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与死——传统工艺的人类学研究
1
作者 李立新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第3期84-88,共5页
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除了对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展开“抢救”“保护”这类“起死回生”的拯救之外,还应遵循工艺物种的自然规律,发现并关注新生和再生工艺的发生与存在及其积极意义。对传统工艺的研究要重视工艺文化的活力,尤其是... 在传统工艺的保护与传承中,除了对即将消失的传统工艺展开“抢救”“保护”这类“起死回生”的拯救之外,还应遵循工艺物种的自然规律,发现并关注新生和再生工艺的发生与存在及其积极意义。对传统工艺的研究要重视工艺文化的活力,尤其是小传统潜在的扩张活力。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的介入,能帮助研究者发现“在野”的工艺活动之生存状态。传统工艺不只有延续不断的传承,还有间歇性的传承;在本土工艺传承之外,还存在移植性传承;而且传承不只限于行业内,当一个人的知识积累、文化修养、工艺技术达到一定高度时,还会形成工艺的突破和升华。当自然规律以及间歇性、移植性、升华的智慧被重新发现,人们就会更自信地看待工艺文化的生与死,并由此充实传统工艺的实践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规律 生与死 传统工艺 人类学 移植性传承
下载PDF
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及其对旧城改造的启示——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读后 被引量:30
2
作者 方可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77-179,共3页
本世纪50—60年代,正是美国城市化的高速增长时期。伴随着城郊的迅速发展,美国大城市普遍出现了城市中心区衰败的现象。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于1961年出版了她的名著《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城市多样性 基本功 城市环境 布斯 大城市 功用 小企业 生与死 启示
下载PDF
人格的重建与道德价值的重估——论《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 被引量:4
3
作者 林双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97-102,共6页
《野草》包含了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野草》中始终贯穿着作者生与死的对抗。本文通过对《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价值基础的探讨 ,目的在于揭示作者在面临心理绝境时的剧烈内心冲突以及作者在生与死的对抗中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自... 《野草》包含了鲁迅全部的人生哲学。《野草》中始终贯穿着作者生与死的对抗。本文通过对《野草》中生与死的对抗价值基础的探讨 ,目的在于揭示作者在面临心理绝境时的剧烈内心冲突以及作者在生与死的对抗中如何更完整、更深刻地认识自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与死的对抗 价值 超越死亡
下载PDF
生与死的恋情——“人鬼夫妻”型故事解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顾希佳 《民间文化论坛》 2000年第Z2期13-18,共6页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史 女鬼 生与死 夫妻 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太平广记 情节结构 解析 文本 恋情
下载PDF
生与死的思考——读《莎乐美》 被引量:1
5
作者 朱明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12-113,共2页
戏剧《莎乐美》字里行间充斥着残杀和死亡。先知,生的追随者,因向国王宣扬德而被囚,继而因拒绝莎乐美而被杀。莎乐美,死的崇拜者,因追求不成便向国王索要先知头颅,抱着头颅亲吻。生死相互纠缠又相互抗衡。王尔德通过《莎乐美》,以戏剧... 戏剧《莎乐美》字里行间充斥着残杀和死亡。先知,生的追随者,因向国王宣扬德而被囚,继而因拒绝莎乐美而被杀。莎乐美,死的崇拜者,因追求不成便向国王索要先知头颅,抱着头颅亲吻。生死相互纠缠又相互抗衡。王尔德通过《莎乐美》,以戏剧的艺术方式对生和死进行了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生与死 思考
下载PDF
实体书店的生与死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芳 《中国报道》 2013年第8期102-103,共2页
“实体书店要面临房租和税赋的双重压力,无法和网络书店相比,如果不制止当前的网络图书价格战,实体书店必死无疑。”民营连锁书店纸老虎公司董事长曹章武说。
关键词 网络书店 实体 生与死 网络图书 连锁书店 价格战 董事长 章武
下载PDF
情与爱·去与留·生与死——《雪国》人物关系解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洪丽霁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57-62,共6页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名作。小说中4个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以情与爱为基础,受去与留、生与死影响而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的复杂关系。这样的人物关系又与小说的主题意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艺术构... 川端康成的《雪国》是一部具有恒久艺术魅力的名作。小说中4个主要人物之间存在着以情与爱为基础,受去与留、生与死影响而一直处于变动之中的复杂关系。这样的人物关系又与小说的主题意蕴存在一种内在的联系,充分体现了川端康成艺术构思的精细与巧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国》 情与爱 去与留 生与死 人物关系
下载PDF
生与死的辩证法——论《潮骚》与《春雪》创作理念的差异与共通 被引量:1
8
作者 高瑞怡 《红河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89-93,共5页
《潮骚》与《春雪》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集唯美、浪漫与古典风格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文学价值。同为青春纯洁的爱情小说,三岛由纪夫却秉持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孕育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艺术气质。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从中对比三岛由... 《潮骚》与《春雪》是三岛由纪夫作品中集唯美、浪漫与古典风格的代表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文学价值。同为青春纯洁的爱情小说,三岛由纪夫却秉持着不同的创作理念,孕育出不同的文学风格与艺术气质。通过分析这两部小说,从中对比三岛由纪夫创作理念的差异与共通,以把握其小说艺术中复杂的辩证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骚 春雪 三岛由纪夫 创作理念 生与死的辩证法
下载PDF
从迈克尔·杰克逊的生与死看美国种族主义的悲哀
9
作者 陈腊春 桑艳平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180,共2页
一、迈克尔·杰克逊简介 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1958年8月29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一个黑人家庭。他是世界流行文化象征性的人物,在全世界都拥有着极高的知名度与巨大的影响力,
关键词 杰克逊 迈克尔 种族主义 美国 生与死 悲哀 印第安纳州 流行文化
下载PDF
谢丽·奥特纳与《珠穆朗玛峰上的生与死: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志扬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81-85,156,共5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谢丽·奥特纳对喜马拉雅、夏尔巴人的研究情况,并对其著作《珠穆朗玛峰上的生与死: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一书的主要内容和价值做了较为详细的评介。
关键词 谢丽·奥特纳 喜马拉雅 夏尔巴 《珠穆朗玛峰上的生与死 夏尔巴人与喜马拉雅登山运动》
下载PDF
品牌个性决定品牌的生与死
11
作者 庞少杰 闫伟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Z期221-221,共1页
性格概念原本只用于人,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孤僻,有的人高傲,有的人谦卑——但是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一样的,10个人就会有10种不同的性格,性格特点鲜明的人叫人难以忘怀,例如周星弛的搞笑、赵本山的土气、成龙的豪气等。而一个缺乏个... 性格概念原本只用于人,有的人活泼,有的人孤僻,有的人高傲,有的人谦卑——但是没有两个人的性格是完全一样的,10个人就会有10种不同的性格,性格特点鲜明的人叫人难以忘怀,例如周星弛的搞笑、赵本山的土气、成龙的豪气等。而一个缺乏个性的人,当你与他见面后,会很快地将他忘掉。动物也有性格,例如老虎凶猛、兔子乖巧、狐狸狡猾、狗的忠诚——时至今日,性格的运用甚至扩展到某一个城市,比如说:浪漫的巴黎、神秘的拉萨、奢华的纽约、昂贵的东京、伤感的耶路撒冷——仅仅几个字就可以把一个城市的个性概括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个性 生与死 性格特点 耶路撒冷 赵本山 个人 城市 忠诚
下载PDF
《野草》:鲁迅在大病之中对生与死的思考
12
作者 程桂婷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25,共6页
须藤医生在《医学者所见的鲁迅先生》一文中说:“先生自身于四十四五岁时已有结核,尤其是肺结核的预感了。”虽然须藤医生这篇文章可疑之处颇多,但这句话还是较为可信的。鲁迅在1923年9月至1924年3月历时半年的大病之中,
关键词 鲁迅 《野草》 生与死 须藤医生 肺结核
下载PDF
一个村庄的生与死——评《中国在梁庄》
13
作者 张新赞 《中国图书评论》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58,共5页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 近现代以来,乡村社会,"三农"问题,一直是知识分子揪心和焦虑的中心议题之一,相当一批人文社会学者以各种方式(学科)持续不断关注这些问题。在众多的凝视的目光中,文学从来不曾缺席。20多年前,梁鸿离开养育她的梁庄,今天,当她再次回到故乡时,却发现故乡早已面目全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与死 中国 村庄 乡村社会 中心议题 知识分子 社会学者 近现代
下载PDF
清贫朴实的生与死——墨家节用、节葬对当今环境、生态的启发
14
作者 萧宏恩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559-565,共7页
墨家主张“兼爱兴利”,但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何来之“利”?其一得抿除战争(除害),故主张“非攻”,其二乃开展民生方面的节流,故提出“节用”“节葬”,主张“崇俭去奢”。当今全球文明地区无不积极推展绿色科技,然... 墨家主张“兼爱兴利”,但在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天下凋敝,民不聊生,何来之“利”?其一得抿除战争(除害),故主张“非攻”,其二乃开展民生方面的节流,故提出“节用”“节葬”,主张“崇俭去奢”。当今全球文明地区无不积极推展绿色科技,然而,如果无法有效消弭破坏源(除害),又如何可能真正兴利?本文即欲由墨家“节用”“节葬”的论点及当今时代的具体作为,省思当今“人口”“劳动力”“殡葬”等相关问题,寻得解决之道。关于“节用”方面,除了衣、食、住、行的俭约外,提出“人口”和“劳动力”之问题。关于“人口”,在于如何藉由各个方面的节度以达致人口的增长,今之人口问题不在于量而在于平衡;而关于“劳动力”,则在于如何付诸劳力以展现最大效益。在“节葬”方面,主要在于“仁者之为天下度”以及“孝子之为亲度”两原则下的思考,在寸土寸金的今天,“厚葬久丧”则主要在于土葬对土地资源的消耗,现在虽有朝向火葬后存放灵骨塔之趋势,但强调人文自然关怀的自然葬法是否更符合殡葬的意义以及当今的现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家 兼爱 兴利 除害 节用 节葬 环境 生态 生与死
下载PDF
吴英的生与死
15
作者 郭芳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第6期32-38,共9页
吴英的生与死,不是她一个人在战斗。"罪不至死"、"刀下留人",为什么会有许多人主张对吴英宽容?吴英真的会死吗?如果她死了又意味着什么?
关键词 生与死 看守所 大讨论 外人
下载PDF
生与死的对话——论《伤逝》
16
作者 田右英 《柳州师专学报》 2007年第1期25-28,共4页
《伤逝》以灵魂自我言说的方式,阐释着爱情的另一世界:生与死的人生对话。是活着还是死去?鲁迅用一个历史学家的方式,解剖着自我生命的孤独、彷徨,在倒立的思想中,解答生命的焦虑和不安,也预言着生命的希望和自我的道路。
关键词 《伤逝》 生与死 涓生 娜拉
下载PDF
屠格涅夫《散文诗》“生与死”的哲理辨析
17
作者 吴嘉佑 《黄山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66-68,共3页
生与死是屠格涅夫《散文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他以多篇散文诗对其予以哲理辨析。他对生与死的辩证理解无疑得益于他的无神论,同时他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不仅超越了宗教观(生死轮回)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超越了古人的绝对性。他的理解与... 生与死是屠格涅夫《散文诗》的重要主题之一,他以多篇散文诗对其予以哲理辨析。他对生与死的辩证理解无疑得益于他的无神论,同时他对生与死的哲学思考不仅超越了宗教观(生死轮回)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且超越了古人的绝对性。他的理解与思考给读者以无尽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格涅夫 《散文诗》 生与死 哲理辨析
下载PDF
文学中生与死描述的背景
18
作者 吴秋林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5-99,共5页
文学中的生与死从根本上说是生发于斑斓的文化背景的对文化的或深沉或浅显的一种解释。与各自的多种色彩的背景相关。一般有三个背景:一是自然背景,二是社会背景,三是宇宙背景,这些背景都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深刻因素。每一种文化背景都是... 文学中的生与死从根本上说是生发于斑斓的文化背景的对文化的或深沉或浅显的一种解释。与各自的多种色彩的背景相关。一般有三个背景:一是自然背景,二是社会背景,三是宇宙背景,这些背景都涵盖了人类文化的深刻因素。每一种文化背景都是不相同的,并且都能导致文学生与死描述的差异,乃至对立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景 文化 文学生与死
下载PDF
维也纳分离派生与死主题探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烨 《艺术探索》 2009年第1期65-66,共2页
维也纳分离派是19世纪奥地利的象征主义派别,主张创新,追求形式感,重视工艺美术,认为艺术必须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分离派的画面主题总是关于生与死的内容,表现了画家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反映了当时的历... 维也纳分离派是19世纪奥地利的象征主义派别,主张创新,追求形式感,重视工艺美术,认为艺术必须具有强烈的表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并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分离派的画面主题总是关于生与死的内容,表现了画家内心的痛苦和压抑,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思想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也纳分离派 生与死 意识形态 哲理性
下载PDF
生与死的沉重演绎——试析《呼兰河传》中的民俗事象 被引量:1
20
作者 姚向奎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92-94,共3页
本文从文本入手,通过对其中几项民俗事象的分析解构,具体阐释出关于生与死这个永恒的文化主题。
关键词 民俗事象 解构 生与死 主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