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产分割的演进路径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产阶段数的考察 被引量:130
1
作者 倪红福 龚六堂 夏杰长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23,187,共14页
本文拓展了Fally(2012)基于单国(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生产分割的生产阶段数概念。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把全球生产阶段数分解为国内生产阶段数和国际生产阶段数,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和对其影响因素... 本文拓展了Fally(2012)基于单国(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度生产分割的生产阶段数概念。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把全球生产阶段数分解为国内生产阶段数和国际生产阶段数,并利用1995~2011年全球投入产出表进行测算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产业部门的生产分割长度都出现了大幅上升,尤其中国制造业的生产结构复杂度日益增加,国际和国内外包呈互补关系;(2)中国生产分割长度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加入WTO后,生产分割长度迅速增加,尤其是国际生产分割程度迅速提高,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生产分割长度出现了短暂性的下降;(3)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国内生产阶段数的下降幅度略大于国际生产阶段数上升幅度,导致其全球生产阶段数有所下降,美日等国家制造业外迁趋势明显,国际和国内外包呈替代关系;(4)研发强度、资本密集程度、经济(人口)规模与整体生产分割长度具有正向关系,私人部门信贷量占比变量与整体生产分割长度负相关,而高技术能力劳动力占比、服务业增加值占比等变量对整体国内和国际生产分割长度影响方向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生产结构复杂度 生产阶段数 全球价值链
原文传递
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生产阶段数的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高凤 郑玉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92,共13页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 以生产阶段数作为衡量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工业企业1998—2011年数据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与其全要素生产率(TFP)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层面上,中国制造业TFP的增加对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TFP增加1%,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增加0.523%。而生产分割的长度增加并没有增加其TFP,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相互促进的关系;(2)高技术制造行业的TFP与生产分割的长度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但高技术行业生产阶段数的增加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并不明显;(3)低技术制造行业的TFP对生产分割长度有正向影响,但生产分割长度对其TFP的影响为负,低技术制造行业主要涉及加工、制造等低生产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全要素生产 生产阶段数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原文传递
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测算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文淑惠 文艺 梁经伟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8,151,共11页
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测算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并对影响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程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产结构复杂度明显增加,国际和国内外包呈互补关系;经济规模、研... 在全球投入产出模型框架下,测算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并对影响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程度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论为: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阶段数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产结构复杂度明显增加,国际和国内外包呈互补关系;经济规模、研发强度及劳动力水平对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资本化率、服务业增加值比重、FDI流入及私营部门的国内信贷量占GDP的比重,对澜湄流域制造业生产分割长度具有负面影响。因此,澜湄流域国家应积极改变参与全球分工的方式,提高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吸引外资的同时注重外资质量,并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研发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水平,加快发展交通运输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流域 制造业 全球价值链 生产分割 生产阶段数
原文传递
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基于生产分割视角的分析
4
作者 孙少勤 赵雨婷 张心妤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77,147,共15页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以及通信和运输成本的下降,通过生产过程分割进行跨境生产已成为可能,贸易便利化作为隐性壁垒则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较大影响。基于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和贸易便利化数据,在测算出各经济体全... 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以及通信和运输成本的下降,通过生产过程分割进行跨境生产已成为可能,贸易便利化作为隐性壁垒则会对全球价值链分工产生较大影响。基于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投入产出数据和贸易便利化数据,在测算出各经济体全球、国内和国际生产阶段数,以及运用熵值法得到各经济体贸易便利化综合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贸易便利化对生产分割长度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便利化水平对各国国内生产阶段数存在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国际生产阶段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也促进了全球生产阶段数的增加,且该结果具有高度的稳健性。从区分国家类型、行业类型以及贸易便利化细分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便利化对国内、国际和全球生产阶段数的影响程度不同,其机制主要是通过降低中间投入品价格以及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便利化 全球生产分割 生产阶段数 价值链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竞合:基础、发展与对策 被引量:5
5
作者 陈爱贞 陈凤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0-53,共14页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链重新布局的背景下,联合产业互补性强的国家或地区构建区域产业链,沿此进行产业升级,并逐步提高在全球分工中的位势,成为中国突破中低端锁定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借助2010—2017年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 在全球价值链重构和产业链重新布局的背景下,联合产业互补性强的国家或地区构建区域产业链,沿此进行产业升级,并逐步提高在全球分工中的位势,成为中国突破中低端锁定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借助2010—2017年亚洲开发银行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可测算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产业链供应链竞合的基础和发展。研究结果显示:从国内、国际生产链长度及国内分工率看,中国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强,东南亚和南亚更依赖国际生产分工;同时,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分别在高、中和低技术制造业上存在错位优势,产业链合作基础好。从产业链供应链供给看,东南亚、南亚高度依赖中国中间投入,尤其在纺织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领域中国主导“一带一路”大区域产业链;但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竞合发展上,中国对发达国家依赖度较高,且与印度和新加坡等沿线重点国家合作不足。为此,中国要立足产业链供应链竞合基础,既要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在沿线重点国家重点产业加强产业链布局和供应链本土化延伸发展,也要推动从单向贸易为主转向市场共享型的双向贸易,从而拓展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竞合空间,驱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供应链 全球竞合 “一带一路” 生产阶段数
下载PDF
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演变路径研究——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 被引量:12
6
作者 梁经伟 毛艳华 文淑惠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6-70,共15页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东亚逐渐成为全球生产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东亚各经济体的生产阶段数与平均传递步长,研究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变化过程,并明...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深化,东亚逐渐成为全球生产最为活跃的地区,在全球生产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基于生产分割的视角,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东亚各经济体的生产阶段数与平均传递步长,研究东亚地区嵌入全球生产网络的变化过程,并明晰区域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东亚整体的生产分割长度呈现递增趋势,并且国内与国际生产阶段数呈互补关系,验证了东亚生产结构复杂度不断提升,参与全球化分工程度不断提升的特征事实。其次,分国家(地区)来看,日本的平均传递步长是东亚地区中最短的,距离最终产品需求较近,而中国、马来西亚、越南等距离最终需求较远,尤其是制造业。最后,从阶段数之间的关系来看,日本国内生产阶段数下降幅度大于国际阶段数的上升幅度,表明日本通过产业转移的替代效应加强了其在生产网络中的地位。而中国等以国内和国际外包的替代效应夯实国内产业链;东盟国家如泰国、越南等则通过提供最初中间产品,提升生产结构的复杂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分割 生产阶段数 平均传递步长 全球生产网络 东亚地区
原文传递
生产补贴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了么——基于生产分割视角的考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宋建 王静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110,共18页
本文匹配了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年数据与WIOD数据库,用多种方法测算了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了政府生产补贴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提升的内在机制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 本文匹配了1998—2011年中国工业企业年数据与WIOD数据库,用多种方法测算了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了政府生产补贴对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提升的内在机制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生产补贴与全球生产分割及国内生产分割具有显著的"U"型关系,而与国际生产分割为倒"U"型关系。(2)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影响通过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发生作用,企业获得生产补贴后,通过提高企业生产率显著地提升了国际生产阶段数,而降低了全球生产阶段数和国内生产阶段数;生产补贴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产业分工深化、产业链的延长,国际和国内外包呈现互补效应;政府生产补贴对生产分割的促进作用会受到交易成本的影响,交易成本的上升抑制了产品生产链条延长,降低了产业的分工程度。(3)中介效应模型的结果显示,政府生产补贴与企业"生产率效应""产品创新"以及"交易成本"存在部分性质的中介效应,且生产补贴与全要素生产率及企业创新活动之间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生产补贴 全要素生产 企业创新 生产阶段数 全球价值链
原文传递
全球分工背景下中国企业加成率提升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宋建 王静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2-41,共20页
研究目标:测算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刻画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生产分割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DLW法测算中国企业加成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构建工具变量... 研究目标:测算衡量生产分割程度的生产阶段数,探讨刻画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生产分割对企业加成率的微观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采用DLW法测算中国企业加成率,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并构建工具变量法缓解内生性。研究发现:企业选择全球生产分割、国际生产分割与国内生产分割方式显著提高了企业加成率。全球生产分割方式显著提升了低生产率企业、高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加成率,尤其是低生产率企业选择国际生产分割、高技术企业选择国内生产分割。生产分割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因"竞争效应"导致的低加成率。另外,企业"技术进步效应"和"交易成本效应"是生产分割促进企业加成率提升的两个可能的渠道。研究创新:丰富和拓展了全球价值链分工影响企业加成率的文献,从企业异质性、行业技术异质性以及结构性视角进行稳健性分析,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影响机制。研究价值:这些重要发现对破解中国企业"低加成率陷阱"、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加成率 生产阶段数 技术进步效应 交易成本效应 全球价值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