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6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对MELD-Na评分、TGF-β、M30、M65的影响
1
作者 李兆明 张晓芳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411-414,共4页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30、M6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CHB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30、M6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CHB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MGIG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MGIG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MELD-Na评分、TGF-β、M30、M65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ELD-Na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TGF-β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M30、M65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肝衰竭患者采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与MGIG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降低MELD-Na评分,改善TGF-β、M30、M65水平,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茵陈四逆颗粒 甘草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肝衰竭 临床疗效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2
作者 孔晓双 魏然 +5 位作者 董应宏 侯敏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新强 杨文琦 崔卫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可培养内生菌 筛选 Β-葡萄糖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检测补中益气丸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甘草酸铵的含量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丹 黄碧云 +1 位作者 王静 刘龙 《山东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16-22,共7页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同时检测补中益气丸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和甘草酸铵含量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Hypersil Gold C_(18)型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 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同时检测补中益气丸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和甘草酸铵含量的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Hypersil Gold C_(18)型色谱柱,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柱温40℃,进样量1μ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在质荷比100~1500范围内全扫描,通过提取待测成分的精确质量数进行定量。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甘草酸铵线性范围分别为0.0891~1.4250μg/mL、0.0984~12.6000μg/mL、7.4250~29.7000μg/mL(r≥0.9993),检测限分别为5.57、4.10、5.80 ng/mL,定量限分别为22.26、12.30、23.20 ng/mL,精密度、重复性及样品稳定性(24 h)良好,加样回收率91%~105%(δ_(RSD)≤5.0%,n=6)。本方法简便快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同时检测补中益气丸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橙皮苷、甘草酸铵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补中益气丸 毛蕊黄酮葡萄糖 橙皮 甘草酸
下载PDF
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效果及对TGF-β1、PDGF、Treg/Th17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祁娟娟 王亚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2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调节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reg/Th17)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86例PB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异甘草酸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Ⅳ型胶原蛋白(Ⅳ-C)、层粘连蛋白(LN)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GF-β1水平均升高,PDGF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Treg、Treg/Th17均升高,Th17均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PBC的效果较好,可调节TGF-β1、PDGF水平及Treg/Th17,改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 丁二磺酸腺蛋氨酸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和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成本-效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俊红 戴玲 +2 位作者 陈国斌 杨路平 周晶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380-383,共4页
目的 探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氯化钠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成本-效益。方法 2018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1例,... 目的 探讨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氯化钠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成本-效益。方法 2018年2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93例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被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1例,分别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甘草酸二铵氯化钠注射液或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4周。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法、硫代巴比妥酸法和二硫基双硝基苯甲酸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在治疗4周结束时,三组血生化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SOD、MDA和GSH-Px水平分别为(79.1±10.2)U/L、(5.4±0.9)μmol/L和(112.3±14.6)U/L,与B组【分别为(78.3±7.9)U/L、(6.2±1.5)μmol/L和(106.8±17.1)U/L】或C组【分别为(77.7±11.4)U/L、(5.9±1.1)μmol/L和(109.6±12.9)U/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清IL-6、TNF-α和IL-1β水平分别为(7.9±1.9)pg/mL、(8.2±1.9) pg/mL和(20.9±3.6)ng/mL,与B组【分别为(8.6±2.0)pg/mL、(9.3±2.1)pg/mL和(22.0±5.5)ng/mL】或C组【分别为(8.2±2.2)pg/mL、(8.8±1.6)pg/mL和(21.6±4.7)n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氯化钠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成本分别为617.4元、735.0元和718.2元,其C/E比分别为6.6、7.6和8.0,与成本最低的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相比,甘草酸二铵氯化钠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每增加1个单位的总有效率,其费用分别增加35.6元和31.5元,其敏感度分析结果也未变。结论 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甘草酸二铵氯化钠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的DILI患者均有效,可能与减轻了氧化应激和炎性损伤有关,三者作用效果相当,而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成本-效益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还原型谷胱甘肽 甘草酸二铵 复方甘草酸 治疗 成本-效益分析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征改善及血清T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β与免疫球蛋白A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陈昶 舒玲玲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期1-4,共4页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征改善及血清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究复方甘草酸苷联合西咪替丁对过敏性紫癜患儿体征改善及血清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134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每组67例。常规组给予西咪替丁治疗,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体征改善时间、住院时间、T细胞亚群水平、IL-1β水平、IgA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2%,高于常规组的7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肿痛减轻时间、水肿消退时间、皮肤紫癜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D8^(+)、CD4^(+)、CD4^(+)/CD8^(+)、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CD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CD4^(+)、CD4^(+)/CD8^(+)、CD3^(+)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CD8^(+)水平低于常规组,CD4^(+)、CD4^(+)/CD8^(+)、CD3^(+)水平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1β、Ig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IL-1β、Ig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低于常规组的1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咪替丁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过敏性紫癜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临床体征,增强其免疫力,减轻炎症反应,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康复快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复方甘草酸 西咪替丁 白细胞介-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黄芩苷-甘草酸纳米晶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释放考察
7
作者 谢龙 赵雨芯 +2 位作者 刘凯 古环 李小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29-2834,共6页
目的优化黄芩苷(BCN)-甘草酸(GA)纳米晶(BCN-GA-SN)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根据经典药对“黄芩-甘草”配伍比例,固定BCN和GA的配伍比例为6∶1(m/m),采用沉淀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BCN-GA纳米混悬液。以平均粒径、多... 目的优化黄芩苷(BCN)-甘草酸(GA)纳米晶(BCN-GA-SN)的制备工艺,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考察。方法根据经典药对“黄芩-甘草”配伍比例,固定BCN和GA的配伍比例为6∶1(m/m),采用沉淀法结合高压均质法制备BCN-GA纳米混悬液。以平均粒径、多分散性指数(PDI)为评价指标,以稳定剂的种类及用量、搅拌转速和时间、高压均质压力和次数为考察因素,优化BCN-GA纳米混悬液制备工艺;再以平均粒径、PDI、再分散系数(RDI)为评价指标,以冻干保护剂种类和用量为考察因素,优化BCN-GA纳米混悬液的冻干固化工艺,进而制备BCN-GA-SN;然后对BCN-GA-SN的理化性质表征和体外释放进行考察。结果BCN-GA-SN的最优制备工艺为:先以15%十二烷基硫酸钠为稳定剂,1000 r/min搅拌15 min,100 MPa高压均质20次制备BCNGA纳米混悬液;再以5%甘露醇(相对于BCN的用量)冻干固化。所制得的BCN-GA-SN的平均粒径为(442.2±5.7)nm,PDI为0.225±0.015,RDI为1.055±0.013,呈不规则球形,大小较为均匀;该纳米晶中BCN的载药量为(62.5±0.7)%,GA的载药量为(9.4±0.2)%;体外释放结果表明,BCN-GA-SN的累积溶出度均高于BCN、GA的物理混合物。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BCN-GASN,其粒径大小均一、分布均匀,可有效提高BCN的体外溶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甘草药对 黄芩 甘草酸 纳米晶 体外释放
下载PDF
HPLC-UV切换波长法同时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 被引量:6
8
作者 任明 许真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的评价方法。方法 3批复方甘草合剂(批号:130112、130113、130201)。制备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供试品溶液(复...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的评价方法。方法 3批复方甘草合剂(批号:130112、130113、130201)。制备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混合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阴性供试品溶液(复方甘草合剂缺甘草的阴性样品)。采用Venusil XBP-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4%冰醋酸-甲醇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 L/min,运用HPLC-UV切换波长法检测3种溶液。结果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分别在44.20-1 326、8.92-267.6、13.68-410.4和148.40-4 452 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2、0.999 1、0.999 2、0.999 6),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63%(RSD=1.12%)、99.13%(RSD=1.04%)、98.65%(RSD=1.06%)和99.10%(RSD=0.90%)。批号为130112的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含量分别为67.22、17.00、24.82、2 881.93μg/m L,RSD分别为1.32%、0.87%、2.34%、2.17%;批号为130113的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含量分别为68.59、16.99、23.74、2 798.72μg/m L,RSD分别为1.99%、1.33%、1.69%、1.86%;批号为130201的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含量分别为67.91、15.98、24.16、2 824.55μg/m L,RSD分别为2.17%、2.21%、1.77%、0.97%。结论HPLC-UV切换波长法可用于同时测定复方甘草合剂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合剂 HPLC-UV切换波长法 甘草 甘草 甘草 甘草酸
下载PDF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ICAM-1、SOD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晓 李青青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白癜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白癜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血清ICAM-1、SOD,以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21%高于对照组的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白癜风,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CAM-1,升高血清SOD,临床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 nm准分子激光 复方甘草酸 白癜风 T细胞亚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氧化物歧化
下载PDF
甘草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蛋白激酶B/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10
作者 芮航 李海朋 +4 位作者 王琛霓 黄莹莹 吕书珍 万莹莹 李小想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2期2525-2528,共4页
目的 探讨甘草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提取114例OSCC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调整细胞状态至对数生长期备用。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 目的 探讨甘草苷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提取114例OSCC患者的肿瘤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调整细胞状态至对数生长期备用。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10、20、30、40μmol/L)甘草苷提取液对对数生长期的OSCC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OSCC细胞中PI3K、AKT、MTOR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I3K、AKT、MTOR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随着甘草苷提取液浓度的逐渐增加,OSCC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PI3K、AKT、MTOR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逐渐下降(P﹤0.05)。结论 甘草苷可能通过抑制OSCC细胞PI3K、AKT、MTOR蛋白及mRNA的表达抑制OSCC细胞生长,进而对OSCC产生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口腔鳞状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 蛋白激酶B 雷帕霉靶蛋白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效果观察
11
作者 孟晗 田防震 陈龙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丙酸氟替卡松治...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丙酸氟替卡松治疗。丙酸氟替卡松根据银屑病皮损面积及其严重程度适量涂抹,每日2次。复方甘草酸苷胶囊药物治疗采用口服方式,儿童每次1粒、每日3次,成人每次3粒、每日3次,均在饭后服用;两组共治疗4个月。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3个月对患者进行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RP、TNF-α、IL-6;治疗4个月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过程中呕吐、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PASI评分及血清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2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PA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3个月,观察组血清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个月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呕吐、头晕、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口服联合丙酸氟替卡松外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较好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银屑病 复方甘草酸胶囊 丙酸氟替卡松 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 C-反应蛋白 转移因子-α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申保生 高海丽 宋新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46-1647,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12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一般护肝治疗,治疗组(6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疗程均为12wk。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恢复较快,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6水平,从而保护肝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 慢性乙型肝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6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干姜甘草配伍后6-姜辣素、甘草酸和甘草苷的含量变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洁 任爱农 赵妍 《中南药学》 CAS 2016年第9期994-997,共4页
目的比较干姜与甘草合煎后6-姜辣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干姜、甘草单煎液以及不同配伍比例合煎液中6-姜辣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煎液比较,干姜与甘草合煎液中6-姜辣素、甘草酸含量均... 目的比较干姜与甘草合煎后6-姜辣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干姜、甘草单煎液以及不同配伍比例合煎液中6-姜辣素、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单煎液比较,干姜与甘草合煎液中6-姜辣素、甘草酸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干姜与甘草1∶2、1∶3的合煎液中6-姜辣素的含量分别降低7.50%、15.63%,甘草酸的含量分别降低19.16%、24.48%。结论干姜与甘草合煎后,两者代表性有效成分6-姜辣素和甘草酸含量根据药材配伍比例不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甘草苷的含量变化无明显差异。初步揭示了甘草缓和干姜峻烈之性的物质基础所在,但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姜甘草合煎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 6-姜辣 甘草酸 甘草 含量变化
下载PDF
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卫锋 孙薇薇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9期558-559,共2页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5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6例 )。治疗组给予α -2b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对照组仅给予α -2b干扰素 ,疗程均为24周... 目的 :观察α -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方法 :56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 )和对照组 (26例 )。治疗组给予α -2b干扰素 +复方甘草酸苷 ,对照组仅给予α -2b干扰素 ,疗程均为24周。结果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24周 ,ALT复常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治疗组治疗结束时HCV -RNA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5)。结论 :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复方甘草酸 Α-2B干扰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5
作者 路成吉 秦咏梅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4年第7期426-427,共2页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与干扰素α -2b联合 ;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 -2b ,疗程均为24周 ,随访6个月。结果 :治...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干扰素α -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7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大剂量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与干扰素α -2b联合 ;B组单用相同剂量干扰素α -2b ,疗程均为24周 ,随访6个月。结果 :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复常率均较高 ,但HBeAg 、HBV -DNA阴转率及随访ALT复常率A组均优于B组。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与干扰素α -2b联合具有较好的抗HBV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甘草酸 干扰Α-2B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对血清IL-4水平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沈秀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0年第1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面部HD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治疗组采用复... 目的: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HDD)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4)水平及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笔者医院收治的100例面部HD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依巴斯汀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面积、血清生化指标、皮肤屏障功能、不良反应及随访情况差异。结果: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P<0.05);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呈明显下降趋势,组内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2、3、4周时的皮损面积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生化指标[IL-4、免疫球蛋白-E(IgE)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I L-4、I g E及I N F-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局部皮肤屏障功能中油脂水平显著提高(P<0.05),经皮水分丢失值(TEWL)、红斑量显著降低,且治疗组的油脂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EWL、红斑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4周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依巴斯汀治疗面部HDD疗效显著,可快速缩小皮损面积,改善患者炎症状态、免疫功能及皮肤屏障功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激依赖性皮炎 复方甘草酸 依巴斯汀 疗效 白细胞介-4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甘草酸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对血清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玉刚 杨秀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研究甘草酸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静脉血清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斑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米诺发源制... 目的:研究甘草酸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及治疗前后患者外周静脉血清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的变化,为临床有效治疗斑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日本米诺发源制药株式会社研制生产)联合卤米松乳膏(上海通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局部涂抹和氦氖激光照射治疗斑秃。3个月后评价疗效并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的水平。结果:卤米松乳膏组、卤米松乳膏激光组和联合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70%、82.5%,97.5%。联合治疗组疗效优于卤米松乳膏组和卤米松乳膏激光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9.95和4.31,P<0.05)。联合治疗组白三烯B4、白三烯C4、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10水平较卤米松乳膏组和卤米松激光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卤米松乳膏和局部激光照组射治疗斑秃,可以达到调节患者的自身免疫力,改善斑秃皮损部位血液微循环,增加毛囊的供血、供氧,有效提高斑秃的治愈率,并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是皮肤科临床治疗斑秃的有效手段之一,非常值得在基层医院皮肤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 卤米松 斑秃 白三烯B4 白三烯C4 C反应蛋白 白介-10
下载PDF
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柴一红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08-109,共2页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都给予基础保肝治疗,观察组采用α-2b干扰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单...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都给予基础保肝治疗,观察组采用α-2b干扰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单药治疗。观察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年肝功能及主要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在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停药随访1年后,ALT复常率及HBeAg,HBV-DNA阴转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能增强抗病毒作用并且改善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Α-2B干扰 复方甘草酸
下载PDF
异甘草素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韩芬霞 范新景 +3 位作者 耿升 娄文娟 梁桂兆 刘本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7-42,共6页
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有重要关联,寻找食源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异甘草素是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推测与异甘草素有关。鉴于此... α-葡萄糖苷酶活性与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水平有重要关联,寻找食源性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是当前功能性食品研究的热点。异甘草素是甘草的重要活性成分,相关研究表明甘草提取物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推测与异甘草素有关。鉴于此,本实验通过酶抑制、荧光猝灭以及分子对接等方法研究异甘草素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异甘草素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α-葡萄糖苷酶,其抑制效果明显优于阿卡波糖。荧光猝灭分析结果表明在疏水作用力驱动下异甘草素可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生成复合物,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对接结果验证了相关实验结论:异甘草素位于酶的疏水口袋中,与残基Asp202和Arg400以氢键结合,并与周围众多的疏水残基存在疏水作用,共同维持该复合物结构。本研究对于开发新型的食源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推动异甘草素在功能性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Α-葡萄糖 抑制 荧光光谱 分子对接
下载PDF
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观察
20
作者 张晋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23期70-71,共2页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铝厂职工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5例,给与复方甘草酸苷80m... 目的观察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择山西铝厂职工医院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5例,给与复方甘草酸苷80mg,1次/d静脉滴注,1个月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150mg,3次/d口服5个月;对照组50例,给与甘草酸二铵150mg,1次/d静脉滴注,1个月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100mg,3次/d口服5个月。两组同时给与α-2b干扰素隔日一次肌内注注6个月。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变化。结果两组血清ALT及AST在治疗过程的复常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32.73%和32%(P>0.05),HBV DNA的阴转率分别是36.36%和36%(P>0.05),抗-HBe阳转率分别是27.27%和28%(P>0.05)。结论α-2b干扰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2B干扰 复方甘草酸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