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洪凯 蒋盼若 +3 位作者 柯瑞君 应佳豪 张肖艳 陈佳玉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2-316,358,共6页
目的:探讨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取4周龄BALB/C小鼠,分5组,20只/组,腹股沟注射DLBCL细胞株OCI-LY19细胞1×10^7cells/ml每只0. 1 ml,两天后分别灌... 目的:探讨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5-二烯-1,4-二酮(DMDD)抗弥漫大B淋巴瘤(DLBCL)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动物实验取4周龄BALB/C小鼠,分5组,20只/组,腹股沟注射DLBCL细胞株OCI-LY19细胞1×10^7cells/ml每只0. 1 ml,两天后分别灌胃0、1、5、25、125 mg/kg剂量的DMDD,1次/2天,给药的第18日,杀10只小鼠,取瘤组织称重,记录剩余小鼠的生存期。细胞实验取OCI-LY19细胞加入96孔培养板,每孔100μl 1×10^5cells/ml,分别加入100μl DMDD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1、5、25和125μmol/L,作用0、24、48和72 h,设三复孔,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根据细胞增殖实验结果,选择0μmol/L、5μmol/L和25μmol/L的DMDD作为后续用药浓度作用OCI-LY19细胞24 h,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率,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核型,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LDH释放实验评估药物细胞毒性,q PCR、Western blot分析基因转录和表达水平。结果:动物实验表明:与0 mg/kg用药组比,1~125 mg/kg DMDD能抑制小鼠瘤组织生长并延长其生存期(P<0. 01)。细胞实验表明:DMDD用药组OCI-LY19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凋亡水平显著增加(P<0. 01),细胞核出现碎裂、凝集和凋亡小体及线粒体膜电位下降,LDH释放率显著增加(P<0. 01),细胞内caspase-3和bax基因的转录表达和IκBα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调,bcl-2、bcl-xL、jak2和stat3基因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受抑(P<0. 01)。结论:DMDD通过抑制JAK2/STAT3和NF-κB信号通路中JAK2、STAT3和p-IκBα的表达,下调BCL-2/BAX、活化Caspase-3,最终激活OCI-LY19细胞线粒体凋亡的内源性通路而促进了DLBCL细胞凋亡,抑制了OCI-LY19细胞增殖,具有抗DLBCL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2烷基-6-甲氧基环己基-2 5-二烯-1 4-二酮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细胞凋亡 信号通路 小鼠 生存期(时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