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优质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黔油17号的选育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太平 王军 +1 位作者 魏忠芬 李德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1-92,95,共3页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0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油17号。该组合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为2430.00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黔油17...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98-116A与抗逆性强的双低恢复材料ZW004测配,通过单株成对测交筛选鉴定出强优势组合黔油17号。该组合在2000—2002年贵州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产量为2430.00kg/hm2,比对照油研7号增产9.64%。黔油17号表现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生长势强、熟期适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 高产优质 甘蓝型杂交油菜 抗逆性 选育 熟期 双低 优势组合 贵州 产量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亲本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泽素 杨晓容 +2 位作者 王通强 代文东 李德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15,共4页
选用新选育的 4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与 10个骨干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不育系及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结果表明 :(1)一般配合力上 ,不育系的优劣顺序为黔油 5 A>3186 A>2 4 A>黔黄 30 3A;10个品系的优劣顺序... 选用新选育的 4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与 10个骨干自交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 ,研究不育系及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及遗传力 ,结果表明 :(1)一般配合力上 ,不育系的优劣顺序为黔油 5 A>3186 A>2 4 A>黔黄 30 3A;10个品系的优劣顺序为 2 35 8>2 36 2、2 4 0 5 >2 345、2 4 10 >2 319、2 4 6 6 >2 4 6 7>2 4 82 >2 4 78。 (2 )产量特殊配合力最好的组合是黔油 5 A× 2 345和黔黄 30 3A× 2 36 2。 (3)性状遗传力以主花序有效长度、产量、株高、分枝高度的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力 配合力 甘蓝型杂交油菜 自交系 不育系 亲本 性状遗传 产量 有效长度 分枝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收获指数及其品种间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露 陶诗顺 +2 位作者 张敏 姜磊 彭雅利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5-97,共3页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2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粒壳重比、粒枝重比、粒茎重比等部分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油菜品种中,单株经济产量超过50 g的品种有9个,其中早杂2号和(MZA×508B)×(98...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29个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的收获指数、生物产量、经济产量、粒壳重比、粒枝重比、粒茎重比等部分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油菜品种中,单株经济产量超过50 g的品种有9个,其中早杂2号和(MZA×508B)×(98R-3×C18-14)的单株经济产量在54 g以上;油菜的经济产量主要受生物产量的影响,只有在较高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收获指数才有意义;油菜粒茎重比对收获指数的影响最大,粒枝重比次之,粒壳重比最小;在生物产量相当的情况下,适当控制茎秆重有利于油菜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收获指数 生物产量 经济产量
下载PDF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晓容 黄泽素 +2 位作者 王通强 代文东 李德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40-42,共3页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3年度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 )组合黔油 5A× 2 34 5的综合性状最好 (r =0 .85 6 ) ,其次是组合黔黄 30 3A× 2 36 2 (r =0 .848)...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的关联度方法 ,对 2 0 0 2~ 2 0 0 3年度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的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 :(1 )组合黔油 5A× 2 34 5的综合性状最好 (r =0 .85 6 ) ,其次是组合黔黄 30 3A× 2 36 2 (r =0 .848) ,31 86A× 2 478组合的综合性状最差 (r =0 .6 1 8) ;(2 )与产量关系密切程度的顺序为千粒重 >一次有效分枝数 >单株有效角果数 >角果长度 >每角粒数 >株高>主花序长度 ;(3)油菜籽含油量与千粒重的灰色关联度为 0 .6 6 5 ;(4 ) 4个甘蓝型油菜新核不育系的利用潜力序为黔油 5A >2 4A、黔黄 30 3A >31 86A ;1 0个甘蓝型油菜品系利用潜力序为 2 34 5、2 35 8、2 36 2 >2 31 9>2 40 5 >2 41 0、2 478>2 482 >2 46 6、2 46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灰色关联度 品系 产量 性状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11
5
作者 彭雅利 陶诗顺 +3 位作者 黄露 姜磊 张敏 刘念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4340-4342,共3页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三系和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在两类材料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贡献大小在两类材料中不同;在三... 对四川盆地宜栽的三系和两系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的产量构成因素及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对单株产量在两类材料中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但贡献大小在两类材料中不同;在三系中,每角粒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在两系中,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千粒重对单株产量在三系中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两系中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Brassica NAPUS L.) 产量构成因素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春性甘蓝型杂交油菜配合力与遗传效应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毅 董云 +2 位作者 靳丰蔚 庞进平 徐一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23-1628,共6页
选用9个春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和5个春性甘蓝型油菜优势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依次对杂交F1代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 选用9个春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和5个春性甘蓝型油菜优势恢复系,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45个杂交组合。对这些组合的7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依次对杂交F1代的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长度、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有明显影响;特殊配合力效应对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千粒质量、单株产量的表现有较大影响;9个春性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中62A、101A、2042A和CN12A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5个春性甘蓝型油菜恢复系中C1、R-Q5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较高;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好的组合是2042A×C1、CN12A×R323和604A×R-Q5。遗传力分析表明,千粒质量、单株产量、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有效长度及株高等的遗传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数量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种子胎萌发生特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阮松林 颜启传 +3 位作者 段宪明 胡伟民 陈文岳 张国萍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本试验以甘蓝型杂交种秦油2号及其三系种子为材料,于1992~1993两年在浙江农业大学农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杂种秦油2号、不育系陕2A和保持系陕2B种子胎萌发生在开花后19天左右,并随着种子发育日趋成熟而有不断增多的... 本试验以甘蓝型杂交种秦油2号及其三系种子为材料,于1992~1993两年在浙江农业大学农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甘蓝型杂交油菜杂种秦油2号、不育系陕2A和保持系陕2B种子胎萌发生在开花后19天左右,并随着种子发育日趋成熟而有不断增多的趋势,而常规品种垦C1种子胎萌发生在成熟后期(开花后31天)。角果内位于果身中部的胎萌粒多于果身两端部。不同类型和品种、不同年份、具有胎萌特性同一植株的不同花序部位和同一品种不同个体(或株系)间胎萌率的变化较大。甘蓝型杂交油菜果壳对角果内发育种子具有保护作用。发育早期的果壳对种子的保护作用较强,而发育后期的果壳相对较弱,易胎萌品种的果壳对种子的保护作用较不易胎萌品种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种子胎萌 胎萌率 胎萌发生特性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农艺性状分析及育种主攻目标确定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爱民 张永泰 惠飞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3期308-309,324,共3页
通过对甘蓝型杂交油菜各性状的相关分析 ,比较杂交油菜与常规油菜各性状差异 。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相关分析 农艺性状 育种目标
下载PDF
栽培因子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数目和角果数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赵继献 王华 任廷波 《作物研究》 2002年第3期126-129,共4页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栽培因子与 3个目标性状间不存在多因子的数学关系。分析各单因子对目标性... 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研究了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对甘蓝型杂交油菜二次分枝产量、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5个栽培因子与 3个目标性状间不存在多因子的数学关系。分析各单因子对目标性状的影响发现 ,播期和施磷量对二次分枝产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密度和施氮量对二次分枝数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 ,各因子对二次分枝角果数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二次分枝角果数与二次分枝数间 ,二次分枝产量与二次分枝数、二次分枝角果数间 ,群体产量与二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因子 甘蓝型杂交油菜 产量 数目 角果数 二次分枝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黔油15号的选育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大雄 饶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20-21,共2页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 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 利用引进的波里马不育材料与黔油低芥一号优株进行测交和回交,育成胞质不育系7005A和保持系7005B,与恢复系7005C测配,得到强优势组合黔杂7005。贵州省区域试验平均单产164.95 kg/667m2,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8.19%;贵州省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36.33 kg/667m2,较对照油研七号增产15.47%。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区试两年平均单产154.48 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19.18%;全国(长江上游区)油菜生产试验平均单产129.96 kg/667m2,比对照中油821增产6.92%。于2002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命名为黔油15号,2003年11月通过全国审定。适宜长江上游区以及邻近相同生态区域油菜适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黔油15号 选育 生产试验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种子胎萌发生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松林 段宪明 胡伟民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73-578,共6页
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杂种秦油 2号、不育系陕 2 A和保持系陕 2 B种子胎萌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些种子的胎萌发生在开花后 19d左右 ,并随着种子发育日趋成熟而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而常规品种垦 C1种子胎萌发生在... 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杂种秦油 2号、不育系陕 2 A和保持系陕 2 B种子胎萌发生情况及其对种子质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这些种子的胎萌发生在开花后 19d左右 ,并随着种子发育日趋成熟而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而常规品种垦 C1种子胎萌发生在成熟后期 (开花后 31d) .甘蓝型杂交油菜种子因胎萌引起生活力和活力降低 ,种子胎萌也引起种子含油量下降和可溶性糖含量升高 ,但是对种子蛋白质含量无明显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种子胎萌 种子质量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对产量贡献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露 陶诗顺 +2 位作者 张敏 姜磊 彭雅利 《中国种业》 2010年第S1期43-45,共3页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分析了参试材料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对单株产量贡献的顺序一般为一次分枝>主花序>二次分枝,且一次分枝和主花序的生产力较稳定,二次分枝生产力... 以10个四川盆地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分析了参试材料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来源花序生产力对单株产量贡献的顺序一般为一次分枝>主花序>二次分枝,且一次分枝和主花序的生产力较稳定,二次分枝生产力变异幅度较大;油研10号、中油杂2号对主花序贡献较依赖,绵油11号、德杂10号对二次分枝贡献较依赖;主花序生产力与一次分枝生产力表现为极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但当两者达到一定限度时,对二次分枝生产力有限制作用,同时影响单株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不同来源花序 产量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4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国永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双低甘蓝型油菜 甘蓝型杂交油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栽培技术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特性 特征 不育胞质 杂种后代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海制种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平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58,共2页
青海省的东部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杂交油菜制种的区位优势和生态条件.制种技术成熟、规模大、隔离条件好,技术普及率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育种和种子单位已自发地赴青海北育夏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90年代前.油菜杂交制种... 青海省的东部及其周边地区.具有杂交油菜制种的区位优势和生态条件.制种技术成熟、规模大、隔离条件好,技术普及率高。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不少育种和种子单位已自发地赴青海北育夏繁.并取得了显著成效。90年代前.油菜杂交制种局限于在当地制种.没有在跨油菜区、跨纬度、跨气候带进行过制种。针对油菜当地制种产量、纯度不高,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低温产生微量花粉影响制种质量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制种技术 青海省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技术成熟 生态条件 区位优势 周边地区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黔油11号的选育
15
作者 何采平 黄泽素 +3 位作者 魏忠芬 王通强 罗鸿源 代文东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21-23,共3页
用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 4 32 A与双低恢复系黔油 114 C测配 ,通过单株成对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 93114 ,于 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黔油 11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产量达 3889.5 kg/ hm2 ,平均... 用细胞核隐性雄性不育系 4 32 A与双低恢复系黔油 114 C测配 ,通过单株成对筛选测定出强优组合黔杂 93114 ,于 1999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定名为黔油 11号。该组合在贵州省区域试验中最高产量达 3889.5 kg/ hm2 ,平均产量 2 4 35 .85 kg/ hm2 ,较对照品种秦油 2号增产 17.86 % ,且早熟5 d;在长江流域区试中最高产量达 32 10 .0 kg/ hm2 ,平均产量 2 172 .15 kg/ hm2 ,较对照中油 82 1增产 5 .2 6 % ,且早熟 2 d;表现出丰产、稳产、中早熟和适应性较强等优点 ,适宜于中高海拔地区及长江流域中下游双季稻作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黔油11号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要点
下载PDF
双低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5号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生玲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4-54,共1页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 青杂5号(青油305)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利用波利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育成的高产高含油量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2006年9月由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等低海拔地区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湟中县于2003-2004年进行区域试验.2005年进行生产试验.2006年开始引进试种示范,其丰产性、抗病性、抗倒性等方面表现突出.产量达3363~4530kg/hm^2,是春油菜区替代青油14号的理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 双低 青海省农林科学院 细胞质雄性不育 甘蓝型油菜 低海拔地区 青油14号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农村百事通》 2009年第15期32-32,共1页
“宁杂11号”油菜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0天。越冬生长习性。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叶缘锯齿状.有蜡粉.无刺毛。花瓣较大.花黄色.侧叠。长江上游地区表现为植株较高... “宁杂11号”油菜2007年通过国家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属甘蓝型半冬性早熟杂交油菜.全生育期220天。越冬生长习性。半直立,叶色深绿,叶片宽大,叶缘锯齿状.有蜡粉.无刺毛。花瓣较大.花黄色.侧叠。长江上游地区表现为植株较高.平均株高194.6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4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57.4个.每角粒数19.76粒.千粒重3.34克,角果中等、挺直,熟相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新品种 审定委员会 有效角果数 长江上游地区 全生育期 生长习性 分枝类型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8
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6 位作者 浦惠明 陈松 陈锋 陈新军 高建芹 龙卫华 胡茂龙 《农业科技通讯》 2008年第8期157-158,共2页
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原名HY8,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利用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与双低恢复系P10组配的杂交油菜新组合,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新品种 品种审定委员会 核雄性不育两用系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技术 栽培 选育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不同花序生产力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19
作者 张敏 张学财 +5 位作者 左尚云 李守国 钟凯 徐黎峰 张洋 庞春鹏 《中国种业》 2017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14个四川盆地宜栽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来源的花序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分枝花序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品种间变异不大。主花序生产力和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相互促进,二者均对二... 以14个四川盆地宜栽甘蓝型杂交油菜为材料,进行了不同来源的花序生产力大小及其对单株产量贡献研究。结果表明,一次分枝花序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关系最为密切且在品种间变异不大。主花序生产力和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相互促进,二者均对二次分枝花序生产力有一定抑制作用,通径分析表明直接作用一次分枝花序最大,二次分枝花序大于主花序。杂种优势育种时,一次分枝花序生产力作首要考虑的同时,还应重点考虑一次分枝花序在单株产量中贡献程度限度和二次分枝花序的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不同来源花序 生产力 单株产量 贡献率
下载PDF
甘蓝型杂交油菜“蜀杂9号”种子纯度的RAPD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蔡雪飞 赵云 +4 位作者 李江 周云涛 胡远辉 李华鹏 王茂林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4-876,共3页
通过 5 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 9号”亲本进行RAPD扩增 ,选出了两个能在父、母本间产生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S1 8和S31 ,在杂种F1 代中验证了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证明随机引物S1 8和S31能分别在F1 代中稳定扩增出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标记... 通过 5 0个随机引物对“蜀杂 9号”亲本进行RAPD扩增 ,选出了两个能在父、母本间产生多态性扩增的随机引物S1 8和S31 ,在杂种F1 代中验证了它们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证明随机引物S1 8和S31能分别在F1 代中稳定扩增出父本和母本的特异标记片段S1 8750 与S31 550 对该引物的RAPD PCR的反应体系优化后 ,对“蜀杂 9号”父、母本和杂种F1 代的单株进行了随机检测 ,结果表明这两个RAPD标记配合使用能稳定可靠地鉴定甘蓝型杂交油菜“蜀杂 9号”种子的纯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杂交油菜 杂种纯度 RAP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