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被引量:3
1
作者 谭志雄 穆思颖 +1 位作者 韩经纬 陈思盈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61,共13页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 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的新质态,是应用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开辟新赛道、孕育新价值、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突破价值链低端嵌入和低端锁定困境、实现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重要抓手,也能够促进国内价值链深化,实现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两条价值环流良性互动。本文丰富拓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与时代内涵,理清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逻辑机理,探讨挖掘新质生产力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的现实路径。研究发现,相较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由科技创新推动,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致力于提升中国对整个全球价值链贸易网络的控制力,加快实现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向高端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新引擎,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阵地,以未来产业为策源地,发挥高素质人才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实现工序升级、产品升级和链条升级等途径推进全球价值链攀升。新质生产力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基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阵地,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支撑,以构建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协同提升为重点,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工地位,培育国内价值链的竞争力;以绿色生产力与数字生产力双轮驱动为新动能,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两部门结合为着力点,发挥有效市场的促进作用,发挥有为政府的引领作用,以人才引培制度与“链长制”为政策支撑,持续推动全球价值链攀升。面对当前国际背景和国内形势,必须牢牢把握生产力发展跃迁的大趋势,通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全球价值链攀升路径,加快塑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培育新动能,把握新机遇。新质生产力的形成能改变中国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的被动局面并确保产业链安全韧性,为后发国家或地区在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实现价值链升级方面提供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对中国抢抓全球价值链重塑契机下更深层次地提升竞争优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球价值链攀升 价值链地位 生产力跃迁 现实路径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2
作者 郭郡郡 葛宏进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4期75-85,111,共12页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般具有创新性、引领性、融合性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够弥... 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一般具有创新性、引领性、融合性和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特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能够弥补我国供应链的短板,突破“卡脖子”环节,巩固我国国际竞争的优势地位,促使我国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维护我国产业体系的安全。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动力,以高素质人才为支撑,推动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从而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要发挥新质生产力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作用,必须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基础,以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动力,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构建合理有效的人才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国际竞争力 生产力跃迁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若男 宋香荣 陈海龙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25,共15页
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因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产业... 基于2012—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研究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是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显著因素;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来驱动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在不同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数字化水平下呈“边际递增”趋势;新质生产力对经济临近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溢出效应;东部地区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大于西部地区;在创新型省份试点政策下,新质生产力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稳健且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跃迁 深度融合 空间溢出 经济高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