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徽麝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境选择
1
作者 包丽艳 漆俊 +4 位作者 周翔 徐红英 付剑 傅强 王鹏程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3年第5期71-81,共11页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 【目的】安徽麝(Moschus anhuiensis)是中国特有小型哺乳动物,其种群数量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持续降低,目前对其生境选择和利用规律认识亟待深入。本研究调查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意图揭示其生境选择利用特征,以期为安徽麝物种保护、繁育及生态修复等提供参考。【方法】2022年7月—8月,在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安徽麝的生境选择野外调查,共记录了52个样地,测定了海拔、植被类型、坡度、坡向、坡位、郁闭度、乔木平均胸径、乔木平均树高、食物丰富度、灌木平均盖度、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距道路距离及距水源距离14个生境变量,利用Vanderploeg选择系数、Scavia选择指数和随机森林分别分析安徽麝的生境选择偏好以及影响安徽麝生境选择的重要变量,同时比较安徽麝生境利用样地和未利用样地的各变量差异。【结果】1)安徽麝生境选择时除了对灌木平均高度、植被覆盖度、食物丰富度不具有显著差异之外,其余变量均具有显著差异。2)在安徽麝生境选择的影响因子中,重要性值最大的是海拔,郁闭度次之,坡向最小。3)安徽麝生境选择偏好于海拔600~1100 m、中上坡位、坡度≥36°、距离水源近、远离道路、阳坡、郁闭度≥0.8、灌木平均盖度≥15%、乔木平均高度≥20 m、乔木平均胸径≥15 cm的针阔混交林以及阔叶林。【结论】安徽麝偏好在相对海拔较高、郁闭度、灌木平均盖度、乔木平均树高、乔木平均胸径都较高、距离水源近且远离干扰的阳坡中上位的阔叶林及针阔混交林中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麝 生境选择 湖北大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随机森林 生境变量
下载PDF
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生境特征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滕继荣 黄华梨 +2 位作者 王建宏 李宏飞 韩波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3-656,共4页
采集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数据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 采集了甘肃省白水江自然保护区2007~2009年监测数据的149个大熊猫活动痕迹点,利用SPSS软件对坡向、坡度、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竹子生长状况、海拔和水源7个生境特征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诸变量的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坡度、坡向、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和水源,X^2适合度检验各生境变量内部不同组分之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表明影响该区大熊猫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首先是以坡向和坡度为代表的地形因素,其次为以竹子生长状况、海拔、竹种盖度、竹子生长类型为代表的食物和隐蔽因素,水源对大熊猫活动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水江 大熊猫 生境特征变量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四川老君山地区红腹角雉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 被引量:22
3
作者 丛培昊 郑光美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32-338,共7页
2005年4-8月和2006年3-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野外追踪及观察等方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树栖19例和地栖2例,未见2只以上同栖1树。栖枝平均直径4.6cm,平均高度6... 2005年4-8月和2006年3-8月,采用无线电遥测、野外追踪及观察等方法对四川老君山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的夜栖行为和夜栖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共记录树栖19例和地栖2例,未见2只以上同栖1树。栖枝平均直径4.6cm,平均高度6.8m。夜栖个体天黑前0.5-1h上树,黎明后0.5h左右下树。夜栖时间受季节和天气影响:晴好天气下,夏季的平均夜栖时间(615.7±15.7min)较春季和秋季(658.3±5.9min)短;夏季中,晴好天气夜栖平均时间比不良天气(阴霾、大雾、雨天)(661.5±6.8min)短。夜栖树隶属于2科(壳斗科、木兰科)6种。研究区内红腹角雉最主要的夜栖地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灌混交林。在夜栖树周围选取样方并测量了反映夜栖地特征的22个变量,同时分析19个对照样方以进行比较。方差分析和Mann-Whitney U检验显示,红腹角雉偏好竹灌丛、乔木层盖度较高的陡峭上坡位山地夜栖。主成分分析显示,植被因子和栖枝方向因子贡献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gopan temminckii 夜栖地 夜栖树 生境变量 老君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