +3 位作者 高智辉 潘世成 李智军 樊金拴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该群落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层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除了样地4为聚...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群落为对象,分析了其群落特征和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上,该群落属的分布类型以温带性质居多。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最多。群落层次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亦有层间植物伴生。除了样地4为聚集分布外,其他3个样地的青杄种群均为均匀分布。造成均匀分布的原因是青杄的生物学特性和林下华西箭竹生长状况共同引起的。不同海拔、不同林型的4个样地的聚集强度大小依次为:样地4>样地2>样地3>样地1。聚集强度的变化表明,种群年龄和苔藓层厚度同样影响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杄 甘肃兴隆山 群落结构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生态分布及生态位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窦彦霞 王生荣 段廷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0,共4页
对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进行了生态分布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在该区普遍发生,其多样性与植被种类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湿度对病害严重度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低温低湿地段白粉菌分布较少,危害较轻;而在低海拔湿度相对较高... 对甘肃兴隆山白粉菌种群进行了生态分布调查和生态位分析,结果表明:白粉菌在该区普遍发生,其多样性与植被种类的多样性直接相关,环境湿度对病害严重度有较大影响,在高海拔低温低湿地段白粉菌分布较少,危害较轻;而在低海拔湿度相对较高的地段白粉菌种类多,危害严重,发病寄主多呈均匀分布或团块状分布。Sphaerotheca和Erysiphe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其B值分别为BSph.=1.000,BE.=0.974,说明这2个属的白粉菌比别的属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要强,对资源的利用宽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 白粉菌 生态分布 生态位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种类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窦彦霞 王生荣 段廷玉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调查了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的资源状况。共鉴定出白粉菌科Erysiphe属10种,Microsphaera属2种,Phyllactinia属1种,Pleochaeta属1种,Podosphaera属1种,Sphaerotheca属3种,其中有7种为甘肃新记录种。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 白粉菌 资源调查 新记录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及土壤层的蓄水功能 被引量:22
9
作者 魏强 张广忠 +1 位作者 凌雷 柴春山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4,共7页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6种森林类型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进行了不同森林类型蓄水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累积量13.40~46.32 t/hm2,油松林是山杨-白桦林... 以甘肃兴隆山青杄林、青杄-白桦林、山杨-白桦林、灌丛林、落叶松林和油松林6种森林类型林下凋落物层和土壤层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进行了不同森林类型蓄水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累积量13.40~46.32 t/hm2,油松林是山杨-白桦林的2.71倍;凋落物最大持水量为39.38~85.91 t/hm2,油松林最大,山杨-白桦林最小;(2)土壤密度随土壤深度的加大而增大,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饱和蓄水量、非毛管蓄水量均随土壤深度的加大而减小;6种森林0~60 cm土壤层非毛管蓄水量为413.38~771.71 t/hm2,青杄-白桦林最大,落叶松林最小;(3)6种森林类型总蓄水量为青杄-白桦林(849.76 t/hm2)>青杄林(778.48 t/hm2)>山杨-白桦林(623.24 t/hm2)>油松林(504.80 t/hm2)>落叶松林(492.02 t/hm2)>灌丛林(462.26 t/hm2),青杄-白桦林是灌丛林的1.84倍。因此,天然林随森林的正向演替其蓄水功能先增加后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凋落物 土壤 水源涵养功能 甘肃兴隆山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食肉兽对马麝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高志千 康发功 《野生动物》 1997年第5期17-18,共2页
本文通过粪便分析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食肉兽的食性及与马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粪便直径分析表明,该地区食肉兽主要为狐和豹猫.粪便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和鸟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6%~88.4%和21.1%~38.... 本文通过粪便分析对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食肉兽的食性及与马麝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粪便直径分析表明,该地区食肉兽主要为狐和豹猫.粪便内含物分析结果表明,啮齿类和鸟类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1.6%~88.4%和21.1%~38.6%,马麝成体在4~5月很高(17.6%),幼麝在出生期高达21.1%.分析认为兴隆山食肉兽对马麝的捕食主要在马麝的幼仔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 食肉兽 马麝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粪便分析 啮齿类 豹猫 出现频率 华东师范大学 产仔期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马麝资源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功 《甘肃林业科技》 2004年第1期44-46,57,共4页
根据1996~1999年、2003年4年8次固定样地调查,以马麝种群密度为指标对兴隆山马麝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种群密度不同。常绿针叶林最高,落叶阔叶灌木林很高,落叶阔叶林中等,常绿阔叶灌木林较低,高山草甸最低,... 根据1996~1999年、2003年4年8次固定样地调查,以马麝种群密度为指标对兴隆山马麝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类型不同,种群密度不同。常绿针叶林最高,落叶阔叶灌木林很高,落叶阔叶林中等,常绿阔叶灌木林较低,高山草甸最低,草原无马麝分布,在不同生境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主要是与生境内食物的丰富程度、隐蔽条件、人为干扰程度、逃避天敌的难易程度、温度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 马麝 资源 种群密度 植被类型
下载PDF
甘肃兴隆山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的凋落物动态 被引量:11
12
作者 魏强 凌雷 +6 位作者 柴春山 陶继新 李国林 张广忠 王多锋 戚建莉 薛睿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4,共8页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 【目的】分析不同演替阶段典型森林群落凋落物的量、组成特征及月动态,了解兴隆山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和养分循环状况。【方法】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甘肃兴隆山森林演替阶段的3种典型森林群落针阔混交林(山杨(Populus davidian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青杄(Picea wilosonii)林)和暗针叶林(青杄-灌木林和青杄-箭竹(Fargesia nitida)-苔藓林)的凋落物量、组分、月动态进行了观测与研究。【结果】3种典型森林群落年凋落物量5 534.48~7 951.25 kg/hm^2,大小排序为:山杨-白桦-青杄林>青杄-灌木林>青杄-箭竹-苔藓林,针阔混交林高于暗针叶林;凋落量随森林正向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减少。山杨-白桦-青杄林中以叶(44.91%)、杂物(20.53%)、枝(15.86%)、果(14.74%)为主,青杄-灌木林中以叶(41.22%)、杂物(23.58%)、枝(18.53%)、果(13.32%)为主,青杄-箭竹-苔藓林中以叶(37.48%)、杂物(27.51%)、枝(22.35%)为主;在叶凋落物中,针阔混交林以阔叶为主,暗针叶林则以针叶为主。3种典型森林群落凋落量动态模式均为双峰型,但最高峰和最低峰出现时期有所不同,针阔混交林最高峰在10月,最低峰在7月;暗针叶林最高峰在4—5月,最低峰在8—9月。针叶凋落量动态模式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4月和10月;阔叶、杂物、枝、果和花凋落动态模式呈单峰型,阔叶最高峰在10月,杂物、枝和果在4—5月,花在5—6月;树皮凋落动态无明显变化规律。【结论】森林演替对凋落量及其凋落物组成影响明显;随森林由阳性落叶阔叶林向阴性针叶林方向演替,森林年凋落量逐渐变小;阔叶凋落量所占比例逐渐减小,而针叶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组成 凋落量 凋落节律 森林演替 甘肃兴隆山
原文传递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资源调查及管护措施
13
作者 张荣红 《南方农业》 2023年第24期218-220,共3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植物资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调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高等植物种类,提出高等植物资源的管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高等植物资源。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些植物资源,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方法,调查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高等植物种类,提出高等植物资源的管护措施,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护区管理机制、开展科学研究和监测、加强宣传教育和公众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植物资源 管护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森林数字预警管护系统构建兴隆山保护区生态安全屏障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艳艳 《甘肃林业》 2017年第6期24-25,共2页
一、兴隆山保护区基本情况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中部榆中县境内,总面积为29583.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1.54%,活立木总蓄积量80.4万立方米。植被有森林、灌丛、草原、高山草甸4个类型,森林分为云杉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杨... 一、兴隆山保护区基本情况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中部榆中县境内,总面积为29583.6公顷,森林覆盖率为81.54%,活立木总蓄积量80.4万立方米。植被有森林、灌丛、草原、高山草甸4个类型,森林分为云杉林、落叶松林、油松林、杨林、桦林、栎林、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8个类型。1986年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 森林覆盖率 安全屏障 生态 系统 管护 预警
下载PDF
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进一步推进兴隆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昕 《甘肃林业》 2012年第4期20-21,共2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以原始云杉林和马麝等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也是距省会兰州市最近的一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9583.6公顷。其中:有林地9268.2...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以原始云杉林和马麝等野生动物为保护对象的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也是距省会兰州市最近的一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9583.6公顷。其中:有林地9268.2公顷,疏林地533.3公顷,灌木林地15128.1公顷,未成林造林地316.6公顷,森林覆盖率81.55%。区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脊椎动物16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2种,省级保护动物6种。马麝是兴隆山自然保护区最具特色的野生动物,也是保护区唯一国家重点保护哺乳纲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 生物多样性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兴隆山自然保护区 黄土高原沟壑区 野生动植物资源
下载PDF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16
作者 马冷桃 《甘肃林业》 2016年第2期42-42,共1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坐落于榆中县西南隅,距省会兰州45公里,区内优势独特,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域中不可多得的基因库,总面积29583.6公顷,森林覆盖率79.25%,主要保...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坐落于榆中县西南隅,距省会兰州45公里,区内优势独特,是我国西部干旱区域中不可多得的基因库,总面积29583.6公顷,森林覆盖率79.25%,主要保护对象是:野生动物马麝、老云杉林及其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 马麝 森林覆盖率 干旱区域 野生动物 保护对象 生态系统
下载PDF
改革创新促保护 生态文明谱新篇——兴隆山管理局创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纪实
17
作者 敏正龙 《甘肃林业》 2013年第2期18-20,共3页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8年成立以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精神文明”。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8年成立以来,在省林业厅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一手抓资源保护,一手抓精神文明”。实现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赢“,开创了保护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2012年12月份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标兵”的称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甘肃兴隆山 文明单位 改革创新 生态文明 省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管理局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东缘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生境的影响
18
作者 李海萍 昝僚 +4 位作者 周鑫 张荣红 王功 祁军 孟秀祥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20-1927,共8页
人类活动可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适宜性及生境利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乃至避免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干扰。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人类活动可对野生动物的生境适宜性及生境利用格局产生显著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乃至避免人类活动对野生动物的过度干扰。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其主要保护对象野生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已极度濒危,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为探究人类活动对兴隆山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马麝生境已造成的影响,本研究采用2017年和2022年高分卫星数据,通过标准差椭圆计算法、景观格局指数和空间叠加等方法分析这五年来人类活动对马麝生境造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兴隆山保护区内及周边区域的人类活动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与西北-东南方向的道路和居民点集中分布方向基本一致,角度介于东偏南36°~54°;(2)农田和建设用地斑块数量增加,加之平均斑块面积变小,导致马麝生境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加;(3)保护区内的马麝适宜生境面积萎缩明显,保护区及其周边区域的马麝适宜生境(294.27 km^(2))与现有保护区的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但部分马麝适宜生境(103.05 km^(2))在保护区之外,可考虑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将这部分马麝的适宜生境纳入保护区管理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生境适宜性 人类活动 潜在适宜生境 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原文传递
濒危马麝的有效取香率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孟庆辉 刘春兰 +3 位作者 潘世成 施泽梅 张学炎 孟秀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3-59,共7页
【目的】研究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有效取香率(有成熟麝香生成的雄麝占参与采香雄麝的比例)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997-2009年,于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通过识别参与取香的马麝个体,收集产香数据,计... 【目的】研究圈养雄性马麝(Moschus sifanicus)有效取香率(有成熟麝香生成的雄麝占参与采香雄麝的比例)的变动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在1997-2009年,于甘肃兴隆山马麝繁育场进行人工取香,通过识别参与取香的马麝个体,收集产香数据,计算年度及特定亚群的有效取香率,研究圈养马麝来源(野捕、驯养繁殖)、父母来源、取香时间(繁殖季节前和繁殖季节后)及年龄对有效取香率的影响。【结果】甘肃兴隆山圈养马麝的总体有效取香率为90.30%(n=732);因年度间驯养管理方式的差异,圈养马麝的有效取香率存在显著的年度间差异(P<0.05)。马麝个体来源影响其有效取香率,野捕圈养雄麝的有效取香率(93.75%,n=272)极显著高于驯养繁殖雄麝(88.26%,n=460),但雄麝的父母来源对其有效取香率影响不显著(P>0.05)。繁殖季节前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0.43%,n=208)与繁殖后取香的有效取香率(94.83%,n=312)无显著差异(P>0.05)。圈养马麝的年龄显著影响其有效取香率(P<0.05),1.5岁龄雄麝开始分泌麝香,有效取香率为87.5%(n=96);4.5岁龄雄麝几乎都能产香,有效取香率约为100%(n=100);高峰取香年龄段为1.5~8.5岁龄;9.5岁龄雄麝有效取香率为71.43%(n=28)。【结论】驯养雄性马麝的有效取香率与个体来源、年龄和饲养管理有关,父母来源和取香时间对有效取香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麝 圈养 麝香 有效取香率 甘肃兴隆山麝场
下载PDF
西北三省自然保护区考察启示
20
作者 王惠英 强晓鸣 《陕西林业》 2007年第6期22-22,共1页
为了开阔视野,拓宽工作思路,陕西牛背梁自然保护区组织干部35人赴宁夏六盘山、甘肃兴隆山、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学习考察,感受和启示颇多。
关键词 牛背梁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西北 甘肃兴隆山 六盘山 青海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