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造业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结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徐剑 温馨 张青山 《工业工程》 2006年第5期86-91,共6页
在分析绿色产品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构建了形成涵盖绿色产品属性内涵、评价指标、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多属性矩阵结构模型。对模型的结构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模型是建立制造业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的前提,具有通用性和可重构性等特点。
关键词 绿色产品 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结构模型
下载PDF
论农民工就业与城市化--基于年龄结构-生命周期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章铮 杜峥鸣 乔晓春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8,共11页
文章运用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方法分析农民工的就业与城市化。指出,城市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用工时主要招收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导致了(1)乡村还存在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中年剩余劳动力的条件下,城市出现全国性的民工荒。(2)进入中... 文章运用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方法分析农民工的就业与城市化。指出,城市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在用工时主要招收高劳动生产率的青年农民工,导致了(1)乡村还存在大量低劳动生产率的中年剩余劳动力的条件下,城市出现全国性的民工荒。(2)进入中年后的农民工绝大多数无法继续在城市就业,因而工作年限成为农民工城市化的关键因素。作者应用该模型估算出农民工家庭进城定居所需的最低连续工作年限,并对农民工预期工作年限的分析与对农民工工作寿命表的估算相结合,估算出中国具备城市化最低限度经济能力的农民工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城市化 农民工就业 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 民工荒 工作年限
原文传递
民工家庭城市化经济条件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敬 章铮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9-117,共9页
本文根据中国民工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将托达罗模型发展为民工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民工家庭城市化的条件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为了达到在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 本文根据中国民工城市化的实际情况,将托达罗模型发展为民工家庭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民工家庭城市化的条件进行了估算。估算结果表明:第一,为了达到在城镇定居的最低限度经济条件,民工夫妻婚后至少需要连续工作21年,这意味着民工至少工作到45岁左右才有足够的收入完成城市定居过程,而目前中国绝大多数民工面临着中年(40岁以上)失业威胁,这成为民工城市化的主要障碍;第二,实际工资的持续缓慢提高会大大缩短民工城市化的最低工作年限;第三,非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城市化的难度要比独生子女民工家庭大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工城市化 托达罗模型 年龄结构-生命周期模型 工作年限
下载PDF
疫情期间的“消费与产出偏离之谜”:只是失业率问题吗? 被引量:8
4
作者 刘金东 宁磊 姜令臻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18,共15页
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消费偏离产出轨道的反常现象,表现出超速下降和恢复迟缓的特征。文章为了探讨该谜题背后的经济原因,通过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家庭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和就业质量下降导致的劳动... 新冠疫情期间出现了消费偏离产出轨道的反常现象,表现出超速下降和恢复迟缓的特征。文章为了探讨该谜题背后的经济原因,通过构建一个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家庭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和就业质量下降导致的劳动力市场资源错配是产生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单纯的失业率上升仅会起到触发作用。其中,劳动力市场资源错配问题将会造成长期影响。同时,文章也发现疫情对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就业人员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异质性。具体而言,由于大企业员工受到的失业风险和收入不确定性较小,因此疫情主要通过社会平均工资来影响退休后的收入。但对于中小企业员工而言,由于劳动力市场的疲软导致的收入结构性变化具有累积作用,这就导致中年群体受到疫情的影响最大。因此根据文章的结论,保就业不能仅仅围绕就业数量,还要稳住就业质量不下降,保证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尽可能避免劳动力市场资源错配带来的家庭永久性收入损失和对中国经济运行产生的长期效应。另外,中小企业就业者和青年群体受到的消费负面影响最大,他们受到的就业冲击最大,应保障其就业与收入。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当前中国制定更加精准、可持续的稳就业和促消费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结构生命周期模型 收入不确定性 就业不足 资源错配
原文传递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for the Urbanization of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被引量:1
5
作者 章铮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0年第3期168-193,共26页
This article uses the age-structure/life-cycle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on their urbanization. Since enterprises tend to employ younger workers and un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tend t... This article uses the age-structure/life-cycle method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on their urbanization. Since enterprises tend to employ younger workers and unemployed migrant workers tend to be middle-aged, we first apply the age structure/life cycle model to carry out our estimations, pointing out that in order to complete the urbanization of their families, migrant worker couples usually have to work for thirty years consecutively after marriage.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constructs a working life table for migrant workers and uses it to estimate the total quantity of Chinese migrant workers who have the minimum economic capacity required for urbanization. Taking into consideration future changes in the age structure of enterprise employment, we estimate that over the sixty-nine million migrant workers who were under thirty years old in 2006,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would already be in possession of the minimum economic conditions for settling in urb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employment of migrant workers age-structure/ life-cycle model length of employment middle-aged unemploy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