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52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省小麦品种(系)矮秆基因检测及分布规律
1
作者 杨芳萍 郭莹 +8 位作者 田媛媛 曹世勤 刘金栋 张雪婷 鲁清林 张文涛 王世红 虎梦霞 王雅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6-217,共12页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 地方种是小麦育种的重要种质资源,为了解矮秆基因在地方种中的分布,本研究检测了甘肃省地方种矮秆基因等位变异类型及其在不同麦区的分布频率。结果表明:(1)地方种Rht-B1b和Rht-D1b的频率极低;41.4%的地方种携带Rht8,且春麦区高于冬麦区;46.7%的地方种含Rht24b,春麦区低于冬麦区。Ppd-D1a的频率仅17.8%,且春麦区低于冬麦区。另外,仅检测到Rht-D1b/Rht8、Rht-D1b/Rht24b和Rht8/Rht24b 3种组合,频率分别为0.2%、0.5%和12.8%。(2)地方种携带的矮秆基因及其组合分布频率低于育成种,且差异较大。不同来源育成品种携带的优势矮秆等位变异和频率不同,清水试验站的品种以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黄羊试验站的品种以Rht-B1b、Rht-D1b、Rht8和Rht24b为主,甘谷试验站的品种以Rht8和Rht24b为主。清水和黄羊试验站的品种秆矮、丰产性好,可在河西、沿黄灌区、陇南、陇东的小麦育种中应用;甘谷试验站的品种茎秆高,抗病性突出,可应用于定西、天水、陇南和陇东等旱地小麦的抗病改良。(3)基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筛选出15份地方种和31份育成种,以上材料均携带2个及以上降秆基因(包括矮秆基因或Ppd-D1a),可为甘肃不同麦区小麦矮秆育种提供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地方种 矮秆基因 分子标记 分布频率
下载PDF
甘肃临夏积石山县6.2级地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2
作者 高波 董英 +6 位作者 贾俊 薛强 武文英 李林 王涛 刘港 江睿君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Ms6.2级地震,诱发了大量崩滑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基于震区现场实地调查成果,开展地震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危险性评价研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根据实地调查统计,此次地震后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64处,加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63处。新增和变形加剧的隐患点以崩塌为主,滑坡次之;规模等级以小型为主,中型次之。崩滑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黄土丘陵区,以黄土陡坎地带切坡建房、切坡修路为主。利用GIS技术的加权信息量法评价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易发性。结果显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非易发区占比分别为5.45%、9.83%、32.70%和52.02%,其中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积石山东部黄土丘陵区的山梁地带。基于区域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开展地震活动断裂、地震动分布以及不同降雨工况条件(10年、20年、50年、100年一遇)下积石山县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10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较10年一遇极高危险区的增幅最大为18.26%,说明未来区内遭遇极端降雨会显著提高区内地质灾害危险程度。研究认为,积石山地震地质灾害后效应将增强,未来崩塌、滑坡发生频次升高,地质灾害易在降水、冻融条件下形成,需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降低其威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危险性评价 甘肃积石山
下载PDF
甘肃省白银市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土壤重金属现状及生态风险评价
3
作者 王磊 段星星 +2 位作者 赵禹 李文明 张晶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0-303,共14页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 【研究目的】甘肃省白银地区矿业发达,矿山开采导致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掌握当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对生态健康风险的影响对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以甘肃省白银地区四龙镇—北湾镇耕地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四种方法对区内表层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污染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单因子指数法统计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污染主要为Cd、As的污染,单因子指数PCd显示89.21%的土壤为一等清洁,8.63%为二等轻微污染,0.72%为三等轻度污染,1.44%为四等中度污染。单因子指数P_(As)显示94.24%为土壤为一等清洁,5.04%为二等轻微污染,0.72%四等中度污染。内梅罗综合指数P_(z)介于0.339~2.869,均值为0.603;Pz显示85.61%的土壤为清洁,7.91%为轻微污染,5.04%为轻度污染,1.44%为中度污染。地积累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0~2级,以Cd、Hg、As、Pb污染为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结果显示,研究区污染以Cd、Hg污染为主;Cd潜在生态风险最大,10.07%属于中潜在风险,5.04%属于较高潜在风险,1.44%属于很高潜在风险;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平均值为211.80,表明该地区土壤总体处于中等危害程度。四种方法评价结果总体一致,即研究区以Cd、As、Hg污染为主,应加强监测。【结论】以黄河为界对调查区进行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北岸灌淤土区(B区)污染最为严重,与东大沟河交界位置污染程度最高,水体及底泥样品重金属分析结果也证实东大沟河污染也较为明显,进一步证实了研究区北部主要受白银矿山东大沟河流域污染为主,而黄河南岸土壤相对清洁,但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近些年,随着引黄灌溉及矿山环境治理等措施,土壤污染有所缓解,但土壤中累积的重金属需要长时间的自然降解或迁移,对高风险区仍应加强监测及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白银市 甘肃
下载PDF
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与碳足迹研究
4
作者 李银科 王耀琳 +3 位作者 刘开琳 孙涛 李硕 杨彦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98,共10页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 【目的】探明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投入和碳足迹构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贡献因子,为温室葡萄清洁生产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温室葡萄为研究对象,将温室葡萄栽培区分为兰州市永登县及武威市凉州区、古浪县、天祝县华藏寺镇和天祝县哈溪镇5个不同海拔区域,通过农户调查获得2019年葡萄生产数据,核算温室葡萄生产各环节的能量输入、能量输出和碳排放,对比分析不同海拔区域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能量生产率、净能量、比能和碳足迹。【结果】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为273862~434421 MJ/hm^(2),能量输出为170723~327962 MJ/hm^(2),葡萄产量为14460~27793 kg/hm^(2),属于高投入高产出型。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为0.45~1.13,能量生产率为0.038~0.096 kg/MJ,净能量为-263798~2496 MJ/hm^(2),比能为13.51~44.85 MJ/kg;直接能量投入和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低,间接能量投入和不可再生能量投入占比高。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分别为32959~55075 kg/hm^(2)和1.59~5.70 kg/kg,碳足迹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氮肥的投入,其占比达45.5%~62.4%。不同区域相比,天祝县哈溪镇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输入低,能量输出和产量较高,能量利用效率和能量生产率也较高,净能量最大且为正值,比能最小,单位面积碳足迹和单位产量碳足迹均最小;天祝县华藏寺镇能量利用指标最差,碳足迹最大。【结论】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较低,碳足迹较高,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碳足迹的降低空间均较大。因此应采取降低氮肥使用量、优化氮肥与有机肥配比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提高甘肃温室葡萄生产的能量利用效率,降低碳足迹,改善其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葡萄 能量利用效率 碳足迹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北山红石山地区扫子山组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5
作者 董增产 奚仁刚 +3 位作者 王国强 卜涛 黄博涛 过磊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2-316,共15页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 甘肃北山地区扫子山组形成于早石炭世,是红石山蛇绿构造混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并保存了红石山古洋盆形成及演化的地质信息,是讨论红石山地区晚古生代古地理环境及洋盆构造属性的重要窗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该套地层构造变形强烈,原始层理难以辨识,为研究该套地层的沉积环境增添了难度。基于此,在查明扫子山组物质组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其构造序列,并通过剥离后期构造改造,恢复原始沉积层理。结果表明,扫子山组经历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为北北西—南南东向逆冲兼左行走滑,可能为洋壳向北俯冲的产物;第2期为北北东—南南西向挤压兼右行走滑脆-韧性变形,可能为碰撞阶段的产物;第3期构造变形以北东—南西向左行走滑为主,为次一级的晚期构造变形。变形样式及变质程度表明,扫子山组以中浅层次构造变形为主,地层未发生明显的倒转和缺失,该套地层物质成分及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显示裂谷型盆地向南趋于成熟的火山-沉积特征。结合红石山-蓬勃山断裂以北发育石炭纪—二叠纪弧岩浆岩,揭示了红石山古洋盆向北俯冲的动力学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中亚造山带南缘构造演化过程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北山 扫子山组 构造变形 红石山洋 动力学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基于改进XLNet算法的震后舆情分析研究——以甘肃积石山县6.2级和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为例
6
作者 郑通彦 王尅丰 +4 位作者 黄猛 张淞 周文涛 游巧 刘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5-964,共10页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掌握救灾动态、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震后舆情信息数据量大、语言多义性等问题,文章使用自回归模型(XLNet)作为文本向量化表示层,将社交媒体地震数据文本转...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掌握救灾动态、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震后舆情信息数据量大、语言多义性等问题,文章使用自回归模型(XLNet)作为文本向量化表示层,将社交媒体地震数据文本转化为包含上下文语义信息的媒体数据词向量,同时,使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网络作为特征提取层,把词向量序列输入到BiGRU层,提取社交媒体地震数据的文本特征;将初步提取特征的文本输入到注意力机制层(Attention),进一步提取更为重要的情感类别特征,并对重要特征进行权重强化,构建基于网络地震应急处置信息改进的XLNet-BiGRU-Att地震舆情情感分析模型;最终,获得社交媒体地震数据的舆情态势。相比传统的XLNet模型,文章模型在甘肃积石山县6.2级与新疆乌什县7.1级地震的舆情情感分析中能够准确\,快速捕捉长短文本数据特征,分析舆情态势,情感分析准确率分别提升到92.45%和9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分析 XLNet BiGRU 甘肃积石山 新疆乌什
下载PDF
基于游客满意度分析的甘肃省乡村民宿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军谋 赵一娟 彭志倩 《河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4-102,共9页
当前甘肃省乡村民宿产业正从浅层“农家乐”消遣型向深度乡村旅居度假和文化体验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验”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 当前甘肃省乡村民宿产业正从浅层“农家乐”消遣型向深度乡村旅居度假和文化体验型转变,在此背景下,文章以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需求为导向,构建了“服务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卫生、文化体验”四个维度的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研获取研究数据,借助SPSS软件对甘肃省乡村民宿游客满意度进行评价分析,基于游客满意度指标提出了甘肃省乡村民宿存在服务质量整体偏低、安全保障相对不足、卫生标准不够完善、文化品位参差不齐4个方面的问题,相应地给出了以游客满意度为中心,提升服务质量、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宿安全管理、规范环境卫生标准,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民宿文化氛围,凸显地域乡土特色4条解决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客满意度 民宿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天水苹果黑星病年消长动态调查及防治药剂筛选
8
作者 雷明山 安小娟 +2 位作者 周晓康 雒林通 杨军泽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2-187,194,共7页
为明确苹果黑星病在甘肃天水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及筛选高效防治药剂,2023年在苹果生长季持续对苹果黑星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同时选用10种农药制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苹果黑星病在5月中旬开始侵染,... 为明确苹果黑星病在甘肃天水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及筛选高效防治药剂,2023年在苹果生长季持续对苹果黑星病的病叶率和病情指数进行了调查,同时选用10种农药制剂进行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天水地区苹果黑星病在5月中旬开始侵染,7月底达到第一次发病高峰,之后进入病情发展缓慢期,8月下旬至9月下旬,病菌又一次侵染秋梢,达到第二次发病高峰,之后进入病菌越冬预备期。田间防治试验表明,25%苯甲·吡唑酯SC 1000倍液、25%戊唑·异菌脲SC 2500倍液、40%氟硅唑EC 1500倍液和20%烯肟·戊唑醇SC 1000倍液的防效达83.56%~93.12%,可作为首选药剂;12.5%烯唑醇WP 1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SC 800倍液、12.5%腈菌唑EC 1000倍液和40%咪鲜胺EW 800倍液,防效次之,可作为辅助药剂,与首选药剂交替使用。综上所述,本试验明确了苹果黑星病的年消长动态、发病规律,筛选出了高效防治药剂,为苹果黑星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黑星病 消长动态 药剂筛选 防治效果 甘肃天水
下载PDF
甘肃省单体土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9
作者 谌文武 祁强 +3 位作者 郭志谦 张帅 吴海鱼 刘沛然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和气候因素,研究甘肃省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和省级文物保护土遗址的空间分布特征.土遗址主要位于海拔相对较低(<2 000 m)、坡度较缓(<15°)、地形起伏度小(<5 m)、离河流近(<5 km)的平原、台地和丘陵地带.大多数土遗址位于第四纪沉积物沉积区域,区域土壤主要为初育土.河西走廊及以西地区的土遗址处于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土遗址处于半湿润区,土遗址所处区域自南至北的气候有显著差异.通过ArcGIS软件的核密度分析发现,甘肃省重点土遗址自西向东分布密度逐渐变大,且整体沿甘肃省的主要水系干流及其支流展开分布.各历史时期的土遗址选址因其功能性而异,主要受地质环境条件的制约,也受社会生产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土遗址 空间分布 地理信息系统
下载PDF
甘肃北山南部早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来自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
10
作者 王红杰 白建科 +3 位作者 赵海波 程龙 朱黎宽 郭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6-389,共14页
甘肃北山南部具有重要的构造位置与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制约着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归属研究。北山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位于南部辉铜山以西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对明舒井侵入体中的二长花... 甘肃北山南部具有重要的构造位置与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制约着北山造山带大地构造归属研究。北山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体位于南部辉铜山以西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对明舒井侵入体中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定年结果分别为423.4±3.4 Ma、425.4±2.3 Ma和437.8±3.5 Ma。岩石SiO2含量多数大于56%(55.53%~64.42%),Al2O3大于15%(15.1%~17.79%),MgO多数小于3%,全部小于6%(2.07%~3.5%),Y和Yb含量均较低,同时轻稀土元素富集,Eu异常不明显,Sr含量较高,具有与埃达克岩相似的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北山南部志留纪埃达克质侵入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弧环境,可能是志留纪古亚洲洋向北消减俯冲背景下岩浆作用的产物,同时发生了大规模的地壳增生。明舒井埃达克质侵入岩体的识别为北山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侵入岩 早古生代 俯冲作用 锆石U-PB年龄 甘肃北山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质控视角下甘肃省口腔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数据分析
11
作者 李强 杨子珍 +2 位作者 邱靖 马千龙 张洁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55-61,共7页
目的 从口腔门诊和住院的相关指标分析2018、2019、2021年甘肃省口腔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以期为甘肃省的口腔医疗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2019—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口腔医学分册)数据,分析甘肃省口腔... 目的 从口腔门诊和住院的相关指标分析2018、2019、2021年甘肃省口腔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以期为甘肃省的口腔医疗发展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基于2019—2022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口腔医学分册)数据,分析甘肃省口腔门诊和住院重点病种、重点技术平均就诊人次及部分单病种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8、2019、2021年甘肃省口腔门诊重点病种的年均就诊人次总体呈下降趋势。与全国比较,甘肃省10个重点病种的年均就诊人次仍处于较低水平,多个重点病种的年均就诊人次显著低于全国水平(P<0.05)。2018、2019、2021年甘肃省9个重点技术年均就诊人次整体基本保持不变,其中根管治疗术、牙周洁治术、阻生牙拔除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慢性牙周炎系统治疗,及种植体植入术的年均就诊人次均显著低于全国水平(P<0.05)。甘肃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平均出院患者数及上颌骨骨折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高于全国水平(P<0.05)。甘肃省腮腺肿物切除+面神经解剖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略高于全国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肃省口腔门诊的医疗服务量有待进一步提升;甘肃省口腔住院患者重点手术的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需进一步缩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服务 质量控制 口腔医疗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金银花生态种植模式比较
12
作者 崔同霞 姚友旭 +4 位作者 李怀德 张妍 罗宝平 王伟伟 杜弢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9期59-64,共6页
为提高甘肃省金银花的种植效益,探索金银花的生态种植模式,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不同经济作物,分别是金银花+葱(T1)、金银花+花椰菜(T2)、金银花+大豆(T3)、金银花+上海青(T4)、金银花+马铃薯(T5)和金银花+不套种(T6)。研究通过评估金... 为提高甘肃省金银花的种植效益,探索金银花的生态种植模式,在金银花生长前期套种不同经济作物,分别是金银花+葱(T1)、金银花+花椰菜(T2)、金银花+大豆(T3)、金银花+上海青(T4)、金银花+马铃薯(T5)和金银花+不套种(T6)。研究通过评估金银花的生长指标、土壤水热情况及金银花和套种作物的产量,对比分析了甘肃省金银花生态种植模式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北花一号’在甘肃省种植成活率较高,平均在94.44%以上,当年新生枝芽(条)数为7.81~9.19个,新生枝芽(条)长度为3.39~5.83 cm,生长良好;金银花种植前期效益低,当年无产量,第2年平均产量仅为0.81 kg/10.8 m^(2),平均产值为16.21元/10.8 m^(2);T3处理下金银花产量显著提高,为1.45 kg/10.8 m^(2),较不套种提高158.93%;T4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其中套种作物2年总产量达38.36kg/10.8m^(2),总产值为153.44元/10.8m^(2)。综上所述,金银花前期套种不同经济作物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土地利用率,“金银花+上海青”是一种适合甘肃省金银花栽培的生态种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银花 生态种植 套种 甘肃 产量 经济效益 土地利用率
下载PDF
关于甘肃省某三甲公立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的研究
13
作者 原明明 王敏 +2 位作者 白淑然 周伟 吴俪昊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7期32-34,共3页
以甘肃省某三甲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情况,探究影响医务人员职业满意度的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提升医护人员职业满意度的相关策略,为提高三甲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激励医务人员全身心投入医疗卫生事业奠定基础。
关键词 三甲公立医院 医务人员 职业满意度 影响因素 甘肃
下载PDF
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进展及机遇与挑战
14
作者 曹世勤 贾秋珍 +4 位作者 张勃 黄瑾 孙振宇 骆惠生 王万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495-502,共8页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小麦生产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甘肃陇南越夏区是小麦条锈病常发易变区和新小种策源地。通过系统回顾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立足陇南越夏区开展小麦条锈病研究60年来的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旨在更好保持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条锈病研究在国内影响和地位,为持续引领甘肃省小麦条锈病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研究进展 机遇 挑战 甘肃
下载PDF
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分析
15
作者 丁丽 陈俏丽 +2 位作者 田鹏飞 张旭强 雷志萍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31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Sanger测序法分析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 目的 探讨甘肃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用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于该院就诊的131例乙型肝炎患者,通过Sanger测序法分析患者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结果 131例乙型肝炎患者共检出B、C、D 3种基因型。其中B型2例(1.53%),C型126例(96.18%),D型3例(2.29%)。检出51例核苷酸类似物耐药,总耐药率为38.93%,其中B型1例,C型49例,D型1例。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M204V/I,多位点突变以M204V/I+M204V联合突变多见,常在此基础上发生3位点、4位点甚至5位点突变。与阿德福韦酯相关的A181V/T、N236T、A181V/T+N236T耐单药突变最常见,共15例(29.41%)。耐多药突变36例(70.59%),主要以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联合耐药为主,在此基础上多有恩替卡韦联合耐药发生。结论 甘肃地区HBV患者基因型以C型为主,耐药形势严峻,突变组合模式复杂多样,应及时检测患者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位点,以评价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并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Sanger测序 耐药突变 基因型 甘肃
下载PDF
“双减”政策理论研究进展——基于甘肃省的文献计量与研究趋势分析
16
作者 郭中华 赵磊 +1 位作者 魏秀芳 李永军 《甘肃教育》 2024年第3期36-41,共6页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对“双减”政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相关研究呈现出研究热度高涨、研究内容聚焦、研究视...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甘肃省为例,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相关文献的计量分析,对“双减”政策的理论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相关研究呈现出研究热度高涨、研究内容聚焦、研究视角转变等特征,初步构建出比较丰富的理论成果。然而,现有研究过度聚焦微观层面,缺乏系统性分析。因此,未来进一步研究需构建评估框架,拓展研究视角,并进行跨区域比较,以提炼通用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甘肃 文献计量分析 理论研究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的前兆异常和孕震过程
17
作者 许健生 李丽 +5 位作者 张瑜 闫万生 杨晓鹏 武银 陈双贵 陈雪梅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7-866,共10页
为了寻找确切的地震前兆异常,在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后,对甘肃省临夏地震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临夏台所处地块从2023年1月10日起就处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块内裂隙张开,吸纳空气,导致钻孔与地面气压差ΔP负异常;从2... 为了寻找确切的地震前兆异常,在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后,对甘肃省临夏地震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临夏台所处地块从2023年1月10日起就处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地块内裂隙张开,吸纳空气,导致钻孔与地面气压差ΔP负异常;从2月22日起,自然电位差ΔV和单极电阻率ρK相继出现异常变化;从3月16日起,开始了小幅度的预滑活动Xpo,并于8月11日前后达到峰值Xpm。预滑活动使临夏台所处地块内多个小裂隙快速张开,并吸纳气体,导致钻孔气压在12月6日起出现多个负气压脉冲G P,这些异常现象直到震后才结束。震前十几个小时的临震预滑活动使得积聚在孕震断层上的应力进一步加大,克服了断层面上的摩擦力,导致孕震断层失稳破裂,发生了积石山M 6.2地震。鉴于观测到的预滑活动和前兆异常发生的时间、空间都与积石山M 6.2地震有较好的相关性,推测临夏台震前观测到的地块预滑活动、气压差变化、气压脉冲、自然电位差和单极电阻率变化可能是M 6.2地震的前兆异常。前兆异常时空演化过程表明,积石山M 6.2地震的孕震过程分4个阶段。因此,关注震前地块预滑活动和各类前兆异常,对预测未来破坏性地震和研究孕震过程有一定的前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滑活动 气压差ΔP 气压脉冲G P 地震前兆异常 孕震过程 甘肃积石山M 6.2地震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阈下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研究
18
作者 乔德华 秦春林 陈文杰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社会基本矛盾的战略性举措,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抓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已成为新阶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但规模较小、带动力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鉴于此,结合农民合作社规范提质行动,建议通过强化人才引领与产业支撑、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化联合体、推行“村社合一”模式、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等举措,以有效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 农民专业合作社 发展对策
下载PDF
2023年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灾害特征
19
作者 李兆焱 张升 +4 位作者 袁晓铭 赵凯 王永志 马健 耿铭屿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强度较大,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震害严重;生命线系统多见破坏;场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土壤液化、山体崩塌、液化流滑,其中以金田村的液...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此次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地震强度较大,建筑结构、非结构构件震害严重;生命线系统多见破坏;场地灾害主要表现为土壤液化、山体崩塌、液化流滑,其中以金田村的液化流滑现象尤为突出。与2018年印尼帕鲁7.5级地震、1303年洪洞8.0级地震、1920年海原8.5级地震相比,此次地震液化流滑现象具有低角度、大范围、长距离的显著特征。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充分的水利补给、物源区的明显凹陷是导致本次地震液化流滑规模巨大的原因,且此次流滑与2018年帕鲁地震流滑现象有多处相似之处,但两者流滑机理上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值得后续深入研究。对于此次地震,美国地质调查局给出的人员伤亡及场地破坏预测偏向保守,急需发展匹配抗震设防能力的震害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 震害特征 土壤液化流滑 水膜效应 震害预测
下载PDF
甘肃省碳排放预测及减排情景分析
20
作者 邹松兵 康世明 +6 位作者 袁腾港 董莹 宋斐 嵇振青 李佳桐 张文涌 陈健鑫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2-449,共8页
基于LEAP模型和情景分析法构建甘肃-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景、发展情景、目标达峰情景和尽早达峰情景,预测2020-2060年不同情景下的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目标达峰情景下甘肃省能源需求量将在2037年达峰,碳排放量于2032... 基于LEAP模型和情景分析法构建甘肃-LEAP模型,设置基准情景、发展情景、目标达峰情景和尽早达峰情景,预测2020-2060年不同情景下的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情况.结果表明,目标达峰情景下甘肃省能源需求量将在2037年达峰,碳排放量于2032年左右达峰;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能耗强度、提升能源转化效率和使用清洁能源是降低能耗和碳排放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AP 能源需求 碳排放 甘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