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制作工艺及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蔡沙 蔡芳 +6 位作者 施建斌 隋勇 熊添 何建军 陈学玲 范传会 梅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0期181-189,共9页
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馒头制作配方工艺以及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馒头制作配方最优工艺为甘薯生全粉添加量30%、加水量55%、α-淀粉酶添加量0.02%、普鲁兰酶添加量0.75%,此... 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馒头制作配方工艺以及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馒头基本成分和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薯馒头制作配方最优工艺为甘薯生全粉添加量30%、加水量55%、α-淀粉酶添加量0.02%、普鲁兰酶添加量0.75%,此时甘薯生全粉馒头感官评分最高为84.9。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淀粉和总膳食纤维含量逐渐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减小,可溶性糖呈不规律变化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甘薯馒头色度WH值、比容逐渐减小,硬度和胶黏性逐渐增加,黏性、回复性、黏聚性和弹性逐渐减小。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加,冻藏后复蒸馒头比容逐渐减小,硬度逐渐增大;在相同添加量的情况下,随着冻藏时间的延长,比容呈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硬度呈逐渐增大的变化趋势。综上所述,适当添加甘薯生全粉可制作出品质较好的馒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生全粉 添加量 制作工艺 馒头 物化特性
下载PDF
不同生物酶协同植物乳杆菌发酵对 紫甘薯生全粉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邹浩峰 廖雨华 +6 位作者 黄师荣 隋勇 熊添 施建斌 蔡沙 蔡芳 梅新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3-220,共8页
以紫甘薯生全粉为原料,使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Cellulase)+普鲁兰酶(Pullulanase)、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普鲁兰酶+米根霉4种方式发酵,研究紫甘薯生全粉在不同发酵方... 以紫甘薯生全粉为原料,使用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Cellulase)+普鲁兰酶(Pullulanase)、米根霉(Rhizopus oryzae)、植物乳杆菌+纤维素酶+普鲁兰酶+米根霉4种方式发酵,研究紫甘薯生全粉在不同发酵方式和时间下基本成分、理化特性、色泽和热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发酵使紫甘薯生全粉蛋白质、灰分、脂肪、SDF、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持油性升高,淀粉、IDF、总酚、花青素、持水性、吸水膨胀性降低;热力学实验表明发酵使紫甘薯生全粉的ΔH升高,T_(0)提前,T_(c)推迟,具有良好的热特性;4种发酵产酸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Lac/Cel-Pul>Lac>Lac/Cel-Pul/Rhi>Rhi,颜色变化与其一致。生物酶处理对紫薯生全粉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性影响,能够有效改善紫薯生全粉的加工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甘薯生全粉 植物乳杆菌 米根霉 普鲁兰酶 纤维素酶 发酵
下载PDF
佛手瓜块根生全粉添加量对小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婷婷 吴运锋 +3 位作者 王宇轩 张志清 陈安均 申光辉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8-178,共11页
为明确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对小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在比较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和小麦粉基本组成成分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对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为明确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对小麦粉加工特性的影响,在比较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和小麦粉基本组成成分差异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0%、20%、30%)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对小麦粉的基本理化性质、糊化特性和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佛手瓜块根生全粉的总淀粉和总灰分含量均高于小麦粉,而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平均粒径均低于小麦粉。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显示,佛手瓜块根生全粉在2θ为5.6°、14.2°、17.2°、19.6°、22.2°、23.9°处存在明显衍射峰,表明其属于B型结构淀粉。加工特性分析结果表明,佛手瓜块根生全粉的添加显著提高了混合粉的吸水性、膨胀度和透光率,降低了其溶解度和冻融稳定性;稳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显示,佛手瓜块根生全粉的添加提高了混合粉的表观黏度、稠度系数K、流动特征指数n和屈服应力τ0;动态流变特性研究结果表明,佛手瓜块根生全粉的添加提高了混合粉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降低了损耗角正切值;糊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佛手瓜块根生全粉降低了小麦粉的糊化温度和峰值时间,提高了峰值黏度、低谷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和回生值。佛手瓜块根生全粉显著改变了小麦粉的加工特性,研究结果旨在为佛手瓜块根生全粉的加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瓜块根 生全粉 小麦粉 糊化特性 流变学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物化性质与应用特性研究
4
作者 邓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7期55-57,共3页
本文针对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成分、淀粉形态、糊化性质、热力学性质、吸水性和溶解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马铃薯雪花全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的生全粉营养物质含量略低于雪花全粉,其淀粉颗粒受加工工艺破坏影响较小,从马铃... 本文针对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成分、淀粉形态、糊化性质、热力学性质、吸水性和溶解度等方面的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马铃薯雪花全粉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马铃薯的生全粉营养物质含量略低于雪花全粉,其淀粉颗粒受加工工艺破坏影响较小,从马铃薯全粉的糊化性质与热力学性质方面的数据分析得出,生全粉糊化温度、持油性、析水率以及吸水性均低于雪花粉,并保持完整的淀粉结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物化性质 应用特征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小麦粉混粉的特性及其对面条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陈洁 李璞 +1 位作者 汪磊 王彦波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3,共8页
为了探讨马铃薯生全粉对传统小麦粉面条品质的影响,对马铃薯生全粉和小麦粉的基本性质、混粉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粉质特性及混粉面条的质构特性、拉伸特性、感官评价进行了研究。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的增加,使混粉吸水率增加,加热时... 为了探讨马铃薯生全粉对传统小麦粉面条品质的影响,对马铃薯生全粉和小麦粉的基本性质、混粉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粉质特性及混粉面条的质构特性、拉伸特性、感官评价进行了研究。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的增加,使混粉吸水率增加,加热时易糊化,黏性增加;混粉的粉质特性有所下降,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下降,面团的耐搅拌性变差;用混粉制作的面条透明度增加,且具有马铃薯清香味,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在20%~30%时食味评分较高,但面条的硬度、弹性、咀嚼性、拉断力、拉断距离以及感官评价中表观、适口性、韧性、黏性的评分均下降。马铃薯生全粉在混粉体系中所占比例为20%~30%时,所制作的面条感官评分较高,且不影响面条的质构和拉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糊化特性 粉质特性 面条品质
下载PDF
甘薯生全粉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沙 蔡芳 +7 位作者 施建斌 隋勇 熊添 何建军 陈学玲 范传会 家志文 梅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9-225,共7页
该实验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混粉特性、混粉面团特性以及甘薯生全粉馒头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生全粉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含量约为64.60%;随着混粉中甘薯生全粉含量的增加,混粉的持水性从1.16 g/g增... 该实验以甘薯-小麦混粉为原料,探究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对混粉特性、混粉面团特性以及甘薯生全粉馒头综合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生全粉中主要成分为淀粉,含量约为64.60%;随着混粉中甘薯生全粉含量的增加,混粉的持水性从1.16 g/g增加至1.70 g/g,持油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随着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增大,混粉粉质特性变差,面团加工品质降低;随着混粉面团中甘薯生全粉含量的增加,面团的TO、TP、TC、硬度逐渐增大,弹性逐渐减小;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在20%以内时,甘薯馒头感官评分大于70,馒头的质构、比容和白度仍在可接受范围内。综上所述,当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小于10%时,混合面团的加工特性和馒头品质较优;当甘薯生全粉添加量小于20wt%时,混合面团的加工特性和馒头品质在可接受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生全粉 添加量 面团特性 馒头 综合品质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微波萃取工艺参数优化及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吴文福 陈俊轶 +1 位作者 成荣敏 毕宏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78-284,共7页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全粉不饱和脂肪酸的微波萃取工艺,该试验采用软件Design-Expert 8.05分析以及响应面法来优化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微波萃取工艺,得出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萃取模型P=0.000 1<0.01,R2=0.939 8,并确定... 为了优化马铃薯生全粉不饱和脂肪酸的微波萃取工艺,该试验采用软件Design-Expert 8.05分析以及响应面法来优化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微波萃取工艺,得出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萃取模型P=0.000 1<0.01,R2=0.939 8,并确定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最佳萃取工艺:萃取温度81℃,萃取时间11 min,萃取溶剂中丙酮占比0.802 5,料液比3.25∶1,各因素对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影响大小分别为:丙酮占比>料液比>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实测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为1.081 mg/g和拟合方程的预测值1.084 mg/g基本一致。将该优化方案应用于热风干燥温度对马铃薯生全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的分析中,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亚油酸质量分数显著增加(P<0.05),总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增加(P<0.05)。优化试验为热风干燥条件对马铃薯品质影响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萃取 优化 响应面 马铃薯生全粉 不饱和脂肪酸 甲酯化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对小麦粉面团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陈洁 李璞 +1 位作者 王稳新 王彦波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5-38,共4页
通过采用混合实验仪、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马铃薯生全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拉伸特性、微观结构以及淀粉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为20%~30%时,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率均高于其... 通过采用混合实验仪、质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研究了马铃薯生全粉对小麦粉面团流变特性、拉伸特性、微观结构以及淀粉晶型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为20%~30%时,面团的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和吸水率均高于其它添加量的面团,此时面筋网络均匀、紧密。淀粉结晶度随着马铃薯生全粉的添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添加量为30%时,出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流变特性 拉伸特性 微观结构 淀粉晶型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法对红安苕生全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毕宇 周桃英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132-134,共3页
为了解决红安苕不耐储存的问题,保留其营养成分,提高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为找到制备红安苕生全粉的最佳干燥方法,选用烘箱干燥、热风气流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三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干后生全粉的复水性、感官品质和... 为了解决红安苕不耐储存的问题,保留其营养成分,提高产品附加值,本研究为找到制备红安苕生全粉的最佳干燥方法,选用烘箱干燥、热风气流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三种不同的干燥方法,在不同的条件下进行干燥;以干后生全粉的复水性、感官品质和淀粉颗粒的变形为质量指标,对生全粉的制备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热风气流干燥所得的红安苕生全粉品质比烘箱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安苕 生全粉 干燥方法 实验方法 产品质量
下载PDF
不同护色剂对红安苕生全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毕宇 周桃英 代金国 《现代盐化工》 2021年第6期44-45,50,共3页
为优化红安苕生全粉制备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柠檬酸-L-半胱氨酸-抗坏血酸复合护色剂的最佳护色配比:0.60%柠檬酸、0.25%L-半胱氨酸、0.60%抗坏血酸。
关键词 红安苕 生全粉 护色
下载PDF
高品质紫薯生全粉面条配方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6
11
作者 熊添 何建军 +8 位作者 蔡芳 王少华 施建斌 蔡沙 隋勇 陈学玲 范传会 家志文 梅新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71-181,139,共12页
为解决制作紫薯生全粉面条时常出现的断条率高、易糊汤、适口性不佳、颜色黯淡等问题,该研究以改善色泽和质构品质为目标对紫薯生全粉面条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阐明了柠檬酸、植酸钠、曲酸、茶多酚、β-糊精等护色剂以及卡拉胶、谷... 为解决制作紫薯生全粉面条时常出现的断条率高、易糊汤、适口性不佳、颜色黯淡等问题,该研究以改善色泽和质构品质为目标对紫薯生全粉面条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分析阐明了柠檬酸、植酸钠、曲酸、茶多酚、β-糊精等护色剂以及卡拉胶、谷朊粉、魔芋葡甘露聚糖等改良剂在不同添加量下对面条色度、质构以及感官评分的影响,借助mixolab2混合实验仪等设备对比分析不同紫薯生全粉添加量下混合粉的粉质特性和糊化特性。结果表明:紫薯生全粉可影响蛋白网络弱化、淀粉糊化以及淀粉酶水解淀粉的速度,添加量超过10%会减弱面团筋度和耐揉性。紫薯生全粉面条适宜选用护色剂和改良剂分别为0.6%柠檬酸和0.6%魔芋葡甘露聚糖,感官评分较各自参照组分别提升13.56%和11.92%。在此基础上,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配方工艺为紫薯生全粉添加量8%,水添加量32%,柠檬酸添加量0.6%,魔芋葡甘露聚糖添加量0.6%,感官评分为85.48。本研究为后续高品质紫薯生全粉面条的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生全粉 面条 粉质特性 护色 质构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紫薯生全粉挂面配方工艺 被引量:4
12
作者 熊添 蔡芳 +8 位作者 何建军 王少华 施建斌 蔡沙 隋勇 陈学玲 范传会 家志文 梅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82-190,共9页
该文通过响应面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标准,对紫薯生全粉挂面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紫薯生全粉挂面的最优配方工艺为紫薯生全粉添加量8.70%、水添加量31.40%、柠檬酸添加量0.57%、魔芋葡甘露聚糖添加量0.65%。此条件下制作的挂面感官评... 该文通过响应面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标准,对紫薯生全粉挂面的配方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紫薯生全粉挂面的最优配方工艺为紫薯生全粉添加量8.70%、水添加量31.40%、柠檬酸添加量0.57%、魔芋葡甘露聚糖添加量0.65%。此条件下制作的挂面感官评分的预测值为86.05,重复试验验证得到的感官评分值为85.17,模型拟合良好。品质结果分析表明,该紫薯生全粉挂面膳食纤维和花青素含量较普通挂面分别提升了25.60%和3.75倍,脂肪含量为(1.18±0.08)g/100 g、蛋白质含量为(10.06±0.01)g/100 g、可供能量为(1427.63±6.53)kJ/100 g,且色泽鲜亮、口感筋道、蒸煮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薯生全粉 挂面 响应面 感官评价 品质分析
下载PDF
红安苕生全粉热风气流干燥工艺条件的研究
13
作者 毕宇 代金国 周桃英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8期97-100,共4页
本研究选用热风气流干燥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以干后红安苕生全粉的复水性、感官品质和淀粉颗粒的变形为指标,对红安苕生全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热风气流干燥的最佳... 本研究选用热风气流干燥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以干后红安苕生全粉的复水性、感官品质和淀粉颗粒的变形为指标,对红安苕生全粉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范围内,热风气流干燥的最佳切片厚度是4 mm,干燥温度是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安苕 生全粉 热风气流干燥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对饺子皮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娟 葛斌权 +4 位作者 陈正行 王莉 詹锦玲 余培斌 胡卫成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8-32,共5页
将不同比例(10%、20%、30%、40%和50%)马铃薯生全粉与市售高筋小麦粉复配制备饺子皮,研究马铃薯生全粉含量对饺子皮蒸煮特性、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以及感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为10%时,显著缩短了对照组... 将不同比例(10%、20%、30%、40%和50%)马铃薯生全粉与市售高筋小麦粉复配制备饺子皮,研究马铃薯生全粉含量对饺子皮蒸煮特性、全质构特性、微观结构以及感官等方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为10%时,显著缩短了对照组饺子皮的蒸煮时间,且显著降低了饺子皮的蒸煮损失率。添加了10%马铃薯生全粉制备的饺子皮,其黏弹性、凝胶性和咀嚼性等质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饺子皮。但随着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的进一步增加,饺子皮的蒸煮时间延长且吸水率和蒸煮损失率上升,其质构指标包括:硬度、弹性、凝胶性和咀嚼性降低,使得饺子皮的色泽、风味、口感和组织等感官评分降低。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也表明,造成饺子皮蒸煮特性和质构特性等劣变的原因是由于添加过多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20%)阻碍了饺子皮面团面筋蛋白网状结构的均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饺子皮 蒸煮特性 质构特性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热烫处理对高添加量马铃薯生全粉馕制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邹淑萍 张谦 +4 位作者 孟伊娜 马燕 许铭强 邰晓亮 佟立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2-56,共5页
通过分析0%、40%、45%及50%马铃薯生全粉与面粉复配后的粉质特性、淀粉黏度特性(RVA参数),对比未经热烫处理和经热烫处理后不同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0%、40%、45%及50%)与面粉复配揉制成面团的拉伸特性、产气能力、馕坯挂壁率及馕制品感... 通过分析0%、40%、45%及50%马铃薯生全粉与面粉复配后的粉质特性、淀粉黏度特性(RVA参数),对比未经热烫处理和经热烫处理后不同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0%、40%、45%及50%)与面粉复配揉制成面团的拉伸特性、产气能力、馕坯挂壁率及馕制品感官品质,以此确定热烫处理对高添加量马铃薯生全粉馕制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马铃薯生全粉与面粉粉质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或者降低,淀粉黏度特性参数整体升高,淀粉回生值增加;采用40%以上热烫处理后的马铃薯生全粉与面粉复配后可显著提高面团的拉伸阻力和拉伸比,增强面团发酵活力和产气能力,使馕坯挂壁率达到100%。但热烫处理的马铃薯生全粉与面粉复配后做成的馕制品,其风味、色泽等感官品质指标显著低于面粉制成的馕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烫 马铃薯生全粉 高添加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干燥工艺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稳新 陈洁 +1 位作者 李璞 王彦波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8年第9期34-38,共5页
针对新鲜马铃薯水分高、易褐变等原因,探索了热风气流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低温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马铃薯生全粉游离淀粉含量、微观结构、糊化特性及L*值、b*值等品质影响。结果显示,经破碎脱水后的薯块使用热风气流干... 针对新鲜马铃薯水分高、易褐变等原因,探索了热风气流干燥、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低温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和干燥温度对马铃薯生全粉游离淀粉含量、微观结构、糊化特性及L*值、b*值等品质影响。结果显示,经破碎脱水后的薯块使用热风气流干燥与真空冷冻干燥和真空低温干燥相比,产品的组织结构完整度高,游离淀粉含量低,干燥效率高。随着气流干燥温度升高,破碎的薄壁组织结构增加,细胞完整度下降,生全粉的糊化度增加、吸水指数增加、峰值黏度升高。当干燥温度为60℃时,能降低淀粉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减少淀粉损失和酶促褐变,保证薯块内部水分均匀蒸发,快速脱水。与马铃薯全粉现有的滚筒干燥和冻融干燥相比,热风气流干燥下马铃薯细胞破损程度小,成品糊化度低,并能更好保留马铃薯原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干燥工艺 游离淀粉含量 微观结构 糊化特性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无硫护色及其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葛斌权 李娟 +3 位作者 陈正行 王莉 王韧 罗小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6-31,37,共7页
本研究联合一种新型无硫护色工艺与闪蒸技术制备低糊化度无硫马铃薯生全粉。实验结果表明:当无硫护色剂选取0.45%(m/m)柠檬酸和0.15%(m/m)半胱氨酸复配护色35 min,所制得马铃薯生全粉的亮度值最佳(L*=91.57),且多酚氧化酶抑制率可达93.7... 本研究联合一种新型无硫护色工艺与闪蒸技术制备低糊化度无硫马铃薯生全粉。实验结果表明:当无硫护色剂选取0.45%(m/m)柠檬酸和0.15%(m/m)半胱氨酸复配护色35 min,所制得马铃薯生全粉的亮度值最佳(L*=91.57),且多酚氧化酶抑制率可达93.7%。此外,通过与市售马铃薯熟全粉加工特性的比较,发现低糊化度马铃薯生全粉保持了较好的糊化特性和凝胶特性,G'、G″显著降低,tanδ增大。综上所述,无硫马铃薯生全粉具有更好的流变特性,有利于其在马铃薯主食化加工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无硫护色 多酚氧化酶 流变
下载PDF
马铃薯生全粉护色工艺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超 牛宇鹏 吴俊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8期188-190,共3页
为更好地对马铃薯生全粉颜色进行保护,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马铃薯生全粉加工过程中的护色时间和不同护色剂的添加量对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护色时间为40 min,以0.6%柠檬酸+0.25%L-半胱氨酸+... 为更好地对马铃薯生全粉颜色进行保护,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马铃薯生全粉加工过程中的护色时间和不同护色剂的添加量对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护色时间为40 min,以0.6%柠檬酸+0.25%L-半胱氨酸+0.6%抗坏血酸作为复合护色剂,对马铃薯生全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情况可以进行有效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生全粉 护色
下载PDF
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的工艺优化
19
作者 孔雀 吴俊彩 +1 位作者 孙万成 罗毅皓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5-118,共4页
通过和意大利汤团进行比较,制作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究水添加量,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糯米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对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式马铃薯生全... 通过和意大利汤团进行比较,制作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究水添加量,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糯米粉添加量,谷朊粉添加量对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意式马铃薯生全粉汤团的最佳配方为以汤团总质量为基准,水添加量46.00%、马铃薯生全粉添加量45.00%、糯米粉添加量2.00%、谷朊粉添加量1.50%、面粉添加量4.00%,黄原胶添加量0.50%、食用盐添加量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全粉 意大利汤团 蒸煮损失率 质构
下载PDF
基于不同粉碎程度的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理化及粉体特性
20
作者 许佳林 温靖 +5 位作者 任国谱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李丽辉 彭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2024年第15期256-264,共9页
为了探究粉碎程度对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1、3、5 min)制备的超微薯粉理化及粉体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薯粉粒径,超微粉碎时间为1 min时,薯粉的粒径降低至54.23μm,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 为了探究粉碎程度对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超微粉碎时间(1、3、5 min)制备的超微薯粉理化及粉体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能显著降低薯粉粒径,超微粉碎时间为1 min时,薯粉的粒径降低至54.23μm,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粒径不断减小,粒径均匀度增加,当超微粉碎时间为达5 min时,薯粉粒径降低至39.17μm,比表面积增大至240.67 m^(2)/kg,为粗粉的2.62倍。超微粉碎后紫色马铃薯粉的L^(*)值、a^(*)值、持油性、溶解度、膨胀度、滑角、休止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升高,b^(*)值、持水性、堆积密度、振实密度降低,花色苷种类及含量、血糖生成指数和回生焓无显著性差异;随着粉碎时间的延长,薯粉的L^(*)值、a^(*)值、滑角、淀粉含量和糊化焓继续升高,b^(*)值和振实密度则持续降低。总体而言,超微粉碎能显著改变紫色马铃薯生全粉的理化及粉体特性,以超微粉碎1~3 min薯粉品质较佳。该研究结果可以为紫色马铃薯生全粉及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马铃薯生全粉 超微粉碎 理化性质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