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立场审视下的生存寓言——阎连科小说解读
1
作者 陈学智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36-40,共5页
阎连科小说理性鸟瞰笔下的世界和人物,并把它纳入不同的艺术美学范畴,对中国人的生活、立场、历史和现实做出独具一格的阐释。其民间立场写作指向乡土世界和"劳苦人",但在言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令人心悸的苦难叙... 阎连科小说理性鸟瞰笔下的世界和人物,并把它纳入不同的艺术美学范畴,对中国人的生活、立场、历史和现实做出独具一格的阐释。其民间立场写作指向乡土世界和"劳苦人",但在言说方式上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一是令人心悸的苦难叙事,二是透彻的乡村权力书写。逼视现实成为阎连科民间立场的写作基调,他以强烈的介入现实的目光审视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在批判中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民间立场 苦难叙事 权力书写 生存寓言
下载PDF
小村庄,大天地:关于梅庄的“生存寓言”——论黄建国短篇小说集《谁先看见村庄》 被引量:1
2
作者 谢慧英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80-86,共7页
黄建国的小小说有着独特的感染力。他的短篇小说集《谁先看见村庄》在梅庄这个处于中国现代性进程的文化空间中,展示了一个关于“存在”的多元化“寓言”世界,显示出“入乎其内,超乎其上”的写作立场和对现实品格的执著追求。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文学评论 文化空间 梅庄叙述 寓言 生存寓言
下载PDF
论莫言儿童视角叙事文本的人类生存寓言
3
作者 赵月霞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800-805,共6页
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创作特征,认为儿童视角叙事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全部历程。探究人性的真谛、描绘人的生存境遇,是莫言创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莫言对儿童视角叙事持之以恒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性本真的探寻、对现代化的理性质疑、对人... 分析了莫言小说的创作特征,认为儿童视角叙事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全部历程。探究人性的真谛、描绘人的生存境遇,是莫言创作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是莫言对儿童视角叙事持之以恒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人性本真的探寻、对现代化的理性质疑、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理想与绝望共同构成了莫言儿童视角叙事文本对人类生存、人性开掘的现实观照与寓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儿童视角 人性 生存寓言
下载PDF
简单、明朗的现代生存寓言
4
作者 唐韧 《阅读与写作》 2001年第1期45-45,共1页
《穿过水面》和本期选发的《石子》有一点儿共同之处,两篇都写了不安分的生命。但是《石子》中这生命是暗淡无光的,而《穿过水面》中的生命是天空中的一道美丽的强光。生活越是提供了更多改变人生轨迹的机遇。
关键词 现代生存寓言 生活 《穿越水面》 小说 哲理诗
下载PDF
生存寓言
5
作者 关仁山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8年第10期19-19,共1页
这个冬天风雪弥漫,所有的道路被白雪覆盖,所以我这关于生存的思考也落满雪痕。可以忘却彩虹,却无法回避生存。生存是人生最初的基调,为什么它有时给我们一种虚无的感觉?我想,也许因为生活不能将完美的生存维持恒久的形态。沧桑岁月,地... 这个冬天风雪弥漫,所有的道路被白雪覆盖,所以我这关于生存的思考也落满雪痕。可以忘却彩虹,却无法回避生存。生存是人生最初的基调,为什么它有时给我们一种虚无的感觉?我想,也许因为生活不能将完美的生存维持恒久的形态。沧桑岁月,地上的霜雪如岁月的印记,叠印着人生竞争的残酷的痕迹。在雪地的空白上,有风暴,有小鸟,有阳光。我的故事从大地胸前掠过,那只鱼鹰以五光十色撞碎无边的寂静,感受到瞬间的疼痛,寻找生存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寓言
下载PDF
阿来《尘埃落定》的寓言叙事研究
6
作者 陈慧娟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论丛》 2024年第2期67-73,共7页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其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篇风格幽默诙谐,极具藏族风情和浪漫色彩,小说以傻子为叙述视角,展现了土司王朝覆灭的全过程。文章旨以本雅明的寓言理论的破碎性、忧郁性和救赎性为依据,通过精神寓言、生存... 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是其早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全篇风格幽默诙谐,极具藏族风情和浪漫色彩,小说以傻子为叙述视角,展现了土司王朝覆灭的全过程。文章旨以本雅明的寓言理论的破碎性、忧郁性和救赎性为依据,通过精神寓言、生存寓言、人性寓言三个方面对小说《尘埃落定》的剖析,从能指和所指的叙事层面对文本进行重新解构,探讨阿来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对现代社会人的精神状态和现实生存困境的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来 精神寓言 生存寓言 人性寓言
下载PDF
改写的童话,或女性生存寓言(评论)——读晶达短篇小说《蓝胡子的邀请》
7
作者 林培源 《草原》 2020年第12期20-22,共3页
1679年,“法国儿童文学之父”、诗人夏尔·佩罗(1628-1703)刊行了一部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Les contes de la Mere L’oye)。熟知西方文学史的人大概知道,这是世上第一部童话集。夏尔·佩罗搜罗、拣取了诞生于17至19世... 1679年,“法国儿童文学之父”、诗人夏尔·佩罗(1628-1703)刊行了一部民间故事集《鹅妈妈的故事》(Les contes de la Mere L’oye)。熟知西方文学史的人大概知道,这是世上第一部童话集。夏尔·佩罗搜罗、拣取了诞生于17至19世纪之间的8则童话故事和3首童话诗,刊为一辑,其中就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小红帽》《灰姑娘》和《美女与怪兽》等民间传说—这部风行欧洲、妇孺皆知的童话集,比《格林童话》早了一个多世纪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文学史 儿童文学 《灰姑娘》 民间故事集 生存寓言 《格林童话》 《小红帽》 童话故事
原文传递
余华《河边的错误》中的寓言叙事分析
8
作者 孙小兵 李书依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12-117,共6页
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是其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篇风格冷峻残酷,通过层层推进的悬念设置,勾勒出由血腥谋杀和人性惶惑交织成的吊诡世界。《河边的错误》作为在结构上接近卡夫卡式的寓言体式,可从能指和所指的叙事层面... 余华的中篇小说《河边的错误》是其早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全篇风格冷峻残酷,通过层层推进的悬念设置,勾勒出由血腥谋杀和人性惶惑交织成的吊诡世界。《河边的错误》作为在结构上接近卡夫卡式的寓言体式,可从能指和所指的叙事层面对其重新解构,借以探寻余华在1986年至1988年间的文学思维方式变革。通过对文本进行生存寓言、权力寓言、人性寓言三个角度的剖析,可以看出余华在作品中将人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生存境遇作为寓言化的对象,以揭示现代文明的生存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华 生存寓言 权力寓言 人性寓言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立姿态描写的修辞阐释
9
作者 李桂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9-314,共6页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 从现代身势学和文化修辞学的视角看,以“坐”与“立”为主的人物姿态是一种角色扮演的生存寓言,中国古代小说关于这些姿态的描写包涵着修辞性的文化规则和讯息编码。首先,它们是“主坐从立”以及“序齿而坐”等伦理规范的演示,是社会角色扮演的秩序化写照。其次,由职业性质决定的“文坐武立”以及由体质状况决定的“体弱多坐”现象,也形成中国古代小说艺术园地里的道道景观,尤其是《三国志演义》关于诸葛亮的坐态以及关羽的立姿等造型性描写颇耐寻味。说到底,中国古代小说关于坐态立姿的描写是人物“生存寓言”的投射,特别是种种坐态描写更包含着哲理化的政治修辞和宗教修辞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态 坐立姿态 礼俗 文化认同 生存寓言 修辞
下载PDF
当代小说中的文化诗学意识
10
作者 王威廉 《小说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自19世纪以来,小说已经成为文学中的核心文体,其表征便是小说的传播、阐述以及相关社会影响变成了人类公共文化和私人精神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的故事、人物以及场景等来自于虚构,却经过文化的方式变成了我们现实牢不可破的一部分。... 自19世纪以来,小说已经成为文学中的核心文体,其表征便是小说的传播、阐述以及相关社会影响变成了人类公共文化和私人精神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小说的故事、人物以及场景等来自于虚构,却经过文化的方式变成了我们现实牢不可破的一部分。小说的内容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关切人类自身的诸种问题,小说的艺术抱负已经不再仅仅是讲述奇闻异事的故事传说,而是成为了人类反映生活现实和建构生存寓言的重要艺术形式。这实际上不仅是人们对小说有了更高的阅读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小说 文化诗学 故事传说 生存寓言 阅读期待 小说的艺术
原文传递
“骏马奖”与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流变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翠芳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7,共10页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界的权威奖项,其获奖作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本上呈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整体样态,体现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变迁。新时期伊始,少数民族作家饱含强烈的激情融入到边地与... 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是少数民族文学界的权威奖项,其获奖作品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基本上呈现了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整体样态,体现了新时期少数民族文学的价值变迁。新时期伊始,少数民族作家饱含强烈的激情融入到边地与国家趋同的合唱之中,表现出时代的参与性;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他们则开始深入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追寻历史之根,有独特的文化定位和反思;更有部分作家逐渐超越了单一民族视角,在创作中表达了对整个人类生存的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文学 价值流变 民族合唱 文化追思 生存寓言
原文传递
“上天入地”与巨大的不可解——赵志明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3-88,共16页
赵志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两种看似相悖、实则相通的取向:一方面,赵志明依靠非凡的想象力和通灵般的强烈精神体验展开书写,创作出一批"生存寓言"及"奇谈志异"式的小说;另一方面,他也创作了大量直接描述生活细节、... 赵志明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两种看似相悖、实则相通的取向:一方面,赵志明依靠非凡的想象力和通灵般的强烈精神体验展开书写,创作出一批"生存寓言"及"奇谈志异"式的小说;另一方面,他也创作了大量直接描述生活细节、完全浸没于日常经验的作品。两类作品反差巨大,但同样都是落脚于"巨大的不可解",即自我与世界的可疑关系及人类命运的悲剧色彩。前一种书写冲破了常规理性逻辑的束缚、在高处与世界的"不可解"遥相对话;后一种则将自己彻底地浸没于生活之中、在低处与世界的"不可解"水乳相融。而这两种风格形式,与生存自身的悲剧性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同构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志明 生存寓言 志异小说 日常经验 悲剧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