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教育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生存隐忧
- 1
-
-
-
出处
《镇江社会科学》
2024年第2期48-48,共1页
-
文摘
邹红军在《重庆高教研究》2023年第1期撰文指出,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人类生活向数字空间的加速转型,人们在享受巨大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数字洞穴”。作为数字化时代此在的基本境遇,“数字洞穴”加速将理念世界推向可见世界,潜藏着全景性生存隐忧。
-
关键词
高教研究
数字化时代
数字空间
理念世界
生存隐忧
技术红利
加速转型
洞穴
-
分类号
F4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广告适应与生存隐忧——对广告视觉景观的文化批评
- 2
-
-
作者
王伟明
-
机构
苏州大学文学院新闻传播系
-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6-18,共3页
-
文摘
广告视觉形象在社会发展中 ,特别是在经济活动中有其适应的一面 ,但泛滥的视觉符号和视觉迷信者非理性的广告视觉诉求使这种适应走向了它的反面 ,带来了负面影响。首先 ,对视觉图像可控制、可操纵性的滥用 ,摧毁了人们以往“亲眼目睹”的视觉信赖 ;其次 ,粗制滥造的视觉符号 ,严重污染了人们的视觉环境 ;再次 ,让视觉文化过度泛滥 ,能导致一种视觉衰退的文明。这种令人忧虑的状况警醒我们必须改进我们生存的视觉环境。
-
关键词
视觉文化
广告适应
生存隐忧
视觉符号
视觉环境
视觉衰退
-
分类号
F713.8
[经济管理—广告]
-
-
题名走出“数字洞穴”:数字化时代的生存隐忧与教育应对
被引量:24
- 3
-
-
作者
邹红军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
出处
《重庆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1-75,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数字化时代的主体性危机与教育应对研究”(CAA220307)。
-
文摘
进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人类生活向数字空间的加速转型,人们在享受巨大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制造了“数字洞穴”这一柏拉图式的存在论问题:数字媒介架构的投映天网使得人们正在不断迷入其中,乃至于自我捆绑。作为数字化时代此在的基本境遇,“数字洞穴”加速将理念世界推向可见世界,潜藏着全景性生存隐忧。世界的“拟像”化制造了新的存在论现实,意味着“数字洞穴”不仅表征为一个图像化生存的世界,即图像既是此在的“已经在此”,又是此在的现身方式,同时架构着一种新型权力空间,这种权力表现为全景式的说服,其目的在于燃烧人的欲望,实现欲望经济的再生产。他者的“抽象”化导致了社会关系的新异化:首先表现为他人就是数据的他者性异化,即主体的“虚体”化生存以及随之而来的主体间的去生命化后果;其次意味着社会关系的丛林化危机,即“数字丛林”中的去责任化以及与日俱增的伦理风险。自我的“非人”化加速了主体性的迷失:首先表现为个体感性的灾难,即欲望和情感的日益贫困;其次是更为彻底的心灵的无产,也就是主体意识与精神的不断均质化与抽象化等。教育作为一种面向所有人幸福生活的可能方式,理应对人类穴居化的生存风险有所回应,这种回应首先需实现观念性的思想引领,即直面现代技术的“三观”重塑,合宜的“技术观”“生活观”与“闲暇观”是走向良善数字化生活的根本之道;其次是关注技能性的路径操练,即充分借鉴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美国等的有益经验,研究出台我国数字素养框架与内容,加快数字素养培育,建立成人代理机制等。
-
关键词
数字化时代
数字洞穴
生存隐忧
教育应对
-
Keywords
digital age
digital cave
potential survival issues
educational response
-
分类号
G64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0-02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
-
题名花:中国古代女性生命的隐喻
- 4
-
-
作者
陆咏梅
-
机构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
出处
《郑州师范教育》
2015年第1期59-62,共4页
-
文摘
花,是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经典意象,因生长历程、形态神韵、功能价值与女性相近,成为象征女性生命形态、生存状况、生命价值最贴切的比喻,隐含女性社会价值缺失、人格缺陷的文化色彩。
-
关键词
花
女性
生命历程
生命价值
生存隐忧
-
Keywords
flowers
female
the life process
the life value
the living snag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C913.68
[经济管理]
-