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早白垩世今鸟类甘肃鸟的蹼足化石(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姬书安 季强 +2 位作者 尤海鲁 吕君昌 袁崇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95-1298,共4页
玉门甘肃鸟(Gansus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 玉门甘肃鸟(Gansusyumenensis)是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该化石产自甘肃西北部下沟组,时代与辽宁西部产热河生物群的早白垩世地层的时代大体相当。该鸟类趾节拉长,很短的爪具有较尖锐的屈肌结节,因而被认为是一种适应于水生生活的鸟类。玉门甘肃鸟的建立最初仅依据一件左足标本,直到最近又发现了少量可供进一步研究的新标本。本文描述了一件新的玉门甘肃鸟的完整后肢化石,标本在远端趾节之间显示出清晰的蹼的构造。这为玉门甘肃鸟具有发育足蹼的观点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玉门甘肃鸟也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适应于水生生活环境的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门甘肃鸟 蹼足 早白垩世 甘肃
下载PDF
甘肃鸟的新材料及其解剖和行为习性的补充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岩 张玉光 +3 位作者 周忠和 李志恒 刘迪 汪筱林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5-445,共11页
继1984年首次报道甘肃玉门昌马发现的早白垩世甘肃鸟及2006年记述多件甘肃鸟标本以来,再次对发现于2004~2006年间的9件甘肃鸟标本进行形态的详细观察,补充描述甘肃鸟新的骨骼特征,包括侧面保存的胸骨、有较完整的镰刀形龙骨突及胸骨背... 继1984年首次报道甘肃玉门昌马发现的早白垩世甘肃鸟及2006年记述多件甘肃鸟标本以来,再次对发现于2004~2006年间的9件甘肃鸟标本进行形态的详细观察,补充描述甘肃鸟新的骨骼特征,包括侧面保存的胸骨、有较完整的镰刀形龙骨突及胸骨背侧特征等;部分前肢骨骼上有位于关节位置、呈短长方形的尺腕骨和桡腕骨;指式"2-3-1",小指骨的爪节完全退化消失;后肢各趾中第1趾节最长,趾爪短小且弯曲度小;第Ⅰ趾相对较短、细弱,与其他趾相对握;第Ⅲ趾粗壮,略短于第Ⅳ趾。在胫跗骨和跗跖骨关节处保存有鳞片状的皮肤印痕,趾骨间有蹼的印痕。通过指示性骨骼测量的三元分析,得出甘肃鸟是一类善飞的潜水鸟,其习性接近于部分现生的鸭科成员,与之前有关甘肃鸟生活习性的推测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甘肃鸟 新材料 习性
下载PDF
早白垩世甘肃鸟属化石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岩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6-99,共4页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2002以来,在玉门市昌马乡同一层位又得到两块鸟后肢标本.通过与玉门甘肃鸟和现生鸟类后肢比较后发现,它们骨骼的部分特征与玉门甘肃鸟化石有所区别,骨骼形态特征、发... 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是在中国发现的第一只中生代鸟类化石.2002以来,在玉门市昌马乡同一层位又得到两块鸟后肢标本.通过与玉门甘肃鸟和现生鸟类后肢比较后发现,它们骨骼的部分特征与玉门甘肃鸟化石有所区别,骨骼形态特征、发育的程度不尽相同,其中一块标本显示了瓣蹼的印痕.研究表明,甘肃鸟属在早白垩世就已经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适应类型,也说明甘肃鸟属的鸟类代表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具有确切证据的适应水生生活的鸟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甘肃鸟 化石
下载PDF
美丽的甘肃鸟岛“尕海” 被引量:1
4
作者 谭辰宇 《国土绿化》 2015年第10期64-64,共1页
我出生在一个林业世家,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林三代"。5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林区,所以从小就对林业生态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喜爱。尤其在我知道"鸟岛"这个名词后,更是好奇的立刻翻阅《百科全书》来解决自己内心的疑问。说... 我出生在一个林业世家,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林三代"。5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林区,所以从小就对林业生态环境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喜爱。尤其在我知道"鸟岛"这个名词后,更是好奇的立刻翻阅《百科全书》来解决自己内心的疑问。说到"鸟岛",人们普遍的印象都会被拉回到美丽的青海湖。但对于我来说,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尕海"更让我着迷。何为"尕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海 甘肃省甘南 甘肃鸟 青藏高原东部 生态环境 黑鹳 玉带海雕 词作家 湖海 水物
下载PDF
陇原寻龙(四)——昌马盆地鸟化石群研究简介
5
作者 周伶琦 彭措 《甘肃地质》 202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智成,在昌马乡沈家湾村西北发现了一件鸟类化石标本,经该院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先生研究后,于1984年3月,在《中国科学B辑》发表《甘肃早白垩世鸟化石兼论早期鸟类的进化》一文,将其命名为... 1981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刘智成,在昌马乡沈家湾村西北发现了一件鸟类化石标本,经该院的古鸟类学家侯连海先生研究后,于1984年3月,在《中国科学B辑》发表《甘肃早白垩世鸟化石兼论早期鸟类的进化》一文,将其命名为玉门甘肃鸟(Gansus yumenensis)。玉门甘肃鸟的发现拉开了中国中生代鸟类研究的序幕,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十年间,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古生物研究开发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在昌马地区开展了系统的野外调研工作,揭示出了一个以甘肃鸟为主,同时保存有大量植物、无脊椎动物、鱼类、龟类和恐龙足迹等在内的早白垩世化石群,表明这里是继辽西之后又一个潜在的化石宝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人类研究所 古脊椎动物 甘肃鸟 中国地质科学院 恐龙足迹 无脊椎动物 化石标本 地质研究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