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华:生命悲剧的冷峻凝视——论余华小说及其文学史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学谦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余华作为小说家的最突出特色是对生命悲剧的深切领悟。他是一个激进的怀疑主义者,能够将现代主义文学范式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穿透世界的繁华、庄重,揭示生存的阴郁、黑暗和苦难是他的擅长。《十八岁出门远行》呈现了余华小说的典... 余华作为小说家的最突出特色是对生命悲剧的深切领悟。他是一个激进的怀疑主义者,能够将现代主义文学范式融入自己的生命体验之中,穿透世界的繁华、庄重,揭示生存的阴郁、黑暗和苦难是他的擅长。《十八岁出门远行》呈现了余华小说的典型结构:世界的暴力本质及人的生命悲剧。起初,这种结构以血腥、暴力为轴心,从《活着》到《兄弟》却将这种结构表现得更丰富、复杂。余华的意义就在于把这种现代主义文学结构融入中国新文学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生命悲剧 怀疑主义 现代主义文学范式
下载PDF
女性生命悲剧的形象展示——《史记·吕太后本纪》新解读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佰玲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61-64,共4页
司马迁作《吕太后本纪》的旨归 :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 ,而是揭示像吕后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 ;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后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 ,探索了隐藏在至高无上的皇权... 司马迁作《吕太后本纪》的旨归 :不是着意刻画一个凶狠、狭隘的女主形象 ,而是揭示像吕后这样的女性不可逆转的悲剧命运 ,以求达到鉴今的目的 ;同时指出司马迁对吕后精神世界的审视有其自身与历史的局限性 ,探索了隐藏在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心狠手辣的表象背后的吕后的精神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生命悲剧 吕后
下载PDF
从思维方式看屈原生命悲剧的人性深度 被引量:2
3
作者 田耕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42-146,共5页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 屈原的生命精神是个体与社会绝对统一的绝对集体主义,具有"无我"的"准宗教"性。这种"准宗教"性的生命精神具有走向悲剧的必然性,因为其将知性思维推上了"形而上学"的极端。"知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一样,也是人类运用自己的理性把握世界及自身的思维方式,是人的"知性理性"的具体展开,是人性被激发起来的一种存在状态。因此,屈原因其知性思维方式而促成的生命悲剧不是浅层次上的生死观问题,而是在人性层面上显示出来的深度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思维方式 生命悲剧 人性深度
下载PDF
论老舍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4
4
作者 何云贵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46-49,共4页
老舍的生命悲剧意识是在宣传生命悲剧的东西方哲学和宗教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其文学形态主要体现为类似哈代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创作。其生命悲剧意识不仅是丰富系统的,并且也是深刻独到的。
关键词 老舍 生命悲剧意识 文学形态
下载PDF
追求不朽的悲怆———李贺诗歌中的生命悲剧意识解读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敏 万春 《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24-26,61,共4页
李贺诗歌中强烈的生命的悲剧意识体现了李贺作为一个短命诗人的终极痛苦———追求不朽的悲怆。正是这种近乎绝望的悲怆,使李贺弹奏出了与众不同的曲调,从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悲剧诗人。
关键词 李贺 诗歌 生命悲剧意识 文学评论
下载PDF
《装台》中刁顺子生命悲剧成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军学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5-89,共5页
长篇小说《装台》的主人公刁顺子,是一个依靠装台维持全家生计的底层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富有组织领导能力、依靠苦力创业致富的人,而且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懂体贴、乐善好施的人。但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家庭婚姻等诸多变故与不幸。小... 长篇小说《装台》的主人公刁顺子,是一个依靠装台维持全家生计的底层人物。他不仅是一个富有组织领导能力、依靠苦力创业致富的人,而且是一个重情义、有担当、懂体贴、乐善好施的人。但他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家庭婚姻等诸多变故与不幸。小说通过对其不幸生活的深层展陈,揭示了社会转型期流俗价值观如何摧毁吞噬底层人物身上的可贵品质,使我们体验到现代化进程中人性善恶的剧烈博弈,而其中迸射出的强烈德性光辉,将成为滋育我们生命成长的向善能量与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底层人物 生命悲剧
下载PDF
论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3
7
作者 郝凤彩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3-87,共5页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即 :隐遁的悲剧性体验、深沉的孤独意识、生之思索与死之悲哀。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真正体味到臆想中的自由 ,生活的艰辛 ,无边的孤独 ,对世俗的无望的关注 ,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 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陶渊明的生命悲剧意识 ,即 :隐遁的悲剧性体验、深沉的孤独意识、生之思索与死之悲哀。回归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真正体味到臆想中的自由 ,生活的艰辛 ,无边的孤独 ,对世俗的无望的关注 ,对宇宙自然永恒无限性的感悟以及对生死的思索 ,使他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助与悲哀。陶渊明的选择无疑是带有悲剧性的。但其生命的坚韧性与人格的崇高性恰好构成了后世文人遵从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悲剧意识 隐遁 孤独 思索 悲哀
下载PDF
生命悲剧的启示录——对《红楼梦》女性文化视野的解读 被引量:4
8
作者 吴瑞霞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20-23,46,共5页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 如果以女性文化视野解读《红楼梦》,可以发现曹雪芹以独特的生命体验,面对"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的社会现实,通过对荣、宁两府及诸多女性尤其是"金陵十二钗"女性群体形象、贾宝玉女性化形象的塑造,揭示一群女性凄美的命运,表达了对女娲所处的远古女性世界纯真生存境遇的寻觅、呼唤、回归,从而透露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构建了一个寻觅女性世界的理想家园,而这一家园却永远失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生命悲剧 女性文化视野 女性及女性化形象
下载PDF
无所逃于天地之间——鲁迅的生命悲剧与庄子思想的联系
9
作者 王学谦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鲁迅的生命悲剧体验不仅浸透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思想,而且也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即庄子悲剧精神具有密切联系。庄子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鲁迅对人生的困境、悲苦的体验非常相似。个人与社会总体秩序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 鲁迅的生命悲剧体验不仅浸透着西方现代生命哲学思想,而且也与中国传统道家文化即庄子悲剧精神具有密切联系。庄子的"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与鲁迅对人生的困境、悲苦的体验非常相似。个人与社会总体秩序往往处于矛盾、冲突之中,个体生命往往被社会所吞没;个体生命之间也存在着对抗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庄子 生命悲剧
下载PDF
历史皱褶处的生命悲剧——论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
10
作者 陈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5-109,共5页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对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 尽管具有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但师陀往往超越了人与时代之冲突中的生活悲剧本身,而走入对"生命"本身的悲剧的观照,直接抵达对存在本身的探询和追问。不论是无力抵抗命运的孤寂情绪,还是对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对理想生命形式的探求,师陀对于生命存在的追问与探询蕴涵着真正现代意味的孤独、忧惧,表现出对人类生存的洞察和对生存苦难的神圣关怀,正是这一切,使得师陀的作品远远超越了时代,具有了深刻的现代人文内涵和真正的诗性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生命悲剧 生命存在
下载PDF
不同银幕风格 共同生命悲剧——评张艺谋导演的《满城尽带黄金甲》
11
作者 柴鲜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6-57,共2页
影片构思、角色定位、画面风格这三个角度,是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商业大片的重要切入点。影片用浓郁的中国味儿背景,在黄红暖色主调中层层铺垫,采取重复、平行蒙太奇、象征和隐喻多种电影手法,将祥和的重阳佳节浸染成血雨腥风的... 影片构思、角色定位、画面风格这三个角度,是分析《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商业大片的重要切入点。影片用浓郁的中国味儿背景,在黄红暖色主调中层层铺垫,采取重复、平行蒙太奇、象征和隐喻多种电影手法,将祥和的重阳佳节浸染成血雨腥风的皇室悲剧,在金碧辉煌的画面中演绎出一幕如菊般灿烂的生命狂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架 生命悲剧 画面风格
下载PDF
因小失大:辛弃疾生命悲剧新解读
12
作者 耿宝强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3-56,共4页
辛弃疾从南宋抗金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卓有成效地驱逐敌人、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军事韬略。王蔺等人的弹劾,使他失去了宏图大展的机会,造成了他壮志未酬的生命悲剧。辛弃疾生活细节的不检点给言官的弹劾造成了口实,是不争的... 辛弃疾从南宋抗金战争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卓有成效地驱逐敌人、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军事韬略。王蔺等人的弹劾,使他失去了宏图大展的机会,造成了他壮志未酬的生命悲剧。辛弃疾生活细节的不检点给言官的弹劾造成了口实,是不争的事实。因小失大,是辛弃疾生命悲剧真正让人惋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生命悲剧 因小失大
下载PDF
《古诗十九首》:士人生命悲剧意识的变奏曲
13
作者 覃素安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6-70,共5页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士人的集体悲歌。文人在深受生命悲凉感侵蚀之时,努力突围生命悲剧意识的困扰,如追求物欲享乐以消解生命苦短,企望回归精神家园来对抗漂泊之悲。相比较于之前诗人自我意识的模糊,它清晰地体现了士人个体自我意...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士人的集体悲歌。文人在深受生命悲凉感侵蚀之时,努力突围生命悲剧意识的困扰,如追求物欲享乐以消解生命苦短,企望回归精神家园来对抗漂泊之悲。相比较于之前诗人自我意识的模糊,它清晰地体现了士人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政治的绝望是士人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催化剂。研究《古诗十九首》士人突围生命悲剧意识的困扰及其意义,意在深化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诗歌生命悲剧意识主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十九首》 士人 生命悲剧意识 精神家园 物欲享乐 政治绝望
下载PDF
美的爱恋者和殉情者——论高启生命悲剧的美学意义
14
作者 刘民红 《文教资料》 2009年第15期15-18,共4页
高启是世所公认的明代诗坛巨擘,其文学成就的取得与诗人对关的执著追求密不可分。用诗歌表现关、用生命捍卫美既构成了高启人生的核心主题,又演绎了他生命悲剧的关学意义。高启短暂的生命旅程折射着人类追求美的理想光辉。
关键词 高启 生命悲剧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
15
作者 郭秀琴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2-13,50,共3页
萧红的小说浸润着浓烈深刻的生命悲剧意识。论文以生命意识为视点,从生命价值意义的沦落、生命本体意义的虚无、荒诞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来追寻萧红作品艺术魅力的真正来源。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生命悲剧
下载PDF
霍尔顿:道德自我分裂及其生命悲剧
16
作者 杜璇 《黄山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76-80,共5页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现代人类的真实生存境况;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了个人生存窘境和个体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将作品的阐释和人类的生存思考融为一体,应用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理论,来解读塞林格的...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的小说致力于探索现代社会的特征和现代人类的真实生存境况;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了个人生存窘境和个体悲剧命运的必然性。将作品的阐释和人类的生存思考融为一体,应用查尔斯.泰勒的自我理论,来解读塞林格的成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以及对人类道德信仰危机的焦虑和隐忧;分析主人翁霍尔顿的道德自我的组成因素和内在矛盾以及道德自我的分裂以何种方式影响了霍尔顿的人生选择,以至于进一步导致了他的生命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 霍尔顿 道德自我 道德危机 生命悲剧
下载PDF
试论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爽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97-102,共6页
本文尝试对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的悲剧观,即生命悲剧意识,做新的分析。肯定哈代作品的生命悲剧意识源自他对生活的悲剧性感悟和叔本华悲观哲学的后期影响,通过文本分析,阐释哈代对生命个体和人类群体悲剧命运的哲学关照。
关键词 “性格与环境小说” 《无名的裘德》 生命悲剧意识 《德伯家的苔丝》 灵肉性 叔本华 《卡斯特桥市长》 悲观哲学 《还乡》 现实困境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学的生命悲剧意识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松青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3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生命悲剧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 陆机 “人学” 物化 情绪 生死 人类
全文增补中
黎明的躁动与黄昏的宁静——从张承志、阿城的生命悲剧意识看中西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交汇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伯君 苏丁 《当代文坛》 1987年第4期55-58,共4页
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进入思考文化与生存的领域。刚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挫折,痛定思痛,历史的荒诞,个体的渺小,圣洁的价值观念不堪一击,人们强烈地感受了生命存在的可悲。无论这种感受是表层的还是深层的,是暂时的还是将蔓延下去,新时期... 八十年代,中国文学进入思考文化与生存的领域。刚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挫折,痛定思痛,历史的荒诞,个体的渺小,圣洁的价值观念不堪一击,人们强烈地感受了生命存在的可悲。无论这种感受是表层的还是深层的,是暂时的还是将蔓延下去,新时期文学悲剧思考已形成思潮。站在各自的支点上,感受悲剧的人生和张扬适应现实、改造现实的意志和理性精神,这样的文学作品,无疑能够扣动时代的心弦。张承志、阿城能在文坛上留下久经不息的声响,诚然,如同许多评论家指出的那样,他们把文学引向了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现状和向何处去的思考,契合了席卷中国思想界各个领域的文化热趋向,我们想进一步指出,他们的文学思考完成着艺术思考向人的生存领域的过渡,引发了潜伏着的一个民族强烈感受到了,欲言又止的生命悲剧意识。人,应该具备怎样的悲剧精神,使多磨多难的人生具备一定的意义,引起悲剧意识觉醒的人们极大的关注。较之同时代的作家,张承志、阿城的思考尤为鲜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生命悲剧意识 当代文坛 中西文化 命运 悲剧情绪 悲剧精神 王一生 天人合 女记者
下载PDF
论庐隐《或人的悲哀》中亚侠的生命悲剧 被引量:1
20
作者 卢妙清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7年第9期88-89,共2页
庐隐《或人的悲哀》以书信体形式演绎了女主人公亚侠的一出生命悲剧,其沉湖自尽是她不得不走的无路之路。敏感脆弱的心灵使亚侠坠入感情的漩涡而终致病痛折磨;理想爱情的缺失令她茫然无助;探究人生究竟的不可得又使她陷入积极介入者与... 庐隐《或人的悲哀》以书信体形式演绎了女主人公亚侠的一出生命悲剧,其沉湖自尽是她不得不走的无路之路。敏感脆弱的心灵使亚侠坠入感情的漩涡而终致病痛折磨;理想爱情的缺失令她茫然无助;探究人生究竟的不可得又使她陷入积极介入者与无用零余者的泥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侠 生命悲剧 缺失 介入者 零余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