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冻胁迫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叶片结构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1
作者 史洋洋 蒲媛媛 +10 位作者 武军艳 孙万仓 刘丽君 马骊 王旺田 赵玉红 杨刚 范婷婷 边靓 路晓明 马蕊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8-138,共11页
为明确我国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响应冷冻胁迫后的生理差异,以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2016TS(G)10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通过观察植株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可... 为明确我国北方不同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响应冷冻胁迫后的生理差异,以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系2016TS(G)10和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为材料进行低温处理,通过观察植株形态、叶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测定叶片相对电导率(REL),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含量,净光合速率(P_n)、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2016TS(G)10和天油2288在-2℃的冷冻胁迫下植株表型和存活率差异最显著。在-2℃持续胁迫24 h的过程中,2个材料的REL,MDA、SP、SS、Pro含量,P_n、C_(i),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及叶绿素a/b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强抗寒品系2016TS(G)10叶片中的SP、SS含量较弱抗寒品种天油2288分别增加了5.10%和29.69%(P≤0.01),REL和MDA含量分别下降了4.8%和17.9%(P≤0.01)。在-2℃下,2016TS(G)10叶片叶绿体结构完整,有较多淀粉粒的积累;而天油2288叶片叶绿体破裂、降解,无淀粉粒。室温恢复48 h后,强抗寒的2016TS(G)10表型和P_n恢复能力更强。因此,鉴定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需要在0℃~-4℃的低温进行,叶片叶绿体结构和数量的稳定,尤其是淀粉粒的积累是影响北方强冬性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抗寒 叶片解剖结构 生理特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RIL群体苗期根系耐铝性鉴定及评价方法研究
2
作者 李晨阳 史红松 +8 位作者 徐璐 邢明礼 武晓如 白岩松 牛梦缘 高俊奇 李加纳 周清元 崔翠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6,共13页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 为减少铵肥的大量施用以及酸雨频降引发的耕地酸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利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幼苗期根系表型筛选耐铝种质.以甘蓝型油菜重组自交系(RIL)亲本10D130和中双11为材料筛选苗期适宜的铝胁迫浓度,使用该浓度处理RIL内138个品种(系)幼苗,对其根长、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根体积、根交叉数、根尖数和根干质量7个根系指标的铝毒单项耐性系数进行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油菜品种(系)根系的耐铝特性.结果表明:138份油菜品种(系)间各项根系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筛选出甘蓝型油菜幼苗期耐铝毒品种(系)27034,27036和27007等.根据灰色关联度及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根据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交叉数等7个关键指标,可以初步判断甘蓝型油菜种质幼苗期的耐铝毒特性.通过这些方法综合评价油菜对铝的耐受性,可以避免单一指标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结果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重组自交系 耐铝 苗期 根系
下载PDF
北方寒旱区甘蓝型冬油菜的春化特性与抗寒性
3
作者 刘海卿 李静 +6 位作者 刘海霞 王燕琴 周莹莹 张忠财 苏芸芸 孙于卜 孙万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2-71,共10页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 【目的】研究甘蓝型冬油菜春化特性与抗寒性的关系,为超强抗寒甘蓝型冬油菜品种的选育和抗寒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冬性品种16-2444、17-2251,冬性品种天油14号、天油2238,弱冬性品种甘杂9号、秦早1号等6个甘蓝型冬油菜品种为材料,通过春播,测定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分析春化特性;秋播冬前测定株高、根长、根颈直径、生物量,并统计越冬率,同时结合低温发芽试验,利用抗寒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品种抗寒性进行评价,利用相关性分析研究品种春化特性与抗寒性之间的关系。【结果】6个甘蓝型冬油菜越冬率为20.9%~74.4%,根颈直径为10.7~18.0 mm,根鲜质量为9.3~23.2 g/株;4℃发芽率为26.4%~56.4%,各品种发芽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7-2251>16-2444>天油14>天油2238>甘杂9号>秦早1号。6个甘蓝型冬油菜春播的春化率为0~79.3%;株高标准化值为0.017~0.892,其变化趋势由高到低依次表现为秦早1号、甘杂9号>天油2238>天油14号>16-2444>17-2251。通过计算综合春化系数和综合抗寒系数对其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其中17-2251和16-2444为抗寒性品种,天油14号和天油2238为弱抗寒性品种,甘杂9号和秦早1号为不抗寒品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抗寒系数与越冬率、根颈直径、4℃发芽期抗寒系数、根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地上部鲜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根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春播综合春化系数、春化率、株高标准化值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强冬性品种16-2444和17-2251可在北方寒旱区种植,越冬率、低温冻害前根颈直径大小、根鲜质量、4℃发芽率、春播春化率是北方地区强抗寒性甘蓝型冬油菜新品种选育和抗寒性评价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春化特 抗寒 北方寒旱区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根肿病抗性的遗传改良
4
作者 王福才 徐义 +1 位作者 杨光圣 王朝阳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99-1007,共9页
为培育优良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以华双5R和华油杂62R(分别携带PbBa8.1和CRb抗病位点)为供体亲本,以优良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策略,将PbBa8.1和CRb导入616A中,选育出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5.... 为培育优良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以华双5R和华油杂62R(分别携带PbBa8.1和CRb抗病位点)为供体亲本,以优良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616A为轮回亲本,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策略,将PbBa8.1和CRb导入616A中,选育出背景回复率分别为95.45%、94.80%和92.58%的改良株系616A^(PbBa8.1)、616A^(CRb)和616A^(PbBa8.1+CRb),并在此基础上与圣光128的父本621R配制了具有根肿病抗性的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R^(PbBa8.1)、圣光128CR^(CRb)和圣光128CR^(PbBa8.1+CRb)。利用我国根肿菌4号优势生理小种,对改良株系及杂交种进行根肿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16A^(P6-)^(Ba8.1+CRb)和616A^(CRb)改良株系及其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RPbBa8.1+CRb)和圣光128CR^(CRb)对4号生理小种具有免疫抗性;616A^(PbBa8.1)改良株系及其改良杂交种圣光128C R^(PbBa8.1)对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一定程度抗性,抗性低于携带CRb抗性基因的改良株系及杂交种。农艺性状考察结果表明,616A改良株系及其杂交种的株高、分枝数、角果长、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3个改良不育系可以用于配制抗根肿病杂交油菜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616A 根肿病抗 PbBa8.1抗病位点 CRb抗病位点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DH群体苗期抗旱性的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真 梅淑芳 +3 位作者 梅忠 刘芳 周广生 吴江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08-2114,共7页
中国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旱和春旱危害而影响产量及品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以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干重6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doubled haploid)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 中国油菜主产区常常受到秋冬旱和春旱危害而影响产量及品质。本文通过盆栽试验,以株高、根长、地上部干重、根干重、根冠比、总干重6个性状的抗旱系数作为抗旱性评价指标,对甘蓝型油菜DH(doubled haploid)群体的118个株系及其亲本进行苗期抗旱性评价,筛选极端抗旱DH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干旱严重抑制了甘蓝型油菜苗期的生长,6个评价指标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根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在对照和干旱条件下,群体各株系各性状均表现出超亲连续分离,大部分呈正态分布,抗旱条件下的分离更为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和总干重抗旱系数可作为甘蓝型油菜苗期抗旱性的主要评价指标;综合应用这3个评价指标,筛选出032、034、035为候选的极端抗旱基因型,006、091、104等为候选的极端不抗旱基因型,为抗旱相关研究及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苗期 抗旱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发芽期的耐盐性筛选 被引量:31
6
作者 龙卫华 浦惠明 +2 位作者 张洁夫 戚存扣 张学昆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采用梯度浓度盐(NaCl)胁迫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于发芽期考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轴长、单株鲜重和地上鲜重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甘蓝型油菜的相对发芽率呈Boltz-mann曲线变化,214mmol/L NaCl为... 采用梯度浓度盐(NaCl)胁迫15个不同遗传背景的甘蓝型油菜自交系,于发芽期考查发芽率、发芽势、根长、胚轴长、单株鲜重和地上鲜重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甘蓝型油菜的相对发芽率呈Boltz-mann曲线变化,214mmol/L NaCl为鉴定油菜品系耐盐性的最适浓度。在该浓度下,6个性状中根长和茎长受影响程度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总鲜重次之,地上鲜重影响最小。性状相对值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根长和茎长可以作为评价油菜耐盐性的早期评价指标。聚类分析表明,15个品系可分为3类,其中WH126和WH129为最耐盐品系,WH137为盐敏感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期 盐胁迫 甘蓝油菜 耐盐鉴定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海卿 方园 +10 位作者 武军艳 陈奇 孙万仓 刘自刚 方彦 米超 蒲媛媛 赵艳宁 董小云 曾秀存 许耀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9-1538,共10页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菜型 甘蓝 油菜 ABA GA 叶绿素 低温胁迫 抗寒
下载PDF
根肿菌生理小种鉴定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22
8
作者 费维新 HWANG Sheau-fang +9 位作者 王淑芬 吴晓芸 高智谋 李强生 侯树敏 荣松柏 江莹芬 雷伟侠 郝仲萍 胡宝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639,共14页
为了鉴定评价油菜根肿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利用Williams鉴别寄主系统鉴定了分离自安徽等6个省病区的16个根肿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致病型),并利用温室人工接种技术鉴定评价了12份油菜抗性材料的差异、病圃鉴定了... 为了鉴定评价油菜根肿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与甘蓝型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利用Williams鉴别寄主系统鉴定了分离自安徽等6个省病区的16个根肿病菌菌株的生理小种(致病型),并利用温室人工接种技术鉴定评价了12份油菜抗性材料的差异、病圃鉴定了176份油菜品种资源的抗性。结果表明,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湖北(沙阳、当阳)、四川(广汉、眉县、邛崃)和贵州金沙的油菜根肿病菌菌株为4号小种,安徽宁国、云南楚雄、湖南桃江、辽宁沈阳和黑龙江阿城的菌株为2号小种,安徽绩溪的菌株为5号小种,湖北黄陂的菌株为7号小种。在温室人工接种条件下,12份抗性资源对2号、4号和5号小种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抗性材料CR5对来自安徽休宁、黟县、广德和四川广汉的4号小种、安徽宁国2号小种和安徽绩溪5号小种均表现出完全的免疫抗性。田间病圃鉴定结果表明种都油998和蓉油9号两个品种表现抗病(R),富油杂118等11个品种表现中抗(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根肿菌 生理小种 抗病 种质资源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裂果抗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会珍 张志军 +2 位作者 唐桂香 张国庆 周伟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91,共3页
油菜收获前和收获时容易裂果 ,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通过探讨油菜角果构造和开裂过程、裂果抗性评价以及提高裂果抗性的机理等 ,综述了油菜裂果抗性的研究进展 ,促使在油菜育种实践中得到应用。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裂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幼苗显微组织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 被引量:14
10
作者 何俊平 朱家成 +6 位作者 王建平 文雁成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王东国 张书芬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6,共8页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显微组织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温度和低温胁迫不同时段下的2份抗寒型及2份寒敏感型甘蓝型油菜材料幼苗叶片与茎进行制片,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与茎的显微组织结构并拍照,进而比较分析各同类... 为研究甘蓝型油菜显微组织结构与其抗寒性的关系,采用石蜡切片法对不同温度和低温胁迫不同时段下的2份抗寒型及2份寒敏感型甘蓝型油菜材料幼苗叶片与茎进行制片,再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叶片与茎的显微组织结构并拍照,进而比较分析各同类组织结构间的异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和低温胁迫不同时段下,各材料幼茎解剖结构间无明显差异;常温下,抗寒材料叶片叶肉及主脉显微结构各组织间的辨识度与界限清晰度优于寒敏感材料,抗寒材料主脉显微结构中维管束鞘外围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小于寒敏感材料;-2℃胁迫下,寒敏感材料叶片叶肉各组织的排列较抗寒型材料更为杂乱无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抗寒材料叶肉细胞间隙较寒敏感材料有显著增多增大趋势。可见,叶片是油菜感知低温逆境胁迫及传导胁迫信号的主要器官;叶片叶肉与主脉显微结构中各组织间的辨识度、界限清晰度以及主脉维管束鞘外围薄壁细胞的细胞壁厚度可作为评判油菜抗寒性强弱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抗寒 显微结构 叶片
下载PDF
甘蓝型冬油菜在西北不同生态区适应性及生理生化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月 孙万仓 +11 位作者 刘自刚 杨宁宁 方彦 曾秀存 孔德晶 鲁美宏 王丽萍 董红业 杨刚 侯献飞 刘林波 种彦容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7-205,共9页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 选用50个国内外甘蓝型冬油菜品种,在兰州和天水两个生态区进行大田种植,苗期进行田间植物学形态特征统计,越冬前降温期对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含量以及相应光合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它们在不同生态区的抗寒适应性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由天水北移至兰州后,各参试品种越冬率大幅下降,证明天水是我国冬油菜分布北界;部分品种形态特征发生变化,78%的叶色加深,52%的叶柄变短,大多数品种的侧裂叶对数由1~2对增至3~4对;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下降,平均降幅为1.54%和60.53%,蒸腾速率(Tr)显著升高,平均升幅为44.27%,不同品种的光合速率(Pn)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同时,CAT、POD、SOD酶活性、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有所升高,其中POD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幅度较大,分别为82.59%和48.82%。相关性分析表明,两地的越冬率与POD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MD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生态区 酶活 抗寒
下载PDF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抗(耐)性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陈玉卿 张洁夫 吕忠进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0-13,共4页
油菜开花期间,病菌子囊孢子能传播到花器官的各个部分,在脱落飘散的花器官中,花萼带菌的几率最高,有花瓣油菜花萼带菌平均为99.3%,雄蕊和花瓣次之,分别为92.0%和92.3%。无花瓣油菜花萼带菌也高于雄蕊。在花朵数相等的条件下,无花瓣... 油菜开花期间,病菌子囊孢子能传播到花器官的各个部分,在脱落飘散的花器官中,花萼带菌的几率最高,有花瓣油菜花萼带菌平均为99.3%,雄蕊和花瓣次之,分别为92.0%和92.3%。无花瓣油菜花萼带菌也高于雄蕊。在花朵数相等的条件下,无花瓣品系花器官带菌几率的总和比四瓣油菜相对减少33.0~36.4%,平均为34.1%。与对照种相比,盛花后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接受侵率明显低于对照种,成熟前植株间接受侵率相对减轻32.0~47.1%。植株间接受侵率(x)与病指(y)(y含直接和间接受侵)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6287),表明病情严重度随着植株间接受侵率提高而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无花瓣 甘蓝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金岩 吕艳艳 +1 位作者 付三雄 戚存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64-1972,共9页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油菜主产区,该地区油菜播栽期间雨水多,易产生湿害,造成产量下降。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意义重大。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种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6... 长江中下游是中国油菜主产区,该地区油菜播栽期间雨水多,易产生湿害,造成产量下降。研究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的遗传规律,对选育耐淹性强油菜新品种,提高油菜产量意义重大。应用甘蓝型油菜品种WR-4(耐淹)和WR-5(不耐淹)杂交后代衍生的6个世代(P1、F1、P2、B1:2、B2:2、F2:3)群体为材料,全淹6 d后去水恢复生长,去水后第7天调查死苗率,以此为耐淹性指标,于2012和2013年对6个世代群体家系进行耐淹性鉴定。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对耐淹性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年度该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的最适遗传模型分别是E-0和B-3,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和2对加性主基因模型。由此可见,该家系群体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主要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和上位性效应。当有显性效应存在时(2012年),主基因显性效应值|h a|=0.3475,|h b|=0.0069,大于主基因加性效应值|d a|=|d b|=0.0036。B1:2、B2:2和F2:3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h2mg),2012年分别为36.25%、61.40%和61.84%,平均为53.16%;2013年分别为8.30%、30.48%和43.13%,平均为27.30%。2年平均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59.77%。上述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苗期耐淹性受2对主基因型控制,但环境对耐淹性状的表型影响较大。F2:3家系群体苗期耐淹性遗传率较高,因此育种上可在早期世代对耐淹性状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耐淹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甘蓝型无花瓣油菜对菌核病的抗(耐)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陈大伦 张瑞茂 +2 位作者 李敏 汤晓华 胡腾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0-71,75,共3页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 为了模清无花瓣油菜在花瓣消失后对菌核病的抗(耐)性,以育成的无花瓣油菜与有花瓣油菜采用病圃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鉴定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病圃条件下,无花瓣品系的叶片间受侵染率明显低于有瓣品种,成熟期无花瓣品系菌核病危害程度均比目前公认的抗(耐)菌核病能力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轻或相当,比抗性较差的杂交油菜品种油研七号危害更轻;但人工接种鉴定表明,无瓣品系的病斑扩展速度均较抗性较强的有瓣品种沪油15快。可见,即使无瓣品系本身并不具有较强的抗(耐)病性,在花瓣消失后,其形态避病作用亦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菌核病 抗(耐)病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A^nA^nC^nC^nC^oC^o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菌核病抗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瑶 丁一娟 +3 位作者 汪雷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4885-4891,共7页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F_1代的结实能力以及目标性状的改良情况。【结果】经鉴定,六倍体含有20条A基因组染色体和36条C基因组染色体,即染色体组成为A^nA^nC^nC^nC^oC^o。该六倍体同时具有甘蓝亲本和甘蓝型油菜亲本中双9号的遗传物质,其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5.6和8.6粒/角。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杂交的结角率在69.1%—92.9%,每角粒数介于4.7-10.5,不同基因型的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杂交结果率和每角粒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所调查的9份杂交种F_1的花粉育性达到正常水平,但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分别为11.4-20.7粒和19.9-26.1粒,基因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001),自交结实率和自由授粉结实率之间相关性显著(r=0.67*,P<0.05)。综合2013和2014年的茎秆菌核病抗性鉴定数据,六倍体相对于中双9号的相对感病度为0.47,9份甘蓝型油菜的相对感病度在0.94—1.26,亲本基因型之间抗性水平差异显著(P<0.0001)。9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为0.56—1.10,均介于对应的双亲之间,且与甘蓝型油菜亲本的抗性水平显著相关(r=0.78*,P<0.05)。其中5份杂交种F_1的相对感病度显著低于对应的甘蓝型油菜亲本(P<0.05),即其抗性水平相对于原甘蓝型油菜亲本获得明显提高。【结论】A^nA^nC^nC^nC^oC^o六倍体有一定的结实能力,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受油菜基因型显著影响,但均易获得具有较好(一定)结实性的杂交种后代,目标性状在杂交种一代获得显著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 甘蓝油菜 A^nA^nC^nC^nC^oC^o六倍体 可交配 油菜菌核病
下载PDF
甘蓝型与白菜型冬油菜杂交F_1代植物学性状及自交亲和性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艳宁 米超 +6 位作者 孙万仓 刘自刚 武军艳 方彦 李学才 刘海卿 董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8-119,共12页
通过甘蓝型冬油菜与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及其正反交杂种F1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自交亲和性的比较,分析杂种抗寒性、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自交亲和性的变化。选择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与甘蓝型冬油菜Vision组配的(陇油9号×Vision)、... 通过甘蓝型冬油菜与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及其正反交杂种F1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自交亲和性的比较,分析杂种抗寒性、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自交亲和性的变化。选择白菜型冬油菜陇油9号与甘蓝型冬油菜Vision组配的(陇油9号×Vision)、(Vision×陇油9号)甘白杂交正反交组合,通过亲本与杂种形态比较、越冬率统计、套袋自交以及花粉-柱头互作等,对杂种抗寒性、植物学形态、生长习性、自交亲和性作出评价。陇油9号与Vision杂交,杂种F1植物学形态、干物质积累特性为中间型,生长习性和生长点下凹程度均偏白菜型。F1正、反交越冬率分别为68.75%和65.00%,根长为14.83和14.30cm,根颈直径为6.08和5.67mm。自交亲和性为:Vision>F1(Vision×陇油9号)>F1(陇油9号×Vision)>陇油9号,其相应的自交亲和指数为20.83,1.09,1.06,0.87;杂种及其亲本的自交亲和性的大小与其花粉在柱头上的萌发数量与萌发速度相一致。陇油9号与Vision杂交,杂种F1抗寒性强于甘蓝型冬油菜,但较白菜型冬油菜弱。同时,白菜型冬油菜与甘蓝型冬油菜杂交,杂种F1代自交亲和,但杂种的自交亲和程度远远低于甘蓝型冬油菜,而且F1杂种的自交亲和性因杂交组合方式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冬油菜 白菜型冬油菜 远缘杂交 干物质积累 自交亲和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的育性归类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洁夫 傅寿仲 盖钧镒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7,共4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花粉生活力、自交给实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 利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MICMS系统双低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和恢复系,研究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中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育性归属。结果表明不同育性级别植株的花粉数量、花粉生活力、自交给实率等均存在显著差异,因而育性分级标准中的1级、2级和3级植株均应归入不育株类,仅4级植株为可育株。根据这一归类方法,MICMS恢复基因符合一对显性基因的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细胞质雄不育 归类 油菜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菌核病抗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何昆燕 易斌 +1 位作者 傅廷栋 涂金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95-1499,共5页
利用牙签接种和花瓣接种法鉴定了甘蓝型油菜DH821(抗)×DHBao604(感)组合P1、P2、F1、BC1、BC2和F26个世代群体菌核病的抗性,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牙签接种3 d的抗性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 利用牙签接种和花瓣接种法鉴定了甘蓝型油菜DH821(抗)×DHBao604(感)组合P1、P2、F1、BC1、BC2和F26个世代群体菌核病的抗性,通过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表明,牙签接种3 d的抗性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BC1、BC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12.49%~28.48%,多基因遗传率为21.08%~27.87%;接种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显性及显性互作效应明显,无多基因修饰,BC1、BC2和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25.19%~38.69%;接种3~5 d的菌丝扩展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效应明显,多基因效应不明显,BC1、BC2、F2群体主基因遗传率为0.72%~54.06%,多基因遗传率为7.34%~46.79%。花瓣接种15 d的抗性由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为-3.6051^-3.5225,互作效应为3.5190~3.6089,主基因遗传率为0.91%~41.79%,多基因遗传率为19.32%~73.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菌核病 鉴定 遗传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抗旱性鉴定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熊任香 涂伟凤 +2 位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戴兴临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11,共7页
介绍了抗旱系数、敏感指数、干旱伤害指数、抗旱指数和模糊隶属函数值等评价指标及方法,鉴定和综合评价了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的抗旱性,其中抗旱系数是评价远缘杂交后代实际抗旱能力最典型、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单株有... 介绍了抗旱系数、敏感指数、干旱伤害指数、抗旱指数和模糊隶属函数值等评价指标及方法,鉴定和综合评价了甘蓝型油菜与蔊菜远缘杂交后代的抗旱性,其中抗旱系数是评价远缘杂交后代实际抗旱能力最典型、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单株有效角果数、千粒重、单株生产力的抗旱性是决定后代抗旱能力的主要因素;大部分杂交后代在干旱条件下,群体抗旱性明显增强;甘蓝型油菜与蔊菜杂交后,蔊菜抗旱性状的转育可能有利于增强后代群体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蔊菜 远缘杂交 抗旱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基因及与恢复基因的等位性分析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来强 傅廷栋 +2 位作者 杨光圣 涂金星 马朝芝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6-462,共7页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 【目的】弄清2个不同来源的甘蓝型油菜显性核不育系609AB和Rs1046AB显性核不育的遗传模式及其不育基因的等位性。【方法】采用临保系测验法和不育系可育株与临保系的杂交回交,分析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和2个不育基因的等位关系。【结果】筛选得到28个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确认其中15个恢复系恢复基因与609A不育基因等位,进一步证实了甘蓝型油显性核不育的复等位基因遗传,原来视为2对显性基因遗传的纯合型不育系Rs1046AB,其可育株携带的恢复基因与不育基因等位,Rs1046B的恢复基因与609A的不育基因等位。【结论】Rs1046AB和609AB均符合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2个不育基因等位,不育系不育株的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的基因型是MsM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油菜 核不育 复等位基因遗传模式 等位测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