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万物照应论中的生命关联——评《造型的诞生》
1
作者 何诗童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杉浦康平作为亚洲研究图像学学者第一人,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艺术界站稳了脚步。其代表作《造型的诞生》一书从万物照应论的角度出发,并以研究人体结构入手,阐述造型原本的全新样貌,使人们对造型诞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并提供了新的思... 杉浦康平作为亚洲研究图像学学者第一人,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在艺术界站稳了脚步。其代表作《造型的诞生》一书从万物照应论的角度出发,并以研究人体结构入手,阐述造型原本的全新样貌,使人们对造型诞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对构建艺术造型理论体系有着极大的开拓性意义。《造型的诞生》主动探寻造型之根源,创新图像探究新样式,本着民族意识共同体,开拓“形”与“型”的研究新领域,为图像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浦康平 万物照应 造型图像 生命关联 造型的诞生
下载PDF
“生命关联”之为前理解——在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之间 被引量:4
2
作者 姜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为"前见"正名是伽达默尔的一大贡献,然而它在布尔特曼的解释学中已经突显。任何理解总是受某种前理解的引导是布尔特曼坚信的解释学立场。解经不仅受到语言、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解释者的主观因素也必然渗透其中。然而,真... 为"前见"正名是伽达默尔的一大贡献,然而它在布尔特曼的解释学中已经突显。任何理解总是受某种前理解的引导是布尔特曼坚信的解释学立场。解经不仅受到语言、文化等客观因素的制约,解释者的主观因素也必然渗透其中。然而,真正的理解是在此基础之上超越时间的距离,使当下与过去达成一种生命关联。所以,前理解的内涵在布尔特曼的解释学中被推向一个新的台阶,它不只涉及现成事物,而且关涉解释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理解 生命关联 生存 海德格尔 伽达默尔 布尔特曼
下载PDF
生命关联视阈下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为例
3
作者 陈刚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2期57-60,共4页
教育以人的生命需要为原点,同时又以人的生命发展为旨归。应着眼于学生的生命成长,以苏科版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为例,展示一种生命关联视阈下的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 初中物理 生命关联教学 课堂教学模式
下载PDF
生命关联:公共突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
4
作者 王兆正 《华人时刊·校长版》 2020年第8期54-55,共2页
当疫情渐行渐远时,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反思却越来越近。后疫情时期,我们在复学返校之际乃至教育逐渐回归常态后,更需要回望、省视和展望,在对疫情期教育"位"与"为"的复盘中分析得失,更新思维,思考未来。现象与... 当疫情渐行渐远时,我们对教育本质的追问与反思却越来越近。后疫情时期,我们在复学返校之际乃至教育逐渐回归常态后,更需要回望、省视和展望,在对疫情期教育"位"与"为"的复盘中分析得失,更新思维,思考未来。现象与分析:公共突发事件下生命关联的缺位2020年突然爆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带来了不同教育观的碰撞、长期居家的小空间、学习方式的变化等诸多新问题,广大学生实际状态怎样、教育该如何应对,应当成为教育者全力思考的新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本质 渐行渐远 公共突发事件 教育观 回归常态 生命关联 教育者 更新思维
原文传递
苗族祭桥习俗的文化诠释——以黄腊村考察为例
5
作者 麻勇恒 陈凤娇 吴贵英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桥在苗族村落社会中被赋予神圣性,并具有护佑生命与消灾解厄的功能。黄腊村的个案调查发现,祭桥(架桥)仪式可以满足人们对子嗣灵魂生命的引渡,助力夫妻婚后孕育,护佑族群人丁繁衍并为子孙积德积福的预期需要。正是生命具有神圣性及桥与... 桥在苗族村落社会中被赋予神圣性,并具有护佑生命与消灾解厄的功能。黄腊村的个案调查发现,祭桥(架桥)仪式可以满足人们对子嗣灵魂生命的引渡,助力夫妻婚后孕育,护佑族群人丁繁衍并为子孙积德积福的预期需要。正是生命具有神圣性及桥与生命关联的文化认知,指引求子桥、姻缘桥、保命桥与凳桥等设施在苗族村落社会中的修架,并使祭桥(加桥)仪式实践以家族文化展演的形式一年一度地举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桥习俗 黄腊村 护佑生命 生命关联
下载PDF
前见:从历史走向生命深处——基于对伽达默尔诠释学的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苏桐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88-94,共7页
在西方诠释学史上,前见曾是理解者获得文本原意的阻碍,是理性发展道路上的批判对象。而前见合法性的恢复则取消了前见与理解、理性的绝对对立,前见作为传统与人的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既具有它自身的历史性,又是理性得以发展的基础。前见... 在西方诠释学史上,前见曾是理解者获得文本原意的阻碍,是理性发展道路上的批判对象。而前见合法性的恢复则取消了前见与理解、理性的绝对对立,前见作为传统与人的生活相融合的产物,既具有它自身的历史性,又是理性得以发展的基础。前见合法性的恢复也促成了理解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转变:理解者的处境映照其生命现状,它促使理解者通过前见向历史寻求经验智慧,以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理解者也沿着前见走在自我生命的实践道路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诠释学 诠释学循环 生命关联 视域融合
下载PDF
由“质料”引入生命——评王嘉新《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
7
作者 刘畅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现象学运动的研究主题既包含主体性经验,又涉及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一书从胡塞尔的质料概念出发,通过胡塞尔与舍勒、亨利的对话,展现了在理性主体与生命主体之间的关联与张力:首先在整体的视... 现象学运动的研究主题既包含主体性经验,又涉及更深层次的生命体验。《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一书从胡塞尔的质料概念出发,通过胡塞尔与舍勒、亨利的对话,展现了在理性主体与生命主体之间的关联与张力:首先在整体的视角之下,勾勒了该书的论证线索;进而就不同层次的“质料”及其与生命现象的关系进行考察,突出该书在生命现象学这一方向上取得的研究进展;同时也指出了该书在界定主体的世界关联方面存在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料” 生命现象学视角下的胡塞尔“质料”概念》 胡塞尔 意向性 时间意识 印象 生命关联
下载PDF
基于体验的理解 从社会学方法论视角重探狄尔泰的“理解”概念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志谦 《社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3-180,共28页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 本文从社会学方法论的角度出发,考察了狄尔泰的“理解”概念对于主体间问题的处理。在狄尔泰看来,日常生活中一切可见的事物都承载并传达着某种精神性的意义,他称为“客观精神”。无论是自我还是他人,本身都不是孤立与封闭的,而是由“外部世界”这些具有共同性的精神性内容参与构成的关联体。基于此,狄尔泰认为,他人理解不仅仅是对他人动机的揣测,还是对客观精神系统的构建。它与自身理解有密切的联系:二者同样是基于“体验—表达—理解”的关联体,并借由生命表现而实现的对于体验的理解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进一步与韦伯的理解概念进行比较,以阐明狄尔泰的路径所蕴含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 理解 生命关联 精神科学 社会学方法论
下载PDF
论伽达默尔对布尔特曼“前理解”思想的质疑与转变
9
作者 姜韦 《德国哲学》 2023年第2期175-185,305,306,共13页
布尔特曼作为20世纪重要的解释学家,对哲学解释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他的解释学是通过圣经解释予以阐发,其许多观点引起争议。其中最具争议性的是“前理解”思想。伽... 布尔特曼作为20世纪重要的解释学家,对哲学解释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但由于他的解释学是通过圣经解释予以阐发,其许多观点引起争议。其中最具争议性的是“前理解”思想。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从海德格尔揭示的理解之“前结构”出发的。实际上,前理解也是布尔特曼解释学的重要观点。但与海德格尔不同的是,布尔特曼的前理解思想在伽达默尔那里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过程。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对布尔特曼“前理解”思想提出两个质疑,但后来在《解释学与历史主义》和《古典解释学和哲学解释学》中似乎转变了看法,赋予了其充足的哲学解释学意义。从质疑到肯定的转折折射出二者之间复杂的思想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特曼 伽达默尔 前理解 生命关联 普遍性
下载PDF
《日暮》的生态美学品读
10
作者 赵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4-27,共4页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以包罗万象的胸襟和海涵地负的风度引导人们探索自然宇宙,穷究人类自身,力求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获得和谐的交互感应,其作品具有科学与人文、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独特气息。《日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生态... 美国科幻小说大师艾萨克.阿西莫夫以包罗万象的胸襟和海涵地负的风度引导人们探索自然宇宙,穷究人类自身,力求人的生命与天地万物获得和谐的交互感应,其作品具有科学与人文、感性与理性相交融的独特气息。《日暮》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作品,但当我们以生态审美的视角品读这部科幻小说时,可以发现作者用光、星星以及末日危机三个隐喻揭开了了对人的生存同环境、科技理性之间的关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自然与人的生命关联 自然之魅 科技理性的中性力量
下载PDF
“让生命安静地离去”才是一种敬畏
11
作者 武洁 《祝您健康》 2012年第8期8-8,共1页
日前,据有关媒体报道: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陈作兵,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陈作兵是浙江医科大学一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他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 日前,据有关媒体报道:得知父亲身患恶性肿瘤晚期的陈作兵,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诸暨老家。陈作兵是浙江医科大学一院毒理专家、医学博士,他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如果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关联 生命体征 恶性肿瘤晚期 医学博士 正视死亡 救死扶伤 呼吸机 父亲 自然规律 医疗
原文传递
狄尔泰《精神科学导论》概述——《狄尔泰选集》第一卷导言 被引量:3
12
作者 R.A.麦克瑞尔 F.罗迪 安延明 《世界哲学》 CSSCI 2007年第2期41-63,共23页
《精神科学导论》是狄尔泰最有代表性的系统著作。作为该书的英文版译者和编者,本文作者全面勾勒了这部著作的总体结构,深入分析了狄尔泰的科学观念,描述了他关于精神科学系统的总体构想,以及他与康德、黑格尔、密尔、孔德等人的思想关... 《精神科学导论》是狄尔泰最有代表性的系统著作。作为该书的英文版译者和编者,本文作者全面勾勒了这部著作的总体结构,深入分析了狄尔泰的科学观念,描述了他关于精神科学系统的总体构想,以及他与康德、黑格尔、密尔、孔德等人的思想关系。最后,本文用相当大的篇幅考察和说明了狄尔泰主要哲学概念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与经验论 前反思的觉识和体验 生命生命关联
原文传递
花●旅途
13
作者 魏泰松 《边疆文学》 1996年第7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峡谷 孤独 玻璃表面 金属感 生命关联 钢轨 积雪 车轮 自然人 至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