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拯救生命的艺术——论李黎力小说的审美特征
1
作者
王云介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4-55,51,共3页
在当代作家中,李黎力属于“实力派”小说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经验与打造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营造出一个成熟而诱人的艺术世界;如果把艺术划分为寻求与拯救两大类型,那么李黎力的小说属于拯救生命的艺术,他擅长刻画“异化...
在当代作家中,李黎力属于“实力派”小说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经验与打造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营造出一个成熟而诱人的艺术世界;如果把艺术划分为寻求与拯救两大类型,那么李黎力的小说属于拯救生命的艺术,他擅长刻画“异化”人物形象,渴望异化、沉沦的生命重新回到奋发的航道;他艺术地再现了各种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阐释了人的多样性、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兼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黎力的小说
“异化”人物
拯救
生命的艺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2
2
作者
程光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在文学理论界和文学史界,讨论作品的"不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品的外部传承环境、传承方式,内在特质、经典化程度,都是决定其生命存续、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追求"眼球"经济,大众文化"、快...
在文学理论界和文学史界,讨论作品的"不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品的外部传承环境、传承方式,内在特质、经典化程度,都是决定其生命存续、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追求"眼球"经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来讨论作品的当下价值及永恒价值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期特别邀请了知名文学理论家程光炜先生为我们主持"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专题,来发起对作品寿命和永恒性的讨论。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玉杰教授和副教授刘巍女士都积极支持并参与到这一话题的探讨中,在此本刊一并致谢。我们也非常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学界的认同,共同来延续对这一经典话题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品
的艺术
生命
语文课本
手稿
版本发掘和重印
传记文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于赓虞诗作颓废的生命意识
3
作者
李达琳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于赓虞是一位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中国“恶魔派”的诗人,虽被当代人所遗忘,却有着中国新诗坛上卓然不群的风格与情调,那就是——浪漫的颓废和困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赓虞颓废的生命意识之深重以及他对此执着的表现,在现代诗人当...
于赓虞是一位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中国“恶魔派”的诗人,虽被当代人所遗忘,却有着中国新诗坛上卓然不群的风格与情调,那就是——浪漫的颓废和困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赓虞颓废的生命意识之深重以及他对此执着的表现,在现代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于赓虞1923-1934年这十余年间的诗歌创作,解读其真实的生命体验——颓废之生命意识的多姿多彩的表达内涵和艺术形式,以期从其个体角度探求此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赓虞
生命的艺术
生命
意识
统一性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仨月俩剧本,“梦想”“畅想”两境界——田汉20世纪50年代两部话剧创作解读
4
作者
石兴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5-34,共10页
田汉剧作《关汉卿》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的创作时间相差无几,但艺术追求和创作成就却迥然有别。前者是为实现青年时代的梦想而创作,艺术想象的羽翼扎根于个人生活和情感经验的厚土层,在矛盾冲突、人物塑造和浪漫抒情等方面显示出田...
田汉剧作《关汉卿》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的创作时间相差无几,但艺术追求和创作成就却迥然有别。前者是为实现青年时代的梦想而创作,艺术想象的羽翼扎根于个人生活和情感经验的厚土层,在矛盾冲突、人物塑造和浪漫抒情等方面显示出田汉“生命艺术”的成就和追求;后者是基于浮躁情绪和狂热心态而创作,热烈高亢但缺少性格刻画,夸张运用广泛但过火失度,想象奇异但缺少生活依据。两部剧作都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但属于不同的审美范畴,昭示了不同的创作路向及成败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汉卿》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生命的艺术
浮躁的畅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拯救生命的艺术——论李黎力小说的审美特征
1
作者
王云介
机构
呼伦贝尔学院中文系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54-55,51,共3页
文摘
在当代作家中,李黎力属于“实力派”小说家,他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艺术经验与打造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营造出一个成熟而诱人的艺术世界;如果把艺术划分为寻求与拯救两大类型,那么李黎力的小说属于拯救生命的艺术,他擅长刻画“异化”人物形象,渴望异化、沉沦的生命重新回到奋发的航道;他艺术地再现了各种生命形态和生存方式,阐释了人的多样性、社会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兼容性。
关键词
李黎力的小说
“异化”人物
拯救
生命的艺术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
被引量:
2
2
作者
程光炜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27,共5页
文摘
在文学理论界和文学史界,讨论作品的"不朽"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作品的外部传承环境、传承方式,内在特质、经典化程度,都是决定其生命存续、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当前追求"眼球"经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来讨论作品的当下价值及永恒价值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期特别邀请了知名文学理论家程光炜先生为我们主持"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专题,来发起对作品寿命和永恒性的讨论。辽宁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吴玉杰教授和副教授刘巍女士都积极支持并参与到这一话题的探讨中,在此本刊一并致谢。我们也非常期待通过我们的努力得到学界的认同,共同来延续对这一经典话题的探讨。
关键词
作品
的艺术
生命
语文课本
手稿
版本发掘和重印
传记文献
Keywords
endurance of literary works
textbook
the exploration of manuscripts, editions and constant reprint of works
biography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于赓虞诗作颓废的生命意识
3
作者
李达琳
机构
深圳龙岗职业技术学校
出处
《湘南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55-58,共4页
文摘
于赓虞是一位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中国“恶魔派”的诗人,虽被当代人所遗忘,却有着中国新诗坛上卓然不群的风格与情调,那就是——浪漫的颓废和困乏的象征。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赓虞颓废的生命意识之深重以及他对此执着的表现,在现代诗人当中是独一无二的。纵观于赓虞1923-1934年这十余年间的诗歌创作,解读其真实的生命体验——颓废之生命意识的多姿多彩的表达内涵和艺术形式,以期从其个体角度探求此风格形成的内在原因及意义。
关键词
于赓虞
生命的艺术
生命
意识
统一性
意义
Keywords
Yu Gengyu
art of life
life consciousness
consistence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仨月俩剧本,“梦想”“畅想”两境界——田汉20世纪50年代两部话剧创作解读
4
作者
石兴泽
机构
聊城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25-34,共10页
文摘
田汉剧作《关汉卿》和《十三陵水库畅想曲》的创作时间相差无几,但艺术追求和创作成就却迥然有别。前者是为实现青年时代的梦想而创作,艺术想象的羽翼扎根于个人生活和情感经验的厚土层,在矛盾冲突、人物塑造和浪漫抒情等方面显示出田汉“生命艺术”的成就和追求;后者是基于浮躁情绪和狂热心态而创作,热烈高亢但缺少性格刻画,夸张运用广泛但过火失度,想象奇异但缺少生活依据。两部剧作都表现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点,但属于不同的审美范畴,昭示了不同的创作路向及成败得失。
关键词
《关汉卿》
《十三陵水库畅想曲》
生命的艺术
浮躁的畅想
Keywords
Guan Hanqing
The Rhapsody of The Ming Tombs Reservoir
the art of life
impetuous imagination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拯救生命的艺术——论李黎力小说的审美特征
王云介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文艺作品的生命存续与永恒的艺术魅力
程光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于赓虞诗作颓废的生命意识
李达琳
《湘南学院学报》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仨月俩剧本,“梦想”“畅想”两境界——田汉20世纪50年代两部话剧创作解读
石兴泽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