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元古代末期高家山生物群的生态多样性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华洪
蔡耀平
闵筱
柴姝
代乔坤
崔再航
-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早期生命与环境陕西省重点实验室与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46,共1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2025,41572012,41621003,41890844)
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项目(XDB26000000)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603101)。
-
文摘
新元古代末期是生命演化的关键转折期,也是以微生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向显生宙以后生动物占主导的生态系统的转变期,埃迪卡拉纪大型软躯体生物以固着、底栖、食悬浮为特色,普遍缺乏运动能力。作为这一时期特殊代表的高家山生物群,是目前新元古代唯一一个以黄铁矿化三维保存的管状和锥管状化石为主导,兼有骨骼生物、原生动物、钙化蓝细菌类及遗迹化石的多门类生物组合,是研究埃迪卡拉纪末期生命演化和生态系统演变十分重要的载体。本文通过对高家山生物群古生态学的初步研究,揭示出在前寒武纪—寒武纪之交,生态系统已显示一定的多样性。为适应平底面上(level-bottom)微生物席的发育,高家山生物群的许多生物采取了适应性的生存策略,通过黏附或插入微生物席中,营底栖固着食悬浮(如Cloudina、Conotubus)或化学共生(可能的Shaanxilithes)或平躺(如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食碎屑生活。底内遗迹化石表明存在可能的表栖和半内栖、可自由运动、食碎屑的造迹生物。Conotubus中常见的“回春”或“复苏”现象,Gaojiashania和Sinotubulites的身体扭转或生活姿态调整则是对频繁风暴事件的被动适应。
-
关键词
高家山生物群
新元古代末期
生态多样性
生命创新事件
微生物席底
风暴事件沉积
-
Keywords
Gaojiashan biota
terminal Neoproterozoic
ecological diversification
biological innovation
microbial-mat substrate
storm event deposit
-
分类号
P52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