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理永存 生命不朽——先师公骥教授对马列文论的捍卫
1
作者 李炳海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87-91,共5页
1989年6月7日,我国著名学者、东北师范大学杨公骥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校园,顿时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骥骤先师是国内外久享盛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使文艺理论战线失去了一位忠... 1989年6月7日,我国著名学者、东北师范大学杨公骥教授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他工作了四十多年的校园,顿时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中.骥骤先师是国内外久享盛誉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他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使文艺理论战线失去了一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的卫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不朽 马列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真理 马克思主义学者 文艺界 教授 坚持马克思主义 形象思维 理论界
原文传递
美学与生命的对话——评颜翔林的《死亡美学》 被引量:1
2
作者 顾海燕 《中国文学研究》 1999年第2期93-93,共1页
“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的经验晓喻这样一个无须用语言陈述的知识命题和逻辑判断: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有限时间的必然归宿,它的生命的终极。”这是《死亡美学》(颜翔林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第二章里的第一句话,这... “人类有史以来无数的经验晓喻这样一个无须用语言陈述的知识命题和逻辑判断:死亡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有限时间的必然归宿,它的生命的终极。”这是《死亡美学》(颜翔林著,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第二章里的第一句话,这句话叩响了一个生与死的对话。生命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美学 美学意义 生命意识 生命不朽 生命存在 人的存在 生命冲动 怀疑论美学 美学研究 审美创造过程
下载PDF
建安时期的天灾对建安文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魏宏灿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2-66,共5页
建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它不仅对社会政治安危、经济兴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极大的冲击,给建安文士的心灵造成沉重的压力。他们深感人生苦短,于是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力图在大难中寻找个体生命的永恒存在。同时又... 建安时期,自然灾害频繁。它不仅对社会政治安危、经济兴衰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当时的文学思潮产生极大的冲击,给建安文士的心灵造成沉重的压力。他们深感人生苦短,于是追求生命价值的不朽,力图在大难中寻找个体生命的永恒存在。同时又追求声色之乐,体现对个体生命的珍爱。在生命不朽的主导下,为延长生命而求仙,追求生命的超越。这三种心态不同程度地表现在建安文士身上,他们正是以这种多元化的开放心态进行文学创作,创造出一个文学史上的辉煌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灾 建安文士 生命不朽 及时行乐 求仙
下载PDF
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4
作者 赵畅 《前线》 2004年第1期61-61,共1页
面对纷至沓来的新书,读者自是欣喜有加。然而,经一番上下浏览,又不免掠过阵阵忧虑:其中“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虽说,在累累新书中,不乏为读者叫好的精品,但终究少得可怜,更多的怕只是些相形见绌的东西。只要细细审读,就不难捕捉流溢字... 面对纷至沓来的新书,读者自是欣喜有加。然而,经一番上下浏览,又不免掠过阵阵忧虑:其中“有多少书可以重读”? 虽说,在累累新书中,不乏为读者叫好的精品,但终究少得可怜,更多的怕只是些相形见绌的东西。只要细细审读,就不难捕捉流溢字里行间作者的浮躁心态。有一位年轻女作家的多卷本文集,散文卷有篇数万字的长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著” 书籍 新书 篇数 女作家 精品 生命不朽 粹美 字里行间 痖弦
下载PDF
托尔斯泰死亡书写的一致性与升华——以《三死》与《伊万·伊利奇之死》为例
5
作者 聂思沁 《文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73-78,共6页
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这一思考又与其对死亡的书写密不可分。托尔斯泰死亡书写下的小说人物大都呈现出博爱让生命不朽的智慧。通过死亡书写,托尔斯泰实际上始终关注着人生的道德与价值意义。从早期的短篇小说《三死》开... 托尔斯泰终其一生都在探索人生的意义,这一思考又与其对死亡的书写密不可分。托尔斯泰死亡书写下的小说人物大都呈现出博爱让生命不朽的智慧。通过死亡书写,托尔斯泰实际上始终关注着人生的道德与价值意义。从早期的短篇小说《三死》开始,年轻的托尔斯泰就展现了他的博爱思想和生命不朽观念,到晚期的《伊万·伊利奇之死》,托尔斯泰仍保持着《三死》中形成的死亡智慧,并把死亡沉思升华,将死亡书写塑造成对人类普遍生存状态的揭示,即揭示了日常人们遮蔽死亡的生存状态,与此同时,暗示了人生需要向死而生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尔斯泰 《三死》 《伊万·伊利奇之死》 博爱 生命不朽 遮蔽死亡 人生意义
下载PDF
不朽还是死亡?——由《魔戒》中的爱情所引发的思考
6
作者 叶晓璐 《伦理学术》 2021年第1期251-259,共9页
《魔戒》中的精灵公主阿尔玟为了和凡人阿拉贡在一起,舍弃精灵所拥有的不朽生命,选择了有死的凡人生活。这一激进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凡人通达不朽的道路——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业绩;最后,... 《魔戒》中的精灵公主阿尔玟为了和凡人阿拉贡在一起,舍弃精灵所拥有的不朽生命,选择了有死的凡人生活。这一激进的爱情故事,体现了爱情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凡人通达不朽的道路——通过自己的行动建立业绩;最后,借鉴阿伦特和纳斯鲍姆的相关思想,阐明了作为有朽的凡人要在某种意义上实现不朽,就是为了追求一种"好生活"。在阿伦特那里,这种"好生活"就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公民生活,通过行动在人类事务领域展示人的独特性和卓越性;在纳斯鲍姆这里,通过美德的实现以及"关系性的善"的实现展示人的卓越和高贵,过上一种欣欣向荣的好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朽生命 凡人的生活 功业 好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