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试论清代甘肃士人向上流动的捷径——以军功奖叙为例
- 1
-
-
作者
杨银权
-
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
-
出处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3-146,共4页
-
基金
宝鸡文理学院2009年重点项目<明末清初士绅"出""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项目编号:ZK0949
-
文摘
在科举正途之外,经由军功向上流动成为清代甘肃读书人科举之外的一条重要途径。其经此而跻身士绅群体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所获功名和学衔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经此途径获取功名学衔改变身份者,也有因此获得出仕机会和资格者。探究这一突出现象的原因,既与甘肃地处西北边疆、军事人才众多有密切关系,也与甘肃文化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等息息相关。此外,经由军功获得学衔及功名的品级也与士人原有的学衔呈正比关系。
-
关键词
清代
甘肃士人
军功奖叙
-
Keywords
the Qing Dynasty
Gansu intellectuals
the military achievement
-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季科举改章、书院革新与甘肃士人思想变动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陈尚敏
-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18年第4期34-40,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代甘肃科举文献的收集
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XJA770001)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代甘肃科举家族研究"(项目编号:2017A-117)之研究成果
-
文摘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废止,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恩科乡试就成为中国科举史上的最后一科乡试。对甘肃而言,癸卯恩科还是唯一一次按新章举行的乡试。通过该科《甘肃乡试闱墨》所收录的第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文章,可以看出甘肃士人的思想变动,这与陶模、崧蕃两位陕甘总督推动下的兰山、求古两所省级书院教育革新密不可分。新学传播肯定不限于此,文章将其他形式的传播略作梳理,以便抛砖引玉。
-
关键词
清季
科举改章
书院革新
甘肃士人
思想变动
-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649.299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清代地方官与甘肃士人的教育养成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尚敏
-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地方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81-88,共8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清代甘肃科举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6XJA770001)
甘肃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清代甘肃科举家族研究”(项目编号:2017A-117)研究成果
-
文摘
师承关系的交代是硃卷和部分会试同年齿录的重要内容,主要由“受业师”和“受知师”构成。一般认为“亲受指示讲读者为受业师”;参与士人科举各层级考试的阅卷者为受知师。地方官列名“受业师”的情况在硃卷和会试齿录中多见,表明他们在士人的教育养成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关于这一点,在地方其他文献中也能得到印证。传统教育以“文治”作其别称,强调的实际是它的政治功能。自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历代政治追求的理想状态是社会秩序的和谐,教育也就是在传授相关的规范知识,这在实践中就形成了“政教相维”的特点。因此,“官师不分”情形的出现应该从这里寻找其致因。
-
关键词
清代
地方官
甘肃士人
教育养成
-
Keywords
Qing Dynasty
Local officials
Gansu scholars
Education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
-
题名家族与清代甘肃科举人才的养成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陈尚敏
-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
-
出处
《教育与考试》
2021年第4期38-4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清代陇右乡贤文献整理与研究”(项目批准号:17XTQ010)的研究成果。
-
文摘
传统中国,以农立国,有限的财力无法支撑起一个庞大的教育规模。这反映在制度设计上,就表现为重取士而轻养士;另一方面,自宋代以降,家族要维护和提升其社会地位,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务使族中子弟致力于科举。科举文献如硃卷和同年齿录均有卷主的家族谱系部分。虽然简略,大致也能见出士人家族的教育背景、经济状况、婚姻缔结等情况。这些因素均与科举人才的养成存在着密切关系。
-
关键词
清代
甘肃士人
教育养成
家族因素
-
分类号
D69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