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关于《资本论》中的生产力形式的理论初探
1
作者
李广智
《学术交流》
1988年第2期31-35,共5页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等劳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力形式”的思想。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形式
资本主义
生产
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
生产力
资本主义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要素
资本论
劳动者
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交换与生产力的内容和形式
2
作者
吕福新
《求是学刊》
1987年第6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生产力
系统
生产力形式
内容和
形式
构成内容
子系统
构成要素
生产
要素
内容与
形式
联结起
形式
体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祥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式都表现出了与往不同的新特征。一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转化为
生产力
现代
生产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新特征
第二次技术革命
劳动密集
生产力形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战略初探
4
作者
管盖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6-71,共6页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并以是否有利于发属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完成新时期中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并以是否有利于发属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完成新时期中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内在机理,及其发展战略任务、走向等等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
发展战略
大
生产
生产力形式
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
高级化发展
功能化
功能经济
城市经济区
功能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
5
作者
顾选能
武翠娥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3-75,共3页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顾选能,武翠娥关键词生产力形式,内涵金字塔,广义内涵塔,空心3元塔我们阅读了原道谋的《试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一文(下称原文)[1],感到该文论述精辟,结论无可辩驳,但用内涵金字塔(co...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顾选能,武翠娥关键词生产力形式,内涵金字塔,广义内涵塔,空心3元塔我们阅读了原道谋的《试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一文(下称原文)[1],感到该文论述精辟,结论无可辩驳,但用内涵金字塔(connotationPyrami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形式
内涵金字塔
广义内涵塔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6
作者
李旭东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
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劳动
生产
率
增加农副产品商品数量和品种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是建立和完善农业
生产
责任制的目的.目前
我省农村实行的各种
形式
的责任制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
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到组
统一经营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统一管理包干到户以及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等
形式
.各地建立起与
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
生产
责任制
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促进
生产
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农业
生产
实行各种
形式
的责任制
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政策.只要群众满意
经济效果好
就应当稳定下来
进一步充实、完善它的内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成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4,共9页
人是时间—历史性存在,因此历史问题始终构成哲学的基本论域而需要我们予以持续回应。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智慧并发挥着恒久的实践效应,在于它基于生存—本体论维度而非近代认识论意义,在人类始终遭遇并在资本主义社会急...
人是时间—历史性存在,因此历史问题始终构成哲学的基本论域而需要我们予以持续回应。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智慧并发挥着恒久的实践效应,在于它基于生存—本体论维度而非近代认识论意义,在人类始终遭遇并在资本主义社会急需破解的自由实现问题上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析视角。这体现在它不同于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先验理性史观以及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西方历史理解范式,而是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历史展开的前提,揭示出历史的动力在于由分工导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由此才展开所有制的不同历史表现形式及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的现实,进而指出共产主义的运动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主体地位。正是在历史的前提、动力、目的、主体及其实现路径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才彻底改变了人类理解历史的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传统西方历史观
生产
分工
生产力
与交往
形式
原文传递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发展片论之二
8
作者
张凌云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7,共7页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神圣家族》不仅阐明新唯物主义是与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也阐明了人之存在向应在——共产主义发展的逻辑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仅实现了存在论转向,而且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神圣家族》不仅阐明新唯物主义是与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也阐明了人之存在向应在——共产主义发展的逻辑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仅实现了存在论转向,而且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的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了唯物史观,由历史哲学转向历史科学,依据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与论证人的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生产力
与交往
形式
矛盾运动规律
原文传递
题名
关于《资本论》中的生产力形式的理论初探
1
作者
李广智
机构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出处
《学术交流》
1988年第2期31-35,共5页
文摘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百科全书。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全面深入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由于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的,因此马克思在研究生产关系的同时,对生产关系的基础——生产力,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特别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指协作、分工、机器大工业等劳动方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力形式”的思想。本文就此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教于理论界的同行。
关键词
生产力形式
资本主义
生产
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
劳动
生产力
资本主义
生产
方式
生产力
要素
资本论
劳动者
相适应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交换与生产力的内容和形式
2
作者
吕福新
出处
《求是学刊》
1987年第6期39-43,共5页
关键词
生产力
系统
生产力形式
内容和
形式
构成内容
子系统
构成要素
生产
要素
内容与
形式
联结起
形式
体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被引量:
1
3
作者
徐祥运
机构
抚顺石油学院社会科学部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32-36,共5页
文摘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徐祥运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在不同的时代却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过去相比,现代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无论是速度、规模、结构还是转化方式都表现出了与往不同的新特征。一现...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转化为
生产力
现代
生产力
知识密集型产业
科学—技术
知识密集型工业
新特征
第二次技术革命
劳动密集
生产力形式
分类号
F014.1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战略初探
4
作者
管盖忻
机构
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66-71,共6页
文摘
党的十三大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部工作的中心,并以是否有利于发属社会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了完成新时期中搞好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中心任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的性质、特点,内在机理,及其发展战略任务、走向等等问题,我们应有一个系统、深入的认识。
关键词
生产力
发展战略
大
生产
生产力形式
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
高级化发展
功能化
功能经济
城市经济区
功能型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
5
作者
顾选能
武翠娥
机构
保定变压器厂总工程师办公室
出处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3-75,共3页
文摘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顾选能,武翠娥关键词生产力形式,内涵金字塔,广义内涵塔,空心3元塔我们阅读了原道谋的《试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一文(下称原文)[1],感到该文论述精辟,结论无可辩驳,但用内涵金字塔(connotationPyramid,...
关键词
生产力形式
内涵金字塔
广义内涵塔
分类号
F062.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6
作者
李旭东
出处
《河北学刊》
1982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
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高劳动
生产
率
增加农副产品商品数量和品种
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这是建立和完善农业
生产
责任制的目的.目前
我省农村实行的各种
形式
的责任制有:专业承包、联产计酬
统一经营、联产到劳、到组
统一经营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统一管理包干到户以及小段包工、定额计酬等
形式
.各地建立起与
生产力
水平相适应的
生产
责任制
对于调动农民积极性
促进
生产
的发展起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农业
生产
实行各种
形式
的责任制
是我们党的一项长期的政策.只要群众满意
经济效果好
就应当稳定下来
进一步充实、完善它的内容.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
被引量:
7
7
作者
李成旺
机构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84,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成路径及其当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2BKS011]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项目编号:NCET-13-0316]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人是时间—历史性存在,因此历史问题始终构成哲学的基本论域而需要我们予以持续回应。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哲学的最大智慧并发挥着恒久的实践效应,在于它基于生存—本体论维度而非近代认识论意义,在人类始终遭遇并在资本主义社会急需破解的自由实现问题上提供了新的历史分析视角。这体现在它不同于历史不可知论、历史实用观、神学唯心史观、先验理性史观以及人本学唯心史观等传统西方历史理解范式,而是把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作为历史展开的前提,揭示出历史的动力在于由分工导致生产力与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由此才展开所有制的不同历史表现形式及人的不自由程度加深的现实,进而指出共产主义的运动性质以及无产阶级作为实现历史目标的主体地位。正是在历史的前提、动力、目的、主体及其实现路径等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上实现了革命性变革,历史唯物主义才彻底改变了人类理解历史的图景。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传统西方历史观
生产
分工
生产力
与交往
形式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发展片论之二
8
作者
张凌云
出处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51-57,共7页
文摘
人的解放是马克思思想发展的逻辑主线。《神圣家族》不仅阐明新唯物主义是与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也阐明了人之存在向应在——共产主义发展的逻辑基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不仅实现了存在论转向,而且确立了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类的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德意志意识形态》创立了唯物史观,由历史哲学转向历史科学,依据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与论证人的发展规律。
关键词
人道主义
唯物主义
新唯物主义
生产力
与交往
形式
矛盾运动规律
分类号
B03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关于《资本论》中的生产力形式的理论初探
李广智
《学术交流》
198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交换与生产力的内容和形式
吕福新
《求是学刊》
198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析现代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新特征
徐祥运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战略初探
管盖忻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理想空心3元广义内涵塔
顾选能
武翠娥
《中国机械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论统一经营、包干到户的生产责任制
李旭东
《河北学刊》
198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历史唯物主义的超越对象与超越路径
李成旺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7
原文传递
8
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社会的人——马克思思想的逻辑发展片论之二
张凌云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