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曹丕诗歌的生命本体意识 被引量:1
1
作者 董首一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48-51,共4页
在建安诗坛上,曹丕奏起了"魏响"。他不仅革新了形式,而且革新了内容,关注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他的时间题材、人物题材和爱情题材的作品都流露出浓郁的生命本体意识,与"汉音"明显不同。本文试从这些题材的作品出发探... 在建安诗坛上,曹丕奏起了"魏响"。他不仅革新了形式,而且革新了内容,关注对生命本体的思考。他的时间题材、人物题材和爱情题材的作品都流露出浓郁的生命本体意识,与"汉音"明显不同。本文试从这些题材的作品出发探讨一下这种意识的表现形式,并对其形成的原因做简单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体意识 时间题材 人物题材 爱情题材
下载PDF
张爱玲对女性生命本体意识的探究
2
作者 尹逸如 《云梦学刊(高教版)》 2013年第2期50-53,共4页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女性,对女性生命本体进行了可贵的探究,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种探究不仅仅是建立在疑惑的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热爱与放逐所建构的张力基础之上,从而广现出了她内心对这个问题的...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杰出作家,她以女性的独特视角观察女性,对女性生命本体进行了可贵的探究,并达到了一个新高度,这种探究不仅仅是建立在疑惑的基础上,而且是建立在热爱与放逐所建构的张力基础之上,从而广现出了她内心对这个问题的困惑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小说创作 女性生命本体意识
下载PDF
论传统孝道中的生命本体意识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庆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追孝"、"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从时间的维度说,它落实了人们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从逻辑的结构看,它解决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据与个体生命的本质等问题... 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追孝"、"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从时间的维度说,它落实了人们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从逻辑的结构看,它解决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据与个体生命的本质等问题。由于在这些观念中始终隐含着"生命的永恒"这一话题,所以其宗教性色彩又非常浓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孝道生命本体意识 生命的永恒”
原文传递
论徐坤小说中生命本体的女性意识
4
作者 刘晋绘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生命本体意识 女性意识 小说 徐坤 中国 当代文学研究
下载PDF
本体生命意识的增强——曹氏父子及建安诗人对生命价值的追求
5
作者 邓福舜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3期74-78,共5页
建安诗人形成了颇具人文色彩的个体生命观念,形成了生命秉于自然的生命本体意识。在诗歌创作中,关注人生短暂这一生命现象,通过诗歌艺术来排遣和消释由生命短暂带来的精神痛苦。更具人文色彩的是他们对政治思想抱负的强烈追求。
关键词 生命本体意识 生命短暂歌吟 政治理想抱负 曹氏父子 建安诗人 生命意识
下载PDF
文学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5
6
作者 苏淮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31-32,共2页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一部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应该揭示作为生活主体"人"的价值。能否对生命本体意识进行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 文学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对现实的审美把握。一部文学作品的产生,离不开作者对生活的体验。一部有深度有灵魂的作品,应该揭示作为生活主体"人"的价值。能否对生命本体意识进行关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品的审美价值。因此,探讨生命意识对于文学艺术的重要意义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文学创作 文学作品 生命本体意识 审美价值 意识形态 审美把握 文学艺术
下载PDF
透彻永恒的苦乐——论近年小说中人性的生命内驱力
7
作者 王彪 《文艺评论》 1988年第6期16-22,共7页
面对新时期文学一浪高一浪的人道主义潮流,人性这个文学中迷人的魔女,愈来愈显出其楚楚风姿。然而,近年的小说却也日甚一日地裸露了她深藏着的扑朔迷离的魔气,以往复合着真善美的纯净的人性美变得混沌浑浊了,以社会价值与道德准则为内... 面对新时期文学一浪高一浪的人道主义潮流,人性这个文学中迷人的魔女,愈来愈显出其楚楚风姿。然而,近年的小说却也日甚一日地裸露了她深藏着的扑朔迷离的魔气,以往复合着真善美的纯净的人性美变得混沌浑浊了,以社会价值与道德准则为内蕴的人性被另一种神奇的力量所洞穿。这力如火球,如熔岩,在炽热地躁动,在不羁地奔突,它充填着膨胀着人性的内核,丰富了人性的深层意蕴,从而使作为一种生命现象的文学完成了本质意义的楔入。 这就是生命的内驱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价值 近年小说 内驱力 生命意识 生命激情 《红高粱》 生命意志 生命本体意识 《遥远的白房子》 人性的张扬
下载PDF
漂泊者生命主题的寻求
8
作者 曹毅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5-8,共4页
伴着《文化苦旅》的作者走完了这段“苦涩的历程”,确乎很累,但也收获不小。这不仅是因为作者潇洒的文笔把我们带进了格局阔大的审美境界而流连忘返,也不仅是从字里行间所经历的众多名胜古迹而感叹于大自然和人类的造化之工,更重要的还... 伴着《文化苦旅》的作者走完了这段“苦涩的历程”,确乎很累,但也收获不小。这不仅是因为作者潇洒的文笔把我们带进了格局阔大的审美境界而流连忘返,也不仅是从字里行间所经历的众多名胜古迹而感叹于大自然和人类的造化之工,更重要的还在于作者以现代人的目光对这些历史遗迹所积淀的厚重的民族文化及人格精神的审视和发掘,特别是以个体生命去感悟其中层累凝结的生命内核,给人以历史的召回,文化的反思和生命的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主题 漂泊者 生命本体意识 个体生命 文人 民族文化 文化人格 人格精神 《文化苦旅》 生命信号
下载PDF
教师专业化应呼唤教师主体精神的归位 被引量:1
9
作者 牛利华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48-49,共2页
本文理性分析了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提出了专业化教师首先应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否则 ,即使他们掌握学科知识 ,精通如何教的技能 ,在专业化过程中最终也摆脱不了被工具化的命运。因此 ,社会各界要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关怀广大教师 ... 本文理性分析了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提出了专业化教师首先应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否则 ,即使他们掌握学科知识 ,精通如何教的技能 ,在专业化过程中最终也摆脱不了被工具化的命运。因此 ,社会各界要从人的生命成长的角度去关怀广大教师 ,即教师专业化要关注教师自身 ,把专业化的根本点集中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化 主体精神 生命本体意识 评价制度 中小学
下载PDF
民间祈福风俗论
10
作者 赵海菱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5-47,共3页
趋吉避凶、祈福纳祥一向是华夏民俗心理的本质内核,对自然的崇拜,对宗教的皈依,对人伦的维护,也莫不是这一内核在发挥作用,祈福风俗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功利性、非理性色彩;又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扩散性特征,本... 趋吉避凶、祈福纳祥一向是华夏民俗心理的本质内核,对自然的崇拜,对宗教的皈依,对人伦的维护,也莫不是这一内核在发挥作用,祈福风俗带有明显的自发性、功利性、非理性色彩;又源远流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延续性和扩散性特征,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来阐述其生成与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式与内容 语言文字学 生命本体意识 象思维 《西洲曲》 礼多人不怪 审美体验 造字之法 《古柏行》 思维定势
下载PDF
外来文学影响下涌动的五次浪潮
11
作者 杨丹 《写作》 2003年第10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比较文学 外来文学 苏联文学 “地下文学” 生命本体意识 “改革”文学 现代派艺术
下载PDF
塑造健全的文化人格——余秋雨散文一瞥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任中 伍斌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5-80,共6页
现代中国人面临着跨世纪的选择。在机遇与危机的挑战面前,重塑健全的文化人格成为维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在散文系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以知识者的深广与博... 现代中国人面临着跨世纪的选择。在机遇与危机的挑战面前,重塑健全的文化人格成为维系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课题。作为中国文化史学者,余秋雨在散文系列《文化苦旅》、《山居笔记》中触探了文化人格这块民族心理的暗礁,以知识者的深广与博大出色地构画了现代中国文化人格的草图。故而,女作家王安忆准确地指出,余秋雨散文承载了同时代散文无法负担的“重大的心灵情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人格 余秋雨散文 城市意识 独立人格 商品意识 人格结构 民族性格 健全人格 生命本体意识 传统文化
下载PDF
敞开心灵的空间
13
作者 戴洪龄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68-71,共4页
敞开心灵的空间--有感《女人的佛》戴洪龄继《孤独女子》之后,张爱华的又一本散文集《女人的佛》问世了。在这本书里,张爱华一如继往地向人们敞开她心灵的空间。虽然书里仍然都是些极个人的感情抒发和极个性的生存体验,但相信,任... 敞开心灵的空间--有感《女人的佛》戴洪龄继《孤独女子》之后,张爱华的又一本散文集《女人的佛》问世了。在这本书里,张爱华一如继往地向人们敞开她心灵的空间。虽然书里仍然都是些极个人的感情抒发和极个性的生存体验,但相信,任何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被张爱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艺术 爱情世界 散文创作 精神空间 生命本体意识 生存状况 社会转型 丰富性 文学创作 人格力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