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845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生命的审美向度与教育追寻
1
作者 刘济良 赵文慧 《中国校外教育》 2024年第1期13-21,共9页
对生命之美的省思与追寻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意义建构。人是凝结生命之美的存在,生命与美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生命是美的言说对象,美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基于美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生命展现着独特之美——个体生命... 对生命之美的省思与追寻有助于涵养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意义建构。人是凝结生命之美的存在,生命与美的内在联系体现为:生命是美的言说对象,美是生命的永恒追求。基于美的视角去理解生命,生命展现着独特之美——个体生命存在的差异性与多样性,和谐之美——彰显生命的整全性、协同性和包容性,超越之美——通过自主创造对自身现有生存境遇的超越。理想的教育应渗透对美的追寻,在对生命之理性构思和诗意遐想中走向成人之美,通达个体精神成长的至臻境界。鉴于此,教育应唤醒个体“生命自觉”,理解生命的独特之美;追寻“周全的教育”,舒展生命的和谐之美;培育卓越自我,达成精神嬗变,激活生命的超越之美。在关注生命之美的教育追寻中引导青少年整全成人,走向成人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之美 生命意义
下载PDF
柞蚕精子质量与各虫态生命力关系研究
2
作者 陈欣 陈俊山 +4 位作者 徐亮 刘佩锋 刘书禹 刘凤全 谌苗苗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6,共6页
为探索柞蚕精子质量对虫体生命力的影响,以5个二化性品种柞蚕为试材,测定交配期精子质量,并在卵期、幼虫期、成虫期3个变态阶段,对柞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柞蚕有核精子受精能力和无核精子活动能力在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核精子... 为探索柞蚕精子质量对虫体生命力的影响,以5个二化性品种柞蚕为试材,测定交配期精子质量,并在卵期、幼虫期、成虫期3个变态阶段,对柞蚕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柞蚕有核精子受精能力和无核精子活动能力在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核精子受精能力与卵期耐高温胁迫能力呈显著正相关,与低龄幼虫对ApNPV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无核精子活动能力与成虫耐高温胁迫能力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柞蚕精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卵期和幼虫期生命力,且成虫期生命力强的雄蛾产生的精子质量也相对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选育强健型柞蚕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蚕精子质量 卵期生命 幼虫期生命 成虫期生命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评价法的条斑紫菜养殖加工产业碳足迹分析
3
作者 邵魁双 郑江鹏 +5 位作者 魏爱泓 彭模 武筱涵 白钰 沈玲羽 巩宁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1期12-17,共6页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_(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 应用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对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行业进行了全周期的碳足迹分析,明确了各环节中碳排放源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100亩条斑紫菜养殖加工过程中碳排放总量为1.25×10^(5)~2.47×10^(5) kg CO_(2),远高于条斑紫菜100亩养殖形成的可移出碳汇量(9.43×10^(3) kg CO_(2))。基于全产业链的分析,条斑紫菜产业尚不是一个碳汇产业。养殖阶段碳排放量最大,排放源主要来自石油化工材料的大量使用。二次加工阶段碳排放量仅次于养殖阶段,排放源主要来自纸壳包装和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在一次加工阶段,热源的使用是影响该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物质燃料是碳排放量最低的热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碳足迹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评价法
下载PDF
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乔尔·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的生命政治意蕴
4
作者 于天宇 王帅帅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人的生命权利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逐渐被凸显,而作为现代性发展的时代产物,生命政治学表现出对人作为现代主体的自然生命权利的价值审思。在此意义上,科威尔立足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人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集合中,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 人的生命权利伴随着现代性的发展逐渐被凸显,而作为现代性发展的时代产物,生命政治学表现出对人作为现代主体的自然生命权利的价值审思。在此意义上,科威尔立足于生态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将人置于整个生态系统的集合中,其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无论对生态危机的揭示,还是对作为危机根源的资本逻辑的批判,都表现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政治关怀,具有丰富的生命政治意蕴。科威尔不仅从理论维度揭露了资本与危机对人的生命世界的渗入以及“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的异化,而且从实践维度提出了资本主义视域下人的生命政治回归的基本构想,即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社会以实现对人的生命权利的本质占有。因此,科威尔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以资本逻辑批判与生命逻辑建构为主题,蕴含着以批判“资本力场”对人的生命权利异化为核心,以克服生命权利异化从而实现人的生命解放为应然旨归的生命政治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尔·科威尔 生态社会主义 生命政治 人的生命解放
下载PDF
生命教育课程的定位与知识建构
5
作者 吴根福 吴科杰 《高等理科教育》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塑造人生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在环境保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中得到发展。生命教育既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作为一门专属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宜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渗... 生命教育是一种以塑造人生观为目的的教育活动,是从“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并在环境保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潮中得到发展。生命教育既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也可作为一门专属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宜采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渗透在其他学科的教育活动中;作为专属课程,宜以生命科学为载体,将所有教育内容连接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有机整体。通过生命的多样和独特、生命的脆弱和顽强等知识进行生理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和谐、生命的责任等知识进行社会层面的生命教育,通过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等知识进行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人生观 生命科学
下载PDF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改革研究
6
作者 彭建强 《物流科技》 2024年第8期182-184,共3页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凭借将产品分成不同策略阶段的优点而得到市场的认可,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便产生了课程教学生命周期理论。由于传统的《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聚过强、耦合性不足,生命周期特性不足和智慧特性不足等...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凭借将产品分成不同策略阶段的优点而得到市场的认可,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中便产生了课程教学生命周期理论。由于传统的《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内聚过强、耦合性不足,生命周期特性不足和智慧特性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基于此,文章以传统《物流综合实训》课程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生命周期理论,将课程教学看作是一种产品,并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运用到课程教学中,提出相应的课程改革策略。同时,文章还对生命周期理论与课程建设的研究趋势进行了探讨,以期对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践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教学 生命周期 内聚 耦合 生命特性
下载PDF
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7
作者 崔伶玲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9期89-92,共4页
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文章首先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然后论述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发展历程,接着说明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学生生命教育对策。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大学生 生命质量
下载PDF
生命伦理原则的中国特色与实现路径
8
作者 饶世权 佐志辉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西方生命伦理原则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面临着话语表达西方化、范式标准不一致、逻辑次序不明确等理论困境与技术至上主义、医疗服务资本化等实践困境,因此,应当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生命至上”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突出“生命生存、健... 西方生命伦理原则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面临着话语表达西方化、范式标准不一致、逻辑次序不明确等理论困境与技术至上主义、医疗服务资本化等实践困境,因此,应当结合中国国情,构建“生命至上”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突出“生命生存、健康、尊严、秩序”的内涵和生命目的、集体主义的价值特色,明确西方生命伦理原则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提供方法论借鉴,形成理论共识。推进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实现,应当通过中国话语体系阐释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加强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宣传教育,完善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理论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生命伦理原则的行为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原则 中国特色 目的性 生命尊严 生命至上
下载PDF
幼儿生命教育的多重向度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王晓华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4,共4页
学前期是个体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幼儿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等多重向度。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完善的生命教育环境,构筑健全的生命教... 学前期是个体生命观念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开展生命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幼儿生命教育包含自然生命教育、社会生命教育和精神生命教育等多重向度。幼儿园应为幼儿创造完善的生命教育环境,构筑健全的生命教育体系,广泛吸纳各种生命教育资源,通过强化幼儿的生命体验来唤醒他们的生命意识、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生命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体验 生命实践
下载PDF
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人体生命信号分离与重构方法研究
10
作者 文显琼 王鑫瑜 +1 位作者 石丁 张坤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4年第3期9-15,共7页
目的:为提高生命探测雷达对人体心跳、呼吸等生命信号提取、分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人体生命信号分离与重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VMD的参数进行优化... 目的:为提高生命探测雷达对人体心跳、呼吸等生命信号提取、分离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化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的人体生命信号分离与重构方法。方法:首先,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VMD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人体生命信号分解为一系列的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其次,计算每个IMF的排列熵,根据排列熵阈值去除噪声,将剩余分量重构形成人体生命信号;最后,为验证提出的方法的性能,与无限脉冲响应(infinite impulse response,IIR)滤波、VMD和完全噪声辅助聚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with adaptive nosie,CEEMDAN)3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在不同噪声水平下,提出的方法在信噪比和均方根误差2项评价指标上均优于IIR滤波方法、VMD方法和CEEMDAN方法,在计算耗时上优于CEEMDAN方法。结论:提出的方法在有效滤除噪声的同时实现了对心跳、呼吸等生命信号的快速分离与重构,在烧烫伤患者、传染病患者、新生儿等特殊人群的非接触生命体征检测及灾后掩埋伤员搜救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探测雷达 变分模态分解 粒子群优化算法 人体生命信号 生命探测 信号分离与重构
下载PDF
中小学生命教育三问:何谓?为何?何为?
11
作者 田汉族 《新教师》 2024年第3期6-9,共4页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政策议题。尽管中小学生命教育已经取得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认识和实践误区。为了有效开展生命教育,需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厘清生命教育的概念,深刻理解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成... 目前,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政策议题。尽管中小学生命教育已经取得不少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但仍然存在许多认识和实践误区。为了有效开展生命教育,需要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厘清生命教育的概念,深刻理解生命教育对学生生命成长、对学校存在和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多重价值;始终把生命原则放在首位,直面生命存在的困顿,聚焦生命成长,创新生命教育“六化”策略,构建完整的学校生命教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体系
下载PDF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路径探索
12
作者 张跃 王聪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5期72-76,80,共6页
生命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课程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 生命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以课程形式开展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民族和国家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生命教育主题课程以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为支持,通过探寻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和感悟生命四个主题的课程内容设计,引导学生形成爱自然、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意识。它注重引导学生在科技场馆和社会环境中经历参观实践、自主研究、合作讨论和展示评价等学习环节,并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使学生实现自主、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主题课程 学生成长
下载PDF
宪法视角下民法典“生命尊严”解释的整体建构
13
作者 方逊 《西部法学评论》 2024年第2期52-65,共14页
自现行宪法将“人格尊严”实定化后,人身权利的法律保护就有了总的纲领,民法典“生命尊严”规定是人格权民法保护强化的一个环节.«民法典»人格权编、总则编以及«宪法»第37条、第38条、第33条等规定共同构建了“生... 自现行宪法将“人格尊严”实定化后,人身权利的法律保护就有了总的纲领,民法典“生命尊严”规定是人格权民法保护强化的一个环节.«民法典»人格权编、总则编以及«宪法»第37条、第38条、第33条等规定共同构建了“生命尊严”的多重价值基础和一般规定,加之生命尊严文义的开放性,因而其被认为具备广泛的适用范围.“生命尊严”适用范围可以区分为“作为规则的‘生命尊严’的适用范围”和“被价值基础拓展了的‘生命尊严’的适用范围”.“生命尊严”在前者中被理解为“生命自主”,指涉自然人在生死问题上的自主选择;在后者中被视作解释关联或线索,能够将相关法律问题引至真正的规范基础.如果能够区分这两点,就能够理解为何“生命尊严”既被视为生命权的积极内容,能够规范调整安乐死、尊严死、生前预嘱、临终关怀、安宁疗护等内容;又被认为能够为生殖细胞、胚胎、尸骸等保护提供规范基础.这两部分共同建构了“生命尊严”的整体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尊严 人身自由 人格尊严 生命自主 生命
下载PDF
灾后救援生命探测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学召 杨卓瑞 +5 位作者 郭军 蔡国斌 王宝元 寇智哲 肖永福 张小军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4-111,共8页
生命探测仪作为灾后及时救援的一种设备,在定位、探索与搜寻生命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生命探测仪即雷达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红外生命探测仪及其他种类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使用场景及... 生命探测仪作为灾后及时救援的一种设备,在定位、探索与搜寻生命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分析了目前所使用的生命探测仪即雷达生命探测仪、音频生命探测仪、红外生命探测仪及其他种类生命探测仪的工作原理、技术特点、使用场景及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应用指出上述生命探测仪存在的问题:①探测技术单一,综合集成化不高。②探测方式传统、设备智能化程度不足。③探测仪零件未统型,设备维修困难。④部分生命探测仪体积较大,携带不便,影响救援效率。针对现有的不足和问题,提出生命探测仪的发展趋势:①提高生命探测仪的集成程度,设计使用采集信息的多源化融合的生命探测装置,使用多种信息源来进行生命信息的获取探测。②提高生命探测仪的智能化水平,赋予生命探测仪部分自主决策权,降低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的生命探测误差。③设计模块化的生命探测仪,并制定相关的标准规程,对同种生命探测仪的零件进行统型,降低生命探测仪的维修和保养难度。④提高生命探测仪的电路板设计精度,充分利用空间构造,在不缩减生命探测仪功能情况下减小体积,提高便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救援 生命探测仪 雷达生命探测仪 音频生命探测仪 红外生命探测仪 静电场生命探测仪 气敏生命探测仪 多源信息融合
下载PDF
高校生命美育必要性及可行性思考
15
作者 刘笑含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当下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于生命的审美,导致这一群体精神空虚、漠视生命,进而在高校时常发生一些伤人自伤的悲惨事件。同时,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也为开展高校生命美育提供了合适的契机。因此在高校进行生命美育,使大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美好... 当下大学生由于缺乏对于生命的审美,导致这一群体精神空虚、漠视生命,进而在高校时常发生一些伤人自伤的悲惨事件。同时,新冠疫情的突然袭来也为开展高校生命美育提供了合适的契机。因此在高校进行生命美育,使大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美好,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增加生命强度、优化生命意识。文章阐释了生命美育的内涵及其价值、重点探索当前高校生命美育的必要性,以求达到寻求出高校实施生命美育的可行性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生命美育 生命教育 审美教育 生命美学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重塑
16
作者 林茜 《时代人物》 2024年第10期0055-0058,共4页
后疫情时代,人们主要面临着来自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价值观混乱等三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如人们本身体质下降、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生命教育的缺失等。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关于“生命”“生命异化”“... 后疫情时代,人们主要面临着来自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价值观混乱等三大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如人们本身体质下降、社会竞争压力与日俱增、生命教育的缺失等。马克思主义生命观关于“生命”“生命异化”“生命价值”的内容将有力地回应后疫情时代人们面临的三大问题。只有回归马克思主义生命观的本质,通过提高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导向作用等实践路径重塑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才能从理论上解决后疫情时代无法回避的一系列问题,从而为个人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建设增添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马克思主义生命 生命异化 生命教育
下载PDF
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在不同温度下的种群生命表及灯下成虫种群动态
17
作者 楚士娇 刘冰 +1 位作者 王佩玲 陆宴辉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4,共9页
【目的】研究温度对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方法】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15, 20, 25, 30和35℃下八字地老虎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及繁殖... 【目的】研究温度对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明确其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方法】利用两性生命表方法比较15, 20, 25, 30和35℃下八字地老虎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发育历期及繁殖力,分析不同温度对其种群生命表参数的影响,并计算不同发育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利用灯诱监测数据分析2020-2022年期间新疆库尔勒农区八字地老虎种群动态与日平均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15℃时八字地老虎幼虫存活率、化蛹率、羽化率均低于30%,30℃时幼虫存活率、化蛹率低于10%且蛹不能正常羽化,35℃时幼虫不能存活。八字地老虎各发育阶段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5, 20, 25, 30和35℃时卵历期分别为15.52, 7.40, 5.47, 4.88和3.88 d;15, 20, 25和30℃时幼虫历期分别为109.43, 40.53, 26.48和24.55 d;15, 20和25℃时蛹历期分别为41.43, 18.00和12.54 d。15℃时种群呈负增长,20和25℃时种群呈正增长,其中25℃时内禀增长率(r_m)最大。八字地老虎卵、1-6龄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81, 8.43,9.95, 10.26, 12.52, 13.58, 12.60和10.81℃,有效积温依次为79.62, 92.17, 56.09, 57.03, 39.35, 38.16, 80.72和172.39日·度。2020-2022年灯诱监测数据表明,八字地老虎在新疆库尔勒每年发生3代,成虫高峰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对应的日平均温度在19.5~26.5℃之间。【结论】低于15℃时八字地老虎种群呈负增长,超过30℃时不能完成生活史,而20~25℃比较适合八字地老虎的生长与繁殖,该结果为明确新疆库尔勒八字地老虎的温度适应能力及其发生规律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字地老虎 生命表参数 温度 发育历期 种群动态 两性生命
下载PDF
生命教育理念下课堂价值取向的“生命在场”
18
作者 王定功 《福建教育》 2023年第26期1-1,共1页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原则和一种教育生态,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应该在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以... 生命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教育原则和一种教育生态,应该贯穿于学校教育各个学段、各个学科以及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实施生命教育的主渠道自然也应该在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生命课堂。生命课堂以贯彻生命教育理念和原则,呈现生命教育生态,唤醒师生的生命意识,激发师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师生的生命境界,促进师生的生命发展为根本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课堂 生命教育理念 生命境界 学段 生命在场 价值取向 主渠道 生命潜能
下载PDF
当生命遇见生命
19
作者 李欣璐 崔文香 《叙事医学》 2023年第1期36-37,48,共3页
在2021-2022学年及2022-2023学年,笔者很荣幸担任了崔文香教授生命关怀教育课程的助教。该课程从生命的本体尊严和实践价值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弘扬生命的价值,捍卫生命的尊严。帮助学生培养珍惜生命、关怀生命的生命观和乐... 在2021-2022学年及2022-2023学年,笔者很荣幸担任了崔文香教授生命关怀教育课程的助教。该课程从生命的本体尊严和实践价值两方面,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弘扬生命的价值,捍卫生命的尊严。帮助学生培养珍惜生命、关怀生命的生命观和乐观向上的人生观。起初,笔者只是将其当作一项教学实践工作,然而时间飞逝,两年后回望,发现自己从中收获良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观向上 生命的尊严 关怀生命 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意义 教学实践 珍惜生命 生命关怀教育
下载PDF
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的思想逻辑与实践启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希刚 陈子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1,共9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美丽中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生态文明全球共建等主题的深刻理解与系统阐述中,提出“生命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并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发展领域,成为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是自然生命共同体、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有机统一,既展现丰富深刻的思想逻辑,又具有指向鲜明的实践启示。在思想逻辑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蕴含着“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全球范围内的“生命共同体”追求等思想要旨;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历史观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的守正创新,体现着对自然万物联系普遍性的深刻认识、对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关系的最新阐释、关于人类共同命运的先进理念等创新意蕴。在实践启示方面,新时代生命共同体理念彰显系统性整体性的生态治理观、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责任观、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观等价值导向,启示我们进行系统性的生态治理实践、开展和谐共生的环境伦理培育、坚持共建共享的国际生态正义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