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生主体价值取向的体育教学框架建构与实践路径
1
作者 罗伟浩 《中国教师》 2023年第4期89-91,共3页
通过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的解读,探索在此视角下学生主体体育教学框架的建构及实践路径。运用新思维、新发展方式与目标,能够把体育与健康课堂实现每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功能发挥出来,也为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提升提供引导,确... 通过对“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课程理念的解读,探索在此视角下学生主体体育教学框架的建构及实践路径。运用新思维、新发展方式与目标,能够把体育与健康课堂实现每个学生整体发展的功能发挥出来,也为教师自我反思、改进、提升提供引导,确立自身成长规划,最终将体育教学的育人本质落实到课堂教学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
原文传递
基于内外共生理论的农业精准信息服务框架构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妮 罗瑞 +1 位作者 花梦婷 戴红君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4-181,共8页
传统农业信息服务存在难以实现以问题为导向,以用户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信息服务的问题。致使产业需求和动能挖掘不足,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不畅通,信息鸿沟难以消解。将“内外共生理论”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以生产经营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作... 传统农业信息服务存在难以实现以问题为导向,以用户实际需求出发开展信息服务的问题。致使产业需求和动能挖掘不足,信息资源获取渠道不畅通,信息鸿沟难以消解。将“内外共生理论”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以生产经营主体和科技创新主体作为内生力量,以图书馆等信息服务机构作为外生力量,构建内外共生循环互动的农业精准信息服务框架。具体通过挖掘两大内生主体的信息需求,探索三大主体内外共生的可能性,进而提出具体的共生举措。具体包括:挖掘内生主体的个性化需求、知识获取习惯、用户行为轨迹及基本特征信息,构建农业需求精准表达模型;对农业领域多源异构资源进行加工再组织,面向产业需求,开展多层次、个性化、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在服务平台上,深度挖掘产业需求,对应匹配内容产品,形成精准服务模式。本研究提出该框架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形成一种可复制、可借鉴的农业信息服务模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外共理论 农业信息服务 农业精准服务 信息资源 内外生主体
下载PDF
观念的踪迹——20世纪80年代“电影性”问题的发生
3
作者 安燕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3-171,共9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电影界关于“电影性”“戏剧性”“文学性”及电影“现代化”的论辩体现出追求新颖性的悖论。“电影性”或“电影化”的自觉是在1980年代初“新启蒙”的西方话语与国内“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合谋的语境中,重回电影本体论与审美论的必然归宿。主体论践行以人为目的和中心的思想启蒙,追随“思想/文化/精神”的宏大叙事,在思维模式上是“反映论”的一体两面。作为形式主体,“审美论”按照表象直接性的知觉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作为合生主体,“反映论”按照因果效验方式来选择审美客体,二者各有其动力因与终极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80年代 电影性 审美论 反映论 生主体
下载PDF
凸显生本主体 提升合唱教学有效性 被引量:1
4
作者 钱晓慧 《名师在线》 2018年第15期9-10,共2页
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合唱内容的相关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中凸显生本主体,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合唱的训练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运用科学策略打造生本... 高中音乐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行合唱内容的相关训练,让学生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中凸显生本主体,实现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质。合唱的训练中,音乐教师一定要注重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运用科学策略打造生本主体的高效课堂,提升学生合唱方面的诸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音乐 主体 合唱教学
下载PDF
学材建构:基于主体创生的视角
5
作者 黄锋 《数学教学通讯》 2020年第16期48-49,共2页
在学材众谋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的经验提出猜想,而且可以借助网络求助,让教师的教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学。通过师生、生生的众谋、众筹、众创,开辟学材创生空间,丰富学材创生资源,延伸... 在学材众谋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不仅可以鼓励学生基于自我的经验提出猜想,而且可以借助网络求助,让教师的教服务、服从于学生的学。通过师生、生生的众谋、众筹、众创,开辟学材创生空间,丰富学材创生资源,延伸、拓展学材创生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学材建构 主体
下载PDF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
作者 谢士龙 《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2期106-108,共3页
新课改要求课堂始终坚持和体现学生为主体,激发兴趣,营造民主学习氛围,采取灵活教法,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第一主角,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 生主体 激趣 主动参与 民主氛围教法
下载PDF
教师主导与聋生主体结合的实现探讨
7
作者 莫立英 《课外阅读(中下)》 2012年第16期40-40,共1页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聋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我校积极投入到新课改,开展新的课题研究。课题《聋校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协调的实践研究》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在课堂中注重实现教师主导... 在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聋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已是刻不容缓。我校积极投入到新课改,开展新的课题研究。课题《聋校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协调的实践研究》被列为省“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在课堂中注重实现教师主导和聋生主体的最优结合,是构建班级教学与个性化教学互补协调的和谐课堂的关键所在。只有教师主导和聋生主体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真才实学,发展学生个蛀,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也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主导 生主体 最优结合
下载PDF
基于“师—生双主体”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以宁波大学文史专业为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南志刚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针对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师生主体不明、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宁波大学文史专业"基于师—生双主体"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生课程改革,形成以公共学位课、跨学科课程、一级学科课程和文献研... 针对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着师生主体不明、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宁波大学文史专业"基于师—生双主体"教育理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生课程改革,形成以公共学位课、跨学科课程、一级学科课程和文献研读课程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结构体系,构建合作性师生关系,带动教学方法改革,培养具有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创新性研究生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主体 研究 课程 改革
下载PDF
苏格拉底“问答法”对聋生思政课堂教学的启示
9
作者 刘春颖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69-170,共2页
苏格拉底"问答法"中平等对话、重视激励,调动思维、反问诘难,由三而一、归纳综合的特点对主体教育过程的实践活动具有新启示。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了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之后,聋生课... 苏格拉底"问答法"中平等对话、重视激励,调动思维、反问诘难,由三而一、归纳综合的特点对主体教育过程的实践活动具有新启示。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实践中使用了苏格拉底"问答式"教学之后,聋生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普遍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 生主体 教育教学方法 问答法
下载PDF
生本视角下微型游戏项目教学观课感——以“城堡阻击战”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兵兵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15年第1期65-66,共2页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是以微型项目为载体,以微型游戏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玩游戏中进行项目学习的教学样式。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情境学习"和"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融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差异教学等课堂教学策略... 微型游戏项目教学是以微型项目为载体,以微型游戏为主要形式,学生在玩游戏中进行项目学习的教学样式。微型游戏项目教学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情境学习"和"做中学"的教学思想,融情境教学、项目教学、差异教学等课堂教学策略于一体,具有鲜明的课堂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游戏项目 主体 教学观摩 课堂评价
下载PDF
生成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创生基础、过程及保障研究
11
作者 罗雁文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6-10,共5页
资源是学习的客体,生成是资源创生的主要途径,生成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是教学信息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数字化学习本质出发,以生成性理论为基础,探讨生成性数字化资源的创生基础、创生过程、创生保障措施,为生成性数字化... 资源是学习的客体,生成是资源创生的主要途径,生成性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研究是教学信息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从数字化学习本质出发,以生成性理论为基础,探讨生成性数字化资源的创生基础、创生过程、创生保障措施,为生成性数字化资源的利用策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有效提高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质量,确保数字化学习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性数字化学习资源 生主体 基础 过程
下载PDF
在互评中合作 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12
作者 张洪彪 《新课程研究(下旬)》 2014年第8期111-112,共2页
作文互评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能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将作文素材的丰富和灵活选用相结合,能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相结合,也能将习作方法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 作文互评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形式,能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将作文素材的丰富和灵活选用相结合,能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相结合,也能将习作方法的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形成写作的基本技能和解读各种作文命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从而形成独特的习作见解,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展互评 生主体 丰富素材 训练思维 促进合作 攻克难关
下载PDF
如何理解牟宗三的“智的直觉”概念——与李腾飞先生商榷
13
作者 李志春 《当代儒学》 2017年第2期59-73,共15页
李腾飞先生不仅认为杨泽波教授所理解的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是意义赋予说,并进一步认为其将牟宗三相关思想界定为境界形态的存有与善相全都出了差错,而应是一种实体论且创生的物自体是事物自身。事实上,牟宗三"智的直觉"虽然与西... 李腾飞先生不仅认为杨泽波教授所理解的牟宗三"智的直觉"思想是意义赋予说,并进一步认为其将牟宗三相关思想界定为境界形态的存有与善相全都出了差错,而应是一种实体论且创生的物自体是事物自身。事实上,牟宗三"智的直觉"虽然与西方的"意义赋予说"不同,但在某些构成环节上具有可比性,同时其创生的主体只能在人而不在李先生所谓的天,最后其创生的"物自身"在内容上具有时空性,因而是"善相"而非事物之在其自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的直觉 生主体 时空性
下载PDF
民族地区儒学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与机制——以云南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浩然 邓坤 《昆明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枢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儒学文化嵌入云南是一个历史性、阶段性与层级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重塑云南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 儒学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枢纽,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了历史性作用。儒学文化嵌入云南是一个历史性、阶段性与层级性的过程,通过不断吸纳、融合、重塑云南文化,形成特色鲜明的云南儒学文化。云南儒学文化在国家空间与地方社会展演着中华文化的主体行动逻辑,进而形成主体互生关系,在政治策略、文化礼仪、思想意识等方面深刻影响云南各层级实践主体,将云南各民族牢牢纳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云南儒学文化 多层级 主体
下载PDF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问题追问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玉凤 赵金龙 《文教资料》 2007年第5期98-99,共2页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以社会变革为基础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品德素质、彰显学生主体性等三个方面对课程改革的前提、保证和旨归进行了论述,旨在教学实践中... 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理念,课程改革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以社会变革为基础的教育改革、提高教师品德素质、彰显学生主体性等三个方面对课程改革的前提、保证和旨归进行了论述,旨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有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改革 社会变革 教师品德学 生主体
下载PDF
Teacher's role in teaching 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 (EMP) 被引量:2
16
作者 CHANG Jin-ping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7期1-7,38,共8页
This paper has addressed key notions about ESP and examined issues in ESP curriculum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was determined by a need identified based on author'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s an EMP instructor... This paper has addressed key notions about ESP and examined issues in ESP curriculum design. The content of the paper was determined by a need identified based on author'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as an EMP instructor designing and delivering the content-based language lessons--language preparation for Doctoral Degree Applicants in medicin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in English class teachers should adopt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have some knowledge of the special subjects and choose appropriate materials that fit all medical students. This approach has achieved satisfactory result in helping students know about the latest breakthroughs in biomedical fields, communicate with colleagues of other countries and contribute to foreign medical journa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 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s (EMP) students-centered anoroach
下载PDF
学校课程建设自觉表达的内涵、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建国 张蓁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8期31-34,共4页
面对素养时代的到来,中小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觉意识与创新能力,寻求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方式,彰显课程建设的主体性、规范性和创生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面临着认知性、资源性和文化性困境,制约着素养本位课程新体系的形成。为... 面对素养时代的到来,中小学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觉意识与创新能力,寻求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方式,彰显课程建设的主体性、规范性和创生性。当前,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面临着认知性、资源性和文化性困境,制约着素养本位课程新体系的形成。为此,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等课程主体应协同运用理念培育、文化融合和制度创新三大策略,推进学校课程建设的自觉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课程建设 自觉表达 主体
下载PDF
Interactions between mycoplasma 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and the host cells 被引量:18
18
作者 YOU Xiao-xing ZENG Yan-hua WU Yi-mou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5期342-350,共9页
Mycoplamas are a group of wall-less prokaryot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some of which are pathogenic for humans and animals. There are many lipoproteins anchored on the outer face of the plasma membrane, called ... Mycoplamas are a group of wall-less prokaryote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some of which are pathogenic for humans and animals. There are many lipoproteins anchored on the outer face of the plasma membrane, called 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LAMPs). LAMPs are highly antigenic and could undergo phase and size variation, and are recognized by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 through Toll-like receptors (TLR) 2 and 6. LAMPs can modulate the immune system, and could induce immune cells apoptosis or death. In addition, they may associate with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host cells and are also con-sidered to be cofactors in the progression of A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COPLASMA Lipid-associated membrane proteins (LAMPs) Toll-like receptor (TLR) Immunomodulin
下载PDF
Birth is the Fall From Grace" Children in the Films of Ingmar Bergman
19
作者 Jeffrey Gordo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2年第3期377-381,共5页
The world of Ingmar Bergman is notoriously dark. He exposes us repeatedly to the isola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o our desperate attempts to break free of it. To be human for Bergman is to be imperiled, to move i... The world of Ingmar Bergman is notoriously dark. He exposes us repeatedly to the isolation of human subjectivity and to our desperate attempts to break free of it. To be human for Bergman is to be imperiled, to move in an atmosphere of relentless anxiety, and to be driven by passions whose source and power we can neither master nor understand. Is there a period of innocence, a time before we are caught in the coils of the human condition? The author will argue that Bergman's treatment of children demonstrates that in his world birth is the fall from gr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GMAN film CHILDREN
下载PDF
Emptiness (Sunyata) for Caring the Self in the Middle Path: Reinvestigating the Middle Path Philosophy of Ngggrjuna
20
作者 Mathew Varghes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5期347-361,共15页
Classical Indian Buddhist philosopher Nfigfirjuna is known for his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 Buddha's teachings, the philosophy of Middle Path (Mfidhyamika). Notably he had introduc... Classical Indian Buddhist philosopher Nfigfirjuna is known for his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 central conception of Buddha's teachings, the philosophy of Middle Path (Mfidhyamika). Notably he had introduced the unique concept of "emptiness" (gnyata) to explain the Middle Path philosophy: 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 of "emptiness" is dependent co-arising of various elements that support the worldly experience.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is concept is used in explaining the subjectivity of a human person and how it is used for interpreting the unique process of human existence. The discussions on subjectivity are imprecise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But Ngrjuna's philosophy enables us to explain subjectivity conclusively, without it having to be explained using metaphysical positions. Sunyata may introduce a new definition for the concept of non-self: not for negating the self but for caring self from the problems of life by making it centered in the Middle Path (madhyama-pratipat), where one may naturally be able to use his wisdom (prajh) as the guiding principle: not mere knowledge (na). Sanyat is understood using fourfold (catus.kot.i) logical analysis, not twofold analysis employed normally by other philosophers. Here, the Buddhist notion of self as the co-dependent evolution process of five aggregates (pahcaskandhas) is reinterpreted using the unique method of tetralemma (catus.kot. i). This critique explores the Western philosophy's conceptions on "human reasoning, "logocentrism," and the objective analytical method of modern science." After careful cross examination of the rival philosophical positions, it reasons out why the "rationale of nature" is always superior to "human reasoning" and "logocentr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sdom subjectivity Middle Path co-dependent co-arising five aggregates LOGOCENTRIS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