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唤醒生命的自觉——做一名会“偷懒”的班主任
1
作者
戴宏飞
《江苏教育》
2021年第92期28-32,共5页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生命的自觉”,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班主任可以尝试以“孩子”的身份和学生交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权适当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生命的自觉
教育智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质”观念及其生存状态分析——中西哲学比较的考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俞宣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41,共10页
"本质"观念是西方哲学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它与"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规律"等观念互相渗透。然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存在本质的观念。对"本质"观念的生存状态分...
"本质"观念是西方哲学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它与"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规律"等观念互相渗透。然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存在本质的观念。对"本质"观念的生存状态分析表明,本质观念是人类自己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而欲看出其中的"一"和"不变"的结果,这种追求事物确定性的态度肇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当把这种对物的态度移用到人文学科方面时,就产生了本质主义。而面对同样变化和多样化的世界,中国古代的先哲较多采取了接纳变化、顺应变化的态度。这表明,求变还是求确定,不纯粹是由人自己决定的,而是要根据生存状态的态势灵活措置。出于这种需要,中国哲学提出了"明明德"的任务,为的是使人自己保持高度的敏感以便鉴照万物、研幾通变。围绕有无"本质"观念,中西两种传统哲学显示出形态上的差异:西方哲学旨在获得某种确定性的知识,中国哲学则直指生命的自觉。所谓事物本质的知识只有在自觉生命的引领下才会有积极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质
本质主义
生存状态的分析
生命的自觉
原文传递
中国哲学的辩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俞宣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51,共10页
中西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从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看,西方哲学是概念思辨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知行合一的哲学。西方哲学所谓纯粹哲学原理就是运用普遍概念作逻辑演绎的结果,而中国哲学"逻辑的不发达"也早已经明确了。然...
中西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从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看,西方哲学是概念思辨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知行合一的哲学。西方哲学所谓纯粹哲学原理就是运用普遍概念作逻辑演绎的结果,而中国哲学"逻辑的不发达"也早已经明确了。然而尚需阐明的是,西方哲学之所以呈现出逻辑的特征,其前提是已经产生了绝对普遍的概念或曰范畴;而在中国,不仅古代哲学中从来没有形成这种所谓普遍的概念,就是现在,人们关于普遍的概念仍很生疏,或者往往被误解、误用。与中国哲学相应的中国语言方面的关注是"名"。关注"名"而未及普遍概念是中国哲学不能依傍西方哲学的文化根源。然而,从根本上决定哲学之为哲学的不是"名"或普遍概念的使用,而是人们在其从事的所谓哲学活动中有无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觉。归根结蒂,哲学所表达的是生命的自觉。西方哲学只是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才显露出这个主题,而中国哲学一向就是所谓"性命之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普遍概念
名
生命的自觉
原文传递
题名
唤醒生命的自觉——做一名会“偷懒”的班主任
1
作者
戴宏飞
机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出处
《江苏教育》
2021年第92期28-32,共5页
文摘
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学生生命的自觉”,我们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获得充分发展。班主任可以尝试以“孩子”的身份和学生交往,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可以将班级管理权适当交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的成长空间。
关键词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生命的自觉
教育智慧
分类号
G62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质”观念及其生存状态分析——中西哲学比较的考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俞宣孟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2-41,共10页
文摘
"本质"观念是西方哲学一个极为重要的观念,它与"普遍性"、"客观性"、"真理"、"规律"等观念互相渗透。然而,中国传统哲学中并不存在本质的观念。对"本质"观念的生存状态分析表明,本质观念是人类自己面对纷繁复杂、变化多端的世界而欲看出其中的"一"和"不变"的结果,这种追求事物确定性的态度肇始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当把这种对物的态度移用到人文学科方面时,就产生了本质主义。而面对同样变化和多样化的世界,中国古代的先哲较多采取了接纳变化、顺应变化的态度。这表明,求变还是求确定,不纯粹是由人自己决定的,而是要根据生存状态的态势灵活措置。出于这种需要,中国哲学提出了"明明德"的任务,为的是使人自己保持高度的敏感以便鉴照万物、研幾通变。围绕有无"本质"观念,中西两种传统哲学显示出形态上的差异:西方哲学旨在获得某种确定性的知识,中国哲学则直指生命的自觉。所谓事物本质的知识只有在自觉生命的引领下才会有积极的效能。
关键词
本质
本质主义
生存状态的分析
生命的自觉
Keywords
essence, essentialism, existential analysis, a life with self awareness
分类号
B08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中国哲学的辩护
被引量:
1
3
作者
俞宣孟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2-51,共10页
文摘
中西哲学是两种形态不同的哲学。从从事哲学活动的方式看,西方哲学是概念思辨的哲学,中国哲学则是知行合一的哲学。西方哲学所谓纯粹哲学原理就是运用普遍概念作逻辑演绎的结果,而中国哲学"逻辑的不发达"也早已经明确了。然而尚需阐明的是,西方哲学之所以呈现出逻辑的特征,其前提是已经产生了绝对普遍的概念或曰范畴;而在中国,不仅古代哲学中从来没有形成这种所谓普遍的概念,就是现在,人们关于普遍的概念仍很生疏,或者往往被误解、误用。与中国哲学相应的中国语言方面的关注是"名"。关注"名"而未及普遍概念是中国哲学不能依傍西方哲学的文化根源。然而,从根本上决定哲学之为哲学的不是"名"或普遍概念的使用,而是人们在其从事的所谓哲学活动中有无对自身生存状态的自觉。归根结蒂,哲学所表达的是生命的自觉。西方哲学只是在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才显露出这个主题,而中国哲学一向就是所谓"性命之理"。
关键词
中西哲学比较
普遍概念
名
生命的自觉
Keywords
comparative philosophy
universal conception
name
self-awareness
分类号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唤醒生命的自觉——做一名会“偷懒”的班主任
戴宏飞
《江苏教育》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本质”观念及其生存状态分析——中西哲学比较的考察
俞宣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2
原文传递
3
中国哲学的辩护
俞宣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