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2010年和2022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该矿区生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祥峪铁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旱地逐步转变为林地和工业用地,疏林地转入面积达到18245505.71 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祥峪铁矿区生境质量指数由0.50下降为0.49,标准差由0.06增加为0.09,说明生境质量有所下降,空间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整体平均生境退化度降低,但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对周边林地产生持续影响;生境质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生境质量变化的解释力达到0.82。该研究可为分析其他类似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推动景观格局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展开更多
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研究了湖南长江岸线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占比分别增加了3.69%、0.81%和0.56%,耕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占比分别降低了2.46%和1.88%。(2)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均值为0.8075,其中1990—2010年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生境质量明显提高。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表现为长江干线到防洪大堤逐渐降低。(3)生境质量等级以“优”和“良好”为主。相较于1990年,2020年生境质量“优”等级和“良好”等级面积占比共减少了0.25%。(4)土地利用转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改善的土地利用变化贡献指数(land use change contribution index,CI)分别为-1.8151和0.9569,其中草地、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造成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长江岸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展开更多
文摘秦岭是中国的“中央水塔”,研究秦岭北麓矿山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为了评估小流域背景下人类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针对沣河流域内的重点工程祥峪铁矿区,基于遥感影像提取其1985、2002、2010年和2022年土地利用变化,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该矿区生境质量变化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祥峪铁矿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主要由旱地逐步转变为林地和工业用地,疏林地转入面积达到18245505.71 m^(2),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祥峪铁矿区生境质量指数由0.50下降为0.49,标准差由0.06增加为0.09,说明生境质量有所下降,空间差异不断扩大,区域整体平均生境退化度降低,但工业用地迅速扩张对周边林地产生持续影响;生境质量变化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对生境质量变化的解释力达到0.82。该研究可为分析其他类似矿区生态环境演变,推动景观格局的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参考。
文摘岸线是长江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境质量时空响应对长江岸线生态保护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90、2000、2010、2020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InVEST)模型,研究了湖南长江岸线3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及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草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面积持续增加,占比分别增加了3.69%、0.81%和0.56%,耕地和水域面积持续减小,占比分别降低了2.46%和1.88%。(2)1990—2020年湖南长江岸线生境质量均值为0.8075,其中1990—2010年生境质量呈下降趋势,2010年后生境质量明显提高。生境质量空间分布表现为长江干线到防洪大堤逐渐降低。(3)生境质量等级以“优”和“良好”为主。相较于1990年,2020年生境质量“优”等级和“良好”等级面积占比共减少了0.25%。(4)土地利用转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大于正面影响,土地利用转化导致生态环境退化和改善的土地利用变化贡献指数(land use change contribution index,CI)分别为-1.8151和0.9569,其中草地、水域转为耕地和建设用地是造成研究区生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长江岸线土地利用变化与生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