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生产主义乡村非遗文化空间的重构——以江苏省徐州市马庄香包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渠爱雪 孟召宜 +1 位作者 王梦琪 陈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8-13,共6页
随着乡村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转型,乡村非遗文化空间不断重构.其重构过程具有阶段递进性,呈现尺度扩展性、时间延展性、功能拓展性、规训提升性;重构内容具有多元价值性,表现为生产空间从分散到集中,展销空间从非正式到正式,体验空... 随着乡村从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转型,乡村非遗文化空间不断重构.其重构过程具有阶段递进性,呈现尺度扩展性、时间延展性、功能拓展性、规训提升性;重构内容具有多元价值性,表现为生产空间从分散到集中,展销空间从非正式到正式,体验空间从无到有;重构机制具有多元驱动性,其中,产业升级是深层次驱动力,地方精英是内在能动力量,靶向政策是直接助推力量,多元主体是外部辅助力量.后生产主义乡村应立足地方非遗文化,通过积极能动和借助外力,以非遗强化地方性,进而通过地方营销与文旅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乡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马庄香包
下载PDF
生态农业与新生产主义乡村的型构——江西垣村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卢成仁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31,共17页
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 乡村社会学研究"去农业化"的趋势,带来了农业研究与乡村研究的二元分立。同时,生产主义、后生产主义和多功能乡村概念,不仅是对西方国家乡村转型与变迁过程的理论抽象,"农民的终结""农业的终结"也成为逻辑推演的必然结果。文章以江西垣村生态农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如何重新将农业与乡村结合起来分析;(2)新生产主义乡村如何可能;(3)生态农业发展带来的理论命题及其挑战。生态农业技术和产量、合作社的生产组织过程、生产端中心的产消连接、新型城乡关系形塑、乡村社会运作及与国家关系六个层面上出现的新变化、新组合,使新生产主义乡村成为中国乡村一种极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类型与形态。如何面对生态农业对农业种植与乡村社会的重塑,如何面对中国社会食物需求上的转型及其引发的对乡村与农业和广义城乡关系的重新定义和塑造,是生态农业带来的理论命题及研究上的挑战。文章以中国乡村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抽象,提示乡村转型一种重要发展类型和形态之外,丰富和推进乡村社会学对农业与乡村关系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生产主义乡村 产消连接 城乡关系 村落社会
下载PDF
后生产主义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淘宝村、网红村现象解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张云彬 姚瑾凡 +1 位作者 陈静媛 朱萌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8-74,共7页
在对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大集镇淘宝村和王家岭网红村在由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功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重构现象,由此归纳总结淘宝村和网红村在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中乡村重构的内容及特点。... 在对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特征阐述的基础上,对比分析大集镇淘宝村和王家岭网红村在由生产主义向后生产主义的演进过程中的功能、空间、景观等方面的重构现象,由此归纳总结淘宝村和网红村在向后生产主义乡村转型中乡村重构的内容及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淘宝村、网红村是互联网塑造的流空间和地方空间叠加的空间复合体,带动了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其本质是以增值消费为目的的乡村空间生产的过程,乡村振兴政策背景是这一过程的助推器。本文从空间重构视角拓展了乡村转型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乡村 乡村空间 空间重构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后生产主义视角下威尔士农业环境计划对我国乡村发展的启示
4
作者 肖张荣 张榕珊 张俊杰 《城乡规划》 2023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成为应对粮食安全、环境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主要阵地,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村的相关政策机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而西欧各国也曾面临相似问题,社会中产阶层希望乡村提供更广泛的商品和服... 在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乡村成为应对粮食安全、环境管理和生物多样性等问题的主要阵地,如何进一步完善乡村的相关政策机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而西欧各国也曾面临相似问题,社会中产阶层希望乡村提供更广泛的商品和服务,包括食品安全、休闲空间、生境管理以及环境服务等,但生产主义乡村范式在空间生产上难以响应社会需求。英国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威尔士农业环境计划”,通过构建“土地利用—生境管理”关系、形成“政治—经济”双驱动的空间响应,以及从“形式—内容”上丰富创业活动等政策手段,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后生产主义乡村生产范式,并促使农户生产与生态兼顾的公众意识的觉醒。文章通过解析后生产主义语境下英国威尔士农业环境计划的动因、作用和机制,为推动我国广大乡村空间生产的多功能转型和乡村振兴政策机制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乡村 农业环境计划 乡村振兴 空间响应 多功能转型
下载PDF
后生产主义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研究——基于无锡马山镇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8
5
作者 姚娟 马晓冬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5-142,共8页
阐释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以无锡马山镇为实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图谱比较法,比较分析城郊乡村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功能布局及空间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非农化、多功能化、生态化和空间资... 阐释后生产主义乡村内涵和特征基础上,以无锡马山镇为实证,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图谱比较法,比较分析城郊乡村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的经济形态、功能布局及空间景观的变迁。研究表明:后生产主义乡村具有非农化、多功能化、生态化和空间资本化特征,并呈现多元景观和价值空间;近30年马山镇从传统山村——乡村工业化——生态旅游度假岛的发展过程,也是从生产性乡村逐步演化到后生产性乡村的过程;马山后生产性乡村多元价值空间重构过程,是在空间生产机制作用下,面向旅游消费、高品质居住和生态服务等多元价值空间产生、扩张和集聚,具有后生产主义乡村特征的景观在镶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乡村 多元价值 空间重构 马山镇
原文传递
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及其提供的思考 被引量:21
6
作者 王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2,156-157,共7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整理了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乡村转型研究的规范内容以及对国内村庄转型研究的启示,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提供了研究单位选择、转型...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引起了社会科学界的重视。本文整理了发达国家乡村转型研究兴起的背景,总结了乡村转型研究的规范内容以及对国内村庄转型研究的启示,认为发达国家的乡村转型研究提供了研究单位选择、转型的本质问题、共性和特殊性以及欧美经验适用性等重要的思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转型 村庄转型 生产主义乡村 乡村运动
下载PDF
基于多功能的环城乡村游憩潜力评价与类型区划——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
7
作者 于鑫磊 马晓冬 甄雨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3期1-6,共6页
乡村游憩带是传统环城游憩带中的一个重要环带,随着我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和城市后郊区化的发展,传统乡村游憩的功能与空间格局均发生了重构,这种重构在城郊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基于对新时期乡村游憩资源新的认知观,多... 乡村游憩带是传统环城游憩带中的一个重要环带,随着我国后生产主义乡村和城市后郊区化的发展,传统乡村游憩的功能与空间格局均发生了重构,这种重构在城郊乡村表现得尤为明显.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基于对新时期乡村游憩资源新的认知观,多维构建环城乡村游憩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阐释研究区内乡村游憩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并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划分发展类型、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铜山区乡村游憩中的生态观光潜力和农事参与潜力普遍较高,康养休闲潜力和民俗体验与文化传承潜力普遍较低.铜山区乡村游憩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东南部吕梁山一带、中西部近城区一带和北部环微山湖一带.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将铜山区划分为乡村综合游憩区、乡村生态康养休闲区、乡村农事观光体验区和乡村风土民俗娱乐区4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主义乡村 后郊区化 环城乡村游憩 空间重构 潜力评价 铜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