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干旱沙地甘草栽培技术规程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铜会 李玉霖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94-95,共2页
关键词 半干旱沙地 甘草栽培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科尔沁沙地 中国科学院 甘草种子 多年生草本植物 种子处理 生物学特性 苗木出圃
下载PDF
甘草栽培技术
2
作者 刘淑萍 《农业网络信息》 2007年第9期184-185,共2页
甘草是享有"国老"美誉的中药材,是用途广泛,需求量大的最常用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国际上流行"天然产物"热的潮流下,甘草及其提取物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刺激了国内甘草市场的收购量成倍增长,但目前野生... 甘草是享有"国老"美誉的中药材,是用途广泛,需求量大的最常用品种之一,近年来,在国际上流行"天然产物"热的潮流下,甘草及其提取物大量出口到欧美国家及东南亚国家,刺激了国内甘草市场的收购量成倍增长,但目前野生甘草资源日益枯竭,甘草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所以人工大面积种植优质甘草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保示范县 龙头产业 甘草栽培技术 前景
下载PDF
腾格里沙漠甘草栽培丰产高产技术探讨
3
作者 王万森 郭海荣 《现代园艺》 2021年第13期80-81,共2页
甘草作为一种豆科甘草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物功效,当前我国甘草出口量较大,但该植物开采起来较为困难,现阶段野生甘草受到沙漠化等环境影响,数量减少,且人工甘草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发展人工种植,总结腾格里甘草栽培丰产技术,满足甘草... 甘草作为一种豆科甘草植物,具有较强的药物功效,当前我国甘草出口量较大,但该植物开采起来较为困难,现阶段野生甘草受到沙漠化等环境影响,数量减少,且人工甘草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发展人工种植,总结腾格里甘草栽培丰产技术,满足甘草市场需求至关重要。本研究具体阐述甘草栽培丰产技术,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甘草栽培 丰产 高产技术
下载PDF
甘草栽培技术
4
作者 杨振德 《青海农技推广》 2000年第3期33-33,共1页
关键词 甘草栽培 育苗移栽 退耕还林还草 去须根 播前种子处理 生长习性 主要栽培技术 生态效益 采收加工 叶面喷施
下载PDF
甘草栽培技术
5
作者 卢锐 《农经》 1994年第7期34-34,共1页
甘草,又名甜草、国老,系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和茎均可入药,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国内外需量大增,栽培甘草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1、栽培方法首先选整地。甘草多生在干燥的钙质土中,性喜... 甘草,又名甜草、国老,系豆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其根和茎均可入药,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的作用,应用十分广泛。近年来,国内外需量大增,栽培甘草不失为一条致富之路。1、栽培方法首先选整地。甘草多生在干燥的钙质土中,性喜干燥而耐寒,故选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的疏松砂质土壤种植为好。地选好后,先施入腐熟的厩堆肥作底肥,然后深翻80~100厘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种子 栽培甘草 根茎繁殖 草本植物 栽培方法 和中缓急 地下水位 种子繁殖 钙质土 栽培技术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栽培甘草的产量及有效成分分析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金荣 赵文彬 +4 位作者 王航宇 江发寿 相颖 李学禹 朱芸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56-58,共3页
为确定甘草的最适宜采收期 ,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栽培甘草的产量及有效成分甘草酸、总黄酮、多糖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 ,苯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显示 :1、2、3年... 为确定甘草的最适宜采收期 ,研究了不同生长期栽培甘草的产量及有效成分甘草酸、总黄酮、多糖的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采用HPLC法测定甘草酸的含量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 ,苯酚 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显示 :1、2、3年生甘草产量分别是 30 0 0~ 375 0kg/公顷、6 4 5 0~ 84 0 0kg/公顷、12× 10 3 ~ 15× 10 3kg/公顷 ;甘草酸的含量分别为 1 4 76 1%、1 7310 %、5 4 4 0 8% ;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 1 31%、1 32 %、2 17% ;多糖的含量分别为 11 87%、11 0 7%、7 88%。结论 :栽培乌拉尔甘草随生长期增长 ,其产量增加 ;甘草酸及甘草总黄酮在甘草中的动态积累 ,生长期 3年可达较高值 ;而甘草多糖则随生长期的增长含量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栽培 甘草 总黄酮 多糖 含量比较
下载PDF
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白虹 窦德强 +2 位作者 裴玉萍 陈英杰 吴立军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2-654,共3页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 目的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采用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ODS柱等分离手段对栽培甘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利用NM R和M S等光谱技术对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光甘草酮(g labrone,Ⅰ)、芒柄花素(form ononetin,Ⅱ)、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 ic ac id,Ⅲ)、甘草查尔酮A(lic-ocha lcone A,Ⅳ)、6,7-二羟基香豆素(6,7-d ihydroxy coum arin,Ⅴ)、甘草黄酮A(licoflavone A,Ⅵ)、美迪紫檀素-3-O-葡萄糖苷(m ed icarp in-3-O-g lucos ide,Ⅶ)、芒柄花苷(onon in,Ⅷ)、甘草素-4′-芹菜糖苷(liqu iritigen in-ap iosy l(1-2)-g lucos ide,Ⅸ)、异甘草素-葡萄糖芹菜糖苷(licuras ide,Ⅹ)。结论其中化合物Ⅲ、Ⅴ为本属植物首次分得,化合物Ⅰ为本种植物首次分得,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栽培甘草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性状和质量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罗琳 张豆豆 +3 位作者 李文斌 杨相 王文全 侯俊玲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29-833,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和质量差异。方法:以12个采样点的3年生栽培甘草为对象,收集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与总黄酮、总皂苷、甘草苷、甘草酸等质量特征,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 目的:探究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和质量差异。方法:以12个采样点的3年生栽培甘草为对象,收集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与总黄酮、总皂苷、甘草苷、甘草酸等质量特征,并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不同产地栽培甘草药用部位的性状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形态、质地、气味的差异相对较小,表皮特征、芦头直径和重量的差异相对较大;②质量特征上,不同产地的甘草总黄酮、总皂苷、甘草酸、甘草苷等4种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宁夏红寺堡、内蒙古赤峰和甘肃榆中的甘草这4个成分相对较高,内蒙古独贵塔拉和吉林白城的甘草这4个成分相对较低;③地理位置上随着经度的增加,甘草的总黄酮含量呈现出降低-增加-降低的趋势,总皂苷含量逐渐降低,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结论:本研究可为栽培甘草的药用部位规格等级划分和品质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产地 栽培甘草 药用部位 性状 质量
下载PDF
栽培甘草群体中不同单株甘草酸的含量差异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牛小宇 刘春生 崔浩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121-2122,共2页
目的通过测定相同生长环境下栽培甘草不同单株甘草酸含量差异,探讨其变异机制,找到高含量变异个体,为优质甘草的品种选育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同一地块相同生长年限的甘草100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100株个体甘草主根的甘... 目的通过测定相同生长环境下栽培甘草不同单株甘草酸含量差异,探讨其变异机制,找到高含量变异个体,为优质甘草的品种选育提供初步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同一地块相同生长年限的甘草100株,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该100株个体甘草主根的甘草酸含量。按《中国药典》对甘草酸的含量标准规定的2%为界,将数据分为高含量甘草酸组及低含量甘草酸组。结果100株甘草的主根中的甘草酸含量最高的个体达到4.941%,最低的为1.201%,RSD为27.77%。高低含量两个组甘草酸含量差异性显著(P<0.0001)。结论随机筛选的栽培甘草单株间甘草酸含量存在变异,推测其为遗传因素导致。高低含量组甘草酸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相同环境下甘草含量变异很大,则可以在高含量组中选取优良单株,以甘草酸为指标选育甘草优良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群体 单株 甘草
下载PDF
甘草组培与栽培主要成分的提取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满淑丽 刘延涛 +2 位作者 张咪 郭松波 高文远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有效部位进行富集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4种抗氧化模型比较分析了甘草组培和栽培活性主要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组培甘草细胞中多糖含量(21.6±0.1)%,高于栽培甘草多糖含量(19.2...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有效部位进行富集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4种抗氧化模型比较分析了甘草组培和栽培活性主要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组培甘草细胞中多糖含量(21.6±0.1)%,高于栽培甘草多糖含量(19.2±0.2)%,;黄酮含量两者相当,分别为(30.6±1.9)%,和(31.2±1.5)%,;而组培甘草中皂苷的含量为(7.0±0.2)%,,显著低于栽培甘草含量(45.4±1.1)%,.采用普鲁士兰法、水杨酸比色法及DPPH法检测不同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培甘草不同有效部位活性均优于栽培品种;β–胡萝卜褪黑素法表明组培甘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栽培甘草.综上所述,从组培甘草细胞中获取甘草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 组培甘草 抗氧化 多糖 黄酮
下载PDF
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含量的单株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刘春生 段天璇 +1 位作者 王文全 牛小宇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660-2661,共2页
关键词 甘草酸含量 栽培甘草 同部位 药材质量 野生甘草 临床用量 甘草资源 市场需要
下载PDF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安文芝 祝玲敏 +3 位作者 谢建军 朱希玉 占发源 刘永刚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1-54,共4页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 根系 分布规律 生物量
下载PDF
播种期对栽培甘草越冬性及根系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祝玲敏 安文芝 +2 位作者 谢建军 占发源 刘永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甘草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表明:甘草的适宜播种期较长,4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都能较安全地越冬,但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完全安全,越冬率达100%,6月上旬至8月初播种的甘草抗寒能力有所下降,有一部分植株在越冬时死亡,但越冬率仍在90%以上。... 甘草不同播种期的试验研究表明:甘草的适宜播种期较长,4月下旬至8月初播种都能较安全地越冬,但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完全安全,越冬率达100%,6月上旬至8月初播种的甘草抗寒能力有所下降,有一部分植株在越冬时死亡,但越冬率仍在90%以上。不同播种期播种的甘草越冬后植株的地上茎和根系都能正常生长发育,而且播种期晚的甘草在根长和根粗生长特征上表现出“追长”和“追粗”效应,光合产物也有明显向根系转移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 播种期 越冬性 根系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栽培甘草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白虹 王英华 +6 位作者 詹晓平 窦德强 裴玉萍 陈英杰 李巍 小池一男 二階堂保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目的对栽培甘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一烷酸-2-对羟基苯基乙酯[undecanoicacid,2-(4-hydroxyphenyl)ethylester](),1-二十二烷酸... 目的对栽培甘草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化合物,光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脂肪族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十一烷酸-2-对羟基苯基乙酯[undecanoicacid,2-(4-hydroxyphenyl)ethylester](),1-二十二烷酸甘油酯(docosanoicacid,2,3-dihydroxypropylester)(),1-二十四烷酸甘油酯(tetracosanoicacid,2,3-dihydroxypropylester)(),1-二十二烷酸-2,3-异亚丙基甘油酯[docosanoicacid,(2,2-dimethyl-1,3-dioxolan-4-yl)methylester](),1-(22-羟基二十二烷酸)甘油酯(docosanoicacid,22-hydroxy-,2,3-dihydroxypropylester)(),1-(24-羟基二十四烷酸)甘油酯(tetracosanoicacid,24-hydroxy-,2,3-dihydroxypropylester)(),棕榈酸(palmiticacid)()。结论化合物为新化合物,化合物~为该属植物首次分离,化合物为该种植物首次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甘草 地上部分 化学成分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甘草及栽培甘草中甘草酸的含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慧超 于淑华 +1 位作者 闫凤杰 李凤霞 《中国药事》 CAS 2002年第5期304-305,共2页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野生甘草 栽培甘草 甘草 含量测定
下载PDF
甘肃省金塔县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成义 李硕 杨春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15-1817,共3页
目的:对甘肃金塔产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品种分布现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质量评价、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对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在很多方面还存... 目的:对甘肃金塔产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比较研究。方法:从品种分布现状、药材性状、显微特征、质量评价、市场销售情况等方面对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结果: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在很多方面还存在差异,栽培甘草未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系统化的产销体系。结论:甘肃金塔的野生甘草资源现存不多,急需合理保护、有效利用;栽培甘草的品质应该从种、育、产、销各个环节进一步加强提高。本研究为甘肃省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合理有效替代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甘草品质的科学评价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省 金塔 野生甘草 栽培甘草 比较研究
下载PDF
HPLC测定栽培甘草中甘草苷的含量 被引量:19
17
作者 闫永红 王文全 杨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26-927,共2页
关键词 含量变化规律 HPLC测定 栽培甘草 甘草 不同生长年限 黄酮类成分 抗溃疡作用 有效成分 含量测定 野生甘草
下载PDF
栽培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闫永红 王文全 杨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9-1021,共3页
关键词 栽培甘草 总黄酮含量 含量测定 不同生长年限 黄酮类成分 含量变化规律 野生资源 抗溃疡作用 保护措施 人工
下载PDF
宁夏盐池栽培甘草田杂草种类普查与防治技术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左忠 李明 +2 位作者 温淑红 安钰 张清云 《宁夏农林科技》 2011年第1期18-21,45,共5页
通过大面积普查和小样方调查的方式,对宁夏盐池栽培甘草田杂草种类、防治现状等做了1次普查分析,共普查到27科76属119种杂草。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禾本科(Gramineae)杂草,有32种;菊科(Compositae)次之,有19种;藜科(Chenopodiaceae)14。种... 通过大面积普查和小样方调查的方式,对宁夏盐池栽培甘草田杂草种类、防治现状等做了1次普查分析,共普查到27科76属119种杂草。其中,种类最多的是禾本科(Gramineae)杂草,有32种;菊科(Compositae)次之,有19种;藜科(Chenopodiaceae)14。种杂草密度在3级以上的有31种,占杂草总种数的26.05%,是人工防除的重点。在灌溉移栽的甘草药剂除草试验田中,危害最严重的为菊科的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丝叶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var.graminifolia),试验所选除草剂对菊科杂草无效,但对灰藜(Chenopodium album)、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猪毛菜(Salsola collina)、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等恶性杂草防效明显。同时,提出了放牧除草、机械除草、施肥、防虫等简单有效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盐池 栽培甘草 杂草种类 普查 防治
下载PDF
不同机械中耕处理对人工栽培甘草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左忠 张清云 +1 位作者 李明 刘华 《中国农学通报》 2018年第25期153-158,共6页
为有效改善多年生人工栽培甘草地表生长环境,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甘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以播种机地表耖土、推土机地表耖土、刀具地表耖土等机械中耕为试验处理,以大田无挠动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草农田土壤水分、紧实度、... 为有效改善多年生人工栽培甘草地表生长环境,降低成本投入,提高甘草产量和经济效益,分别以播种机地表耖土、推土机地表耖土、刀具地表耖土等机械中耕为试验处理,以大田无挠动处理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处理对甘草农田土壤水分、紧实度、地表根系呼吸、植株光合能力,以及机械中耕后对甘草株高、产量等主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机地表耖土和刀具地表耖土均可适度改善甘草农田土壤环境、增加产量,特别是播种机地表耖土处理增产7.43%,应结合早春田间追肥、机械除草等在5月中下旬进行,推土机地表松土作业对田间甘草苗破坏严重,不提倡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栽培甘草 机械中耕 生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