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自我探寻的永恒悖论 |
池大红
张岩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2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女性原型及其存在之思 |
顾梅珑
吴丹
|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5
|
|
3
|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矛盾哲学 |
赵谦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2
|
|
4
|
西方文学挚爱主题的建构与流变——以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中心的系谱学阐释 |
杨晓河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5
|
|
5
|
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人物性格分析 |
冯国军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5
|
|
6
|
小说与电影的互文叙事——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布拉格之恋》 |
刘爽
|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7
|
人性之刀与灵魂之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之启思 |
燕燕
汪亦男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8
|
凝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女性主义解读 |
赵谦
|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
2015 |
3
|
|
9
|
轻与重、灵与肉的选择——《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金色笔记》的比较 |
陈莉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1 |
1
|
|
10
|
“非如此不可”与“别样亦可”——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陈维莎
|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1
|
感性牧歌对两性冲突的消解——《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
谢永鑫
|
《阴山学刊》
|
2012 |
4
|
|
12
|
对生存的注视——浅谈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李奕奇
|
《科技信息》
|
2008 |
3
|
|
13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个人的体验》中逃离主题的比较 |
王静
|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12 |
1
|
|
14
|
存在之探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与《活着》的比较 |
李涛
|
《科教文汇》
|
2012 |
1
|
|
15
|
存在的轻与重——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女性代码的再解读 |
张巧欢
|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6
|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弗洛伊德主义解读 |
王柏力
|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世界小说“倚数”编撰的杰作--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数理批评 |
杜贵晨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22 |
0 |
|
18
|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梦与创伤 |
朱亚梅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9
|
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修辞性叙事结构 |
吉灵娟
|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0 |
0 |
|
20
|
从文学伦理学角度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
张倩
|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
201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