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在《存在与时间》中的生存论建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志伟 刘易晴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哲学获取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受到了格外关注。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域之中,语言是同"话语"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相对于现成的语言,话语要更为源始,是一种源始的生存论... 西方哲学在20世纪发生了语言学转向,语言哲学获取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受到了格外关注。在海德格尔现象学的视域之中,语言是同"话语"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相对于现成的语言,话语要更为源始,是一种源始的生存论现象。话语本身又同领会、现身情态交织在一起,共同作为此在"在之中"的三个基本环节。虽然话语同领会、现身情态"同样的源始",但是它又扮演着不同于二者的独特角色,发挥着独特的生存论构建作用。话语通过对现身情态和领会的内在构成,从生存论上建构着此在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此在 领会 现身情态 话语 生存论建构
下载PDF
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存论建构原则
2
作者 王浩斌 王飞南 《桂海论丛》 2007年第3期12-15,共4页
社会发展的“生存论转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本体论基础;“类生存原则”、“个体性生存原则”以及“共生性生存原则”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建构原则;这一建构原则在实质上就是生态和谐化与和谐生态化的逻辑互动。
关键词 生态和谐化 和谐生态化 和谐社会 生存论建构原则
下载PDF
在世与看——追踪《存在与时间》和《哲学研究》中的“看”问题
3
作者 张巧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9,共9页
本文从在世与看的关系入手,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之间的共同点:二者都对传统哲学中图像化的认知模式予以了批判。通过回溯认识论传统,指出这种图像化的表征模式源于某种狭隘的"符合论",正... 本文从在世与看的关系入手,探讨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之间的共同点:二者都对传统哲学中图像化的认知模式予以了批判。通过回溯认识论传统,指出这种图像化的表征模式源于某种狭隘的"符合论",正是它造成了我们对"看"奠基于"在世界之中"的生活世界的遗漏。然而,在此基础上,二者又呈现出各自的方法论和哲学旨趣的差异:海德格尔通过现象学对"看"进行了深层的生存论的整体建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回归了形而上学;维特根斯坦却取消了这一深层建构的设定,通过对"看"的日常使用的语法分析,呈现其在生活情境中的复杂维度,从而彻底消解了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与时间》 《哲学研究》 在世 生存论建构 日常语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