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库区农业 改善库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四川省岳池县水淹区农业发展的思考
1
作者 何朝晖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发展 库区农业 库区人民 生产生活条件 四川 岳池县
下载PDF
解决农牧区人畜饮水问题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2
作者 王胜德 《青海经济研究》 2002年第3期23-25,共3页
关键词 农牧区 人畜饮水问题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 中国
原文传递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3
《调查研究报告》 2007年第209期1-18,共18页
淮河行蓄洪区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问题,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改善。然而,“以跑为主”仍是行蓄洪区内大部分群众防洪避险的首要选择,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不如区外,“人水争地”是造成行蓄洪区内居民... 淮河行蓄洪区的建设基本解决了区内居民的人身安全问题,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取得了明显改善。然而,“以跑为主”仍是行蓄洪区内大部分群众防洪避险的首要选择,区内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不如区外,“人水争地”是造成行蓄洪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根本原因,对各行蓄洪区进行不同的战略定位和管理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前提条件,实现人口控制和人口转移是区内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行蓄洪区 生产生活条件
原文传递
20世纪末安徽省扶贫开发的历史回顾及重要成就 被引量:2
4
作者 闪辉 雷能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3年第2期225-226,共2页
安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归纳起来可分为 4个阶段 :救济式扶贫阶段 (建国~1 977年 ) ;体制改革推动脱贫阶段 (1 978~ 1 985年 ) ;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阶段 (1 986~1 993年 )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1 994~2 0 0 0... 安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进程归纳起来可分为 4个阶段 :救济式扶贫阶段 (建国~1 977年 ) ;体制改革推动脱贫阶段 (1 978~ 1 985年 ) ;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阶段 (1 986~1 993年 ) ;“八七”扶贫攻坚阶段 (1 994~2 0 0 0年)。自 80年代中期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开始 ,特别是“八七”扶贫攻坚的 7年间 ,安徽省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度增加 ,贫困人口逐年减少 ,贫困县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末 安徽 扶贫开发 回顾 发展阶段 资金 农民收入 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下载PDF
扶贫工作的好带头人──记“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优秀个人”何光亮同志
5
作者 汝永才 《青海金融》 1998年第4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基层组织建设 扶贫工作 农村牧区 带头人 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办学条件 扶贫点 脱贫致富 保险公司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Effects of nutrient profiles and light regime on the production of exopolysaccharide by Porphyridium cruentum 被引量:1
6
作者 SUN Li-qin WANG Chang-hai SHI Le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8年第10期71-79,共9页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orphyridium cruentum and the cell biomass, we investigated several important cul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nutrient-salts, light irradiance as well as growth condi...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yield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Porphyridium cruentum and the cell biomass, we investigated several important cultural conditions such as nutrient-salts, light irradiance as well as growth conditions in the flat plate photobioreacturs (FPPBR) with different light-path. We have found that the optimal (OCM II ) was a superior medium for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than the f/2 and Koch medium, and the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with OCM II was increased by 1.79 times and 1.62 times compared with that of f/2 and Koch medium; the yields of polysaccharides were also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light intensity and irradiation length Furthermore, w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yields of both the biomass and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c using a small light-path photobioreactor, and about 2.1 times increase of polysaccharide production was observed in FPPBR-30 than in FPPBR-100. Overall, the process for polysaccharides production was improved and this would facilitate further studies on such polysaccharidcs such as their antiviral and antitumor activ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growth culture condition 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 fiat-plate photobioreactor Porphyridium cruentum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