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的“生产辩证法”--评鲍德里亚的《生产之镜》 被引量:1
1
作者 白刚 张荣艳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5-121,共7页
在《生产之镜》中,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立足于生产理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遵循同一个逻辑,反而成了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的"同谋",是反映着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生产之镜"... 在《生产之镜》中,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立足于生产理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遵循同一个逻辑,反而成了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最大的"同谋",是反映着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生产之镜"。因此,必须以"符码"生产为核心的"象征交换"来打破这一"生产之镜"。实际上,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具有"实证性"和"超越性"双重维度,二者之间充满着辩证的张力。生产理论既是马克思"批判的武器",更是马克思"武器的批判",而鲍德里亚却仅仅抓住"批判的武器"而忽视了"武器的批判"。在生产问题上,马克思是"观照生产而超越生产"的"生产辩证法",鲍德里亚却是"消解生产而抛弃生产"的"生产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 生产之镜 生产形而上学 生产的张力 生产辩证法
下载PDF
“知性”和“辩证”:评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生产辩证法的批判
2
作者 史丽云 《理论观察》 2022年第9期74-76,共3页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面对生产问题,鲍德里亚与马克思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知性”的思维方式,后者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知性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有其优点,但面对重大社会历史议题,以... 鲍德里亚在《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的生产辩证法进行了批判。面对生产问题,鲍德里亚与马克思的思维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知性”的思维方式,后者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知性思维方式在生活中有其优点,但面对重大社会历史议题,以知性的思维方式批评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理论,并不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性 辩证 鲍德里亚 马克思 生产辩证法
下载PDF
作为具体生产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成旺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54,158,共1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和传播史上,传统诠释往往容易把各种形式的决定论解读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作为传统西方观念论哲学的主导思维范式,决定论实际上体现为一种还原论与实体性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无意诉诸构建决定论意味的知识体系... 在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和传播史上,传统诠释往往容易把各种形式的决定论解读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本质。作为传统西方观念论哲学的主导思维范式,决定论实际上体现为一种还原论与实体性思维。历史唯物主义无意诉诸构建决定论意味的知识体系来寻求人的自由的实现路径,而是旨在通过揭示蕴含着具体的历史性内容的人类物质生产运行机制,现实地考察自由及其实现问题。阐明历史唯物主义与作为概念-精神辩证法的历史决定论之间的异质性特征,恢复作为具体的、历史的生产辩证法的历史唯物主义本来面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决定论 还原论 实体性思维 生产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
原文传递
戏剧隐喻: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战争的叙事手法及其哲学意蕴
4
作者 谭兴林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29,共10页
置身于更迭交替的政治环境,肩负着引导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持续关注着世界各国战争问题。不同于诸多关于战争的常规叙事,马克思恩格斯热衷于以戏剧喻指战争,这种戏剧隐喻聚焦于19世纪40年代末的欧洲革命,19世纪50年代的阶... 置身于更迭交替的政治环境,肩负着引导无产阶级的革命任务,马克思恩格斯持续关注着世界各国战争问题。不同于诸多关于战争的常规叙事,马克思恩格斯热衷于以戏剧喻指战争,这种戏剧隐喻聚焦于19世纪40年代末的欧洲革命,19世纪50年代的阶级博弈、大国冲突、殖民扩张的局势,19世纪60年代末的工人起义及普法冲突三个时期。通过设置剧场结构,马克思恩格斯使读者在对战争剧情产生共鸣的同时,也使他们能够从充满多种历史可能性的世界剧场中觉察与反思自己剧中人、剧作者的身份。这种关于战争的戏剧化叙事隐匿着双重逻辑:其一,阶级分析逻辑。基于悲剧崇高、喜剧讽刺的戏剧传统,马克思恩格斯在战争戏剧的主人公叙事中凸显了对各阶级的分析与厘定。其二,生产辩证法逻辑。马克思恩格斯承袭了德国古典哲学关于戏剧的规定中所蕴含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性内涵,超越了黑格尔哲学以精神辩证法为内核的戏剧转换范式,在对战争戏剧概念的界定中诠释出历史的真正规律——生产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隐喻 战争叙事 阶级分析 生产辩证法
下载PDF
“卢梭悖论”的内在逻辑与马克思哲学的超越路径
5
作者 王雨洋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22年第3期110-119,共10页
卢梭超越了之前的政治哲学传统,从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的维度来考察自由问题,强调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作为“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这一公意,诉诸契约国家中的法律和道德上的平等来实现自由。但由于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导致占统... 卢梭超越了之前的政治哲学传统,从人的本质属性和存在方式的维度来考察自由问题,强调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作为“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这一公意,诉诸契约国家中的法律和道德上的平等来实现自由。但由于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导致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特殊意志取代了公意,契约国家反而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集团的统治工具,进一步扩大了现实中的物质不平等,从而加深了人的不自由。基于理性建构的社会契约却导致了非理性后果,由此形成了“卢梭悖论”。不同于卢梭认为自由是个人在契约国家中服从公意,马克思揭示了自由是现实所有制状况的重要表征,人的不自由在近代达到顶峰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只有诉诸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变革不合理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化解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之间的矛盾。马克思以生产辩证法对“卢梭悖论”的破解,开启了探寻自由问题的全新哲学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梭悖论” 社会契约 公意 生产辩证法 社会关系合理化
下载PDF
人与自然的和谐小议
6
作者 朱德生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37-40,共4页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一种历史性的现象。不能将我们所追求的人与自然的和谐,混同于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历史性和谐,就要自觉掌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克服对真理的直观主义的理解。真理是真和善的统一。
关键词 人与自然的和谐 天人合一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 真与善的统一
下载PDF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哲学意蕴——以《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为中心的考察
7
作者 杨洪源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44,共9页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批判性质、辩证方法、逻辑建构和思想旨归,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变革性的哲学,《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为很好的例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验论方法与道德哲学传统,必然赋予对它的批判以同等的哲学属性。与此同时,... 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批判性质、辩证方法、逻辑建构和思想旨归,充分表明它是一种变革性的哲学,《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为很好的例证。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经验论方法与道德哲学传统,必然赋予对它的批判以同等的哲学属性。与此同时,经验论方法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唯物主义性质,决定着马克思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唯物主义,借鉴、改造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得出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方法和生产总体辩证法。诉诸于此揭示作为一般性规定的商品(价值)及其交换过程、作为特殊性规定的货币及其在简单流通中的辩证运动、作为个别性规定的资本一般及其生产总过程,马克思完成了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建构。不仅如此,从现实的个人及其社会生产出发直至复归个人之真正自由个性的路径探讨,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主线,极大地彰显了哲学的终极关怀、对人的存在意义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批判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生产总体辩证法 逻辑建构 自由个性
原文传递
自然与文明
8
作者 朱德生 《党政干部学刊》 2012年第8期4-9,共6页
文明的进步就是不断地改造自然、超越自然,这必然要打破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关系,打破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它是坏事。这些关系是历史性的,不可能设想没有矛盾的进步。这就要正确把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在盲目地... 文明的进步就是不断地改造自然、超越自然,这必然要打破自然界原有的平衡关系,打破人与自然原有的和谐。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它是坏事。这些关系是历史性的,不可能设想没有矛盾的进步。这就要正确把握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在盲目地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多种多样的非生理性的和虚假的需要就会像病体中的癌细胞一样,恶性发展起来,形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这种病变又会由于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而强化起来。马克思曾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人类便能结束史前史,开始人类真正的文明史。现在看来,问题比马克思预期的要更为复杂。这个时代,不仅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民主,而且需要发展新的科学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与自然 生活方式 生产和消费的辩证法 生理性的消费和虚假的消费 异化 人类的史前史和真正的人类史
原文传递
对新中国60年经济思想史的系统归纳与总结
9
作者 颜鹏飞 《经济思想史评论》 2010年第2期304-310,共7页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一书对新中国60年经济学发展的成就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中国60年经济思想史告诉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西方经济学及其范式理论,其基石应该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一书对新中国60年经济学发展的成就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展望。中国60年经济思想史告诉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的中国经济学,不能完全寄希望于西方经济学及其范式理论,其基石应该是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辩证法、生产关系派生理论、经济学逻辑体系及其构筑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概念辩证法 经济学逻辑体系构筑学说 《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