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慧文学对伊甸园故事生命观的反思与回响
1
作者 任亭亭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67-69,共3页
《圣经》开篇就预设了一条寻求生命之路,伊甸园的生命观预示着生命树与智慧树的分离,因着"偷吃禁果"造成了"生命"永久的缺失。本文从希伯来圣经的律法传统和先知-预言传统简述了其对生命追寻的历程,论述了智慧文学... 《圣经》开篇就预设了一条寻求生命之路,伊甸园的生命观预示着生命树与智慧树的分离,因着"偷吃禁果"造成了"生命"永久的缺失。本文从希伯来圣经的律法传统和先知-预言传统简述了其对生命追寻的历程,论述了智慧文学对伊甸园生命观的反思。在《箴言》中,伊甸园故事生命与智慧的断裂得到了弥补,智慧能够使人获得生命,但在《约伯记》中,约伯以个人的特殊经历质疑了早期智慧文学的智慧与生命的整合,《传道书》颠覆了早期智慧文学的基本原则,回归到伊甸园故事中,主张智慧树与生命树的分离,人无法通过智慧获取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文学 伊甸园生命 智慧文学对生命反思
下载PDF
教师生命的遮蔽与回归 被引量:4
2
作者 钟芳芳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23-26,共4页
教师对自我生命的关怀是一个在教师教育中被长期忽视的领域。社会处于转型阶段,我国适切的教育评估体系及教师安全机制尚未完善,当前教师群体工作压力重重导致强烈的精神失衡,危机事件屡见发生。本文基于对教师生命的关注,试图对教师生... 教师对自我生命的关怀是一个在教师教育中被长期忽视的领域。社会处于转型阶段,我国适切的教育评估体系及教师安全机制尚未完善,当前教师群体工作压力重重导致强烈的精神失衡,危机事件屡见发生。本文基于对教师生命的关注,试图对教师生命的四个层面深层解读、对当代教师生命的遮蔽现象归纳及分析,探索在教师自我关系中的生命回归与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生命 存在的逼近 反思生命
下载PDF
关怀生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智慧追求
3
作者 万雅静 《俪人(教师)》 2015年第12期341-341,共1页
基于中学思想政治课的课程价值和教学使命和“立德树人“的教学指导思想,从四个角度阐释中学政治教师如何追求生命教育,坚守价值追求,引导学生增长生命智慧.
关键词 教育价值的坚守者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激发者 教育资源优化的整合者 生命教育的反思
下载PDF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
4
作者 龚刚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是继《七剑诗选》《新性灵主义诗选》之后,“新性灵诗学三部曲”的第三部,收录了诗人龚刚创作的两百多首新诗,分为时间与记忆、怀念与反讽、轻与重、空间与想象、诗意与非诗意共五辑。这些新诗意象丰富、个性鲜明... 《我听到了时间的雨声》是继《七剑诗选》《新性灵主义诗选》之后,“新性灵诗学三部曲”的第三部,收录了诗人龚刚创作的两百多首新诗,分为时间与记忆、怀念与反讽、轻与重、空间与想象、诗意与非诗意共五辑。这些新诗意象丰富、个性鲜明,语言空灵而具有音乐性,着眼于自然风物、凡人思情,想象宏远而不脱离现实,内涵丰润而明晰,既充满理想色彩,又蕴含生命反思;既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与思考,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和诗意的美感,又充分彰显了诗人提倡的“新性灵主义”的诗歌写作风格,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于丰富“新性灵主义”诗学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与重 生命反思 诗歌写作 性灵 个性鲜明 脱离现实 自然风物 反讽
下载PDF
问询生命的不同反思--论《红楼梦》《浮士德》生命价值的异质观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帆 向兰 《红楼梦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本文以西方文学中歌德探索生命价值的力作《浮士德》与《红楼梦》对照,指出《红楼梦》的深刻也在于作者站在体悟生命和哲理的高度叩问生命的价值,其内涵比歌德的《浮士德》又别有深意。而导致这种生命之思"同中有异"的根本原... 本文以西方文学中歌德探索生命价值的力作《浮士德》与《红楼梦》对照,指出《红楼梦》的深刻也在于作者站在体悟生命和哲理的高度叩问生命的价值,其内涵比歌德的《浮士德》又别有深意。而导致这种生命之思"同中有异"的根本原因,除作者个人修养、学识迥异,更在于中西方文化圈传统文明濡染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浮士德》 生命反思 传统文明异质性
原文传递
论《蛙》和《个人的体验》中主角救赎的异同
6
作者 杨仲友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3-17,共5页
《蛙》和《个人的体验》均写自我救赎的主题,在自我救赎的原因、过程和动机上有相同之处,但在救赎的性质、行为方式和结果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带有作家的人生痕迹,不同文本... 《蛙》和《个人的体验》均写自我救赎的主题,在自我救赎的原因、过程和动机上有相同之处,但在救赎的性质、行为方式和结果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文本会打上不同文化的烙印,不同作家的作品,也带有作家的人生痕迹,不同文本的功用也不同。通过对两部作品主题的比较,在深化文学创作自我救赎主题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来指导现实生活。生命的自我救赎是文学创作的不竭源泉,也是人类挖掘自身,反思生命的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蛙》 《个人的体验》 救赎异同 反思生命
下载PDF
稚拙天成 内含大美——谈儿童文学的生态意义
7
作者 王渤 《甘肃高师学报》 2014年第1期33-35,共3页
长期以来人们对儿童文学不够重视,事实上儿童文学包含了最原始、最生动、最自然的情感力量,稚拙天成、内含大美,有着对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反思、诗性回归,极具生态意义。试图从自觉意识、思想指向、审美呈现、理论依据等角度加以论述,为... 长期以来人们对儿童文学不够重视,事实上儿童文学包含了最原始、最生动、最自然的情感力量,稚拙天成、内含大美,有着对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反思、诗性回归,极具生态意义。试图从自觉意识、思想指向、审美呈现、理论依据等角度加以论述,为儿童文学的价值研究提供新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文学 生态意义 生命反思 诗性回归
下载PDF
生命背后的反思
8
《中国社会工作》 2011年第24期13-13,共1页
7月23日,一趟行进在社会转型期的列车出轨了,40个生命突然消逝,带给人震惊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的反思。
关键词 生命背后的反思 随笔 杂文 杂谈
原文传递
浅析新媒体融合舞剧《穹顶》呈现的生命意义
9
作者 赵丽娜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85,共6页
数字媒体融合舞剧《穹顶》以良渚五千年历史为叙事主线,在舞台呈现中实现了数字影像与身体表演关系的延伸和互补,指涉了文明进程中的“生命意义”话题,隐含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担忧与反思,诠释了生命的三重意义。同时,该剧采... 数字媒体融合舞剧《穹顶》以良渚五千年历史为叙事主线,在舞台呈现中实现了数字影像与身体表演关系的延伸和互补,指涉了文明进程中的“生命意义”话题,隐含地表达了对人类命运何去何从的担忧与反思,诠释了生命的三重意义。同时,该剧采用“大宇宙化”思维方式进行整体叙事编排,这也是该剧在创作层面寻求的实验表达。创作者还巧妙地利用数字技术与艺术融合的手段,通过重置、融合、割裂等方式为舞台营造一个无量宇宙时空,舞者的不同动作组合阐释出“无量”的永恒宇宙文明的演化,让观众充分感受自然身体与装置影像“在场”与“沉浸”的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舞剧 个体命运 生命反思
原文传递
《不虚此行》:精神自传、普通美学与元电影——刘伽茵访谈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伽茵 王小鲁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8-94,共7页
《不虚此行》是一部元电影,当导演/编剧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又和电影创作息息相关的时候,就自然地让影片具有了一种元电影的风貌。由于角色的故事和导演的生活经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构,本片可以看作导演的精神自传或自省。当影片... 《不虚此行》是一部元电影,当导演/编剧反思自己的生活,这个生活又和电影创作息息相关的时候,就自然地让影片具有了一种元电影的风貌。由于角色的故事和导演的生活经验具有某种程度上的同构,本片可以看作导演的精神自传或自省。当影片成为对创作者精神困境的展现和具体解决的时候,创作就具有了某种令人感到充实和透彻的光辉。另外,本片也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导演以往对“真实”和“普通”的美学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传 生命反思 普通美学 元电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